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6700000009

第9章 课程理念的转换与提升(1)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正向我们涌来。此次课程改革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文本变换,是我们与新课程的共同构建。“迎接新课程,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很多准备,但转变课程理念才是转变课程行为、实现课程创新的前提,是我们顺利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实行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结构、内容、方式、评价、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强调统一性、计划性,刚性特征较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为不平衡,这种高度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模式,不适应不同地区教育的发展和不同素质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教师们虽然面对的是迥然各异的学生,但课程的严格统一,需要保持学生学习进程的步调一致,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划一的,无法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参差不齐的单独个体的差异。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课程模子里锻造,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循规蹈矩却完全没有个性与创新精神,这是对课程的曲解,也是对学生的桎梏。

呆板的过分强调共性的课程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内外人士的质疑,人们在努力寻找突破口,试图改变这一局面。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设想用四到五年的时间编写四种类型的教材,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此后,经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人们经常说的“八套半”教材,丰富了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模式逐渐改变,人们在积极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形式,对于这些具有新意的课程,有的称之为“第二课程”,即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有的叫做与必修课相对的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两大课程板块;还有的定义为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尽管称谓不一,但都开始努力寻求课程向贴近学生个性方向发展,都希望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发展的课程空间,其中许多课程已经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

我们还在进行课程探索的同时,许多教育发达国家早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有的继续坚持原来就重视学生个性的一贯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美国92%的公立中学增设了新的课程,其中也包括跨学科的课程和消费性强的个人服务和发展课程。美国中学历来就开设范围广泛的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制,学生有很大的选课自由度,虽然80年代要求统一和加强英语、数学、理科、社会研究和计算机等五门新基础课程,但仍然承认学生兴趣、需要封闭性的弊病。据新教学大纲要求,日本大胆地把原来高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提前到初中,在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学校根据需要,灵活安排社会、理科、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家庭、特别活动等多种选修课程,并且可以调整选修时数。

新的课程观要求改革课程模式单一的羁绊,让课程主动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被动地适应课程。有一位校长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话:“有一千个学生,就应有一千张课表”,这是一句极具穿透力的话语,深刻揭示了课程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的个性又与创新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新精神是学生健康个性内涵的应有之意,个性是创新的策源地,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何谈创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以凸显。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说过:“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创新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加坡和中国一样,是一个有着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一直被看成是崇尚纪律和服从的地方。由于担心学生缺少创造性,会阻碍新加坡参与信息时代革命,以至降低经济竞争力,该国教育部从1987年开始,逐步推行“思考”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如何思考,如何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困难,如何进行有创造性的以及对某些问题作出有见地的批判。结果表明,“思考”课程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对资质聪慧的学生有好处,而且对普通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好处。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充分发展既是自身的需要,又符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的逻辑,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康个性的公民,由这些个性鲜明的个体所组成的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这是课程改革、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辩证统一。个性与创新是2l世纪的“通行证”,我们要通过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与课程的共生为载体,顺利地把这张“通行证”交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正因为如此,当课程面对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和学生群体时,要求学校课程为这些能力、志向各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案,给他们以选择的自由和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课程空间里遨游。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在课程中有没有得到充分张扬,而不是在课程中被磨平了棱角,变成了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初中阶段“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阶段“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这是一次课程理念的极大提升,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是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极大尊重。

我们要关注矛盾的普遍性,更要强调矛盾的特殊性,承认学生的个性,适应不同学生能力、兴趣等的需要,为不同学生达到共同的目标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方法,为不同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机会,创设让创造性得以显现的课程空间,使学生们成为个性鲜明的人才。在先进理念的催动之下,许多学校掀起的校本课程开发热潮,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个别学习体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提高提供了充足的课程保障,让学生在课程改革中享受自主性和学习自由。总之,我们要把选择课程的权力还给学生,应当利用学生个性这种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能发挥他们特长的课程,编制多种个性化的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能学有所长,感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释放。

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

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并论证和建立起了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体系,知识不仅成为课程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话语,而且已经明确地表达了将课程看作知识的倾向。到了夸美纽斯,更是以泛智主义的思想,编制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希望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20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震动了美国朝野和公众,再加上科技飞速发展,导致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一种极其明显的倾向。即向精选众多高质量知识发展。从机器大工业时代到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头上的光环越来越绚烂多彩,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对于中小学课程发展而言,“知识”似乎也有越来越有充足的理由进一步走向和固守本位化。

