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尊卑有序、长幼分明的社会秩序,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选拔管理者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倾向。论资排辈,只能压制人才。然而也不能轻视资历,如果提拔下属太快,不管下属多么有能力,也会引起其他员工不满,不愿听从他的领导,降低整个企业的执行力。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提拔某个下属,要有适当的过渡培养阶段,先要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使之能够服众,才能让他立稳脚跟。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提拔某个下属,要有适当的过渡培养阶段,先要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提高人才的威信和知名度,使之能够服众。
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尊卑有序、长幼分明的社会秩序,这也是时至今日中国人论资排辈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选拔管理者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倾向。
固然,资历高的经验型人才“老马识途”,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由于其年龄、经验、阅历等原因可能更多地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固执的价值观念,难以改弦更张,进行塑造;而出道不久的年轻人就像一张洁白的纸,更容易涂上美丽的色彩,“孺子可教”,其可塑性使他们能够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创新者。
其实,年轻人虽然年轻气盛,好高骛远,有时也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是思维活跃敏捷,又受过多年正规系统的教育,掌握了较深的专业知识,对公司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联想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每个员工进入联想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学历也会有高低,但只要有能力,创造出了显著的业绩,都可以得到重用,都能够有所发展。在联想,因为业绩突出,一年之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仅三个月,能力强得到重用者有之。在联想,你永远会是“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清朝的雍正帝可谓是一反传统,大胆革新之人。他曾大批选拔新人,但遭到保守势力反对,他们力陈“新人经验不足。”对此,雍正形象地比喻说:“未有先学养子而后方嫁”。意思是说,没有先学养孩子而后再嫁人的。经验不足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他对湖广总督杨宗仁说,如果遇到有作为的贤能之员,即行越格提拔,不要按资历升转。对宠臣田文镜也谈到:朕从来用人,不是全看资格,有时即使官阶级别悬殊较大,也是无妨的。更对广东总督郝玉麟讲,在用人问题上,“万不可拘泥一法一策也。”
所以,古今有识之士,都会冲破资历、年龄的误区,只要有才智,不管其背景、资格和学历,都可委以重任。让能者先上,大胆提拔能力强、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把他们任命到重要的位置上。
虽然论资排辈选拔管理者,只能压制人才,鼓励浑水摸鱼。然而,在中国,不能完全效仿国外的管理模式,由于中国人普遍重资历的心理,认为“资历就是权威”,如果管理者随便打破下属提升的常规,提拔的人太多,或者对下属升迁速度太快,都会造成“不服众”的不良影响。
某集团公司总经理聘请了一位24岁的大学毕业生担任酒店总经理,于是原来的4位正副经理都做了副手。总经理的本意是破格提拔人才,这位年轻人也确有才华,有能力,但4位副手自然不乐意、不配合,年轻人资历浅,镇不住那几个有经验的副手,因而工作打不开局面,公司总经理一怒之下将酒店经理全部免职,年轻人自感呆不下去了,自己辞职了。
由此可看出,在中国的企业中,如果升迁下属太快,对工作、对下属本人都没有好处。如果过于急进,一下子就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放在重要的地位,那会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认为这个人不是靠本事,而是靠拍马屁或者什么其他关系得来的,不愿与之合作,更不愿为之办事和工作,从而影响全体员工的士气,降低整个企业的执行力。
战国时候,德高望重的大臣触龙就是抓住中国人重资历的传统心理,成功劝说赵太后把自己最宠爱的儿子送到齐国做人质的。
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战国时候,赵国由赵太后执政,但是强大的秦国准备向赵国发动战争。赵国于是向关系良好的齐国求援,齐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求赵太后把宠爱的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才肯出兵援救。赵太后对幼子极为宠爱,生怕他到齐国发生什么危险,迟迟不作决定。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极力劝说太后派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结果赵太后大为生气,对大臣们说:“以后谁再提起让长安君去作人质一事,我一定要当面唾他的脸。”
这天,德高望重的大臣触龙求见赵太后,太后以为他又是来劝说她派儿子去做人质的,气冲冲地等着他。谁知触龙见到太后只说:“我好久没有来问候太后,不知道太后最近身体怎么样,所以特别来朝见问候。”
赵太后说:“最近我活动得不多,每天吃饭也少。”触龙说:“我近来的胃口也不好,却还是支撑着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路,稍微增加点食物。这样对健康有好处。”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些。”这时,在日常的相互问候中,赵太后的怒气渐渐消了些。
这时触龙说:“我有个孩子叫舒棋,排行最小,可是不成材,我总是宠爱他。我已经老了,求您让他来王宫当一名侍卫吧,我就是为这事特地来向您禀告的。”太后说:“好吧,他多大了?”触龙说:“15岁。年纪虽小,但我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太后说:“没想到男子汉也这样宠爱自己的小儿子。”触龙说:“男人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可能比女人还厉害。”太后这时笑着说:“不会吧,女人家才格外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呢。”触龙见太后情绪好多了,进一步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总是要替他们做长远打算。”赵太后点了点头。触龙随即转换话题说:“但是我觉得太后为自己的儿子打算得不够长远。”赵太后大为不解,问触龙为什么这么说。
触龙说:“从古到今,王子王孙能够世代继承王位的非常少,难道是他们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地位虽然很高,却没有为国家建立过什么功勋。等他们执政以后,并不能稳定地保持下去。如今太后抬高了长安君的地位,给他很大封地和很多财宝,却不让他及时为国家立功,一旦太后去世,长安君怎能在赵国站稳脚呢。所以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
听完他的话,太后才知道触龙也是来劝说她派儿子去做人质的。但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被说服了。赵太后为了自己的小儿子能够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为国家立功,增强资历和威信,以便将来成为君主时能够服众,得到臣下的认可和拥戴,很快就为长安君准备了车马随从,送他到齐国做人质,于是齐国答应在赵国受到侵略时出兵援助赵国。
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提拔某个下属,要有适当的过渡培养阶段,先要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让人才有相当程度的曝光,提高人才的威信和知名度,比如指派他完成公司最为艰巨的任务,让其展示才能;在公司各种会议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
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任人只看资历、经验、只看过去的业绩,论资排辈,那就会导致僵化和凝固,失去朝气勃勃的生命力,从而停止前进的步伐。资格和“学历”这两把尺子,不知道虐杀了古往今来的多少青年才俊。但是资历也不完全是反面的东西,它也有它的好处。一些年轻人可能是有真才实学,可是由于缺乏资历,没有经验,往往在危急的形势下惊慌失措,不能稳定军心,带领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就好像赵括和马谡一样,可以纸上谈兵,却没有实战经验,最终惨败而归。因而管理者要掌握好升迁奖惩的节奏和力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有资格有经验的“识途老马”和敢闯敢干的“初生牛犊”要各取所长,“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