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冷冷一笑,说道:“你第一点认为历史事实和地理环境不合。是吧?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诗中所写的‘烽火’‘征战’是对当时的乌恒而言的,而文姬在匈奴时正是‘胡、狄雄张’,边境不靖时,诗中所述,怎能不符历史事实?”
“第二你认为不见着录、论述和征引。而不见着录、论证和征引是因为它不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为文人所不齿,是靠民间流传下来的。六朝文献大多没有保存下来,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六朝文学。类书可能遗漏,选本根本不能包括一切,专书也有作者见闻的限制,有的古书可能脱简或残缺,蔡琰原是有集子的,梁时尚有《蔡文姬集》一卷,隋时亡佚了,所以才发生问题。南宋以前从无人怀疑过《十八拍》的作者非是蔡文姬,事实上,‘文人’所着录、论述和征引过的东西并不那么可靠,相反他们所不曾着录论述和征引过的东西,有时更可靠一些。”
“至于第三点你说是风格、体裁的问题,《胡笳》中有一些词句是讲对仗,颇似后来的七言律诗。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独创,一是后人润色,在她之前四言五言都讲对仗,七言诗在西汉时已流行民间,为何不能是文姬独创?就算后人润色也有九个指头对一个指头的问题。何况全诗1200多字,精练工整对仗的只有两联,比起同期建安诗人的诗篇不算多,你怎能抓住两联就说它不是东汉风格?你的无知让你混同了语言和风格,思想修养和艺术造诣的关系。语言不能独创,风格可以。体裁受时代限制,但可以在旧文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乌孙公主歌》就是证明,文姬是在骚体和七言民歌基调之上树立了她的独创性。而关于‘泪阑干’,东汉《周易参同契》、《吴越春秋》中已有,非唐时才有。关于用韵,上述例子是偶合,《十八拍》无此规矩,以十三拍为例,四韵通押,怎能说是守唐人官韵?而且唐人作近体诗才守官韵,作古体并不一定遵守。”
“综上所诉,你所说的完全就是一派胡言,不懂装懂!”
姜云的话音才落,众人齐齐的倒吸一口凉气,在座的可都是有名的大文豪大文学家,此时看到年纪轻轻的姜云居然可以这么证据确凿的反驳藤原,心里暗暗叫好的同时也对姜云感到深深的不可思议,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年纪就这么熟知华夏文史,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而藤原早已经合上了大笑的嘴巴,目瞪口呆的看着姜云,一时没了言语,其实他对华夏文史的理解也是有限,虽然在他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刻苦到残酷的学习,可他毕竟还是正常人,对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知识怎么可能全部学完,就拿这《胡笳十八拍》来说,他那一番论调还是程文轩大半辈子研究所得的结晶。如果让他自己去专研,那他前半生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此时面对姜云掷地有声的辩驳,他也实在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辩驳才好。姜云轻蔑的对他一笑,懒懒的说道:“现在知道你的无知了吧?就讨厌你们这种总拿无知当个性的人!”
藤原一听姜云这么说,气的脱口说出了一句“八嘎!”
姜云立刻回了一句;“!反‘八嘎’!”
藤原有些不能理解姜云的意思,傻呆呆的没反应过来,看的程军他们哈哈大笑起来,那银发老者也向姜云招了招手,说道:“小伙子很不错,叫姜云是吧?”
姜云微笑着答道:“是,程爷爷好!”
老者一边点头一边说道:“本来只是想借你的帖子一用,没想到你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学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姜云谦虚的说道:“我这也是恰好知道点,可当不得您一夸。”
老者微笑着说道:“过分的谦虚可就是骄傲,你那一番话可不是普通人能说出来的,那是需要很多知识沉淀的。年轻人就应该锐意进取,敢说敢做!像你今天这样就不错,很给我们争脸啊!”
姜云嘿嘿一笑,没有出声。程军在旁边接话道:“怎么样?老爷子!我没有夸错他吧!”
老者哈哈一笑,说道:“还不到你臭显的时候,赶紧应付下一题,我今天说什么也要把那些失去的藏书要回来!”
藤原这时也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已经先失一城,再不努力很可能就要输掉老本,所以高声说道:“这第一题算你们赢,第二题我来出!刚才我就说过你们国家的‘快雪时晴贴’是赝品,你们还都不相信,今天我刚好带来了真品,就让你们鉴赏一下,看看你们的鉴赏能力到底怎么样?”
