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能发挥出色的交际技巧,多给别人一点儿超出他们期盼之外的东西,那么就能为你带来远远超出自己意料之外的巨大回馈。
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缺乏交流或交际不善,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诸多纠葛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获得成功,良好的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身出色的交际技巧,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因为不善交际,人们遇到的最大阻碍往往就是自己。他们应该懂得言语可以成为自己最有力的工具和助手,运用得当会带来幸福和快乐,而稍有差错,也可能会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导致无尽的痛苦。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个性。不要试图支配他人,或力求操纵谈话,在他人说话时要表现出自己愿意聆听的兴趣。尽量多说积极乐观的话,这样别人也能从中感到乐观和振奋。对他人多使用溢美之辞,慷慨呈上对他人的赏识和钦佩。要平等地与人相处,不卑不亢。
专心聆听他人说话,听清楚每一句话,不要想当然地发挥,也不要心存偏见。仔细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麻烦问题以及他们将如何去解决,而不要自以为是地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越俎代庖地去分析如果是你,你将如何做。要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满怀同情。尽量能复述对方说过的话以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试着学会求同存异,找到与他人的共同语言,而不要拘泥执拗于你们之间的差异。尽可能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耐心倾听,允许别人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要想给忠实的热心听众一种深刻印象,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保持安静稳重的形象,不要举止轻浮,左右逢源。学会用眼睛与人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时透过眼光的交汇,可以达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要学会保持静默,懂得“无声胜有声”的奥妙。除了与谈话主题相关的问题,不要随便漫无边际地发问。谈话时身体要与对方保持舒适的距离。
如果你能使他人感觉到在你心目中他们是重要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带着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们大多会很乐意同你交谈。不要表现得好像你急于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好处,恰恰相反,你应该让他们觉得可以从你这里有所收益。花些心思去了解别人想要什么,然后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多鼓励他人谈论自己,这样你就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把别人的问题当做你自己的问题,如此才能获取他们真心的信任。
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你对他人敞开心扉,虚怀若谷,同时还必须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需要。一个聪明的听者首先应该能体会并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而且能让你茅塞顿开,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
向他人提问能帮助你了解他们的需要。只有知道别人心里真正渴望些什么,你才能更驾轻就熟地帮助别人解决难题。
你对他人的提问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因为这表示你正密切关注着他们的处境。同时,你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问题,那些问题可能反映出他们内心真切的梦想和恐惧。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能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
在与人某一话题的交谈中,如果你没有充分准备好倾听别人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和意见,那就不要询问相关的内容。对于别人与你分享的信息,你要以感激的心去回应,你所提出的问题也要充分地表现出这一点。给别人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应该使自己所提的问题简单直接,易于理解和回答。
在谈话中尽力使他人感觉自己很重要。亲切地称呼他们的名字,把,他们视作与你平等的个体,细心留意他们的需要和对话题的反应。你不、仅要与他们的头脑对话,还要敏感地与他们的心灵交流。在充满压力的紧张环境里,你要主动探寻与人镇定自若冷静沟通的方法。对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和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你都要尽力去热情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协助他们深入分析问题并找到打开难题的钥匙。当他们迷失在困惑中时,你要去引导他们走出迷雾,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努力去成为更优秀的人,使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甚至更高。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有价值的想法和观念,用你的热情去丰富他们的人生。
在对别人许下承诺之前,预先要认真考虑并明确自己将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保证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当然还包括你自己的。
当你试图帮助人们纠正他们的错误或是提供建议的时候,你一定要慎之又慎。批评和苛责有时并不能带来富有建设性的改善,反而会导致消极的后果。有时采用这样的方式还会削弱你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批评会使被批评者感觉被孤立隔离,很容易被激怒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会因此而拒绝改正。
激励人们努力去修正日后的行为,保证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这是帮助他们从过错中吸取经验的最好方法。当你帮助人们懂得“犯错是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道理时,他们很可能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指正,并给予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
最好只去纠正那些与你关系密切的人的错误,比如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当你试图纠正他们错误的时候,你要尽量设身处地地把他们的个性和感受纳入你考虑的范围,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将问题扩大,或论及他们的人格本身。
你要纠正别人的错误,一定要等到自己心情舒畅,没有忙于任何其他事情的时候才能进行,而且一次只能纠正一个错误。要允许别人用足够的时间来解释自己的理由。最后不要忘记对他们本人加以赞扬和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改进的决心。
与人交流时,要表现得轻松自若,从容不迫。要自然流露出你的快乐。尽量听他人多说,以轻微的点头来表示懂得或同意对方的说法。
许多人都有交流障碍。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将与人谈话视为一件可怕的事。还有一些人不习惯某些社交场合,身处其中常常感到不自在。但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必须学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合作,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往往能发展更成功的事业和人际关系,这是他们通过与人交流得到的甜蜜回报。成功的交际在于心态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能够赚更多的钱呢?这些人拥有良好的人缘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拥有高品质的人生,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是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以前,在南非某一贫穷的乡村里,住着兄弟两人。他们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主卖到了富庶的美国旧金山,弟弟却被卖到很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幸运地欢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哥哥当了旧金山的黑人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的做生意,有的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数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要谈分别以后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他看见弟弟这般成功,不免羡慕弟弟的幸运。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做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接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还包括心态,心态可以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会决定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两位年近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对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丰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
与人交往要适时调整心态
现代社会,万事万物变化速度之快,有时真的大出我们的想象。为了跟上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着自己,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心态的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怕的就是成见。常常听人说起在社交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人们往往把第一次的印象作为一个坐标与基准,于是,这一坐标与基准就会影响到对一个人以后一切言行的判断。其实,在朋友相交的过程中,双方的各个方面都在变化,这一点在双方变化不太大时可能还看不出它的重要性,相反,一旦对方身上你认为存在或是不具备的一些特质发生变化时,它的重要性便会凸显出来。现实中,朋友之间由于这种原因、效应而失去理解,失去沟通,从不理解变成多疑,最后朋友变成路人,甚至是仇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得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的参加者时间长;而前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你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决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包括你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都会受到预先期待的影响。
如果我们做到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时时检点自己,严于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宽以待人,并对自己的期望值加以调整,那么许多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这就是对交友心理素质的要求。做到严于律己还不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素质则不易。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调整自身的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两个不同的人同时迁到一个小镇上。第一个到了市郊,在加油站停了下来并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确实糟透了,很不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第二个到了市郊,也在同一个加油站停了下来,问了同一个问题。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即态度是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
从这个例子中还可以领悟到什么呢?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何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此时应该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成功的交往是人人所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还是古人说得好,“无求备于一人、宽则得众”。在朋友间的日常交往中,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思维,引起急躁情绪。
其实,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样看别人,别人就怎样看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所以,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的语言或行动上。而对方觉察到你的言行后,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