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人从心理到生理的较为强烈的一种情绪。脾气火爆的人,一遇不顺心的事,肾上腺素会突然上升,导致愤怒突然爆发,或者是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这样的人,肯定是没度量和心胸的人,轻则误事受挫,重则酿成大镨或大祸。所以,我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禁得激、抑得怒,沉得住气。沉住气、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成熟稳健的修养;沉下心,是一种气定神闲的风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是一种胸襟、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拥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智慧,任何环境都能适应,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能处理好。
率性而为不可取
人在年轻时可能什么都没有,没有储蓄,没有关系,没有社会阅历,没有权力,唯有的就是满腔热血,所以做事很容易率性而为,性子一起来,就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深浅,也不知道进退,从不考虑后果,有时明明知道是“拿鸡蛋碰石头”,也不惜硬碰硬,到头来却害了自己。
张继平性格坦率正直,没什么心机,往往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做,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只要脾气一上来,九头牛都拉不回去。
有一天,因对考勤制度的不满他和公司副总争执起来,他总是觉得自己念的理对,公司的制度就是不合理,就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河东狮孔起来,最后两人矛盾越来越激烈,张继平不但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理直气壮地指着副总的鼻梁,不服输地说:“不要以为你是副总,你就可以滥施淫威,少跟我来这一套!伺候不了你们这些肥佬我可以不伺候!”
说完,就拿起背包,拍桌子走人了。可是,因为工作一时不好找,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待着,每天都得面对副总,而且做事也总是分散精力,业绩越来越差,最后还是按照考勤制度,连续3个月业绩不达标,被开除。
这就是张继平凭着性子做事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必瞻前顾后,不必察言观色,想怎么就怎样。但事实证明,社会不是我们设想得那样简单。社会是一个粗糙的磨刀石,专磨那些有棱有角的地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深浅进退,放纵自己情绪,率性而为,必然会使自己与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紧张势将带来诸多不利;或看不惯公司的薪酬制度,甩袖子走人、给老板脸色看,实际呢,老板少了你一个人公司照样转。
如果你辞职后找不到工作,挨饿的还是你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就任性地放弃,那么,你放弃的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有人出卖了你,你就将其毙命,虽然可以发泄一时的快感,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有不能如意的问题存在,有些问题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无法很快解决,更有些问题不是自己能力所能解决,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路,给你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真是年轻气盛啊!”所以为了避免悔恨终生,在生活中,应该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这样会少吃很多亏。想想你身边那些落魄的人、自我毁灭的人,他们是不是大多数都具有率性而为的性格?
不凭着性子做事是一个人由年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这需要一个过程或深刻的人生经历。被大家熟知的著名作家柏杨,自称是“野生动物”,以尖锐、激进著称。1979年曾因“美丽岛事件”被捕入狱,直到1985年才被放出来。
5年的牢狱生活对柏杨来说是一种不幸,却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幸运,他的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一个“火暴浪子”变成了一位理性、温和的“谦谦君子”,以至于周围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评价他说:“现在的柏杨很有同情心,也知道替别人留余地,不像从前,总是那么火辣辣的。”
柏杨曾坦言,狱中生活给他的人生带来很大影响,那段日子他曾经怨过、恨过,一年的时间里经常处于失眠状态,半夜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他知道怨恨改变不了现实,只会让自己精神上备受折磨,倒不如坦然面对一切。于是,他开始大量阅读历史书籍,狱中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中国人史纲》,篇幅近80万字。对此他曾说:“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不但使我振奋,也更使我期待。”
试想,如果狱中的柏杨仍然像当初的自己一样性情火辣,怎会有精神上的收获/灵魂的自由,活出人生的精彩?
禁得激,抑得怒
人都是有情绪的动物,而情绪是一种很滑溜的东西,有时滑溜得让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么滑溜,你都要想方设法把它捏得紧紧的。因为“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如果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或者以某种几段手段处之,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轻则误事受挫,重则酿成大镨或大祸的事。
明代刘伯温在著作《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有一个脾气粗暴的人,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暴躁得病而死。
战国时期魏国有两个人--张耳和陈馀,二人举世皆称为贤能。秦国灭了魏国以后,便发文捉拿他俩。两个人只能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到陈国谋了一份看门的差事。
一天,陈馀犯了一点小错误,被一官吏鞭笞,陈馀以前在魏国做官的时候,魏王都敬他三分,今天哪受得了这般小人物的欺负?于是,勃然大怒,想要教训教训这个官吏。
一旁的张耳见此时不妙,便用脚踢了踢陈馀,要他忍耐忍耐,陈馀只好默不吭声了。事后,张耳数落陈馀说:“我从前怎么提醒你的?我们现在可不像以前在魏国时风光了,凡事都要忍。今天为了一点点小小的侮辱,就要和小小的官吏拼命,暴露了咱们的身份,还想不想要脑袋呀?”