随后,从身边人手里接过一个玉匣,小心翼翼的取出一份字帖,正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快雪时晴贴’,藤原得意的把帖子放到了桌子上,示意让人过去鉴定!
程军这时候当仁不让的走上前去,他是见过真帖子的,而且他对姜云那份帖子经过了科学的验证,确实证明了是真贴没错。对于像他这类鉴赏大家,只要看过真品一次,就完全能够记住所有的特征,赝品是绝对逃不出他的法眼!
不过当他看到藤原的帖子后就泛起了难,这个帖子简直就是真贴的复印版,以他的能力都无法分辨出到底哪张才是真贴,要不是他可以肯定有份真贴就在姜云身上,可能自己已经把这份当作了看过的那份真贴了!
正当程军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时候,姜云又悄悄的来到了他身边,虽然姜云现在召唤不了鉴定技能,不过他刚才召唤的文史解密技能里刚好也可以分辨此帖的真假。看到程军久久无语的样子,姜云就知道可能遇到了问题。
果然,程军看了半天后无奈的抬起了头,然后一副有口难辩的样子望着姜云,那意思是说“你还是把真贴拿出来吧!”
姜云呵呵一笑,回给程军一个放心的眼神,慢慢的走到了藤原面前,藤原现在可不敢再小看这个华夏少年,刚才的事情已经让他印象深刻,此时看到姜云又站了出来,就胆战心惊的说道:“你你还会鉴定?我可跟你说,这鉴定和文史是两码事,你不要不懂装懂!”
姜云没所谓的耸了耸肩膀,慢慢的观看起藤原的字帖,然后一边看一边说道:“其实要说书法,你们J国确实有些独到之处,比如你们现在很盛行的假名书法,就很有代表性,不过不管怎么说,你们书法的根依然在华夏。就拿这个字帖来说,首先我可以告诉你,你这个绝对不是真品,其实想要证明也非常简单,你把字帖拿起来,向着太阳的方向看,你就会发现纸张上有一个透明的方印!”
姜云一说完,藤原就迫不及待的照着姜云的方法检验起来,果然,纸张上显示了一个清晰的透明方印,上边写着‘太宗御赐’字样。
姜云继续说道:“看见了吧,这四个字就足以证明你的帖子是赝品了!”
藤原狡辩道:“你凭什么说有方印就是赝品?这难道不能是后人重新刻印上的吗?”
姜云呵呵一笑,鄙视的说道:“说你无知你还不乐意,让我告诉你这个方印的来历,方印上的太宗就是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酷爱右军书法,他曾亲自为《晋书》作《王羲之传》,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向天下购求王羲之笔迹,锐意临摹,赐与朝廷大臣的事迹,早已成为史学家的美谈。你不会连这些也不知道吧?”
“而唐朝贵族文人之间曾有过一个盛极一时的爱好,那就是在自己书写的纸张上隐晦的留下一个印记,也就是你看到的透明方印。这种印记不能够在书写后添上,而是必须在造纸的同时就刻印上,然后再对纸张进行处理,让它表面和其他纸张如出一辙。不过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成本相当昂贵,不是一般人可以用到的,除了皇家御用外,只有寥寥几个书法大家才能用到。所以说,凡是用这种纸张书写的帖子,都是唐朝时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你的帖子是赝品的原因了!”
“其实你这个帖子也很有些价值和来历,此帖是唐太宗的临摹王羲之最成功的一贴,而且它也是由太宗亲自赐给你们奈良时代的光明皇后的,当时你们的光明皇后痴迷于王羲之的潇洒书风与不羁人格。多次派遣唐使频繁的与唐王朝进行交流,后来太宗就多次赐予光明皇后王羲之的真迹共20卷之多。这个帖子也是当时一起赐予给你们的。当然,我所说的你可能不相信,不过没关系,我所有的话都是有据可查的,你自己回去仔细考察一番就知道我说的到底对不对!”
藤原此时此刻也明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姜云断不敢信口开河的,可想到自己即将把所有藏书输个干净,心里就变的异常焦躁,气急败坏的对姜云耍赖道:“你说的对又怎么样?我刚才说是挑战他们书楼的管理员,你又不是管理员,说的对错,赢没赢过我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是不会归还藏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