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先生从小就是个积极向上、壮志凌云的人。他从小学开始,就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一年级就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初一加入中国共青团,大一的时候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种先进性不仅仅表现在身份上,还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他曾经拾金不昧,尽管那是在小学,只有两毛钱;他热心助人,特别喜欢到十字路口扶老奶奶过马路;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他的案头必备书目,每天晚上不看上十来页,觉都睡不踏实;他不抽烟,不喝酒,气质形象颇佳,是很多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
大学毕业后,O先生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了一名基层的人民公仆。虽然现在媒体对官场的一些负面报道让他很不安,但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成为一道清流,激浊扬清。
小O的直接领导其实官也不大。第一天见面的时候,领导坐在办公室,任凭小O自说自话地介绍了十分钟,他才懒懒地说一句:“知道了,小伙子,你是高材生啊,名牌大学毕业。不过这里和学校不同,你还有的学。”小O对这位领导没有多少好感。
“知道,知道,还需要领导您多多指导!”小O恭敬地回答。
“知道就好。以后跟着我混,自然有你的好处!”听到“混”这个词,小O十分不适应,感觉就像跟了某个黑道大哥。看着眼前的领导,肥头大耳,油光满面,还腆着肚子,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还真像一个黑道大哥。
确实,小O不适应的地方还多着呢。比如,领导的一些下属和社会上的朋友,对领导一般都称呼为“总”,有时候甚至直接称兄道弟,小O一度以为自己进了房地产公司,一点都没感受到政府机关的严肃氛围。
在单位里,小O还算工作能力很强的人,毕竟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大学时一直是学生会领导,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此领导还是比较看重小O的。
有一次,领导对小O说:“小O啊,下班了别回去,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什么好地方?”小O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去了你就知道了。”领导神秘地一笑,“这个,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工作向来都比较努力,别让我失望。”
“好吧,既然是工作,我自然要去。”小O无奈地回答。
没多久,领导的手机就响了。领导接完电话,就说:“走,有人来接我们。”
小O陪领导走到门外,早有一辆宝马七系的车在等候,车门处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早已拉开了车门,恭谨而又谄媚地笑着:“李总,劳您大驾了。”
领导只是微微笑了笑,就钻进了车里,并示意小O坐到副驾驶的位置。
中年男子貌似某公司的老板,姓刘,他说:“我们还是先吃饭吧,老地方,我已经定好位子了。”
车子一路开到了市里面最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到了包房,小O才算开了眼界,偌大的包厢大概能坐20人,两边站了四五个服务员,可他们总共只有三个人。小O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阵势。
那个刘总一口气点了十几个菜,鲍参翅肚应有尽有。先不说这些菜的价格,单是数量就着实吓了小O一跳。
“点这么多,吃得完吗?”小O问了一句。
领导没有说话,只是白了小O一眼,刘总赶紧说:“不打紧,待会儿我打包回去吃,回去吃。”
至于酒,当然得是茅台,用领导的话说,他喝不惯五粮液那味,只能喝茅台。
席间,大家推杯换盏,小O虽不胜酒力,但是在这种场合,也不得不应酬几杯。
至于饭桌上的交谈内容,小O都是竖着耳朵听,真希望能够听到什么黑暗的权钱交易一类,如果让自己抓到把柄,一定会让这个败类受到应有的惩罚,小O心里这样想着。不过饭桌上双方无非就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地交换了看法。通俗点说,男人之间,无非就聊聊这些。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五魁首”一类的划拳声中度过的。当时的气氛,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五星级酒店,更像是一个大排档,如果在场的人能光着膀子的话,那就更应景了。小O期待的谈话内容没有出现,最多也就是刘总一些闪烁其词的话,比如“劳您费心了”“谢谢您的照顾”等。
小O本以为吃完饭就可以闪人,没想到吃完饭正式活动才刚刚开始。
刘总早就定好了夜总会的包间,看来还要继续唱歌喝酒。只是唱歌喝酒也就算了,刚进包间,不知道刘总又从哪里找来几个浓妆艳抹、穿着暴露的女子来陪酒。这些女子一进来就主动靠在领导和刘总身上。也有一个想来靠小O,不过小O立马闪到一边,表示自己吃不了这口。
两个老男人顿时哈哈大笑,说小O原来是个愣头青,刘总还一直嚷着:“今晚一定要带小O去开开荤!”