陈馀冷静下来,觉得张耳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如果当时反抗的话,估计自己肯定被杀了十分感谢张耳,但还是遇事时不时地犯这样的错误。后来,二人投奔西楚霸王项羽,张耳被封为常山王,而陈馀没有被封,认为项羽封王不公,非常生气,投奔刘邦,最终被韩信斩首。
一个能抑怒一个不能抑怒,两人的最终命运,竟有这样大的区别!由此可见,控制自己容易发怒的脾气多么重要。
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自幼聪颖,4岁读书习字、7岁就能写出好文章,13岁中举人,27岁高中进士,在家乡被称为“神童”“才子”。父亲林宾日很高兴,觉得儿子将来会大有出息。但是,林宾日发现,儿子性格比较急躁,有容易动怒的毛病,如意时颇为自得,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变得暴戾。
林宾日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有大作为,不是头脑聪明,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还要有良好的品行,发怒影响了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纠正儿子的这个缺陷,首先他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怒,带人和蔼,为人处世谦恭谨慎,即使别人做得不对,也不会动辄发火,得理不饶人,儿子渐渐受到熏陶,学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暴躁。
此外,林宾日还亲笔写了两个遒劲的大字“制怒”制成匾额挂在林则徐的书房中,以此来时时提醒儿子,要做大事,首先要加强修养,克服情绪急躁,防止大脑发昏[父亲为其取名“则徐”的用意也是为了克制暴戾的脾性],才能保持清醒的状态,冷静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把握,才能大行中庸之道。从此,“制怒”成为了林则徐的座右铭。
尤其是要想走仕途之路,当官做事更要防止随便发脾气。万般民情错综复杂,费时费神难免生烦;烦久必怒,怒即易错,错即误民误国家,所以不能怒。
后来,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在府衙里墙上总贴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制怒”,这就是借用无声的文字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怒气。有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但他猛抬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影片《林则徐》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一帮腐败官吏百般阻挠,使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暴怒不已。但光是愤恨当然无济于事,相反会给这帮腐败官吏攻击自己的口实。经过冷静思索,林则徐将怒气压下去,等平心静气了再考虑对策。
后来,林则徐虎门销烟吓坏了洋鬼子。洋鬼子不服气,出兵悄悄地打到天津,直逼京都,要挟清朝政府严办林则徐。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吓破了胆,连忙下了一道圣旨,押解林则徐到京听候惩办。
林则徐接到这道圣旨后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火气,心平气和地办完公事回到家收拾回京的行李。
林夫人料到此次回京祸多福少,不禁泪流满面。林则徐来到书房,让夫人把墙上的“制怒”的字画也装进行囊中。
林夫人不明白那么多值钱的东西都丢下了,为什么偏偏要带这不值钱的东西。
林则徐笑笑说:“这可是我一辈子的宝贝,我办事数十年,时时都记着它,如今年老了,还要靠他养身呢?”
林夫人还是不解地问:“不就是一张纸吗,怎么会有养身作用呢?”
林则徐解释说:“性子急躁,遇事不顺心,便易发怒;发怒多了,干肝火就旺,肝火旺,既坏事,又伤身。所以嘛,这回进京,我要带这‘制怒’的横幅。”林夫人觉得林大人说得很在理。
林则徐制怒的故事说明,要成为人上人,除了常识与能力之外,还要沉住气,在陷入不良情绪的时候,应该运用理智这道“闸门”的作用,去控制不良情绪,那么他就可以把阻力化为助力,解危化险了。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沉住气。
当你愤怒时,可以练习忍耐。通过长时间修行而一直忍耐下去,不失为控制自我情绪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将怒火积聚到心里,长久下去形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这就需要你控制自己的内部情绪,关注你的内心感受,并控制它不让它捣乱。
当你愤怒时,试着改变心态。常常是虚荣心强、心胸狭窄、感情脆弱、盛气凌人所致,对此,可以用疏导的方法将烦恼与怒气导引到高层次,升华到积极的追求上,以此激励起发奋的行动,达到转化的目的。
当你愤怒时,想想所要付的代价。当你被某人激怒,心中怒火油然而生时,你必须问问自己:“为这家伙发怒值得吗?我甘心降格与这等人一般见识吗?”你必须提醒自己,为了这些事情而导致肾上腺素飙升,实在无谓。
找出根源。如果某一天你察觉到一些从过去一直存在至今的怨恨,如果你不能或不想放手,找一个方法,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讨论或表达你的愤怒,想想这些“包袱”你还要背在身上多久?可能的话,你可面对当事人找出原因。
改变环境。有时候,是周围的环境使我们变得愤怒,各种问题与责任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你不妨暂时抽出身来,给自己更多的个人空间。当你打破某种常规时,反而会觉得更能处理好经常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成天发脾气。
尽量避开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使人产生愤怒,为了使情绪不至于爆发或难以控制,就需要在大脑中建立另外的兴奋区去冲淡它,如遇到这种情况,应有意识地转移兴奋点,或者做点别的感兴趣的事情,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这是一种消极的制怒方法。
如果你的愤怒时针对某个人的,尝试着不要总是对其抱有期望。只要没有这种期望,愤怒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有人故意跟你过不去,有事没事就找茬激怒你,你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听听下面拾得禅师开的秘方:
有一天,弟子寒山问拾得禅师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