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绝对崇拜权力、服从权力的心理使得“上有好之,下必甚焉”,属下费尽心机揣摩上司的心思,并按上司意愿行事。基于这样的原因,许多时候,领导者需要隐藏自己的好恶、情感及立场,才能让信息得到真实的反馈,让吹牛拍马者无处下手,无从揣测上司的想法,在不知道上司思路的条件下,便只得按实汇报,道出实情了。
“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也。”
——韩非
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官本位”传统和统治阶级的特权制度,导致中国人形成权力崇拜心理,在官场上形成以权力为中心的人身依附关系,公权被私化。在异化了的权力体制之下,权力崇拜成就了中国的阶梯性极权特征。
《法学》月刊主编、教授郝铁川博士在《传统权力观的误区》一文中这样写道:“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势单力薄,抗(自然灾害、社会强暴等)干扰能力低下。这样容易产生权力崇拜,渴望有一个强大的权力来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因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最大荣耀;“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即官商勾结,这是中国传统商人财运亨通的成功秘诀;“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农民虔诚崇拜的对象。
集天下权力为一身的君主手中握有杀生予夺的大权,要想得到好处,就需要取得君主的好感。为此,顺应君主的好恶意向,顺水推舟,见风使舵,就成为一般臣属的行为准则。人们从盲目地崇拜权力、追求权力,到走向崇拜和追求有权势的个人;掌权的人则运用权力使别人依附于自己,把权力当作资本。掌握的权力越多,就越能左右自己的生活乃至地位。
由此可见,臣属费尽心机揣摩上司的心思,并按上司意愿行事,一切都变得极其自然了,因此便有了“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的一贯倾向,才会出现“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
基于这样的原因,许多时候,领导者需要隐藏自己的好恶、情感及立场,才能让信息得到真实的反馈,让吹牛拍马者无处下手。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强调君主要隐藏好恶,不作自我表现。君主一旦自我有了表现,向人透露了他的喜怒好恶,下面的臣子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就会用各种方法去包围他,逢迎他,欺骗他和坑害他。因此,君主必须“循名责实”,制定客观的法律,令臣下看到的只是代表君主的客观的法律,而不是君主本人。
齐桓公隐好给后人带来了诸多的启示。
齐桓公对服饰有自己的偏好,他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上朝或会客常穿紫色的衣服。大臣们察觉到齐桓公这一爱好后,为讨好逢迎桓公,便也纷纷穿上紫衣,这样,不多久全国上下就到处变成了一片紫色。
由于当时紫衣造价较高,一匹紫布价格差不多是素布的五倍,全国都穿紫衣,过于奢侈,因此,齐桓公便想制止这一风气的蔓延,可是一直苦于没有良策。管仲看出齐桓公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瞅准了机会对齐桓公说:“大王,只要您明天朝见群臣时,故意表现出对穿紫衣的人十分讨厌就行了”。齐桓公很奇怪,不明白管仲的用意何在。
第二天,齐桓公上了朝,看见几个穿紫衣朝服的大臣们正在孤芳自赏,煞是得意,于是就皱起眉头说:“你们天天穿紫衣烦不烦啊,你们穿不腻,我可看腻了,离我远点儿!”从此,朝中再也没人穿紫衣了,民间紫衣之风也渐渐散去。
无独有偶,齐灵公原来喜欢让宫女穿男人的服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全国上下的女子都穿起男装,后来他根据晏子的建议,隐藏起自己的爱好,在全国禁止女子穿男装,从而恢复了社会的正常风气。
虽然历史已进入21世纪,但中国很多历史传统的陋习却顽固得惊人,下属依然在揣摩着上司的心思,依然在找机会讨好于上司。企业中确实有事事遵从、附和上司却毫无原则的喜欢拍马屁者,他们言语行为活像是上司肚里的应声虫,甚至做出超过一般正常社交礼节的举动讨好上司,以期达到加薪或是升官的目的。所以,韩非子“去好去恶”的方法仍然值得领导者们借签。
韩非子告诫,君主在听取臣属汇报时,就要十分谨慎。当涉及到有关的人和事时,如果轻易地外露好恶意向,那么,臣属就会按君主的意向乱说一通,将真实情况掩盖起来,这样,君主便失去了区分臣属忠奸的依据。“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也。”因此,韩非主张君主实行“无为”之术,隐藏自己的好恶,凡事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看见也像没看见一样,知道也像不知道一样,不表现出任何主观好恶,防止别人顺着自己的好恶去办事。如此,下属就无从揣测君主的想法,在不知道君主思路的条件下,便只得按实汇报,道出实情了。
另外,之所以有人要拍马屁,实在是因为领导喜欢被拍。如果公司制度是父权式管理、单向式领导的组织,由于决策权都掌握在上司手中,凡事由上司来判定,那下属就非讨好上司不可。如果企业纯粹以人缘、人际关系作为升迁标准,而不是看重绩效成果,下属当然也会不务正业、以拍马屁为主要工作。那么企业中就很难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当然,现代管理中,领导者去好恶的方法,并不需要一味地板着面孔,对下属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在很多场合,领导者更应该以下属之忧为忧,以下属之荣为荣,也就是要做到“博爱”,对所有的员工明确的表示自己的情感,一视同仁,并不因为某些下属的讨好而特殊对待,这样才能“清洁”公司的风气,培养良好的企业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