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5让快乐和成就点缀大学生活
李开复1998年在中国创办了研究院,在他的带领下渐渐发展成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投身到中国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中。在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之后,他发现很多的大学生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他们不知道大学该怎么过,有的人甚至认为大学教育没有必要,辍学的现象让他十分痛心。
大学教育在李开复的心中是一种痛,中国的大学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培养,不把学生的心理和能力培养放在与知识教育同等的地位。这是与美国大学教育的区别。他十分清楚,存在有存在的道理。于是他下决心要与中国的学生一起成长。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迷茫的学生指点迷津,告诉他们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
很多学生都问他大学应该怎样度过,他回答这个问题时特别干脆:“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然后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在兴趣的激发下把自己的精力、热情、理智、坚韧、进取心、执著、竞争精神发挥出来,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大学的时光,不虚度光阴。”
对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李开复有绝对的发言权。虽然他知道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凭借曲折的寻找经历说服了很多学生。上大学后,李开复选择了梦想中的法律专业,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那并不是自己的爱好所在,于是就打算学习数学,在数学科班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并不会被数学的美征服。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终于大二下学期的一天,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他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他说,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他觉得做一项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他经常跟学生们说:“不管学习什么一定要开心。要想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就要去做喜欢的事。这样快乐和成就感就会很强,大学生活才会更加丰富。”
1998年他到微软研究院工作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叫《我的人才观》,那篇文章是他一生中写的第一篇中文文章。文中描述了微软研究院是如何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吸引人才的。通过一流的企业文化和一流的工作环境来聚集一流的人才,这是包括微软、IBM等公司在内的许多高科技企业的一贯做法。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观点显得更为重要。他在文章中描述的微软公司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成功经验,今天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跨国或本地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李开复还建议学生们在大学要培养自己的基本认知技能: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写作能力等这些技能不论对于研究、工作,还是娱乐,都是非常有益的。
这些认知技能,是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才能。孔子说:“学而不行,可无忧与?”意思是说,学习而无实践,能没有忧患吗?中国的传统是非常注重“身体力行”的,即亲身体验,努力去做。一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对学校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就要打个问号,究竟为何?这种趋势必定会发展到国外那种选才观念:既看你的学历,也看你在大学中培养的能力,两者同样重要。正如孔子所说:“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成功者未必都有很高的学历,但成功者必然有很强的能力。李开复总是说:“在大学里掌握一种能力、养成一个好习惯,才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里程,李开复富有快乐和成就感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将来的职业经理人树立了一个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