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闲谈中我常听到有人这样批评一些善言辞、喜辩论的同学:“一个中学生,动不动便鼓唇弄舌,高谈阔论,像个什么样子!”言外之意,那些能言善辩的同学都是“华而不实”,应该贴上“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标签。
在他们眼中,只有那些将自己埋入书山题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才能得到“稳重”、“踏实”的赞美,他们才是当代中学生应有的形象。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和偏见!要知道,“能言善辩”并不是浅薄和庸俗的代名词,把它们混为一谈的人,才真正是浅薄无知的。
翻开我国五千年的史册,以雄辩之才而成就大事者举不胜举。战国时蔺相如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词严,唇枪舌剑,使凶相毕露的秦王瞠目结舌,“色挠”而“长跪”;赵臣触龙巧说太后,言辞委婉,语重心长,使目光短浅的赵太后心悦诚服;齐国的晏子擅长辞令,使心怀叵测的楚王窘态毕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当代,为我们大家所熟悉、敬爱并深为世界外交家们钦佩的周恩来总理,屹立于国际讲坛.舌战群儒,力排众议,壮我中华,更是这种雄辩才能的光辉典范。
由此可见,能言善辩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广博学识有机结合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华、智能的结晶,它与“华而不实”、“天花乱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那些动辄把能言善辩者讥为“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而忽视口才的论调,才真正反映了他们的浅薄和无知。
我们之所以重视和提倡锻炼口才,和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分不开的。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基本国策,把中外信息交流提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明天就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流砥柱。日益广泛的社交活动、频繁的业务洽谈和残酷的竞争机制,都要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应培养起敏捷的思维和机智善辩的能力。如果你的口语表达水平差,羞于言表,词不达意,那么在社会活动中你只能扮演一些尴尬的角色。同学们,说到这里,你不妨细细想想,那些在时代前沿叱咤风云的改革者、弄潮儿,那些在工作和事业上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有几个是在中学时代唯唯诺诺,凡事道不清一二三的等闲之辈呢?!
应该强调的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与信息频繁更新的时代,过去那种一味死读书本、缺乏创造精神、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思维敏捷的开拓型人才。我们对这点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有些人仍旧用老眼光看问题,非但不理解交谈与论辩之才的重要性,反而给能言善辩的同学泼冷水,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是对中学生的人生发展极其不利的。
口语表达能力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比书面表达更为方便、及时和迅速,它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无疑要比其他表达方式大得多。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将来要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中间的许多人甚至还会成为演说家、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笨拙木讷、低眉顺目已不再是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形象。
同学们,“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解解数学题,或者记忆一大堆现成的资料,而应该在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争做未来的雄辩家、经济建设的开拓型人才!
(文/胡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