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3100000020

第20章 居委会干部要善于动脑

古人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做事能够成功,在于认真思考;不动脑筋,就必然失败。一个居委会干部如果做事懒于用脑,应当说这是一项基本不足。

(第一节)勤于思考智慧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无论向上做汇报,还是讲话、作报告,习惯于罗列一大堆现象;有的人写文稿从材料到材料;有的人发表意见或者哕哕嗦嗦,或者一鳞半爪,零零乱乱;有的人出主意,主观片面,鼓敲不到点子上,等等。其重要原因是这些人不善于用脑,对自己所说的问题尚没有完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些人的思维水平不太高,思考方法不太科学。

所谓善于思考,是指一个人习惯思考,喜欢思考;而不是懒于思考,更不是无根据地瞎想、无逻辑地乱想。

什么是思维

当一个小学生演算一道数学难题时,或构思一篇作文时;当一个调解员掌握了当事人双方的全部纠纷情况及原因后,要拿出调解意见时;当一个居委会主任就某一任务根据人民政府要求,在本社区如何圆满完成时,这都是在进行着思维活动。

传说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10岁时,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让孩子们计算:1+2+3+4……+97+98+99+100=?

只过了一会儿,高斯就得出了答案:5050。听到高斯这么快就报出答案,同学们都很惊奇,老师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算得这么快。

高斯告诉大家,他发现从1到100这100个数,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头尾对应,位置上两数加起来都等于101。因而100个数就可变为50个101,答案就是: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是由于仔细分析才找到了这一百个数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才得以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心理学称之为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概括指的是找出事物的共性和联系;间接指的是思维可以通过其他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事物。正是由于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才使我们能在感知的基础上了解、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还能在没有直接感知的情况下预见和推测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我们提倡勤于思考,就是要学会开动脑筋。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就是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或突破口;明确问题,就是要充分动员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假设,就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假定或作出一种推测;检验假设,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假设的真伪。

居委会干部应培养思考的习惯。爱迪生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思维的科学性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的科学性即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于以下10个方面:(一)思维的针对性指思维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这种目标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过慎重选定具有某种意义的。针对性不仅使思维活动集中而避免分散,而且能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整体性和深刻性。思维的针对性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准确无误。

(二)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和效率。思维敏捷的人在思维的具体过程中,反应速度快,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心智操作过程的几个阶段,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他们同思想迟钝、僵化的人截然不同,在处理问题时,能适应紧迫的情况,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准确地判断,迅速地作出结论。

(三)思维的系统性思考问题强调系统的整体效应。例如,足球比赛,甲队队员个人技术素质略高于乙队,但乙队队员组合优化,配合默契,而乙队战胜甲队是常有的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引用了拿破仑的下述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两个例子说明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产生了“1+1>2”的“放大效应”。思维的系统性主要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各个要素以一定的目的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会产生原来系统所不具有的新功能。

(四)思维的广阔性指能突破思维活动的局限性,而使思维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必要的广度。具有思维广阔性的人考虑问题既全面、周到,又不忽视局部、细节;既照顾到事物本身,又照顾到与该事物有关的各种条件;既考虑到事物的现状,又分析到其历史和发展前途。居委会干部要具有广阔性的思维,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丰富的经验,占有较全面的信息。这样,思考问题的路子会多,思维的变通性较大。

(五)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能抓住事物的规律,预见到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深刻的人,善于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结果追溯到原因;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从现实推测未来。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能抓住要害不放,穷追不舍,求其究竟,善于从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多机制、多过程、多功能、多因果等多种联系上分析和综合问题,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性。

(六)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能严格遵循着逻辑规律进行。斯大林在回忆列宁时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力量好像许多万能的手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失败。一个精明能干的工作者,思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提出问题明确、明晰;论证问题有条有理、有主有次;表达思想感情流畅而简明。

(七)思维的独立性具有思维独立性的人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因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干扰而动摇起来。他们不因循守旧,不依赖别人,不盲目附会,而是解放思想,敢于破除迷信,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并且通过实践检验是否正确。爱因斯坦很重视思维独立性的培养,他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八)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机智”。具有灵活性思维素质的人,能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灵活地运用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时,能随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具体的解决方法。

