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迷雾:2005~2006
背景:冒进之年
2005年1月6日凌晨,中国“第13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出生。
“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顾宝昌说,“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今天,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才出生。”
对此,中国的网民们也很有兴趣,事实上,他们的兴趣已经无所不包,原因之一是,博客已经开始流行。
在这个“小公民”诞生的头一天,“博客中国”邀请了一批网络界、投资界、博客界的知名人士,发起了2005年博客研讨会。到了2月,博客甚至能够成为报道的一种方式。最著名的,莫过于王吉鹏爆料盛大入股新浪,引发《盛大收购新浪19.5%股份》的“博客传播事件”,并令业内震动。
接下来,博客还试图尝试更多,半年后,还搞出了第一部“博客电影”。中国台湾有个姑娘,则在博客上发起了“怪癖接力游戏”——瞧这想象力!
博客的平民化,其实也代表着如今中国网民的数量早已今非昔比。2005年6月30日,中国网民甚至突破了1亿,准确点说,是达到了1.03亿人,其中一半还都是宽带用户。
这一年,堪称冒进的还不是网民,而是中国的企业家们。他们发动了20多年来最为猛烈的一次海内外“并购狂潮”——马云也在其列。
在国内,海信并购科龙,长虹并购美菱……
在海外,联想收购IBM PC部门,海尔美国竞购美国美泰克,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南汽收购罗孚汽车,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明基收购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
到2005年年底,一些机构就有事干了,比如评选“十大并购人物”,备选者绰绰有余。
到第二年,一些机构还有事可干,比如总结“并购失利教训”,案例也俯仰皆是。
不过,当时普通人可没时间关注这些,他们更喜欢每天晚上围着电视看“超级女声”,噱头不断,老少咸宜。
股民们却乐不起来。
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了1000点。之后,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的夏斌,赶紧给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拨了个电话,“这是赶紧抄底的好时机啊,在三四百家企业中选择好的个股。”
电话那头的尚福林,正在为启动“6·8行情”而努力。跌破千点,是中国股市自1997年2月24日以来的第一次。尚主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上海的“杨百万”却是一副超然心态。几天后,他突发奇想地把当天的“998点”解释为股市的呼救——“救救吧!”
2006年,陈天桥成了“中国首富”,李彦宏则带领百度于8月5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创下五年来纳斯达克IPO首日涨幅最高纪录的李彦宏,还满怀深情地给员工写了封信:
亲爱的同事们:
我回来了。离开公司仅仅三周,觉得时间特别漫长,回到公司,感到那样亲切,一种归家的喜悦……
此时,距中国农历的“七夕”还有6天,马云正在策划一场令人震惊的“鹊桥会”。
把惠特曼“拖下水”
当马云真的触及eBay的“脚踝”时,暴风雨随之而来。
2005年1月20日,eBay大张旗鼓地宣布:2005年将向中国在线交易市场中的领头羊——eBay易趣投资1亿美元。eBay总裁兼CEO梅格·惠特曼在兑现自己访华时的承诺——全力支持eBay易趣团队拓展中国业务。这笔投入,甚至占到了eBay当年在全球投入的1/2。
eBay有这个实力,更不容戏耍。其之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在2004年第四季度,eBay累计注册用户数为1.35亿,季度内在线商品总数为4.05亿;四季度总交易额为9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四季度净收入为9.3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
业内人士分析,惠特曼痛下“血本”的原因在于,阿里巴巴将打通与淘宝网之间界限的传言不绝于耳,由于平台日益强大,专注于B2B的阿里巴巴会员已经开始选择将淘宝网作为自己的分销渠道。而eBay易趣在中国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用户,中国广阔的B2B甚至B2C市场,都将是eBay排兵布阵的重要领域。
当时有预测认为,2006年,中国参与网上交易的用户将从2005年年初的600万,增长到1340万;中国C2C业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2005年年初则仅为十几亿元,尚处于萌芽状态,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子商务将进入一个全面飞跃的发展阶段。
而有了1亿美元的充足弹药,eBay易趣注定将会在中国市场大动干戈。淘宝能扛得住吗?