我国课程发展情况与之类似,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理性主义的知识中心倾向,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就一直是我国课程发展的传统。中小学课程目标多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目前中小学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直接从知识体系推演而来的学科体系,强调智育学科的训练价值。课程重点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升学科目又集中在考试内容上,课堂里被动灌输知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固守课程即学科的观念,把知识的价值推向极致,结果是知识教育过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课程主要是被作为知识来表述、诠释和理解的,课程就等于知识,很少有人去思考它的合理性,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把课程的获得简单地等同于学习知识。这种知识本位课程观在中国的突出表现就是“双基论”,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样的课程就算成功了,导致我国的课程比较关注课程的静态结果,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忽视学生自身对课程的主动构建。

教师由于闻道在先,可能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高出学生,但并不能因此就把学生作为灌输的对象。首先,学生不是完全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在与课程的接触中,时刻用他们特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经常创造出鲜活的、出人意料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就是课程的一部分。其次,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互喻文化时代和后喻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后时代的人拥有的知识,可以和前时代的人一样多,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前时代的人,后学教育前辈完全可能。

然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虽然我们已经迈步跨入了新世纪,“双基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仍然发挥着强大的惯性作用力,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课程发展的主流,知识记忆的正确程度依然是学习水平高低的标记。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几何速度增长,是我们死记硬背一辈子也记不完的。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在社会中如何生存下去的能力,新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历来并不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上学生要提问,得先举手,得到允许后才能站起来向教师发问,这制约了许多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紧紧围绕着老师转,很少有机会尝试去主动学习。课程提供的内容绝不是通过灌输让学生获得,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主动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的生活方式来理解课程,学生在与课程的对话中以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

学生获得知识,绝不同于以前教师批量加工后的“产品”,过去的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不够,这是源于知识观的偏误。杜威在其晚年著作《确定性的寻求》中写道:“可以被称为知识或者认识对象的任何事物,总是标志一个解答了的问题,一个除去了的困难,一种澄清了的混乱,已缩减成凝聚物的不一致性,一种控制了的烦难。”在他看来,知识绝不是固定永恒不变的,知识本身的获得就是一个不断探究过程的结果,同时,知识又将成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表述。面对动态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办,最明智的选择是以动态的学习去吸收它、整合它。

现代课程是一种发展的概念,课程内容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充分参与、发展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作出明智的决策,是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终身受用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判断、主动行动和恰当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这一切都要求,主动学习成为核心,成为课程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性特征,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能力。新课程中增设的研究性学习本义就在于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知识的传授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构建的过程。我们要努力破除“教师中心说”对学生的遮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与课程一起生长,自己去探索、发现、发展,并在主动学习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将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弘扬,从简单地传递知识变为多角度、多维度地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

有这样一则鲜明的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年龄几岁?有答案的比例是,法国四年级学生62%,浙江奉化四年级学生92.5%,山东济宁初中生92%,上海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12%。出现这么高的答案率,甚至连高三的学生都有答案,表明我们的学生离社会生活太远了,学习生活太封闭了,越学越笨了,如果稍微有一点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这样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向抽象的应然世界。而不是学生生活在其中的实然世界,课程目标的设计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塑造。课程内容设计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成为分门别类的各成系统的知识,把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分解得支离破碎。抽去了学生生活的厚重基石,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更没有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无法领略人生过程的丰富内涵和心物统一世界的深刻意义,难以使学生对他所生存的世界进行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局限在校园的围墙内,把学生规定在刻板的课堂之中,把课程抽象化为几本教材、几门课程,学生的课程空间过于狭窄。忽视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学生丧失了生命的活力,课程成为脱离生活的乌托邦教育,一些空洞的说教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贻害无穷的偏颇做法。在这样的“教育围城”中长大,将导致学生生活意义的丢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既定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就像生长在温室中的花草,周围的氛围过于孱弱,自身的根基流于疏浅,经不起自然的风雨,缺乏生活和生存的基本能力,意志品质不能受到有效的磨砺。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必读-西游记精选

