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国人的名字被用作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
自从1610年伽利略首次绘制人类第一张月面图(五幅)以来,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时间。在这几百年里,各国科学家努力绘制的各种月面图,实在难以计数,人们公认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就有150多幅,其中最大的一幅月面图直径达7.5米,挂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加上宇航员登月的探测,现在人们对月球(正面)的了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有人说:现在我们对于月球表面的了解,已超过了地球海底。
尽管天文学家从月球的“天平动”中可以见到月背边缘一些地区,但对背面整个情况却仍能猜测推论。一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还提出了各种奇特的主张。如有人说月球背面是平的,整个月亮如半个西瓜;有的说月背凹下去,像个大铁锅……
这些无稽之谈到了航天时代就不攻自破了。1959年10月前苏联“月球3号”自动行星际探测站飞到了月背上空,拍得了世界第一批月背图,为我们送来了第一批关于月背的科学资料。
粗略地说,月背同正面一样,也是一个“大花脸”,但更加起伏不平。背面“海”仅有3个(莫斯科海、东海、理想海),而且都很小。但奇怪的是,月球背面没有物质密集区(正面有11个,天文上称为“质量瘤”或“月瘤”)。而且有趣的是,月背半球的月壳比正面厚,但总的质量却比正面月球小,所以质心不在月球中心,而在离中心向地球方向2千米处。月球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都位于背面处,二者相差9千米。
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以科学家命名的。由于历史原因,正面上几百个环形山早为西方各国“瓜分”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命名月背环形山时,改变了这种不公正的做法,所以现在月面上也有五座环形山的名字来自炎黄子孙。
五个中有四个是比较有名的天文学家。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与郭守敬,还有一个是明代的低级武官——万户。万户的姓名已失考,仅知道他活动于公元14世纪末明太祖洪武年间。据传他原来是民间的一个心灵手巧的木匠,从小喜好钻研工艺技巧,后来弃艺从戎,在军队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了许多军器,制成了许多原始火箭——“神火飞鸦”“火龙出水”等等。国外一些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万户还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知道火药的巨大威力,希冀利用这种力量去遨游太空,并不顾人家劝说,决心“以身试之”。经过多日的盘算,他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命人在大院内做好一切准备,然后让仆人把身体牢牢地捆绑在椅子上,椅子下面则安置了47枚他发明的原始火箭。万户的双手各擎着一只巨大的风筝,他希望上天后用它们来控制飞行的方向和最后凭它降落。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下令仆人点火。哪知药性猛发,只听得“轰隆隆”一阵震天巨响,满院子硝烟弥漫,木片、纸屑四处横飞,万户也被炸得粉身碎骨。万户勇于探索、大胆献身的无畏精神感动了世界,因而在月背上的环形山命名的中国科学家中得到了一席之地。
答:有五个中国人的名字被用作月球背面环形山的命名,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