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山茱萸性温而润,滋肝益肾,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配养阴药,对肝肾阴虚之证,疗效甚佳。又能固精缩尿。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之要药。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还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枸杞子
【处方用名】枸杞子、甘枸杞、炒枸杞、枸杞。
【入药部分】果实(其根皮名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三经。
【效用】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证治】
1肝肾不足:可单用,或与补肝肾,益精补血之品配伍。如《寿世保元》枸杞膏单用本品熬膏服;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以之与怀牛膝、菟丝子、何首乌等品同用。以其还能明目,故尤多用于肝肾阴虚或精亏血虚之两目干涩,内障目昏,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菊花等品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2肝肺阴虚:头晕目暗,视物模糊,肺燥咳嗽。
【用量】煎服,6~12g。
【禁忌】凡有外邪实热,脾虚有温及肠滑者均不宜用。
【按语】肝肾阴虚及早衰证。本品能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治疗精血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内障目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耳聋、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失眠多梦以及肝肾阴虚,潮热盗汗、消渴等证的方中,都颇为常用。枸杞子性滑润,补肝以养血,益精能助阳。适用于肝肾阴亏,阳萎造精,目糊头眩。根为地骨皮,用于阴虚劳热,骨蒸盗汗,肺热咳血。故子为滋补肝肾药,根为退骨蒸热药。
旱莲草
【处方用名】旱莲草、墨旱莲、锻肠草。
【入药部分】全草。
【性味归经】甘酸寒。归肝、肾二经。
【效用】补肾益阴,凉血止血。
【证治】
1肝肾阴虚:腰膝痠软,须发早白,单用或与滋养肝肾之品配伍。如旱莲膏(《医灯续焰》)单用本品熬膏服;二至丸(《医方集解》)以之与女贞子同用;亦常与熟地、枸杞子等配伍。
2虚热出血的失血证:可单用或与生地黄、阿胶等滋阴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3外敷:可止创伤出血。
【用量】煎服,6~12g。
【禁忌】有寒泻者忌用。
【按语】旱莲草性味酸寒,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所致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证。本品长于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于阴虚血热的出血证。古代医家谓其通肠排脓,可治血痢,功效迅速。又旱莲草入肾滋阴,有乌须之作用。补中兼清是其特点,为治阴虚血燥,平补肝肾常用药。
女贞子
【处方用名】女贞子、女贞实、熟女贞、冬青子。
【入药部分】果实。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肾二经。
【效用】补肾益肝,清热明目。
【证治】肝肾阴虚:常与墨旱莲配伍,即二至丸(《医方集解》)治神经衰弱、阴虚腰痛。。阴虚有热,目微红羞明,眼珠作痛者,宜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明目之品同用。肾阴亏虚消渴者,宜与生地、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之品同用。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者,宜与生地、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虚热之品同用。
【用量】煎服,6~12g。
【禁忌】脾胃虚寒作泄者不宜用。
【按语】女贞子补而不腻不燥,性平微寒,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消渴及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等证。因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桑寄生
【处方用名】桑寄生、寄生。
【入药部分】全植物。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二经。
【效用】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养血安胎。
【证治】
1肝肾阴虚: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配伍,如桑寄生散(《证治准绳》);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2肾虚风湿: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桂心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血虚风动: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或抽搐。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用量】煎服,9~15g。
【按语】桑寄生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而有固冲任,安胎之功用,故与一般祛风、通络之品如威灵仙、羌活、姜黄等药不同。因祛风药能胜湿,性多温燥,而桑寄生却无温燥之性,但有养血润筋之功,故用治血不养筋之骨节痹痛,尤为适宜。
龟板(附:龟板胶)
【处方用名】龟板、炙龟板、生龟板。
【入药部分】龟之腹甲。
【性味归经】咸甘寒。归肾、心、肝三经。
【效用】滋阴潜阳,退虚热,健骨补血。
【证治】
1阴虚火炎: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现简称枕中丹)(《千金方》)。
2阴虚阳亢或风动: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本品性寒,兼退虚热,治阴虚风动,神倦瘈疭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肾虚骨软: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紫河车、鹿茸、山药、当归等补脾益肾、益精养血之品同用。
【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禁忌】胃寒而有温滞者忌用。
【按语】龟板性质阴寒,入心肾而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的诸证,还可养血补心,安神定志,又能健骨。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并且上、下甲皆可入药。近代只用腹甲板,但从民间用龟板丸治疟的经验来看,上甲确有疗效,值得注意。
