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很好地掩饰了一切,驱赶了蓝天白云。所以当那朵带来零星小雨的乌云飘到东岳庙上空的时候,几个人不觉间已经被淋湿了衣袖。在已知的结果面前,我们只能默默接受。
古银杏树,茸城能有几棵几百年的古树。当初种树的人,不会想到这树会活得比人还长命。东岳庙的古树,活得最坎坷,终日享受着香火的供奉,却也曾经因此失火被烧了个半死不活。陈婧还站在树下滔滔不绝,淋着雨的几人,也纹丝不动地站着,听得入神。
各位如果去看天马山上的那棵古树,你们会发现,它的树枝就好似一把钩子,对准着旁边的护珠宝光塔,仿佛是古树勾住了古塔,才没有让塔倒塌。
这不是陈婧在胡说,而是确有其事,有文字记载,有图可证,有实物可寻的。
而天马山上的杨陌,此时正在见证着这段故事,而九曲,就是那个历史的缔造者。要将一棵树的枝干折弯,而且不能折断,说来简单,又谈何容易。可九曲就这样做了,脚踩着土地,用双手完成了这个壮举,佛珠顺势套进了左手,塔也停止了颤抖。
护珠宝光塔没有塌,古树勾住了古塔,历史也没有改变,或许只是换了一个人来书写。杨陌跳下古塔,九曲瘫坐在了地上。隐约中,好像有一根细细的线泛着黄色佛光,将古树和古塔拴在了一起。杨陌摸去,却是空空如也。九曲靠佛珠的力量,扶住了古塔。
从此天马山上的护珠宝光塔,比之前更倾斜了几度,而旁边那棵古银杏树,永远有一根树干,弯曲得像只铁钩。
树影深深,鸟鸣低沉,花开枝头,春已十分。路遥载人,天远留痕,今离天马,我往茸城。佛道法门,难离根本,何时归期,无需再问。
属于暖春的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是蝶舞蜂飞,捕食的野鸟从远处飞来,埋伏在小河边等待着猎物。一僧一道走在田园泥路上,身后是高耸的天马山,更北面的东西两座佘山,影影约约露出被白云笼罩了的山顶。茸城的山,几乎都聚集在了这里。
山有山脉,人有人脉,文有文脉。这些,都是经久不灭的东西,是种传承。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九曲和杨陌赶向茸城而去,因为老俞正在前方,对于九曲而言,他是最有把握追踪老俞的人了,黑鱼精的妖气,得了风寒都能闻出。
杨陌本来想将宝珠留在护珠宝光塔,奈何这颗宝珠关系到两人的去留,只能暂时留在了身边,希望到时候能追上老俞,解开谜题。
春时而聚的燕子低飞在田野上,几只白鹭站在不深不浅的水塘中,抬头四顾,留下倒影溅起水花。一只白鹤长鸣了一声,飞快地从路的一边冲上了云霄,吓醒了春天的一场短梦。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人群的烦扰,大自然恢复了原来的恬静和美好。
路的右边是广富林,左边是辰山。两人无心山水美景,只想着回到茸城一探究竟。乡野偏僻,人迹稀少,走了多时,远处才迎面走来几位赶路人。
一路这样走来,终于到了第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却是不能再熟悉的云间第一桥。杨陌匆忙走到桥上,只见得人们换了衣着,桥边换了风景。这里,完全变了模样。
古浦塘上第一桥,当日老俞和屠夫在这里闲聊,杨陌和俞晴在这里欺负卢老四,往事不远,往事不见。杨陌只觉得,桥变了,只有他和九曲没有变。而九曲却说,是人变了,桥则一直是这座桥。
再往东便是仓桥了,很快,就能到西林禅寺。几乎没有停顿般的赶路,累坏了两人。依依不舍的杨陌,说服了九曲,找了家农宅打算借宿一晚,一来方便明天赶路,二来也打听一番此地光景,周围现状。
和尚道士的组合,难免会引来关注。晚上的桥头,船家也已经熄灯休息,这里是个码头,这里是个偏僻的小村。杨陌独自站在桥上,低头看着湖面,将手中杯酒一把洒进了水里,不知不觉脱口而出。湖上明月湖中水,湖中有谁?湖上明月美。
这是老俞当年在鱼塘时念的那段话,触景伤情,不忍远行。
岸边的小船上突然传来鼓掌赞叹声,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对着杨陌叫唤道:小哥好词好雅兴,可否赏脸有幸共饮一杯酒水,登船一叙。
杨陌听后,也不顾身在何处人在他乡,借着月光,偶遇陌人,姑且放下心事,索性醉酒解愁,便闻声后登船迎了上去。
月明风暖,繁星相伴。杨陌就这样和那男子喝酒畅谈,无关话题,无关风月,只需酌酒,各解各愁。小船在岸边飘荡着,船尾的栏杆上挂着一面旗,上面隐约写着船主人的名字,陈子龙。
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