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以鱼类为生的鸟,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为人处世,求人办事也一样会碰到各种“刺儿”,这个时候便不能“直肠子”,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鸟都会“把鱼倒过来吃”,聪明人怎能赤膊上阵,硬碰钉子,让“刺”卡在喉咙中呢?
一位哲学家说过:“懂得绕弯子的人,才有可能是达到光辉顶点的人。”
为了不碰钉子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妨试着学会多兜几个圈子。兜圈子并不是放弃,也不是后退,而是为了更快地接近目标。在兜圈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黄立航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财经记者。一次报社策划了一个企业家访谈栏目,社里一直想采访一位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大老板,主要还是联络一下感情。但这位老板处事低调,多次婉言谢绝了邀请。由于这位大老板从未在这家报社做过广告,对报社而言,这意味着一笔潜在的、巨大的广告费的流失。请客客人不参加,送礼又不妥当,连美女记者出马也无济于事。社领导颇为头疼,决定重奖求勇夫。
在一次报社大会上,社领导宣布,谁能够拿到这位企业家的独家、首发访谈稿件,报社另外发奖金5000元。人们群情激奋,迅速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刚开始这位黄立航也向其他人一样,采取死缠烂打的方式,但发现那根本就没有用。“防火防盗防记者”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日常重要工作:一是电话打不到他手里,全部被秘书挡驾;二是很难见到他本人,他上下班都是通过连接办公室和车库的专用电梯,外人无法进入;三是即使见到他,前呼后拥的也无法靠近。
黄立航是个很聪明的人,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他通过在公司工作的熟人打听到,老板的夫人刚刚去世,两人感情很深,老板每个周末的黄昏都要到公墓去坐一会儿,没有任何随从。正好黄立航去世的奶奶也安葬在那里,于是他在周末买了鲜花早早地就到了公墓,先给奶奶献了一束,然后找到老板夫人的墓碑,献上一束花,然后静静地等待着。黄昏时分,老板果然来到公墓,他神态凄凉而凝重,步履蹒跚,完全不像平时那样。他看到一个陌生英俊的小伙子在夫人墓前默哀,迷惑不解,就问他为何给一个死去的陌生人献花。黄立航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方、说了一句他有生以来最恰当、最有水平的话:“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您看,她们柔和慈善的眼神是那么相像!”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大为感动,于是和他攀谈起来,深情缅怀了夫人,热泪盈眶,完了,两人还到黄的奶奶墓前拜谒一番,然后两人从公墓一起回城,在一家酒楼吃饭,后到茶楼喝茶,谈得颇为投机。
几天后,他以老板提供的材料,写了他的情感史,尤其是夫妻感情,真挚感人,在发表前让老板先提意见,如果不满意就不发表。这样的稿件和通常写老板的那类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超人”稿件完全不一样,老板看后非常满意。稿件发表后,为老板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老板和报社的合作也就开始了。
完美的饭局,不仅仅包括从酒菜端上餐桌到曲终人散那个短短的过程,事实上,事前的铺垫,事后的跟踪,都是饭局的一部分。每个部分都要做到恰到好处,饭局所产生的生产力才可能完全被激活。
一般情况下,“直接式”处理问题,能迅速及时地把问题搞定,是处理一般性问题的很好方式。对于那些非常困难的问题,采用转个大弯子的迂回策略,也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它是转化矛盾,使之逐渐趋于和平,直至最后彻底解决矛盾的一种特殊方法。遇到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另辟蹊径绕个弯路,是明智之举。
日常生活中,那些说话、办事心直口快的人,往往是真诚的,也是受人欢迎的。不过在某些时候,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往往是既达不到交际的初衷,又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时候,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也即人们常说的“兜圈子”,却往往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兜圈子绝不等同于猜谜语、说隐语,它是曲径通幽的说话方式,最终目的是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或者兜得太远,让对方根本不知道我们要说什么,反而浪费时间,甚至给对方留下啰唆、虚伪的印象。所以,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谨慎把握。
学会保全自己,不做交易的牺牲品
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使平日挺谨慎的人,在饭局上的热烈气氛中,肚子里也容易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有这样一个实验,有人在办公室里故意告诉身边一个人一条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结果很快,这个新闻就通过别人传开了。所以,你不要期望别人为你保守秘密,假如你果真有什么秘密的话,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心里。尤其应该警惕的是,如果你在事业上有什么想法或者野心,在它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之前,决不适于与任何人分享。不但平时不能说,即使在酒酣耳热、最不容易把握自己之际,也要保留三分清醒。
李达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跟老板相处得就像哥们儿。一天下午,李达加班加得很晚,老板请他吃晚饭。几杯酒下肚,李达头脑一热,说他也想开一家电脑公司。
老板一愣,但很快恢复了正常表情,并鼓励李达说:“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儿,我支持你。”李达说:“我现在的技术还说得过去,但对销售还是一知半解。”老板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嘛!凭你的能力,再干上两年就能独当一面了。”李达说:“你放心,两年之内我是不会走的。”
一周后,公司又招聘了一名技术人员,李达也接到了解聘通知。李达一脸茫然,找老板询问。老板一本正经地说:“在我的公司里,你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了。你应该多干几家公司,多积累点儿经验,我是从你的自身发展考虑才忍痛割爱的。”
李达幡然醒悟自己为什么被炒鱿鱼了,都是因为自己跟老板交心,才让老板抓住如此“富有人情味”的把柄!
不管关系多么亲密,老板永远是你的老板,他是“资”方,你是“劳”方,你们很难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人在江湖,应该把底牌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和各方面的力量,能远也能近,这样就更容易赢得权力并加强自身的影响力。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今中外,由于嘴不严,最终导致失败甚至因为一句话误了卿卿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身在职场更要把好口舌关,如果不能够巧舌如簧令同事和上司皆大欢喜,还不如保持沉默。对于工作中的机密,更应该守口如瓶。否则即使你能力再强、前途再好,也终有一天会毁在自己的一张嘴上。
某公司准备提拔一名年轻人做办公室主任,小波和另一位同事都是候选人。他们俩实力不相上下,而且两人私交也很好。
有一天,经理把小波叫进办公室,告诉他公司初步决定由他来接任办公室主任。小波很开心,前一阵儿为升职一事焦虑万分,现在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舌头就特别灵活。那天的小波好像特别健谈,从公司的近忧到公司的远景,谈得头头是道,经理听得连连点头。
不知不觉,最后小波竟然聊到了那位同事。小波说起一些那位同事闹的笑话,以及一些对那位同事不利的事。
几天之后,正式任命下来了。让小波大跌眼镜的是,主任并不是他,而是那位同事。经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句:“年轻人,沉默是金啊。”后来,小波了解到,和他谈过话后,经理又和那位同事谈了话,委婉地提及小波可能出任主任,希望他能够支持小波的工作。同事对小波的评价非常中肯,也正是这一点让经理最后舍小波而取那位同事了。
适时的沉默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显示着一个人的容人之量。小波的多言让经理看到了他的浮躁和轻狂,也让经理觉得他的人品好像还差那么一点点,因此在最后时刻,经理改变了主意。
人们往往尊重那些保留自己独立立场的人,因为这种人让别人无法掌握。而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原本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或者使自己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从而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形象,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重、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真正有“心机”的人应该这样做: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