一群人在包间里又唱又喝,还搂搂抱抱,加上领导那天生的公鸭嗓子,小O感觉自己都快要吐了。
好不容易熬到唱歌结束,没想到居然还有活动,这个活动被刘总命名为“大保健”。看着他脸上猥琐的笑容,小O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
这没有逃过领导的眼睛,说:“不去就回去吧!”然后回过头对刘总说,“你也是,搞些什么名堂,乱来!”
刘总赶紧赔不是,说:“我的错,我的错!我这就送二位回去!”
自从这次吃饭事件以后,领导对小O换了一种态度,变得冷冰冰的,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不再多跟小O谈一句话,而且给小O分配的工作也慢慢变少。
小O对领导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心底坚定地认为这个领导是一个大贪官,荒淫无度,因此平时工作中开始注意收集领导的动向,比如去了什么地方,和什么人见面,他都尽量去打探,搞得好像间谍一般。不过收集的信息都比较表面,没有什么大的价值。他很希望能收集到领导贪污受贿一类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揪出这个我党内部的蛀虫。
可领导也决不是好惹的,很快就知道了一些风声。有一次领导终于忍不住了,把小O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听说你在偷偷调查我?”领导语气不善。
“清者自清,如果清清白白又怎会惧怕别人的调查!”小O也很硬气。
“这样很不好,我是为你着想。我经得起任何人查,包括中纪委!”
“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小O并不相信领导说的话。
“以后别这样,不然别怪我这个当领导的尽自己管教下属的责任!”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就当是我的业余爱好吧!”
这次谈话,看起来似乎很失败,但小O认为这是领导开始畏惧的标志,不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必找自己谈话呢。
这之后,小O更加努力地收集领导的各种资料,还把这些资料记录在笔记本里面。而领导对小O也更加严厉,多次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有一次甚至直接把小O写的材料拍在他脸上,说写的是一坨狗屎。
小O十分愤怒,他认为是时候进行反击了。
于是小O把平时准备的资料装在了一个资料袋里,主要是领导的日程,比如和谁见面之类的(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同事口中听说的),又连夜写了封举报信,列举领导平时生活作风败坏,跟企业老板混在一起,很有问题,建议调查。他把所有东西打包好,寄给了市纪委。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他很期待某一天,纪委的人会敲开领导的办公室,然后将他带走调查。不过这一等就是一个月,一点动静都没有,领导还是每天照常工作,照常应酬。
小O仍不死心,他仔细翻阅了相关法律,发现自己是匿名举报,可能没有引起纪委的注意,所以他决定实名举报。这次他又把相关材料寄到了纪委,署上了自己名字,还特意强调自己是此领导的下属。
这次小O等来了回音:你的材料我们正在核实,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不过也仅仅是一句话,此后又杳无音讯。
小O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持之以恒。这点挫折不算什么,他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主角肖申克为了建图书馆,坚持给议员写信,最终让人不得不答应。所以他也坚持每周将材料准备好,寄到纪委。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花的邮寄费都够半个月工资了。
最终纪委找小O谈话了。
“同志啊,你的这些材料实在够不上证据,而且就算是事实,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我这只是抛砖引玉,还需要你们查啊。”
“但是仅凭这些就调查一个领导干部,还是不妥。”
小O的举报以失败告终。
这下领导的领导坐不住了,小O部门的一把手开始下命令:“如果小O同志继续这样中伤我们的好干部,那就只有开除了!”
开除?小O不想要这样的结局,看来他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这天,小O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桶汽油。等领导来上班的时候,他钻进了领导的办公室,然后锁上了房门。
小O一言不发,把汽油泼得满屋都是,然后掏出了打火机,吓得领导大呼救命。
“别怕,只要你好好交代罪行,我不会弄死你的。”小O特意强调了“弄死”两个字。
其他人已经报了警,有人准备砸门。
“你们都别进来,不然我们一起死。”小O大声喊着,这下门外面的人也安静了一些。不一会儿,警察找来了谈判专家,准备对小O实行攻心战术。
领导吓得全身发抖,就差跪地上大呼“大侠饶命”了。
不过毕竟混迹官场多年,领导的心理素质还是可以的,他开始盘算,要不就交代交代?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自己说的是真是假,都不能作为证据,只要不留下蛛丝马迹让纪委可查就行。
“小O啊,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同志,一个疾恶如仇的好青年。我过去的确犯了些错误,这样吧,我们好好谈谈。”
“谈吧,门外的,你们都听好了。”
然后领导开始讲些自己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过说得模棱两可,有的甚至像是精神错乱,不知道是真是假。
小O听得入神,却不知道自己身后的门已经慢慢地被人打开了。
就在小O的注意力被领导的话所吸引的时候,两个警察果断扑上去,牢牢地控制住了他。
在派出所,小O的表现开始出现一些异样,一种让警察不能理解的异样。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还很严肃。
没办法,警察叔叔只能将他送到精神病院。
以前网上经常有报道说,某上访者被当地政府强制送入精神病院,一关就是十多年。因此,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我格外留意观察小O的病情。
一个人的时候,小O经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明显与环境不相符。
“你好,小O同志!”对于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人,我喜欢用“同志”这个称呼。
“你好,我有重大案情要报告!”