(九)思维的创造性指思维活动不是简单地重复与模仿,而是善于对现有要素进行合理而机智的运用和组合,从新的途径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工作者,平日表现点子多、道道多,有独到的见解。

(十)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拓展时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方式方法能根据新发现的事实作出评价,肯定正确,纠正谬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工作者,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不“唯众”、不“唯洋”,一切都放到客观事实和科学真理审判台上裁决。

开动思想机器

所谓开动思想机器,就是要善于使用脑筋器官,把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反复思考,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将这一过程所必须遵循的正确途径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所谓“去粗取精”,就是将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主要的、精粹的,舍去次要的和粗糙的材料。就像有经验的园丁整枝那样,强干削枝,剪去那些歪歪扭扭的枝枝叶叶,以便让树木的主干能够吸取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在认识过程中,只有去粗取精,我们才能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分清主次,使各项工作精益求精。

所谓“去伪存真”,即对感性材料认真鉴别,分清真假,保留真象,去掉假象。事物的现象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真象和假象互相夹杂,现象和本质互相渗透,大有使人眼花缭乱之感。许多事物,从表面上看基本相似,但从本质上说,却是根本不同的东西;有些表面上看来是真实的东西,实际上却是虚假的;有些似乎是正确的事情,实际上又是错误的。总之,真的和假的,善的和恶的,美的和丑的,往往使人难以分辨。这就要求我们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

去伪存真,要有“疑似”精神。就是说,对事物间的相似之点敢于提出质疑,做到“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听到任何一桩未经证实的传闻,看到任何一种可疑的现象,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番,切不可人云亦云、偏听偏信。有比较,才能鉴别。在认识过程中,把真、善、美同假、恶、丑这些对立的东西作一比较,一般就可识别开来。要重视调查研究,凡事不目见耳闻,不要臆断有无、轻易下结论,通过实践鉴别真伪,做到去伪存真。

所谓“由此及彼”,是指把零碎的、孤立的材料联结起来,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体现了逻辑推理中概念和判断之间的联系。这种由此及彼的演绎推理,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理,人们不仅可以在行动之前,对自己的行动的后果做出某种预测,而且可以从个别现象中推知出普遍的道理。

通达事理的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有很高超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重视根据近的推想出远的;根据现今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曾见到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者像俗语说的,“一叶知秋”。

所谓“由表及里”,是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逐步深入,而认识到它的本质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表现在外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潜藏于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但是事物的本质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平常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说明现象不等于本质。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要把现象看作把握本质的入门向导。

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现象中还夹杂着真象和假象,这就要求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不能为表面现象,特别是不为假象所迷惑。古人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在认识中,粗与精、伪与真、此与彼、表与里都是对立统一的。人脑这个“加工厂”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原料”或者“半成品”加工成为“理性产品”。

(第二节)分析与综合方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

(一)分析法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复杂的、整体的事物分解成为组成它的简单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一般说来,分析总是把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分成若干小而易的问题,把事物化整体为部分,化复杂为简单,以便着手解决;或者不断地深入事物内部的层次,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分析方法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整个过程。

(二)综合法是指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的认识统一起来,在思维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不但可以把互相密切联系的事物连结在一起,从而获得更高一级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把表面上看来似乎不相关的事物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新的更高的认识。在运用综合方法时,必须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原则,不能搞“随意的综合”、“机械的综合”。两者都抹煞了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与综合在方向上、运动上是对立的,因而不能用一个代替另一个,但又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分析与综合是辩证关系。首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真正的综合,脱离了分析的综合,是一种直觉的模糊的综合。其次,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综合巩固和发展了分析的成果,使人的认识得到提高,分析离开综合,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的互相隔绝的片面材料。再次,分析和综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也有分析。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中,既要看到树木,又要看到森林,不要满足于一孔之见或局部的分析,就用来盲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大致程序是:从综合开始,即对事物有个笼统的概括的了解;经过分析,即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再回到综合,即对事物有个全面、深刻、具体的了解。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对象来说,我们往往要经过综合——分析——综合的多次反复,才能取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归纳与演绎方法

人的认识总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循环往复中实现和发展的。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方向是相反的,归纳由个别走向一般;而演绎则由一般走向个别。

