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从而吸引了大量海外旅游者来华旅游,国内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适应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形势,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青旅”)成立,与国旅、中旅共同搭建起了大陆旅行社业的主干框架。在此前后,春秋、康辉、友谊、天马、邮电、铁路等行业性和地区性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旅游业逐步转变为以经营服务为主的经济型产业,导游工作也从外事接待进入到以经济型接待为主的阶段。在旅游者与旅行社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原有的新中国第一批导游人员的数量出现严重不足。于是,各地导游人员队伍迅速扩充,一度达到数十万人之多。但是,与数量迅速上升相伴而生的是,第二代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急剧下滑,学识和工作能力普遍不如前辈,个别道德败坏的导游人员甚至还做出了一些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因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成了这个阶段导游管理的主要目标。
三、全面建设时期(1989年3月至今)
为了整顿导游队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适应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自1989年初开始,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导游队伍,并且强调导游服务专业化,在高校开设导游课程,举办导游知识大赛。1989年3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将其固定下来成为导游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同年,《中国旅游报》等单位发起了“春花杯导游大奖赛”,致力于选拔出导游队伍中的佼佼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了35名优秀导游,最终从中选拔出10名为最佳导游。此次活动规模之浩大,影响之深远,均为我国旅游史上所罕见。
此后,国家旅游局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队伍进行了各种规范化的管理,如建立导游人员记录、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投诉、建立导游人员年审制度等。1996年6月1日起实施《导游服务质量》国家标准。1997年7月1日起实施《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行业标准。这两个标准都规定了导游服务的质量要求,提出了导游服务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处理原则,是当前指导中国导游工作的权威性文件,也是导游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的工作指南。1996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导游人员进行等级(初、中、高、特级)评定工作。从2002年1月起,国家旅游局全面推行并实施IC卡导游人员计分制管理。目前,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导游人员年审制度、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和导游人员计分制度等均是我国导游队伍管理的主要制度。
(第四节)中国导游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导游工作将面对越来越挑剔和成熟的旅游者。伴随着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发布实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正在日渐觉醒。近几年来,国内旅游者的投诉增加,除对经济利益关注外,也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旅游权益。例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遭受由于旅行社的责任而导致的物质、精神上的损失时,有权获得赔偿;旅游者对涉及旅游接待的各方面有咨询和知情权等。近几年来,国家还通过各种立法来保护旅游者的权益,使旅行社在业务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越来越明确,旅行社也通过各种手段来规范导游服务行为。因此,为更好地开展服务,导游工作必须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随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做出调整。
一、导游方法多样化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旅游产品和服务也必然需要个性化,这就要求导游人员根据旅游者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旅游需求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并采取多种导游方法。我国导游界同仁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出了几十种行之有效的导游方法,而且还在不断丰富、补充。但是,对导游方法的探索永无止境,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旅游活动内涵的变化、旅游需求的转移、旅游者成分的复杂,不可能仅仅凭借一种或几种导游方法就可以满足的。为此,导游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力求创造出符合自己个性并为旅游者所喜闻乐见的导游方法,树立自己的导游风格。只有这样,导游人员才能胜任未来的导游工作,才有可能将导游工作做得不同凡响。
二、导游内容高知识化