    语文新课标必读-西游记精选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性格乐观旷达。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金融工具作为金融交易的对象,表现为一种契约(合约、合同)。这种合同如果对于持有方来讲具有交换价值,也就形成了他所持有的一项资产,通常称其为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上,人们通过对金融资产的“买卖”,实现了资金的融通。故此,也可以将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看作是同义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不同,实物资产本身因其凝结了人类的劳动而具有价值;金融资产作为一种合约,其价值的大小是由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未来收入的量和可能程度决定的。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游泳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游泳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热门推荐
  • 盛宠计划:凶萌甜妻么么哒

    盛宠计划:凶萌甜妻么么哒

    蔡云汐二十岁时,在父亲blingbling的目光中步入了礼堂,却发现准新郎和他的干妹妹在拉拉扯扯,人人艳羡的盛大婚礼转眼成笑话。结婚?结你个大头鬼!谁爱嫁谁嫁!老娘不嫁了!她扯掉头纱,踹掉高跟鞋,朝着狗男女扑了过去就一顿胖揍,但神清气爽的回家后却被赶了出来。本以为从此就要过上凄凄惨惨的流浪生活,却没想被某只神秘腹黑的大款叼回了窝,从此日子变成了这样——被渣男欺负,老公虐。被绿茶陷害,老公灭。被极品缠上,老公打。最后,蔡云汐问:“你把这些都干了,那我呢?”大款:“你,我宠!”
  • 王爷的蜜汁王妃

    王爷的蜜汁王妃

    穿越后,第一次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国家,还是历史上没有记录的,有一对便宜父母和一个宠妹狂墨的哥哥,我是比那些穿越者幸运些,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现代社会的一切妈呀,什么鬼,你们说我还有个未婚夫听说是无人能近的,冰冻三尺的一脸冷,只要有陌生人靠近都被打的远远的,一个眼神看着都怕老天,为什么他会对我不一样,我只想要好好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你跟着我,为么?不是说你生人勿近吗?某男一脸邪魅的笑着说:不,你不是生人,你是熟人,咱俩熟悉的都知道你尺寸,你也知道我的,所以我对你温暖如太阳!天呐,雷劈死我吧……呜呜,
  • 降龙圣尊

    降龙圣尊

    降龙罗汉在被自己的师尊如来佛祖赏赐的大日如来真经后,他的四师兄托塔尊者因为嫉妒,想要背着如来佛祖除掉他。但是在降龙死去的最后时刻,他忽然想起了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所得的灵魂出窍之术才躲过了飞灰湮灭。当他在醒来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附在了一个十二岁,而且满身是病的少年身上。最可怕的是,就算他已经是度过十世比丘僧了,但是这个世界也让他很陌生!半托伽你个卑鄙小人,总有一天我要重新回到西天,让你魂飞魄散,阿……这个上一世是普度众生的善良充满睿智的济公,在这一世有什么转变呢?曾经的降龙尊者在三界的威名之响亮,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 白驹黑狗

    白驹黑狗

    张阳是一个闷骚的理工科男生,大一初遇秦岚,即被她吸引,旋即追求,但被婉拒,两人作为好朋友,若即若离。秦岚跟一位师兄经历了一段恋爱,毕业临近,两人分开,秦岚计划出国,张阳独身远赴广州。张阳到广州不久,接到秦岚的电话:放弃出国,来到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张阳随即离职来到深圳,两人终于在一起。张阳入职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碰到一些很可爱的同事和领导,遇到一些很传奇的人和事,经历了从闷骚到堕落、从害羞的小男生到作乐老手的成长和蜕变,最终自己对感情的不忠被秦岚发现,在自己认为幸福触手可及的时候秦岚伤心离开,张阳在后悔自责中寻求改变,准备信心革面,重新来过,然而一个电话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噬妖古狼

    噬妖古狼

    小小少年肩负灭族大仇,决心与异界人类争雄争霸,修复世界规则,还世界一片和平。且看铁林如何化游戏道具为一件件宝物,这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机遇的时代,这是一场玄幻与网游的巅峰对决。
  • 扭转天地

    扭转天地

    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屡屡不得志的大学生,不断悔悟着自己从小以来的种种不应该,发誓如果重生一定要做人中龙凤,然而2012年的世界末日仿佛提供了这个机会。。。。。
  • 都市无限异能超级系统

    都市无限异能超级系统

    叶辰凡是一名剑大毕业生,借助异能超级系统附身,一路做出不凡成就,不仅收获了爱情,最后成为都市最厉害的人物。
  • 家庭和睦心理学

    家庭和睦心理学

    本书围绕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并提出了许多自我调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