归纳方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或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我们根据已经认识了的一些特殊或个别事实,过渡到尚未认识的一般原理原则,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或知识。中国有句成语:“尝鼎一脔(luan),他可知矣”。“鼎”是古代用以烹煮的食器;“脔”是切成块的肉。即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以知道整个鼎中所有肉的滋味。这个成语,比喻根据个别(部分),就可以推知整体。这种方法在逻辑学里就叫做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分完全推理和不完全推理。

完全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所有对象的情况而作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例如,亚洲有石油,欧洲有石油,北美洲有石油,南美洲有石油,大洋洲有石油,所以,各大洲都有石油。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在前提中考察了该类事物的全部个体对象,结论没有超出前提考察的范围,所以,在前提正确的条件下,就必然地推出正确的结论。

完全归纳推理可以把个别的、局部的、分散的认识,提高到一般的、全局的、整体的认识。在日常检查工作、总结经验等方面,都广泛地应用着。

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某类中的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整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的结论。

有个“师傅考徒弟”的故事:一天,师傅想考考两个徒弟哪个更聪明点。他把两笸箩花生分别交给他们,叫他们拿回家去看看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是粉衣包着的,提出看谁先回答他的问题。大徒弟到家分秒必争,急忙剥了起来,不顾吃饭,干了整整一天。二徒弟不慌不忙,先是对着花生端详了一回,思索了一下,然后把一个仁的、两个仁的、三个仁的、肥大的、瘦小的、熟好的、没熟好的等分别拣了几个,总共不过一把花生,然后一一把皮剥开,发现都有粉衣包着花生仁,然后笑滋滋地自语道:用不着全剥了,所有花生仁都用粉衣包着。大徒弟剥完全笸箩花生,证明每个花生的里面都用粉衣包着花生仁。于是急忙去向师傅报告。可是,师弟早已在那里,向师傅报告了他的结论。

故事中,二徒弟采用的方法,就是不完全归纳法。这种方法的结论超过了前提所考察过的范围,这样,就使我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面推广到对新事物的认识,从而使知识扩大。在日常工作中,有时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我们往往不可能对某一类的所有对象都一一分析、个个研究。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使我们免于沉没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而不能自拔,它提供我们认识事物规律性的方法。

典型事例归纳法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方法虽然前提很少,有的甚至只是一个,但它具有代表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

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到个别性的结论,即依据该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的思维方法。其中,前提通常是已知的判断,它是推理的依据和理由;结论,是由前提按一定逻辑规则推导出来的判断,是整个推理的结论。例如,所有居委会委员都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张三是居委会委员,因此,张三也应是民主选举的。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式。例如,大前提:一切居委会干部应当遵纪守法;小前提:李四是居委会干部;结论:李四要遵纪守法。

因为前提是一般(普遍、共性),结论是个别(特殊、个性),一类事物所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然具有,所以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推理。但要推出的结论正确,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前提要正确;二是推理的过程要符合规则。例如,一切真理都是不怕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怕批评。

居委会干部要善于把普遍性的经验、作法运用于本社区,这其中要注意分析大前提与小前提的关系,即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一般之中包括特殊;一般与特殊部分交叉;一般与特殊联结;一般与特殊分离(无关)。根据这四种不同的关系,正确拟定不同的实施方案。这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地针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普遍真理和经验。既要防止一味强调“情况特殊”而否定普遍真理、经验的指导意义;又要防止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生搬硬套地照搬照抄的作法。

(第四节)单向思维与全方位思维

单向思维和全方位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人的思维总是由单一到多样,我们应合理地利用单向思维,排除它的片面性,更要善于运用全方位思维方法。

单向思维方法

单向思维就是人们对所研究(处理)的问题,从某一方面或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和把握的思维过程。单向思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验思维模式,即一个人从自己的以往经验出发,来观察事物,并以经验作为检验事物的尺度。一个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某些简单情况、简单问题,运用经验模式去处理,往往迅速而准确。另一种是逻辑思维模式,它是由一系列经过千百次的实践证明的规律、原理、定律、定理、公式、公理组合而成的认识系统。它们形成了人们思维中逻辑推理的大前提。运用这种思维模式,人们可以从普遍原理推出对特殊事物的认识,获得新的知识。