导游工作主要是提供知识性服务,是一种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工作,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将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因而对导游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它要求导游人员具备渊博的知识,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家乡;要求导游人员不仅能与旅游者讨论一般问题,还能较深入地讨论某些专业问题。总之,在知识方面,导游人员不仅要成为“杂家”,还要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的专家,并且知识要不断更新和充实。
三、导游手段高科技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与高科技相结合,例如,采用图文声像导游、网络导游、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等。这些先进的导游手段在游览前或在游览现场引导旅游者参观游览,不仅让他们看到(或听到)了旅游景观的现状,还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其历史沿革和相关知识,起到深化实地导游讲解与以点带面的作用,这如今已成为导游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导游工作中来。虽然科技化的导游手段不可能代替导游人员的工作,但要求导游人员必须学会现代化的科技导游手段,并能在旅游过程中运用自如,与实地口语导游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以达到更好的导游效果。
四、导游职业自由化
导游职业在世界上呈自由化趋向。大众旅游时期,随着旅游者队伍的迅速扩大,以导游为谋生手段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导游职业培训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导游行业也已经为社会普遍所承认。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专职导游队伍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业余导游人员因适合现代旅游季节性的特点,在数量上更具优势。在德国,没有职业导游人员,所有的导游人员都是临时、兼职或业余的,即使在对导游人员实行全面、严格管理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实行导游人员职业自由化的制度。目前,我国在导游的管理上除一些大社、老社外,旅行社都是对导游人员实行合同管理的,初步形成了导游职业自由化趋势。
课后拓展案例
案例一
导游小李是个从事导游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一次,旅游旺季的时候,他出任全陪带一个28人的旅游团去泰山。依照计划,该团在泰山住××饭店,客房由泰山地方接待社代订。
下了车,进了饭店,小李把游客安顿在大厅,就随地陪、领队来到总台拿客房。地陪刚报完团号,总台小姐就不好意思地跟地陪、小李及领队说:“对不起,今晚饭店客房非常紧张,原订14间客房只能给12间客房,有4个游客要睡加床,但明天就可以给14间客房。”山上饭店少,附近没有其他饭店,而此时天色已晚,若下山找饭店,因索道已停开,也不可能。
小李是个急性子,这种情况又是第一次碰到,当确知饭店已不可能再提供客房后,他转过身来对着站在自己身后边的地陪,脱口说道:“你们社怎么搞的,拿客房能力那么差!”地陪也不是好捏的“软柿子”,听了这话,起先还一愣,但马上针尖对麦芒地回了一句:“有本事,你们社也可以自订啊,何必委托我们订房呢?”说完,就离开了总台,赌气地在大厅沙发上坐了下来。领队看到小李、地陪闹意见,也没多说什么,拿了12间客房的钥匙,把游客召集到一起,把情况和大家摊了牌,然后态度诚恳地说:“各位,情况就是这样,希望大家能互相体谅,也能帮导游的忙。有愿睡加床的客人请举手。”说完,领队自己先举起了手,跟着好几位游客都举起了手。就这样,领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个让小李恼火、为难,又让地陪赌气的问题。
问题:
1当小李刚得知房间不够时,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缓解状况?
2领队的做法,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例二
一个炎热的夏天,某导游在山东带领着一群兴致勃勃的游客参观游览曲阜的孔庙,在庙前面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开始时,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七八分钟后,游客走掉了三分之一,15分钟后,游客又走掉了一半,当他讲解到20分钟时,身旁的游客已寥寥无几。这时,有几位游客在一旁的遮阳处大声叫喊起来:“导游,差不多了,有人要中暑了。”
问题:
1可以看出,这位导游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丰富而又全面的讲解,让游客获得更多的知识,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位导游忽略了什么?
2导游在给游客的讲解过程中,除了掌握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案例三
王先生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去四川九寨沟、黄龙、成都等地五日游的旅游团,在游玩黄龙景区后,晚上住在九寨沟的某酒店,房间是普通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与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标准间”不相符合。王先生找到全陪小张,问住宿为什么降低了标准,小张称:前一天在松潘住宿的宾馆,每张床位费是80元,大大超出了标准,今天晚上就只好住便宜点。从九寨沟返回成都,原计划第二天上午游览武侯祠、杜甫草堂,下午自由活动。但是早饭后,导游却安排旅游团去购买药材,花费了很多时间。从购物点出来后只安排了武侯祠一个景点,没有时间去参观杜甫草堂景点了。王先生对这次旅游很不满意。
问题:
1王先生为什么对这次旅游很不满意?
2在这次旅游过程中,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旅游没有按合同约定中的行程完成?
服务竞技场
1中国的第一批导游的出现大约是在哪一年?
A1921年B1922年C1923年D1924年
2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第一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在我国导游职业发展的哪个时期?
A初创阶段(194911—197811)B发展阶段(197812—19892)
C全面建设阶段(19893至今)
3判断题:导游就是带领游客游览目的地,给予一定的介绍或解说,手法是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