祸不单行。
2月底,在阿里巴巴内部也有说法在私下传播——软银正与阿里巴巴谈判,内容是“向eBay出售阿里巴巴股权”。尽管这一说法当时迅速被当事三方(阿里巴巴、软银和eBay易趣)否认,但业界普遍认为,无风不起浪,阿里巴巴“烧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投资人让其变成“利润奶牛”的愿望,已经越来越迫切。
更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被业界称为中国“网上支付年”的年头,2月份,阿里巴巴还将此前淘宝网推出的支付宝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支付宝公司”,投入3000万美元巨资,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支付宝”交易服务工具,而且会“免费使用”——这似乎又是一笔“烧钱”的生意。
此时,惠特曼正忙于制订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2月10日,eBay公司召集华尔街数百名投资分析师和部分投资者,共同探讨eBay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未来的投资计划。在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作出分析和评估之后,惠特曼兴奋地表示,中国市场增长的潜力和速度将会“超乎想象”。
此后,中国战场上的厮杀注定将越发惨烈。
郑锡贵透露,1亿美元的费用将投入到建设以诚信为中心的网络服务、加强市场的推广力度、完善用户平台建设、完善客户服务四个方面去。马云随即也表示,阿里巴巴将在诚信体系、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对淘宝网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果然,大战首先从广告推广拉开序幕。
2004年,eBay易趣几乎成为中国国内仅次于中国移动的第二大广告业主——全年广告投放费为4000万美元左右。2005年的推广,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网站、电视、平面媒体,甚至淘宝网之前的那些阵地,比如公交车身、路牌等,也迅速被eBay易趣占领。
而对淘宝网的大本营——杭州,eBay易趣更是下了血本,想一举剿灭阿里巴巴的老巢。一时间,淘宝网所在的文三路附近,满大街都是eBay易趣的路牌广告,大街上也屡屡能看见喷涂着eBay易趣彩色广告的公交车。大兵压境城欲摧。
“要端我们老巢?感觉挺不爽。”王帅说:“不过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们没有eBay那么有钱,不可能在上海弄得整条大街都是我们的广告,但是我们在他们公司大厦对面的那个地铁口弄了一块广告牌,他们所有员工每天上下班坐地铁,一抬头就能看见淘宝。”
不过,尽管外表强悍,但其实eBay易趣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对中国市场的不适应。事实上,eBay总部对中国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所谓重视,仅仅限于在美国总部制定的中国战略上,但在本土化策略上,他们并未拿出太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eBay易趣市场总监刘薇表示,“你上了‘别的网站’会发现,那儿更加像个社区,比较好玩,大家互封一些名头啊,聊天的会比较多。我们这里可能会比较中规中矩,就好像一个做生意的地方。受这一点影响,大家在用户量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她甚至不愿意直呼“淘宝”,而以“别的网站”代替。
在网站概念上,淘宝网也开始有所动作。马云说,如果跟着eBay易趣搞拍卖,那我们一定死。为了重新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淘宝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网上购物”网站,而不是“拍卖网站”。
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取得了成功。刘薇也表示,“可能国外的市场二手货会卖得比较好,拍卖是西方比较熟悉的一个方式,而在中国或者整个亚洲地区,新品会卖得比较好。去年三季度的时候,我们还是称自己是交易网站,实际上拍卖只是一小块而已。”
“僵持战”打到了2005年第三季度时,eBay终于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是源于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对美国模式的盲目自信。不过,eBay易趣此刻已失去了绝佳的机会,但总算是有所醒悟。于是,2005年9月,eBay易趣一改管理者缺位的情况,挖来了时任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的吴世雄担任CEO。
中国台湾人吴世雄对大陆市场非常了解,他曾经担任过英特尔亚太区市场开发总监、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等职务,他的强项在于营销,甚至经常给人去做营销培训。他在《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一书中,专门总结了对中国式营销的认识,“在中国,没有几亿美元积累出来的营销策划经验,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中国式的营销。”
吴世雄的“第一把火”就是调整“价格”。从2005年12月19日开始,eBay易趣宣布推出“免费开店”以及减少商品登录费等价格调整计划,这是当年eBay易趣的第二次价格调整。虽然易趣不肯承认,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分明是在向淘宝网的“免费模式”靠拢。
eBay终于认识到:中国C2C市场还处于起步期和市场培育期,网上卖家和买家的职业化和成熟度都不够。新卖家不愿意太多投入,老卖家忠诚度也还不高。当淘宝网免费以后,他们会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淘宝网上去。“我们发现,中国这个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比别的市场高,而其实在一些二级城市,对价格更加敏感,所以我们觉得收费这种盈利模式在中国现阶段来讲。并不适合。”刘薇表示。
思前想后,eBay易趣仍然没有敞开免费的大门,并继续收取登录和推介位的费用。但马云并不打算给犹犹豫豫的eBay易趣留下多少空间。
2005年8月11日,一条震动互联网界的消息传出:美国雅虎以10亿美元以及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为代价,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最受刺激的恐怕还是eBay。2002年,它在日本之所以“败走麦城”,就是因为雅虎和软银的联手。现在,继软银入股阿里巴巴之后,雅虎又成了阿里巴巴的股东。这场较量,已经不再是eBay和阿里巴巴两方的较量了。直白点说,这是“马云+孙正义+杨致远”对惠特曼的战争,胜负几乎一望可知。
阿里巴巴不再为钱所发愁,10月份,马云乘胜追击,宣布“继续免费三年”!
2005年12月7日,易观国际发布的《2005年第三季度C2C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称,国内C2C市场规模总额达到惊人的87.74亿元,超过2004年全年的两倍多。其中,淘宝网占据57.10%的市场份额,易趣以34.19%位居第二,其次是一拍网占7.29%、拍拍网0.05%、其他1.37%。
2006年2月,阿里巴巴再次发力,将市场份额第三名的一拍网纳入麾下。一拍网是2004年初雅虎与新浪合资成立的,新浪持股33%,雅虎持股67%。阿里巴巴接下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后,雅虎所持67%的一拍网股份随即落入了阿里巴巴手中。经过和新浪三个月的谈判,阿里巴巴收购了其余股份,一拍网彻底归阿里巴巴所有。此后,一拍网逐渐淡出,用户都转到了淘宝网名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了《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收购一拍网之后,淘宝网以市场占有率72.2%的绝对优势成为国内C2C领域的第一,eBay易趣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