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被人们称为“交际天才”,原因就在于他能对那些与别人密切相关的事情,以及别人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表示出真诚的尊重。著名的新闻记者马科森曾经这么说他,“在一个人晋见他之前,他早已打听好了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人都是多多少少有一点虚荣心的,所以当他针对来访者的虚荣心恰到好处地奉承一两句,立刻就能使他们感觉到总统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关注,而且把这些事情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上。”就这样,罗斯福凭借这一最简单的方法,满足了很多人的自尊心,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支持。
一位能干的推销员曾经把大家的个人空间称之为“私人游乐场”,这是很有见地的。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之所以能取得超越于常人的成就,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能顺利地进入对方的“私人游乐场”。
加里刚刚就任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的新同事并不怎么欢迎他,他也几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这使得他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他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消除与下属们交往中的障碍,想办法和他们交上朋友,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合作,使自己的尴尬境况得以改善。
这位著名的工业领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从那以后,在给下属写的有关业务的信件中,加里常常会夹杂一点私人的表达。他总在每一封信中写上一、两行收信人最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提到他在某一方面的特殊造诣,或是问候他的家人和朋友,或是捎带提一提他们上次会晤时的愉快情形——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他们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就这样,没过多久,加里几乎赢得了所有同事的拥护和爱戴。
这种让别人感到你对他非常关心的方法,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但结果却往往非常令人吃惊。
一手创建了佩恩莱亨钢铁公司的查尔斯·施瓦布,同时还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锦标赛冠军骑师,他也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领袖,展现对别人的兴趣是人际交往中的利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领导紧急装备军舰公司时,施瓦布就曾运用过这种策略指挥了他的一个下属。当时,担任霍格岛造船所所长的是一位海军司令,施瓦布事先打听到这位司令平时最喜欢泽西牛,就对他说,如果他能把当年预定的建造31艘军舰的计划增加到50艘,他就送他一头“全美最好的泽西牛”。这位海军司令听了非常高兴,他奋发图强,夜以继日地工作,结果真的就创造出了造船史上最高的纪录。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士为知己者死”,只有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人,他才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尤其是那些身份比你低的朋友,你若高看他一眼,那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你赴汤蹈火、两肋插刀的,一定是他。
差不多所有的华人老板,都认为企业的一件大事,就是老板如何关心员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员工。
在日本神户的一家华人开的夜总会里有一个员工,在来这里工作之前,他曾经在好几家外国人经营的公司服务过。但他运气太差,无论他怎样努力工作,这几家公司的老板都认为他不听话。他们总是不说明理由,就随便开除员工。他工作的最后一家公司,老板以遗失东西为由,把他和所有有嫌疑的人都炒了鱿鱼。
此后,他才来到这位华侨开的夜总会谋生。
就是这名员工,有一天,在他上班的时候,看见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大蛋糕。但他并没在意,一会儿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突然有人通知他说:“你太太马上就要到公司来,是董事长请来的,听说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位员工心中猛然一惊,忐忑不安起来:又出了什么事?
就在这时,公司广播,通知所有员工到办公室去。
董事长步入办公室兴高采烈地宣布:“生日宴会现在开始。”
而公司里只有他一个人是今天过生日。于是他机械地坐在被指定的中央位置上,而妻子被安排在他的旁边椅子上坐下。
桌子上面放着他上班时看到的蛋糕,上面用巧克力写着他的名字。他的眼睛湿润了,自己连生日都记不得,董事长却在百忙之中亲自来主持宴会,他有点受宠若惊。
接着董事长又宣布公司特许他休息一天,带太太出去玩一玩。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的中国一句老话。很多华侨企业家正是利用这一点,让职工从心里觉得老板和自己是知己,从而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
女强人吴舜文,虽然不能陪员工们一起喝酒、唱歌、尽情地放松自己,然而她用其他方法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一次,公司开游园会,那天吴舜文的精神体力都感觉不佳,然而,当公司许多人都邀请她参加时,她仍强打起精神,穿上运动服,戴上运动帽,神采奕奕地来到了会场。