单向思维的特点:一是方面性,思维的时空比较狭窄,它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考察事物,把这一方面揭示出来,并加以程序化、规范化。它或者只看正面不看反面,或者只看主要不看次要。二是直线性,即把复杂事物看做简单化,把动态过程看做静态化。这种直线性有两重性。它集中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扩大并充分研究,可以深入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但事物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仅仅用简单方法抓住某一个方面,进行无限制的直线式扩张、延伸,就容易走向片面的倾向。三是教条性,因为这种思维方法习惯于用一种模式、一条公式、一种经验去解决一切问题,甚至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各种事物,因而它容易犯“一刀切”、“一锅煮”、“一哄而起”的简单化的毛病。

对单向思维不能全盘否定。这种思维方式的存在是有客观原因的。人的认识总要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逐步深入、逐步扩张的过程。人的最初认识一般是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开始的。另外,由于社会分工及一个人阅历的有限性,思考问题的方法往往受到局限。人类在长期艰苦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跳过单向思维这一环节,是在慢慢地开拓着自己的“思维空间”,使思维由单一走向多样。

全方位思维方法

全方位思维也称立体思维、多维思维,它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考察、研究,力求认识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全方位思维有下列特点:(一)多向性即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它依赖以下四种机制:(1)发散机制,如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设想、多种措施,有选择余地。(2)换元机制,即对考虑问题的各种因素(如时间顺序、空间排列、位次等级)重新组合,可能产生新的思路。(3)转向机制,思维在某一方面受阻时,能马上转到另一方面,以便摆脱“山重水复”的窘况,而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4)创优机制,虽然得出答案,但不满足,仍用心寻找最优答案。

(二)多层次性即认识、把握对象的层次,如认识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或层次,发展趋势如何?对象的组成结构,具有什么样的层次?实践证明,认识的层次越多,表明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入。

(三)跨越性思维的进程可省略某一步骤,对次要方面暂不顾及,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这可以提高思维功率。

(四)开放性思维的“全方位”本身就意味着开放性,人们的思维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增加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思维渠道,开拓新的思维角度。全方位思维要求多种思维并存,在“并存”中互相“争论”,以不断开拓“思维空间”,达到全面、深刻认识事物的目的。

(五)综合性即运用多种思维形式,把思维对象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综合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立体的思考。

(第五节)比较、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人类早就在运用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去认识世界了。在现代实践中,这些方法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子计算机是对人的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而模拟产生于比较和类比,可以说没有比较和类比,就没有模拟。没有对古生物、对动物各种器官的模拟,就不会有雷达、导弹、鱼雷等新的技术的产生。

比较的方法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一种简单的思维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毛泽东同志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里说的就是比较法。

比较法也就是要在同一中求差异,在差异中求同一。通过比较,人们就把杂乱的感性材料分门别类,区别其真假、精粗、彼此、表里,这样才能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属性。

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形比较、结构比较、功能比较、数量比较、质量比较、层次比较、规模比较、程度比较、原因比较、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历史比较,等等。从什么角度比较,取决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比较法还是一种从已知求未知的思维方法。它在逻辑学上叫做类比推理。所谓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如果甲、乙两类对象都有属性A、B、C,而甲类对象又具有属性K、L、M。就可以推论乙类对象也具有属性K、L、M。A、B、C叫做共有属性;K、L、M叫做推断属性。如果甲、乙两对象之间相似性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性也就越大。但是,这种推断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判断,既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只具有或然的性质,往往要借助于别的手段和方法佐证,才能把结论趋于正确。

在现代,随着人类视野的开阔,比较法成为人们鉴别是非、取长补短的方法。管理者进行决策,择优化原则,也就是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案的得失利弊的比较,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展开的对事物认识逐渐深化的思维方法。所谓抽象,就是通过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的分解,在头脑中把事物的若干属性和方面单独地提取出来,而暂时不考虑事物的其它属性和方面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把对象的本质方面、主要方面提出、抽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把大量的非本质、非主要的属性撇开,暂时不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其具体的特点(如一人一面),就大类来说,有男人、女人,大人、小人,中国人、外国人,白人、黑人、黄种人,健康人、病人,以及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等等。给“人”下定义,就须把这许许多多的具体、非本质、非主要的特点撇开,而抽出、提取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能继承前人知识并能用语言进行思维的高等动物。再如,中国大陆有十余万个居(家)委会,每个居(家)委会的工作人员的特点、办公用房、工作条件、所管社区的规模大小、每天的工作重点等是不同的。我们在认识居委会性质的时候,这种种具体差异都必须撇开,而应抽取、提出的是: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运用抽象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离开感性的具体,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不进行抽象,我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具体,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面,而不能对事物进行更深刻、更正确的解释。

