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不结婚老二先结婚的现象在农村还是比较少的,除非老大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实在无法说妥媳妇。就这样有福的婚事就隔过去了,眼看近三十的人了,媳妇也就更难说了。有福一看,也只有认命了,不再托媒人了,媳妇的事慢慢成了遥远梦,在家默默劳作,农忙时下地,农闲时磨豆腐。
冬天,天干冷干冷的,有旺两口子在东屋里说笑着,奶奶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并为一些鸡们剥着玉米粒,母亲在看着有旺的两个孩子,父亲坐在院落里抽着旱烟,吐着岁月的圈圈,有福在偏房里磨豆腐这时,一个媒婆走进了他的家门,媒婆是比较欢迎的一个角色,有福的父母慌忙吧媒婆让到堂屋坐下,寒暄了几句,话就进入正题了,当然是为了说媒的事。媒人与有福的父母说着什么,开始有福的父母犹豫着,后来又点了点头。不一会,他们把有福喊到堂屋里,父亲给他说了情况。说离我们村北边七里多地的张庄有一户姓张的人家,那户人家只有一个闺女,有二十八了,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出头的父母,她娘和奶奶都是非常精明能干的人,家境还不错,闺女呢什么都能干,就是神经有点不大正常。他们想找一个上门女婿。你看如何?有福想了很久,做人家的上门女婿,就是农村人的“倒插门”,名声不好听。可自己已三十出头的人了,还想找什么样的?不管怎么说这一辈子总得有个家啊。叹,有个就行,凑活一个家吧。于是就点头同意了。时隔两天,媒人就领着有福去相媒了。
相媒那天,阳光淡淡的撒在地上,天还算可以,有福穿上了他最好的行头,就和媒人来到张庄的那户人家。听媒人说那女的叫张招弟,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谁承想连个鸟也没有招来。记得见面时,那女的身穿红色棉袄,身材不高,眼睛大大的,偷偷地看着自己嘻嘻地笑。或许这就是缘分,第年的春天有福就与招弟结婚了。
身在张庄,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毕竟人生地不熟的。不过招弟她们全家对他还不错。招弟呢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缺陷,就是智商低点,拿农村人话来说就是没有心眼子,说话不经过大脑,欠考虑。一次新媳妇去见公婆,二狗他们全家忙活地包了水饺,款待这个媳妇。吃完饭,招弟回到家,村里人戏谑说:“招弟,你在你婆婆家吃了什么好吃的?”“吃的水饺。”招弟说。“什么馅的?”村里人继续戏谑着。“俺不知道,忘了问了。”招弟回答着。“你知道吧,是肉馅的,你不是不吃葱姜吗,里面加了很多的葱姜。”村里一个人笑着说。“俺呸呸呸,俺不吃葱姜。”于是引得村里哈哈大笑起来。不过招弟对有福那是没说的,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留着给她的男人。有福“嫁到”张家没几天,也忙活开了,毕竟要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把“娘家”那套磨豆腐的工具都搬来了,继续磨豆腐,卖豆腐,以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