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了推行奴化教育,而对全校师生施行高压政策,老师学生,稍有一点违背他们的的地方,轻则体罚重则开除,有很多老师因不堪忍受学校的苛刻要求而辞职,学生有些也纷纷退学。
一天喜安回家和爸爸、妈妈、姑姑商量辞职的事。喜安说:“龙中我是真呆不下去,简直不让人喘气,我想和文静带着孩子到烧锅店办一座中学。正好那里有老宅,暂时可以将就住,我准备在那盖一座能招四、五个班级的初级中学,起码能解决十里八村孩子上学问题。”丽影说:“我看这个主意很好,那里山高皇帝远,县里的鬼子汉奸鞭长莫及,我们可以不受他们管辖,办一座真正的中国学校。”
凤河和丹凤也非常支持喜安的计划,凤河说:“咱家的钱在乡下办学校,还是绰绰有余的。我们这些钱用到正地方我举双手赞成。”
丹凤说:“只是乡下环境太差,两个孩子太小,那里缺医少药,一旦有个病和灾的不好办。我看这样吧,把阳阳和月月给我留到家吧,你们两口子去。”喜安说:“不行不行!您照顾我爸就够累的了,再把两个孩子扔在家,把您累坏了。”丹凤说:“没关系,我们雇一个老妈子带孩子,文静常回来点,慢慢地孩子就会不想你们了。”
喜安说:“我小姑办学有经验,有个节假日常去乡下,指导我们办学。”
凤河说:“没问题,咱家自己有汽车,又是你喜乐哥开车用车方便,来个信,车就能去。”
当时在龙城有私家汽车的只有李家,司机是凤海的大儿子喜乐。他们是用这辆大卡车搞长途运输的。多半是从黑龙江林区运来木材和山货回来卖。往黑龙江拉生活必需品。这边有凤江儿子喜刚经营,那边有凤海照应。当然本钱全是凤河出。
另外为了生意需要家里安了电话,在县城只有几家大户人家才能安得起电话。老爷子是两头的总调度,一切全用电话指挥,生意很好,一年能收入很多钱。所以李家的日子仍然过得很好。
喜安办学桌椅全是在黑龙江打好再运回来,盖房子的木材也是从黑龙江运来的。李家第二次办学,虽然不如第一次规模大,但是因为有了经验,少走了不少弯路。
1939年春天,喜安在烧锅店建立起一座初级中学——新智中学。因为有住宿学生,特意盖了四间宿舍。县里的人听说李家在乡下办学,有的纷纷从龙中退学转到烧锅店新智中学去读书。喜安和文静和当年爸爸妈妈一样,全身心地办学。这是全县第一个农村中学。
乡下办学的确非常艰苦,有房有地有校舍,解决不了很多实际问题。教师奇缺,在当地挑不出来一名可以教中学的老师,在城里找吧,全是拖家带口的,到农村教课困难很大。单身宿舍还可以解决,家属宿舍就难办了。况且,人家的顾虑也很多,不愿意长期留在乡下。后来找了几个单身汉,他们都是热血青年,不愿意当亡国奴,企图摆脱小鬼子的挟控,想要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在喜安的再三动员下,有三位愿意和喜安下乡教书,但是人手仍然不够。
喜安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办法。爸爸说:“咱家有人,就地取材吧。你看把喜悦、喜强两家从黑龙江调回来,你二妹喜如正好今年大学毕业,你们兄弟姐妹四人,再加上你嫂子、你姐夫、你媳妇,你们七个人完完全全可以撑起一个大学校。”
丹凤笑道:“你这个老头子,可真能出点子,这不成了李家店了吗?”喜如始终坐在妈妈身旁笑嘻嘻地听着,这时也禁不住搭茬了:“我举双手同意!不过我有个建议,应该叫做:‘十八子中学’”。全家哈哈大笑起来。
正巧这时小姑丽影下班回家,听到笑声,觉得奇怪,这是久违了的笑声,自从强盗的铁蹄践踏了这块土地,中国人再也笑不出来了。可是今天,李家人似乎在浓云密布的天空,见到了一丝光亮,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洋溢在脸上。因为他们又找到了一条可以继续教书育人的道路。
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源问题。这里现在只有二百多户人家,适龄上中学的还不到一个班级,加上临近几个村子顶多能再招来一个班。县里的人听说李家在乡下办学,有的纷纷从龙中退学转到烧锅店新智中学去读书。他们但愿从初一念起。
为了招生喜安和文静走乡穿屯,动员实龄孩子上学。和当年的父母一样,废寝忘餐、呕心沥血地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中学。
不久喜悦和喜强两家从黑龙江搬来了,喜安把他们暂时安排到学生宿舍住,条件尽管差些,但是他们心甘情愿,决心和弟弟弟妹办好这全县第一座农村中学。
他们都是当了多年的老教师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喜悦的爱人郁也风是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生,人精明强干经验丰富,是喜安的好帮手。喜强爱人罗丽梅是学医的,在黑龙江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在学校教生物。这次来到新智中学,喜安商量嫂子,除了教生物课外,还要兼职校医工作。罗丽梅欣然接受,为自己所学有所用而感到高兴。
老姑丽影几乎每周都要日去一次,指导喜安小两口工作。很快学校就走向正规了。因为太忙,文静一连多日也没能回家,两个孩子想妈妈,有时又哭又闹,奶奶非常心疼。可是为了事业,他们只有这样——只顾大家放弃小家。
李家人之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一条不变的观点:“只有国家科技文化发展,只有人民摆脱愚昧落后,中国才能强大。中国强大了,才不能受外国人欺负,才不能亡国。所以教育工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为此他们坚忍不拔地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坚持办学。龙城中学是龙城的灯塔,新智中学便是龙县农村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