她光顾了每一个摊位,与他们家属打成一片,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小孩,与公司职工们亲切交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员工们也以同样的热情来回报她的公司。
在积累人缘资源的过程中,平等待人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只有平等相待,才能走人对方的心灵。
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
间接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
委婉的称颂方式常常是万无一失的。想一想,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在背地里说我们的好话,我们能不喜形于色吗?而同样是这种赞语,要是我们自己亲耳听到的话,说不定还会引起反感,或者怀疑说话者居心不良。就因为是间接听到的,这些话便变得非常悦耳——因为大家通常认为,背地里的话无疑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策略是一种没有什么破坏性的技巧。”查斯特·菲尔德勋爵说,“在别人背后称颂某人,那些听到这些话的人一定会把你的话转述给对方的,虽然他多半是因为自己想献殷勤,而并不是为了替你服务,甚至有时他们还会自己加上一定程度的发挥。在各种恭维的策略中,这无疑是最能取悦他人的,因此也是最有效的一种。”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深谙此道。当他想要制伏一个与自己作对的下属时,他就会有计划地当着别人的面赞扬那位下属,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一定会把他所说的话,转述到那个敌视自己的下属耳朵里去。
另外,还有一种间接颂扬别人的好方法。克利夫兰的律师,前任军事部长贝克斯,在芝加哥法庭上就应用过这一策略。当向一位在国外出生的法官陈述案情时,他假装偶然地说了一句赞美非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的话。正是依靠这一招,贝克斯很顺利地就赢得了这位法官的好感。
这个计策并不复杂。比方说,如果约翰·史密斯对自己讲故事的本领自命不凡,如果我们当着他的面称赞另外一个人是如何善于讲故事,他听了也会觉得非常开心。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说:“这里面的诀窍不外乎是让你想恭维的人心中沾沾自喜,因为,你所夸的别人身上的优点,也正是他所具备的。你夸奖别人的这种优点,实际上就是夸奖他的优点。”
如果并不要求得到对方的当场回应,我们也可以直接赞美别人,这样就能得到与间接颂扬相似的结果。
威尔逊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采用这种方法避免了他和布赖安之间的关系破裂。当时,有人突然公布了威尔逊多年以前写的一封信,在信里,他发誓要把布赖安打得一败涂地。对于这一事件,威尔逊并没有直接澄清事实,而是换一种方式重新赢得了这位议员的好感。不久之后,在华盛顿的一次宴会上,在布赖安也在场的情况下,威尔逊在宴会演说中对布赖安的品格及其之所以声名远扬的原由赞誉备至。这样没过几天,布赖安就亲自来挽着威尔逊的手,告诉他不必再担心以前写过的那封信了。
最靠得住并且能立竿见影的,恐怕是自己处于绝对主动的赞扬——这种赞扬可以左右对方的成败,并且在我们未发言之前,他们自己觉得在这方面毫无把握。如果被自己的丈夫赞美自己持家有方,没有几个女人会感到厌倦的。而又有几个男人在得到他们上司的赞赏时不会如获至宝呢?领袖的赞赏之于下属,好比食物之于饥民。在生活中的许多场合,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伟大的领袖在赞赏下属时从不吝啬。颂扬和赞美,是领袖们用来统治和团结下属们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贝特福特是帮助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伙伴”之一。有一次,他因为过度扩张而遭遇到了“滑铁卢”,给洛克菲勒的事业带来了挫折。他这样回忆道:“一天下午,我刚离开百老汇路27号,发现洛克菲勒和普拉特两位先生就在我后面不远。但是,我没敢停下脚步跟他们打招呼,因为我不愿意再触及自己的伤疤。但是他们叫住了我。洛克菲勒先生在我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诚恳地对我说:‘好极了,贝特福特,我们刚刚才听人说起你在南美的事业。’”“我以为他一定是要责备我了。因为担心他听到的是一些不准确的闲言碎语,我赶忙接着说:‘这一次确实损失惨重,即使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只能收回60%的投资。’”然而,洛克菲勒接下来的话令他惊诧不已:“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并不见得能干得比你好。全靠你处置有方,才替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成绩。”
这就是洛克菲勒,在一个本来应该责备别人的场合,他一反常情,替人家找出一些值得称颂的地方。事实上,赞美下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博取和巩固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尽管它在这方面极其有效——只要你能给下属及时而恰当的颂扬和信任,你就能轻而易举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要知道,成功的自信心是促使人们不断努力的一针最强烈的兴奋剂。
投其所好,才会有所收获
与人相处,就像钓鱼,投其所好,才会有所收获。想要他人为你做什么,就要从他人的需要人手。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心底需要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今天,就在我们身边,你会看到有不少神情沮丧的推销人员终日疲乏而无奈地奔波、徘徊于路上,而报酬却并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头脑里永远只在想他们自己所要的:卖出一件东西究竟可赚多少钱!他们不明白作为顾客的你我都不要买东西,假如我们要买,我们自己会跑出去买的。但我们一直都对如何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十分在意!
