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银监会于2013年年初拟在审慎的前提下开展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试点工作。综合化经营,作为中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迎合了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甚至会面对某些经营风险,对原有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作为全国金融创新基地,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有规范的金融监管,有广泛的市场空间,有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有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是进行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试点的理想区域。可以选择某个商业银行做试点单位,进行先行先试。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2013年6月份提出,要充分利用银行业自身的技术、网点和人员优势,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券类直接融资业务。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向商业银行发放资产管理牌照,允许其像基金公司、券商资管乃至保险资管一样,自主发行资管产品,成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有的银行已开始试点债权融资工具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这为商业银行的大发展,提供了综合经营的极大空间。
* 本文发表于《天津日报》2013年11月4日。
警惕和防范我国的金融风险
——写在2014年开始之际*
内容摘要:中国可以避免金融危机,但却要高度警惕和防范金融风险。现在最显著的表现是,金融过热,而实体经济遇冷。有些国家和地区重大金融危机爆发前常见三个征兆:杠杆率迅速抬升、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潜在增长率下滑,中国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些征兆,需及时防范,避免风险进一步升级。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按照国会要求负责维持金融稳定,监控金融风险的美国财政部成立了金融研究办公室,每年该办公室都会发布一份风险报告,在2013年12月20日,该办公室分析了美国经济当前潜在的四大风险:回购市场出现挤兑和资产急售的风险;过度积累信贷风险和可能遭受的冲击交易流动性受损的风险;自动化交易系统风险;与美国财政前景不确定性相关的未解决的风险。
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借鉴美国每年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做法,我国也特别需要每年密切关注是否会出现金融风险,可能面临哪些金融风险。关于中国如何看待金融风险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一、中国是否会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甚至爆发金融危机
1.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论。有些国内外专家曾多次预言,2013年前后中国可能爆发一场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接着在“十二五”期间前后可能爆发一场社会危机。2013年3月16日,有位专家提出,中国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了,银行系统首当其冲,或者说,中国的金融危机开始爆发,而银行危机已经爆发。他曾经对金融系统和整个国民经济作了预估,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经济资源过剩危机、产能过剩危机、债务危机、膨胀危机、银行危机等。有些西方专家提出,2013年的中期,要发生一场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实践证明,这些预言没有实现。
2.三年内在所难免论。有的专家认为,美元将会大幅升值,全球资产价格泡沫都在破灭,中国经济泡沫好像是海上孤鸿,这就造成全球资本都会逃出中国,等待中国泡沫彻底破灭,全球国际资本围剿人民币,将造成中国金融危机。有的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年,中国爆发经济和金融危机已在所难免,这是因为中国就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政府主导的粗放型发展的模式无以为继。
3.2015年将全面爆发论。有的意见认为,中国金融危机将在三年内爆发,很可能在2015年爆发。有的专家描述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轨迹和金融危机爆发的轨迹。如果说2012年只是温州、鄂尔多斯两个城市的房价泡沫破灭,只是点的现象,2013年从这两点开始蔓延到贵阳、海南、苏州、无锡类似的十几个二、三、四线城市,两条线泡沫破灭后,必然扩大到面。2015年中国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包括一线城市,北京将成为当年的东京。不少人认为,2015年美联储将加息,美元实现王者归来,人民币汇率会实现大跌,汇价会跌到22元。中国的大银行会出现破产,银行的信誉被摧毁。房地产全局性泡沫开始。房地产泡沫将导致实体制造业的倒闭,从而陷入大萧条,并导致金融危机,引发地方债务危机和地方政府危机。2015年是中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一年。
4.危言耸听论。认为所谓金融危机爆发了或即将来了,是危言耸听。金融危机之说,只会动摇民心,扰乱社会预期,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只会加剧困难,引发经济震荡,于国于民无益。现在,金融状况在整体上是稳定的。全国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国家财政、金融、行政、价格、城镇化等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将极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这对于搞活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5.高度警惕论。作者认为,中国可以避免金融危机,但却要高度警惕和防范金融风险。现在最显著的表现是,金融过热,而实体经济遇冷。有些国家和地区重大金融危机爆发前常见三个征兆:杠杆率迅速抬升、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潜在增长率下滑,中国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些征兆,需及时防范,避免风险进一步升级。
当前各个领域的金融风险在近期内不会恶化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完全可以控制未来发生全面型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但今后三年,要完全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难度很大,相关的金融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将进一步恶化,很有可能演变成“结构性金融危机”或“局部性金融危机”。从上到下,一定要高度警惕和防范金融风险。
