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选秀节目本身突破审美意识、挑战传统、塑造话题的需求,“哥时代”选秀已经终结,紧接着迎来了“姐时代”,从而使得“伪娘”受万人吹捧。为什么现代的“伪娘”盛行,男人越来越“不男人”了呢?
人体的胚胎在形成之初,就因父亲精子上携带的X或者Y染色体而有了性别的区分。在第六周时,携带Y染色体的胚胎母体就会分泌睾丸脂酮,而当男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开始分泌雄激素,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继而产生性欲。面对儿子的变化,父母会开始用“男子汉”来形容。由此可见,雄激素在男孩转变成为男人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雄性外生殖器官与内生殖器官如精囊、前列腺等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机能,刺激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同时维持其正常状态,如胡须、毛发的男性分布形式,出现喉结,声带变宽变长,声音由细变粗,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呈现男性体型等。换句话说,真正的男人离不开雄性激素,它是维持男性体征的重要物质,而雌雄激素失衡会导致男生女相(如伪娘)。
其实男性体内也有雌性激素,男性的雌性激素可以完善男性大脑功能使男性大脑发育平衡,较少出现情绪波动现象,能增进语言、记忆能力等。但是,如果男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因某种原因而超量了,男性就会“女性化”,如人妖,服用女性激素药十多年后,男性生理特征便逐渐萎缩,胡子及体毛不生长;皮肤会变得细腻光滑;臀部、胸部很发达,富有弹性。当然,这种自我男性毁灭式的做法只是极端的个别案例。但是,谁也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男人越来越“不男人”的现象确实越来越多。
那么排除了人为服用雌性激素的原因,还有什么物质能造成男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上升呢?
专家解释,当今社会,可以说雌性激素无处不在,正因为这些雌性激素,使得现在的男人开始有女性化的倾向,变得越来越不阳刚。外来雌性激素的干扰有可能从男孩胚胎时期就开始了,如塑料制品,女性在怀孕8~24周期间,接触到一种类似女性雌性激素的化学物——邻苯二甲酸盐,就对男性胚胎的性别正常发育产生了危机。虽然塑料行业坚称邻苯二甲酸盐很安全,但欧盟已禁止化妆品、出牙嚼环和儿童玩具使用多种邻苯二甲酸盐。然而孕妇仍会接触到邻苯二甲酸盐,因为这种化学物被用来软化家用物品如塑料家具、鞋子、PVC地板等。它们还能从塑料袋渗透到食品和饮品中。
目前国外的专家已经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对女胎没有影响。但对男胎来说,他们出生后,与其他孕期母亲没有接触该物质的男孩相比,体内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较高的他们会很少玩汽车、火车或者枪,玩打斗游戏的几率更小。也就是说,这种物质会使男胎的睾丸激素减少,这会改变他们的大脑发育和男性生殖器功能。
又如母亲怀孕时,使用的化妆品中也含有雌激素。化妆品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女性的皮肤更加光滑,减少皱纹、暗疮等。这些雌激素通过母体吸收后,再通过胎盘被胎儿吸收,势必会干扰男胎体内的雄性激素生成。
除此之外,食用过多补品,养殖动物;还有汽车尾气等也都含有雌性激素。
当然,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有影响。专家说,当前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划分越来越模糊,特别是一些男明星出于标新立异,不仅在舞台上角色反串、男扮女装,而且在日常行为方式上也越来越女性化。这些行为不仅极大地颠覆了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要求,而且这种颠覆力还常常借助行为者本身的“明星效应”在社会上四处蔓延。如日本的某影星“剃腋毛”这一举动,竟被无数“粉丝”竞相效仿,还有近期流行的韩国花样美男们,更是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足见此明星效应的威力。还有,如果自小生活在女性围绕的环境中,男性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言语眉眼包括行为处事都会因下意识的模仿而女性化。
正由于环境污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干扰,造成了雄性激素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昔日粗犷的男人日渐缺乏阳刚之气,由以往的“纯爷们儿”,变为“阴柔”的奶油小生、伪娘。
娘娘腔
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娘娘腔,有次上自习的时候有人笑他。他忍不住火了,桌子一拍站起来对那个人吼到:“你要再说我娘娘腔,小心老娘我跟你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