抽象方法进一步上升即为概括方法。概括,就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上,从而形成关于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概念。在抽象的基础上,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已知进入未知。抽象与概括是密不可分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是抽象的成果。没有抽象,概括就是无内容的;而没有概括,抽象就是无方向的,就不能形成对事物普遍本质和整体的认识。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比较而区分,通过区分而抽象,通过抽象把某方面提取出来,通过概括赋予这方面以普遍性的含义。因此,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就是认识由“浑浊——区分——清晰——普遍性——本质”的过程,这是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第六节)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一)定性方法它侧重于考察事物质的规定性。所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定性方法主要形式有三种:(1)简单比较定性法,即通过对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比较分析,以确定未知事物质的规定性。(2)系统定性法,即通过对事物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3)矛盾定性法,即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由于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还应对事物的新旧质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事物正处于由什么旧质向什么新质飞跃过程之中。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事物的质或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要处理一个问题,要进行一项决策,首先必须对这一问题或决策对象的性质进行判断。

(二)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侧重从量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量,是事物质的范围和等级的一种规定性。它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工作中,认识与掌握事物的数量关系极为重要。例如,说一个企业是亏损企业,亏损100元与亏损100万元是区别极大的。

定量方法是指人们通过对事物的量、量的变化及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推导或运算,更深刻更精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具体方法形式很多,基本分为两类,即静态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定量分析法。

凡事都有个“度”,失“度”就要犯错误。所谓“度”,就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质的数量界限。比如,我们烧饭时,水放多了,就成为稀粥;放太少了,就成了“炒米”。凡是巧妇,是很注意适度的,适当的水,适当的火候,分寸相宜,才烧成喷香的好饭。吃饭也有个度,吃得太少,饿肚子;吃得太饱,胀死人。劳和逸也有个度,“久嬉不劳会成病,久劳不嬉必折身”。“无可争辩的真理,然而,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257页)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度,不及或过之,都是不行的。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段涵义很深的话:“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限度,超越这个限度,就会招致毁灭。”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胸中有数”。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要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就应重视运用定量的方法。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区别,二者不能代替,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认识了事物的质,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又是定性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运用定性方法,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开始,这种认识往往是肤浅的、模糊的。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人们就用定量方法把定性方法所获得的对事物质的认识推向更深刻更精确的层次。定性与定量是相互渗透、包含的。

我们应当自觉地把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对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精确、由浅层到深层的逐步深化的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定性而忽视定量的倾向,如思想方法上的简单化、绝对化、“一刀切”等。二是只注重数量而轻视质量的倾向。

(第七节)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当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不能解决问题时,而转向另一方法、另一途径,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面、领域探索。发散性思维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力图在相互联系和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及其规律。它像一个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无数条光线一样,使我们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生动的“意识之网”。

发散性思维有以下特点:

(1)流畅性。发散性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面的丰富内容。

(2)变通性。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性。

(3)独特性。发散性思维能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善于进行发散思维的人总是不断地提出:还有什么新方法或什么方面没有考虑到,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更好一点的答案。

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从反面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向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任何事物或过程,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事物的发展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这样,人们既可从正向思考又可从反向思考。有时反向思维不但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思维和观念,发现认识上的错误;而且,即使对正确的认识,通过反向思维,也可以进一步确立它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和把握。

收敛性思维

它又称辐合思维,是指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同一个问题,从各方面把思维集中起来,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平时开会,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总要把议题和意见集中一下,这就是思维的收敛(或收集)过程。集中性思维总是在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决的程序是什么等。

收敛性思维的特点,一是收敛性,在对各种思维观念、思路方法整理时,像辐辏(cou)一样,其方向明确无误地指向最佳方案或最好的结果。二是专一性,在思考问题时能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地摆正思路进行统一运筹。三是程序性,由于这种思维总是从同一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对这一过程也就赋予了严格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步接着一步。四是比较性,即在现有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措施。集中性思维对于集中各种分散的意见、制定组织目标、形成正确的决策、实行统一的指挥以及专题的科学研究、事故案件的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散、收敛相辅相成

