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产生虚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阶层及地位的影响。
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各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比重不同,这就促使某些人想进入社会高阶层或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达到其目的,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启动自我调节机制,即通过虚荣心来达到心理平衡。
(2)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例如“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等观念,促使一些人通过自我拔高、印象装饰等手段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
(3)面子观念的驱动。
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对面子的珍惜和爱护是昭示和维护自己荣誉、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现。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维护面子的心理训练,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4)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
爱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世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5)虚荣心理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
虚荣心较强者,大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想方设法去追求浮华。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儿爱慕虚荣,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款子、车子等,女人更多是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老公、房子。尤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温饱,已经不能象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低一等,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追求它小则道德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
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从某种个人动机出发,追求一种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完全失去了从行为的社会价值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
希望被人尊重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而虚荣心强烈的人不是通过正常的真实努力获得应有的尊重,而是利用谎言、投机等不正常手段去沽名钓誉。这种虚假的自尊一旦被事实揭穿,就有可能使其心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崩溃,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严重的思想问题,有时甚至会导致某些人犯罪心理的产生。
由此虚荣心带来的危害大体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1)虚荣心强的人经常靠投机取巧或弄虚作假而实现某种既得利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虚假的心理品质和不踏实的工作作风。
(2)虚荣强烈而弄虚作假的人经常夸大自己的长处,掩盖自己的短处,经常反复,就会使自己的长处在放松努力中逐渐消失,而使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在有意姑息中扩大而形成致命的弱点。
(3)在虚荣心的作用下,通过制造虚假成绩而获得的荣誉,不仅会给工作来来损失,而且会使无辜的人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一旦虚假成绩被事实揭穿,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如,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虚夸事例中,有的地方干部为了制造虚假成绩,将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数字向上扩大,结果使群众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11.忍字头上的刀能否划伤你——我们有忍耐心么
自制力能克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冲动,不让消极行为产生,表现出应有的忍耐性。人的情感、情绪是随时随地能产生的,只是强度不同而已。同样是怒,可以分为愠怒、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情感、情绪的发生强度,一方面取决于引起情感、情绪的现象对人的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大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的自制力的强弱。面对相同的事件,有的人情感、情绪发生得十分激烈、激动、热情,有的人相对稳定,这就与个人的自制力有关。由于情感、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自发地形成的动力,因而自制力对于情感、情绪的作用,最终体现于行为上。表明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抑或是让行为放纵自由。一个具有良好自制力的人,无论受到外界事件的多大刺激,始终能把握着理智的方向盘,并遵循理智的要求,实现对情感、情绪、行为的制驭。相反,缺乏自我外部事物的控制,即使弱刺激也可能因情感、情绪起伏而失去应有的理智,产生出一系列消极行为。
由情感、情绪引起的消极行为,受其影响的不仅仅是行为者本人,它还将影响到其他群体和社会。比如,人在不顺利的情况下,往往由于某种诱因的刺激,情感会在刹那间突然爆发,这就是所谓“激情”。暴怒、悲痛、绝望等都是消极激情的表现形式。消极激情对自身具有极大的摧残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激情,能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神经系统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进而导致心理与生理平衡遭到破坏,诱发出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之类的急剧性病症。控制了很大的损害或消极的激情,在外部行为。激情能引起人与人的冲突,将多年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彻底摧垮。激情能使人冲垮理智的“堤岸”,干出种种蠢事,导演出幕幕悲剧。尽管突如其来的热情否认,但激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自制力的约束程度。当不良的欲望冲动之初,人的主观意识仍旧处在清醒状态。此时只要具有足够的自制力,完全能克制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行为的发展,情绪控制,规范行为使行为与预定目标相一致,强迫自己执行应该进行的活动。所以,任何有害的激情都是可制驭的。只有自制力弱的人才会成为激情的俘虏。
