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我们已经看出差别所在:成功的人看到目标,失败的人看到障碍和不公。他们都出身于名校,本身资质并无太大的差别。有目标的人,会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而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需要看到目标,才能鼓足勇气跨越所有障碍,走向成功。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卡塔林纳海峡的妇女,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而她继续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小时了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记录还快了大约两个小时。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没有目标,就好像走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眼睛失明,从而陷入人生的黑暗。
五只毛毛虫的故事
世上百人可能有100个对未来的想象:有的人只是但求温饱,有的人希望功成名就,有的人希望出身名门从此便一劳永逸……不同的想象,有不同的实现路径。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设定有价值的目标,然后设定方法、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你想成为哪一类的人,你想如何实现它,五只毛毛虫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第一只毛毛虫。
话说第一只毛毛虫,有一天爬呀爬呀,爬过山河,终于来到这棵苹果树下。它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它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的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的过了一生;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糊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毛毛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第二只毛毛虫。
来看第二只毛毛虫。有一天,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
当然在这个毛虫社会中,也存在考试制度,如果有许多毛毛虫同时选择同一个分支,要举行考试来决定谁才有资格通过大树枝。幸运的是,这只毛毛虫一路过关斩将,每次都能第一志愿的选上最好的树枝,最后它从一枝名为“大学”的树枝上,找到了一颗大苹果。
不过它发现这颗大苹果并不是全树上最大的,顶多只能称是局部最大。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一颗更大的苹果,号称“老板”,是由另一只毛毛虫爬过一个名为“创业”的树枝才找到的。令它泄气的是,这个创业分支是它当年不屑于爬的一棵细小的树枝。
★第三只毛毛虫。
接着,第三只毛毛虫也来到了树下。这只毛毛虫相当难得,小小年纪,却自己研制了一副望远镜。在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超大的苹果。同时,它发觉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
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譬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就应该爬“升学”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就应该爬“创业”这条路;若目标是“政客”,也许早就该爬“厚黑之道”这条路了。
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先决”的条件了。但也许会有一些意外的结局出现,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从开始爬行到最终抵达,需要一段时间。当它抵达时,也许苹果已被别的虫捷足先登,也许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同时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它不仅事先知道自己要哪一种苹果,更事先知道未来苹果将如何成长。因此,当它带着那“先决”的望远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时程,并估计当它抵达时,这朵花正好长成一颗成熟的大苹果,而且它将是第一个钻入大快朵颐的虫。果不其然,它获得所应得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五只毛毛虫。
毛毛虫的故事本来应该到此结束了。因为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必须是正面的且富有教育意义。但仍有不少读者好奇:第五只毛毛虫到底怎么了?
其实它什么也没做,就在树下躺着纳凉,而一颗颗大苹果就从天而降在它的身边。因为树上某一大片树枝早就被它的家族占领了。它的爷爷、爸爸、哥哥们盘据在某一树干上,禁止他虫进入。然后苹果成熟时,就一颗颗的丢给底下的子孙们捡食。奉劝诸位,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捡到大苹果,因为反而会被砸死的。
五只毛毛虫用自己的虫生经验,首先证明了选择何种生活,便会得到哪一种,虽然结果有时存在略微的偏差。它们还告诉职场中的人士,必须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坚定人生的信念,设定计划,分解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循序渐进,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来临。
第一只毛毛虫是个“糊涂虫”,随遇而安,它的命运决定权已经被它授权给环境。它的世界是简单的,不用烦恼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是这样的人生,对于别人和世界亦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只毛毛虫是个积极的“随大军虫”,跟随舆论的主流,适应一切已经存在的规则,并力争上游。它的虫生安排的非常紧凑,一辈子忙忙碌碌的,最后它可能找到了自己的大苹果,也可能懊丧的发现原来自己毕生的努力竟然轻易地被比了下去。
第三只毛毛虫是个“聪明虫”,它知道跟随自己的选择,制定具体的实现路径。它成功的胜算也很大。
第四只毛毛虫算得上是虫类中的“智者”了,它好像一个战略家,早早的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周详的实施计划,最后稳拿胜算。
第五只毛毛虫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寄生虫”。这样的小虫,即使被喂得白白胖胖,也不会得到其他虫子的尊敬,因为它的虫生没有付出,亦没有价值。
目标的牵引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能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能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说的不是假话,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也证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确。
这个心理实验是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不迭;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确实,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距离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具体的目标导至倦怠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伟大诗人泰戈尔这样写道。
当人的强烈愿望产生,便转变成信念。人,只要拥有了信念,便能够朝着内心深处的目标奋斗,什么苦都能够忍受,什么环境也能够适应。乐观向上、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纵是苦水,也能酿成一醇甘甜的美酒。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当你已经和遭致倒霉的消极思维说再见,推开积极信念的那扇门,阳光驱散了曾经的乌云天,原来推动我们前进、成功的力量,一直隐藏在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