发散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多种思路,即找出多种可能的方向,像辐射一样发散出去。如果只要求一个正确答案,还必须在思维发散的基础上逐渐集中辐合,经过反复论证、筛选才能确立起来。这是一种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这两种思维方法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1.扩大思维的空间跨度。居委会干部在思考问题时,眼界不能狭隘,思考不能单一。不仅要了解社区内情,而且要了解社区的外情,这才能扩展思路。

2.扩大思维的时间跨度。任何思维的对象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把思维活动的幅度局限在某一段时间内,而应从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展开思维的翼翅。

3.扩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发散思维即多路思维。多路思考就有一个路与路之间的转换问题。一个人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内只能集中思考一个问题,而难以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此路不通”时,能迅速另辟蹊径,转换视角。否则,容易固执和钻牛角尖。

4.扩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我们在思考某一问题时,既要全面周到,又要迅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沉溺于细枝末节,而应尽快地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大小,舍弃次要的、非本质因素,集中精力抓主要的、本质的矛盾。特别是当面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事务时,更应注意扩大思维前进的跨度。

(二)收敛性思维不可缺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分别处于人们思维的不同环节,二者总是交叉渗透、共同起作用的。如果只有思维的发散过程,而无收敛过程,尽管可以爆发出许多思维创造的闪光、智慧的火花,但由于不能统一起来,不能形成集中的思维力量,会使思维失去控制,而陷于无序状态,变成混乱性思维。所以,发散性思维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就会使发散无边而变成幻想、空想、乱想。

当人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依靠收敛思维进行逐个检验和求证,才能鉴别和选择,寻找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又在新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散,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再收敛。所以,科学的思维常常是按照“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说,收敛思维是不可缺少的,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这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如果发散不以收敛为前提,思维就不会获得成果;收敛如果不以发散为前导,人类的思维就永远不能前进而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居委会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优点,不断想出新方法、新点子、新举措、新途径、新方案;又要善于使用收敛性思维,把这些新方法、新点子、新举措、新途径、新方案集中起来,选取其中最优者付诸实践。

(第八节)情感思维与理智思维

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心理感受。它的源泉是客观事实。人们对现实中的事物和现象,常常产生不同的体验,因而产生诸如愉快、忧愁、赞叹、激动、愤怒、恐惧等不同的心理感受。情感思维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需要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思维;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四种:心境,这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心理体验;激情,这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的、短暂的情感思维;热情,这是一种热烈的、稳定的、深厚的情感思维;应激,这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感思维。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居委会干部为了把社区建设好,需要有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作为动力,推动日常工作顺利进行。

情感思维的特点,《领导者思维方法与艺术》一书提出,一是倾向性,一个人的情感必须正确,不能有偏差;二是波动性,如果对波动的情感失去控制,就会失去冷静的判断力;三是个体性,指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情感体验中产生不同感受;四是实践性,我们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去认识与实践的,只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才可能积极地去认识与改造世界;五是效能性,实践证明,不同的情感,对其情绪和智力活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居委会干部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进取、诚挚热情、融洽和谐的情感,尽力控制和消除忧愁、悲观、消极、淡漠、浮躁、暴戾(li)等不健康的情感。

理智思维

指人们在明辨是非、分清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进行的心理控制过程,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人的意志、信仰、世界观、品德、知识等对理智思维有重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理智思维能力越高,就越能制止那些不符合目的的消极情感和行为。

周振林等学者认为理智思维有以下特征:

(1)自觉性,即人们对行为的目的及其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感,使之合乎目的。

(2)果断性,指人们善于明辨是非,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去贯彻执行决定或采取新的有效指施。

(3)自制性,指人们凭借理智来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言行的控制;二是对情感的控制;三是对欲望的控制;四是对注意力和兴趣的控制。没有理智,就不可能承担组织赋予的任务。

(4)隐蔽性,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情感和行动的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消极情感和行为隐蔽起来,以免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5)稳定性,指人们在情感反应和行为过程中的稳定程度。我们应做到处事不慌,遇惊不乱,在胜利面前不狂喜,在挫折逆境中不沮丧。

居委会干部在开展工作中,正确的动机、目的和决策、方案、计划的确定,是以清醒的理智为前提的。决定问题既不草率盲目,又不犹豫迟疑;执行决策、计划中,遇到了困难,除了坚强的意志外,还取决于对困难的预料、分析、认识程度。因此,居委会干部要十分重视自己理智思维能力的提高。

复习思考题

1.通过实例说明因不动脑筋而出现了差错的危害性。

2.分析并解决问题经过哪四个阶段?

