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年纪轻轻的“小”女人挽着“大”男人的胳膊卿卿我我,总会让部分旁观的年轻小伙子恨得牙痒痒之余,纳闷:为什么“大”男人会如此招“小”女人喜欢?莫非有什么诀窍?
心理专家认为,出生于幼年丧父,或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小”女人可能会“恋”上“大”男人,由于在她的潜意识里一直渴望一个父亲,当她寻找爱情伴侣时,也就很难摒弃自己的原始渴望。又因为,她没有和父亲同处的经验,对父亲的渴望多半来自于自己的幻想,因此,现实中的真人常会偏离她的幻想而让她们失望。
假如她看到“大”男人时,觉得自己没有父爱的童年得到了补偿,那与其说她找到了爱,不如说找到了内心缺憾的伴侣。虽说补偿和爱在很多时候很相似,但本质上它们是不一样:爱是生产,补偿是消费;爱是积极,补偿是消极;爱是给予,补偿是是索取。
爱只有在健康人格中才能变成生产力:你给予我爱,我又因你的爱而产生出更多的爱。相反,若仅仅只把对方当作内心需要的补偿,就很难不堕入一味“享受”补偿的偏差,以致忘记或忽略给予对方,因为“小”女人的人格不健全,内心缺少爱的力量,因此即使他在一开始很爱她,随着欲望的满足和时间的推移,他对她的爱也难免流失;同样,“小”女人对“大”男人的爱也有可能因年龄和性格的差异而发生裂变。结果,原以为倚着一个长辈般的“大”男人从此可以一劳永逸,殊不知,一旦投入他的怀抱,另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补偿的失落将可能带给“小”女人更大的失望。
除此,对父亲的感情过于深厚,也会造成“小”女人对“大”男人的青睐和偏爱。这是因为,漫长的童年旅途中,她已经习惯了父亲的放纵和娇宠,也习惯了自己对父亲的撒娇和任性,她会一味地缱绻在随心所欲的任性里,或许她的年龄已经进入成年,但是她的思维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许在工作上她可以进入社会角色,但在感情上却难以步出童年的世界,一旦她心中萌发了爱的火种,她习惯的行为方式必然把她引向一个和她父亲颇为相似的“大”男人。
另外,心理学家指出,曾经被年轻男孩深深伤害过的“小”女人,由于前任男友以“我当时不成熟,只是一时冲动”为由而见异思迁,或者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而导致“小”女人开始寻求“大”男人的保护。
或许出于报复或是退守,她再也不敢跟那些年轻而不负责任的男孩来往,她可能会说,他们都不成熟,她相信只有真正成熟的男人才能给她安全感,于是,她选择了一个几乎可以做父亲的“大”男人。
经历失恋的伤痛后,一个感情执着的女孩很容易发展南辕北辙的变化;从前的她或许想找一个她爱的人,眼下的她认为找一个爱她的男人更实际。如此一来她难免坠入以利益代替爱情的陷阱,一旦生米煮成熟饭后,她会发现,尽管他待她无可挑剔,可她还是若有所失。
还有,生性内向、敏感、心事重重的“小”女人也有很大几率会“爱”上“大”男人。
西方有这样的统计:一个羸弱、多思的男孩易于爱上一个成熟的“大”女人。同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年轻女孩,超龄“大”男人也易成为她的诱惑。
这是因为,多愁善感往往是多思的产物:没有思不会有愁,没有思更不会有感。问题是,女人的浪漫往往来自于她的自恋,她的自恋又加深了她的浪漫,而她对大男人的迷恋多半就是这种浪漫情怀的产物。
也许正因为对这方方面面的过于渴望,才会造成“小”女人们的爱情偏差;或者,正是这些方面的过于欠缺,“小”女人才急于找“大”男人来补偿。
习惯
一个常常喜欢寻花问柳的男人终于结了婚。但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就有人看到他坐在酒吧间里,满脸沮丧地正在喝酒。
“出了什么事吗?”
“我今早起床的时候,很习惯地掏了一百元钱给我太太······”
“哎呀!真糟糕!”
“更糟糕的是,她马上找了我三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