“什么案情?”
“我们的领导贪污受贿!”
“你有证据没?”
“有,我已经交给纪委了。”
“不过你的那些证据好像没多大用。”
“其实我还有更大的证据!”
“真的?”我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
“嘘!”小O示意我小声点,让我把耳朵靠过去。
他悄悄对我说:“我知道领导受贿的钱藏在哪里,有好几百万!”
“藏在哪里?”如果这事是真的,那的确是比较靠谱的证据。
“就藏在你们这栋楼下面,地下!”
我们这楼盖了十多年了,这事基本上是他的幻想。
“嗯,知道了。我会向警察反映的!”现在这个阶段,强制纠正病人不是个好的选择。
小O的事情后来也很好处理,因为他的家属也认为他真是得了精神疾病,所以很快就接受治疗,将病情控制了下来。
不过说起来,小O也不是啥事都没办成就把自己给赔进去了,自从发生了这样的社会事件后,小O的领导也就引起了纪检部门的注意。
纪检部门开始正式调查小O的领导。
很多事情都是怕“认真”两个字,一旦认真严肃地对待了,小O领导以前干的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就很快浮出水面了,他最终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科普时间】被精神病
北大某医学教授曾说:“上访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有精神病。”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我当时也不以为然。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百分比可能是大了些,不过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坚持上访多年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甚至家破人亡。这种坚持上访的人多半较为偏执。因此,反复上访的人,即便不是精神病,也能被逼成精神病。
与我们普通人通过浅显的网络新闻了解的情况不同,北大的医学教授作为司法鉴定方面的专家,接触了更多的案例,拥有更为翔实的数据。真正的经常上访者,大家接触得并不多,所以觉得他们是精神病人的概率很低。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有人能坚持上访,要不就是自己放弃,要不就被糖衣炮弹攻陷。对于这些上访者,我们不妨辩证地来看待,一方面,因为上访,他们的身心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为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拓展阅读】大“精神病学”
在医学领域,从来没有一门学科像精神病学这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涉及这么多领域——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律,甚至为艺术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2013年5月1日我国出台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来规范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护精神病人的正当权利。在《精神卫生法》出台以前,经常有“被精神病”之类的报道,也经常有精神病院医生虐待病人的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司法鉴定领域,精神疾病也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课题。像多年前的马加爵,前几年的药家鑫,都需要对其进行精神鉴定,毕竟罪犯在自身行为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下,是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只负部分刑事责任的。实际上,精神病的司法鉴定是一个严格的法律程序,即便一个重症精神病人,如果他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时候犯罪,也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人类行为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很多人类行为还会受基因,脑外伤,甚至激素水平的影响,甚至到了让人怀疑是否有自由意志的存在这样的地步。而这些情况下出现的案件,法律上仍然是一个空白。
精神病学的发展,和心理学的发展一直息息相关。弗洛伊德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虽然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精神病学家,但是他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涉足人们的心理,带给这个社会巨大的影响,一些专业术语也进入我们的日常语系之中,比如潜意识、力比多等。
在文学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方面,精神疾病提供了如此之多的灵感。比如我前边提到的描写精神分裂症的《美丽心灵》,描写孤独症的《雨人》,还有最早描述多重人格障碍的《化身博士》——一位平日里风度翩翩的博士,因为服用药物之后,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野蛮而狠毒,以至于“化身博士”成为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此外,还有《禁闭岛》《蝴蝶效应》《孤儿怨》等一长串名单。伟大的悬疑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更是将精神病电影推向了一个高潮,他的经典影片大多都与精神病人有关,比如《后窗》《惊魂记》《迷魂记》《火车怪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