3.思维的科学性表现在哪十个方面?

4.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二者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如何把这两种方法运用于工作实际?

7.什么是单向思维方法与全方位思维方法?后者有什么特点?

8.什么是比较方法?什么是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9.什么是定性方法?什么是定量方法?举例说明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10.什么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用实例说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1.什么是情感思维与理智思维?各有什么特点?

同类推荐
  • 彭阳县人大志

    彭阳县人大志

    本志内容包括:大事记、县情概况、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人物、文献选辑。收录了1983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彭阳县人大工作资料,记述了彭阳县人大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本书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政策的渊源等内容。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
热门推荐
  • 七世魔

    七世魔

    第一世,他本是一凡界精异兽,受伤误入天灵山,被圣墟道人收留,看它有慧根,便收入麾下,经百年修炼幻化成人,后因法力强大,想练就更高绝学,偷师傅丛月阁里魔神禁书,从而成魔,误入歧途,毁天灭地,生灵涂炭,被师傅斩杀,众生诅咒,入轮回万劫不复,受尽折磨…百年后,圣墟道人可怜他用一半修为换他出轮回地狱,准许投胎,圣墟道人回山隐居,他六世都普通平凡,第七世不料被想独霸三界的苍尽抖出真相,想利用他收复三界,苍尽在他身上注入了自己一半的魂魄……
  • 英雄联盟之我的王者之路

    英雄联盟之我的王者之路

    “以我心中热血,证暗夜之名,为了暗夜只有战!”这句被搁置二年多的口号,竟然从一个俏生生的女孩口中喊出!暗夜战队的四个大男人心中那份压制许久的热血一下被燃烧,同时嘶声力竭的吼道:“为了暗夜只有战!”五只手重重的落在一起,转身踏上那灯光闪烁的舞台,这是他们能否踏出国门的最后一战,只能赢不能输!一个大龄青年的游戏竞技之路,由菜鸟到王者的职业历程,本书纯属个人虚构,所出现的人名,ID,学校等如有累同,请各位大大一笑而过。
  • 综漫之罗浮幽幽辞

    综漫之罗浮幽幽辞

    本书主要讲述普通宅男陆天俊偶得上古天尊传承,在各个世界里浪的故事。装最猛的X,挨最毒的打!无限的世界,留下了无数风骚的传说。他有过很多身份和光荣事迹,我们这里选一部分简要刊登:大秦国第一勇士,羊村第一神童,SAO世界的终结者,狗熊岭优秀伐木工人,灵气复苏的武侠世界里的不败神话,少林寺当代方丈梦遗大师亲传弟子,荣光位面的拯救者,祗堂鞠也和五河士织的老公……最后那个不算。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的结晶——最美的自由新诗。新诗是自由的,也是自然的。它不是没有形式,而是有着与古典诗词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自由就是它的形式;它不是没有节奏,自然就是它的节奏,它与现代人的呼吸节奏相呼应,与现代人的情绪起伏相合拍。新诗是生活化的,是“言文一致”的产物,日常话语和书面话语在新诗这种文体里找到了最大的交集。新诗又具有最为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最大程度的穿越和嫁接,我把新诗的这种宽广想象与表达比喻为神奇的“穿越术”。这就是新诗的美学奥秘。囊括了郭沫若、卞之琳、徐志摩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和艾青、臧克家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舍命之物,唯情不悔

    舍命之物,唯情不悔

    乱世之中,战争纷纷,他们的爱情存活在这暂时的安宁之下。爱到深处,究竟是轰轰烈烈为爱而逝,还是携手白头,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 来到人间当总裁

    来到人间当总裁

    白娘子,是一场变故中幸存下来的女孩,所有的一切都从新开始,原来真是那个白蛇仙子附身,半路冒出个妹妹鹤小婉,姐妹上演爱的海枯石烂恨得撕心裂肺的情感大戏。
  • 零点的未来有你

    零点的未来有你

    流行的爱情,现实与网恋,前年今世,一现一网,有情人终成眷属,你属于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