阴阳交感互藏之道还为我们调整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失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阴以制心火而致心火偏亢者,当补肾阴,而因肾阳虚衰不能鼓动肾阴上济而致心火虚亢者,当温肾阳;因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而致水寒偏盛者,当温通心阳;而因心阴亏虚不能牵掣心火下行而致下焦虚寒者,当滋养心阴。
§§§第二节《易经》中的养生奥义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因此这部著作既被列在儒家“五经”之中,又被作为道家“三玄”之一。
【五经之《易》论五行】
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相生与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五行的特性与保健
五行学说用于阐释人体生理,主要是用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演绎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的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五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木性“曲直”,木既有升发、生长、伸展之性,又有柔和、屈曲之性。而肝的禀性是既喜条达舒畅,又喜柔和滋润,故肝属木。肝病气机郁滞之时,当伸其舒展条达之性;肝病气机亢逆之时,则应还其柔和涵养之质。
火性“炎上”,火有温暖、兴奋和向上向外发越之性,而心有搏动不息以维持人体之体温和生命之性,故心属火。心病若是温暖、发越之性不足,则应采用“温通”之法。心虽属火,但火中有水。心病若是火亢有余,可发越之,即所谓“火郁发之”,也可滋水以制之。
土性“稼穑”,土有培育庄稼,长养万物的特性,即所谓“土为万物之母”。而脾胃居中焦,腐熟、运化水谷为精微,以支撑人体的生命活动,故脾胃属土。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脾胃升降协调,精微得以化生和输布,糟粕得以降下和排泄。故脾病治应升,胃病治当降。
金性“从革”,金既有顺从、肃杀、敛降之性,又有变革、成形之性。而肺既有肃降之性,又有宣发之性。故肺属金。肺病气机不降而逆上之时,当肃降肺气,复其敛降之性;肺病气机不宣而郁滞之时,应宣发肺气以复其变革之性。
水性“润下”,水有滋润、寒凉、静谧、闭藏等特性,肾具有藏精、主水、纳气等功能,故肾属水。肾病精气亏虚,闭藏失职,当补养精气以复其“润下”之性;肾虽属水,但水中寓有相火。肾病相火上僭之时,当滋水制火兼以温阳,以“同气相求”、“据宅而招”、“引火归元”。
五味治五脏
五行学说将五脏和药物的五色、五味分归于五行。按“同气相求”的原则,认为在同一行中的具有某种色味的药物与某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能够调整该脏的功能失调。具体地说,即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如白芍、山茱萸酸味入肝经以滋养肝之精血,朱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泻肺热,黄连、莲子心味苦入心经以清心泻火,黄芪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元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
情志相胜疗法
情志化生于五脏精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而五行具有生克运动规律,故情志之间也具有相互克制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故悲胜怒。
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故恐胜喜。
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故怒胜思。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能克金,故喜胜忧。思为脾志,属土;恐为肾志,属水。土能克水,故思胜恐。
根据情志之间的相胜之理,临床上可激发病人产生新的有利的情志活动,以矫治其有害的情志变化,这即是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张子和将情志的五行相胜理论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开“以情胜情”以矫治不良情志之先河。他在《儒门事亲》中说:“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运用情志相胜疗法矫治情志病,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且不可生搬硬套一种模式。实际上,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复杂的,多维的,一种情志可对集中情志起制约作用,而一种情志也可被集中情志来制约。如喜对悲、忧、思、恐、怒皆有制约作用,恐对喜、怒、忧、思也都有制约作用,这些都被古代医家的医疗实践所证实。因此,在运用情志相胜疗法时,既要遵循情志之间的五行相胜规律,又不可拘泥于此模式。
【三玄之一演八卦】
八卦探源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
“内八卦”穴的养生作用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胸闷、呕吐等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八宫。南(中指根下)为“离宫”,北为“坎宫”,东为“震宫”,西为“兑宫”,西北为“乾宫”,东北为“艮宫”,东南为“巽宫”,西南为“坤宫”。
一般可用运法按揉。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遍,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运内八卦,有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之功。可用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第三节阴阳养生发微
【男女天癸各有期】
男女两性,是阴阳学说在人体最基本的体现。而医学上的性别之分在于“性征”。而在男女性征成熟的过程中,“天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谓天癸
“天”是言其来源于先天,“癸”是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张景岳说:“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谓元阴,亦曰元气。”因此,天癸是肾精从生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精微物质,具有化生精血的功能,从而使男女具有生殖能力。
天癸也藏于肾,并随肾气的生理消长而变化。肾气初盛,天癸亦微;肾气既盛,天癸蓄极而泌;肾气渐衰,天癸乃竭。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这说明正常情况下,天癸在一定年龄(即女子约14岁,男子约16岁)而盛泌,促使任脉通,太冲脉盛,调节女子月经依时来潮,男子精气溢泻,从而具有生育能力,阴阳和合,故能有子。天癸的作用是通过冲任的通盛与否来体现的。冲、任二脉同起于女子胞,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因此,天癸与生殖机能密切相关,它源于肾,在本质和功能上又有独立性。肾主生殖的功能是通过天癸来体现的。到了一定年龄随着肾、肝等五脏精气的衰减,天癸渐臻竭尽,月经不再潮至,生育能力也就衰退了。
青春期少女,补铁很关键
铁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以致血带氧量减少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妇女较男性对铁的需求量要高,据统计分析,一般妇女在饮食中平均获得的铁仅为标准量的2/3,普遍较低。不少进入青春期的少女常有情绪不稳定、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与少女体内缺铁有密切关系。
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身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身体迫切需要补充更多的铁,以满足旺盛的机体代谢之需。少女月经来潮又造成铁的丢失,而食物中的铁相对含量不足,所以女孩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科学研究证明,青春期人体需铁量是每日18毫克,经期妇女每天需用2.2~2.3毫克的铁专门补充因月经而造成的铁丢失。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补铁呢?最常用和最方便的方法是饮食补铁。平时多吃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血、瘦肉,鸡蛋,海产品如鱼、虾、紫菜、海带、海蜇,黄豆制品、红枣、黑木耳等。多吃些含铁及维生素C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萝卜叶等,其中所含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其次,使用铁锅烹调,也可使食物中的铁增加10~19倍。铁锅处于高温状态时,由于调料作用及铲、勺的搅拌,锅内表层无机铁微屑脱落,便于人体吸收。另外,平时进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更不要盲目节食。
对明显缺铁的少女,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铁剂药物,如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人造补血药等。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调和阴阳二陈汤】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本方为调和阴阳的基本方剂之一,又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对于这些症状,二陈汤都有很好的疗效。
二陈汤组方简单,仅四味药,方便易得。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加减化裁,就可以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如今,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但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最后请谨记,二陈汤虽妙,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才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是您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之一。
七、连天合人——纵横家
§§§第一节天时地利俱合人——纵横捭阖自一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