展望2014年,高通胀和金融危机的风险将继续加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信托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最大。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对于201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方面应该满怀信心、乘势而上,同时应该特别注意警惕和防范金融风险,做到三中全会要求的“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二、警惕和防范六个方面的金融风险
1.总体债务水平提高隐含着潜在风险
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与2010年、2011年相比,经济增速处于下行通道。以前经济增长和融资增长都是正向的,但是现在是反向的。经济增长放缓,但债务增长加快,整体债务水平在提高,负债率上升。目前我国GDP名义增速不到10%,仅为2007年峰值的一半。而融资总量余额增速仍高达20%,与2007年相当,社会总体债务率在2008年后加速上升。从对我国的债务增长分析看,企业部门占GDP比重五年以前是85%,2013年三季度超过120%;政府占GDP比重不会高于50%。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算很大,但是增速很快。2008年以前中国负债率保持平稳,但2008年以后负债率进入加速上升阶段,总负债在GDP中占比从2008年的197%升至2013年三季度的286%,五年累计增长45%。债务快速增长的时候,流动性会有问题,资产质量会有问题,负债匹配也会有问题。这些都是金融风险可能要出现的表现。
经济增长放缓、债务负担提升的现象,在美国和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之前都出现过。日本从1985年到1989年债务增长35%,接下来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债务水平也增长了35%以上。从数据来讲,中国已经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隐含条件。
表面上看,欧债是缘于政府负债过高,美国次贷缘于居民负债过高,但追根溯源是金融错配的问题,而中国的金融错配也是愈演愈烈。中国把大量资产、银行信贷,错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房地产领域。
2.产能过剩加大了企业债务风险
当前,我国企业债务规模大,扩张快,债务结构复杂。据有关研究数字,2012年年末我国企业债务(不包括金融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约为65万亿元,从2008年到2012年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从95%上升至125%,年均上升约6个百分点,企业债务增速是地方政府债务的4.4倍,需要引起更多重视。我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25%,高于美国的75%、日本的100%,也高于经济合作组织90%的警戒线。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债务结构非常复杂,化解难度大。一是企业过剩产能过大,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处于严重过剩,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尽管产能大面积过剩,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大部分为现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将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二是当前企业债务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债券,约占企业债务总量的9%,其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特殊偿还方式加剧了发生企业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三是企业盲目金融创新活动和影子银行风险叠加,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债务的不可控性,当前很多企业或是利用自身的财务公司或是通过影子银行从事套利活动,个别央企通过账户透支,延长了债务链条,削弱了银行和企业对债务的控制能力,在当前企业债务高企、盈利恶化、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企业还款资金来源受到较大制约。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已经为十年来最大。四是在产能过剩影响下,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负增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显著提高。新增资金主要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地价攀高、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企业面对的环境、土地等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2005到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增长14.4%,2010至2012年农民工收入年均增长17.4%,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企业负担加重导致大部分企业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微利经营,为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系统性风险
现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继续累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房价不断飘升,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有的专家说是最后的疯狂。三、四线城市由于土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但产业升级步伐缓慢,难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房地产需求不足,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鬼城”现象增加,鄂尔多斯、温州等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下跌。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调控主要是抑制需求的政策,一旦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出现衰退,局部风险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如果一、二线城市不能在短期时间内使房价得到有效缓解,终有一天会出现大幅下跌,那将是灾难性的,将会引起融资平台偿还困难,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等,导致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