假如一位推销员能向我们证明,他的服务或商品,能如何地帮助我们解决确实存在的难题,他完全不必一再软磨硬泡地向我们推销东西,我们自然会高兴地买下。要知道:顾客永远喜欢感觉着他是自动的购买,而不是被人强迫的去买。
但仍有许多销售人员,终其一生都不知道应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顾客的心理感受。
举个例子,凯露住在大纽约中心的林丘住宅区,有一天,当她正在赶赴车站的时候,碰巧遇见一位房地产经纪人。这位经纪人在长岛从事房产已有好多年了,他对于林丘的住宅区应很熟悉,所以凯露匆忙地问他那些房子是不是用铁钢墙或空心瓦所造的。他说他不知道,并告诉凯露已经知道的:关于这些,你可以打电话给林丘花园会询问。次日早晨凯露接到他一个电话,他会将凯露所需要的消息给她吗?否!他只需费60秒钟的时间自己打一个电话得到它,但他没有那样做。他再一次告诉凯露可以自己打电话去咨询,然后他请凯露让他办理凯露的保险事务。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并非想帮任何人的忙,他只对帮助他自己感兴趣。
专业人员有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杰克逊走进在费莱尔的一位著名鼻喉专家的诊室,在那位大夫还没有看杰克逊的扁桃腺之前,他便问杰克逊的职业是什么。他对杰克逊的扁桃腺的大小不感兴趣,他关注的是杰克逊的钱袋大小。他最关心的不是他能否帮病人解除痛苦,他最关心的是能从患者那儿得到多少钱,结果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杰克逊生气地走出了他的诊室,蔑视他缺乏人性。
世界上充满了像这样的人:贪婪、自私。所以,那些稀缺的无私地服务于他人的人,会有很大的收益,这样的人简直没有竞争。欧文曾说:“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人,能了解他人心理活动的人,永远不必顾虑自己没有前途。”
世界上许多人上过大学,研读过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并精通微积分的奥秘,却从未发现他们自己的心是如何起作用的。例如:有一个人要劝别人去打篮球,他的话大概是这样的:“我要你们出来打篮球,我喜欢打篮球,但前几次我到体育馆去,那里人数总是不够,不能分队玩,得一直把球传来传去,我的眼睛都被打青了。希望你们明晚都来玩,我喜欢打篮球。”
他曾讲到你需要什么吗?你不要到谁也不去的体育馆去是不是?你不管他要什么,你也不要将自己的眼睛打青对不对?
他曾告诉你到体育馆去会使你得到你要的什么吗?没有!虽然他知道体育锻炼可以让你增强食欲、脑筋清楚、享受乐趣。
再重复一遍那充满智慧的忠言:“先激起对方的急切欲望,能做到,这点就可左右逢源,否则会到处碰壁。”
曾有一对父母常常为自己孩子的体重太轻而担心,偏偏这孩子还不愿好好的吃饭。他的父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训斥,急了就责骂。还会不时的唠叨:“母亲要你吃这个那个。”“父亲要你长得又高又大。”
孩子会理会这些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希望一个3岁的孩子能对30岁的父母的见解有所反应。但那正是他的父母所希望的,这是不近情理的。好在最后他们觉悟了,所以他们开始想:“那孩子究竟要些什么呢?如何能将自己所要的与他所要的一致起来呢?”
如果想到这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由于孩子有一辆三轮脚踏车,他喜欢在人行道上骑来骑去。街上邻家住着一个“坏蛋”,用好莱坞人士的口吻说是一个大孩子,常将这小孩儿从车上拉下来,自己骑着玩。
自然,这小孩儿要哭着跑回家中告诉他的母亲,母亲跑出来,将“坏蛋”推下三轮脚踏车,再将她的小孩儿放上,这事差不多每天都要进行。
这小孩儿想要什么?这问题,无须福尔摩斯回答,当然是他的自尊和他要求自重感的欲望。这些都是他气质中最强烈的情绪,驱使他下决心去报复,痛击这个一再欺辱他的“坏蛋”。当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他吃母亲煮好的食物,他将来可以将那个“坏蛋”打倒,当他的父亲向他保证这件事时,就不会再发生有关厌食的问题了。那孩子愿意吃菠菜、白菜、咸鱼及其他任何食物,以便长大长壮后,再去教训那个一再欺负他的坏家伙。
有位心理学家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为什么我们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不能运用这种心理学上的策略?为什么我们想出一个好主意时,愚蠢到让别人以为那是我们的专利?何不像高明的苏格拉底一样,慢慢引诱让对方说出你的想法?如此,对方就会认为这是他自己想出的注意,而你又十分赞同,双方岂不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