附药龟板胶:为龟板煎熬而成,功同龟板,惟滋补功效较龟板为优。并有补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肾阴亏损所致之腰腿痿弱,贫血及子宫出血等症。用量6~15g。
鳖甲
【处方用名】生鳖甲、炙鳖甲、鳖甲。
【入药部分】鳖之背甲。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牌二经。
【效用】益阴除热,软坚消痞。
【证治】
1阴虚内热(生用):治疗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丹皮、生地、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治疗阴血亏虚,骨蒸潮热者,常与秦艽、地骨皮等品同用。主治阴虚风动,手足瘈疭者,常与阿胶、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2瘀血内热(炙用):女子形撤,经闭。常与活血化瘀、行气化痰药配伍,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以之与丹皮、桃仁、虫、厚朴、半夏等品同用,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疟母)。
【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禁忌】凡阴虚无热、胃弱呕哕、脾弱泄泻及孕妇等忌用。
【按语】鳖甲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本品还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故尤为临床多用。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入心肾血分,长于滋肾。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鳖甲主入肝脾血分,长于退虚热,能通行血络,有破瘀散结的功能,能治肝脾肿大及经闭等证。又鳖甲善搜阴分热邪,故温邪入于阴分尤为常用,还兼软坚散结作用,还常用于腹内癥瘕积聚。
西洋参
【处方用名】西洋参。
【入药部分】根。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肺、胃二经。
【效用】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证治】
1气阴两虚,久咳肺痿,气喘咳血,失音: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敛汗之品同用。
2肺气虚及阴虚有火:虚火齿痛,津少口渴,烦倦。可与养阴润肺的玉竹、麦冬,清热化痰止咳之川贝母等品同用。可与健脾消食之太子参、山药、神曲、谷芽等品同用。肾阴不足之证亦可选用。
3热病伤阴,病后阴虚内热,日久不退:常与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品同用,如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临床亦常配伍养阴、生津之品用于消渴病气阴两伤之证。
【用量】另煎兑服,3~6g。
【禁忌】反藜芦,中虚阳衰或胃有湿浊者慎用。
【按语】本品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其药性偏凉,不仅能补气、养阴生津,兼能清火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耗伤元气及阴津所致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等证。本品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火,适用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症。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阴,滋脾阴。治疗气阴两虚之心悸心痛,失眠多梦。可与补心气之甘草,养心阴、清心热之麦冬、生地等品同用。治疗脾气阴两虚之纳呆食滞,口渴思饮。故西洋参可配合其他清热润肺养阴药同用,如麦冬、沙参、玉竹之类,本品虽能滋阴生津液,但总以虚而有火者始属相宜。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小结
l补气药人参补元气救虚脱;党参偏补中;黄芪偏治表虚,走而不守,外脱宜此;白术苦燥偏补脾阳,山药性平专补脾阴;黄精似熟地而不腻;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补中润肺。
2补阳药附子入气分,温全身之寒,壮阳迅速,急救回阳,肉桂入血分,性缓,暖子宫而止痛;仙灵脾(又名淫羊藿)偏治阳萎而性燥,肉苁蓉治精亏便秘而性润,巴戟天性和缓,用于筋骨腰膝痠痛,仙茅性温燥而壮阳,不宜久服;补骨脂温下焦局部之阳,专治五更泄泻;菟丝子为平补益精之品;狗脊用治脊背痛;杜仲温补治腰痛而固胎,续断行血脉,为骨折损伤之要药;鹿茸为峻补肾阳,大补精血之品。
3补血药当归补血偏辛温,宜血虚有寒者;白芍养血偏寒凉,宜血虚有热者;阿胶治虚劳咳嗽并能止血;紫河车大补气血,益精填髓而安胎,何首乌补肝肾,养血敛精,温而不燥,朴而不腻;鸡血藤行力显胜于补血;龙眼肉补心脾而安心神;牛膝引诸药下行,生用破血,制用补血。
4补阴药石斛滋养力强,用于阴伤之重证;玉竹甘平柔润,有养阴润燥、生津益胃之功;山萸肉收敛固脱止汗泄;枸杞子滋补肝肾而明目;旱莲草凉血止血又补肾阴;女贞子补肾水,次于熟地;桑寄生养血润筋,且可安胎下乳;龟板养阴补血止崩漏;鳖甲软坚破瘀经闭;西洋参为清火养阴之要药。
【使用注意】
1补养药往往是把“双刃剑”,虽然可以治疗虚弱病证,但如盲目使用,可以扰乱人体内部阴阳气血的平衡,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必须因病使用,绝不能滥用。
2应用补养药,不仅要辨别气血阴阳,更需注意“补正毋忘祛邪,填补必先理气”,以防滋补敛邪及壅中之患。
3补血养阴药,如地黄、阿胶、麦冬等均为滋腻之品。凡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胃脘堵闷者均宜慎用,或加入理脾健胃之品以解其弊。
【禁忌】
1补气助阳药多温热之品,凡阴虚火旺、津竭阴亡者不宜应用。
2补血养阴药多寒凉粘腻之品,凡阳虚阴盛、湿滞中满、食少便溏者均不相宜。
3外感未清或邪实诸证,均应慎用补养药。附:脏腑用药规律附:脏腑用药规律
一、肝
二、胆
温胆(补胆)酸枣仁、地黄、山萸肉、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五味子。清胆(利胆)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芎、金钱草、苦参、栀子、茵陈、竹茹。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子、栀子、青蒿、黄连。
三、心
四、小肠
温小肠同温脾胃药。清小肠热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苦参、赤茯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五、脾
六、胃
七、肺
八、大肠
九、肾
十、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