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有力。”一个人不能克制,就如同一辆缺少了方向盘和刹车性能的汽车,就不能避开各种障碍,就有撞车的危险,甚至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直到走向深渊。要学会善于克制,首先要具备高度的理智、顽强的毅力。一个人良莠不分,是非不辨,就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现象,稍遇不顺,就会乱发脾气,从而把好事变坏,坏事弄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自制的支柱。这就是说,要具备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自控能力。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就好像失灵的闸口,对自己的言行不可能起调节的控制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忍耐是传统的美德,是有气度、有修养的标志。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重性,忍耐也不例外。忍耐对己、对人、对事皆有不少好处,但超过限度的忍耐,不仅无益,且有大害于人。其实,一味强调忍耐,是对健康的摧残,是一个致命的无形杀手。
从医学心理上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们正常的情绪变化。超过限度的忍耐,当抒不抒,当泄不泄,表面上看是“喜怒不形于色”,很有修养,其实是强压硬抑,造成一种郁结于内的心态,是一种情绪的蓄积。
诸如哭是情绪上的正常反应,当悲伤或愤怒时大哭一场,将心头之郁发泄出来,情绪就能得到平衡,心境就能安静下来。此时若强忍,把情绪之门关闭起来,得不到宣泄和倾诉,郁闷压积心头,便是一种不良的负性心理,不仅不能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反而会加剧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临床上不少癌症病人,在发病之前都有长期忍耐、压抑情绪的经历。乳腺癌病人70%以上有“肝气郁结”的表现。所谓“癌性格”的人容易患恶性肿瘤,其中超限度的忍耐,是突出的表现。
12.嫉妒心理:受不了别人比我好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载有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妻断氏有嫉妒心。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氛地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杀。于是后人将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相传凡女子渡此津时均不敢盛妆,否则就会风波大作。
这个著名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的嫉妒心理。嫉妒的产生基于相对主体的差别。这个相对主体即嫉妒主体指向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人,也可以是人和某一现象,亦可以是某一集体或群体,例如单位与单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嫉妒。那种相对主体的差别即可以是现实的客观差距,比如财富和相貌的差距;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差距,如才能、地位的差别;亦可以是不真实的幻想出来的差距,例如总感觉室友之间特别亲热;还可以是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和伤害的假设,例如上级对于下级才能的妒忌。
嫉妒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由此可能引发巨大的消极性。嫉妒心理是一种憎恨心理,具有明显的与人对抗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对抗性来源于比较过程中的不满和愤怒情绪。而且,这种对抗性常常带来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1991年原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才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四名导师和一名同学后自杀身亡。其原因即在于此。
嫉妒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社会和国家的居民完全没有嫉妒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体验。我们每个人都会这种经历。
嫉妒心理具有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且无法轻易摆脱。发泄性是指嫉妒者向被嫉妒者发泄内心的抱怨、憎恨。一般来说,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完,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行为。并且,这种发泄的欲望具有无法轻易摆脱的顽固性。
从人类进入私有制开始,嫉妒心理也就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发展一步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终于成为人际交往中一个危害颇深的恶魔。嫉妒心理的形成发展层次基本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广泛的存在于人类心灵中的嫉妒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第一层次,也可称为原初层次。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很难为人有意识的觉察到,即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意识。这种嫉妒心理对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很微弱,一般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但这种心理因素存在非常普遍,因而应当特别引起注意。处于潜意识嫉妒心理层次的人,其嫉妒心理是羡慕、竞争、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积淀的混合体。有时我们面对同学或朋友的不断取得的成功会“隐隐”觉得不对,这种“隐隐”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嫉妒心理。
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显意识嫉妒心理是指嫉妒心理由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由无意识(或下意识)到有意识。其主要标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发泄性明显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潜意识中,而是自觉地显露出来。其具体方式是对被嫉妒者进行挑剔,或散布对其不利的言论。严重者则是对被嫉妒者进行人身攻击或诬陷、诽谤,使被嫉妒者感到压力或痛苦,而嫉妒者则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满足,或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人一旦成名或取得了某项成果,接下去就会有很多闲言碎语或直接人身攻击出现。这可能就是人为什么会有“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等担心的原因所在吧。
嫉妒是一种有害的情感,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以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和有害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外化为种种邪恶的力量,造成一些无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因而,我们要自觉地从根本上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彻底根除,并不仅仅是思想道德修养如何的问题,也同时应当看到嫉妒心理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的一些原因,因此,我们必修从主观修养的提高和社会意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同时,还应看到,嫉妒尤其是变态型嫉妒具有心理疾病的特点,是一种心理疾病,我们在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的过程中,还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