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处走走吧。”碧海宇终于从沉思当中回过神来。
碧海宇在前,杨花在后,二人在百草园中缓缓行走。
行走之间,杨花的目光被前方不远处出现的一丛奇异的花朵所吸引,那丛花朵的花瓣火红,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只是远远看去,仿佛内心都可以感受到那植物花瓣中所散发的热气。更神奇的是,那丛花朵是单独长在那里的,周围一米距离内一片荒芜。
“那是什么植物?”杨花指着那丛盛开着的火红花朵问道。
“那是赤炎草,据说那草是碧海家的一位先人到南方游历的时候带回的。据说那草生长在大陆最南方极炎热的地带,而此草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其性至阳。所以在其附近几乎不能够有其他植物生长。由于此草属性太烈,所以寻常人等的体质都消受不了,也因此此草也从来都没有使用过。既然毫无用处,那么也就等同于废物。但是族人仍然将其视为至宝,将其栽种在此,不肯将其丢弃。虽然我也曾对此感到过疑惑,为此还专门询问过父亲,但是也并没有得到答案。”
说到这里,碧海宇轻轻叹息一声,便没有再说下去。
碧海宇继续安静地朝前缓步行去。
大约又向前走了四五十步距离,杨花又看到了一团奇异的冰晶,淡蓝色的冰晶中竟然盛开着数朵雪莲花。在这晶石构造的温室当中,周围的温度并不低,虽然此处位于深海,但是还不至于到结水成冰的地步。
这一次没有等杨花发问,碧海宇便主动介绍道:“那是雪域寒莲,也是门中先人外出途中偶然得之。这莲花其性极寒,与刚刚所遇到的赤炎草更好是相对的,所以二者也不能够生长在一起。由于其性极寒,所以其附近的海水接触到莲花的时候才会结为寒冰。”
听到这里,杨花不由地吐了吐舌头,心里感觉惊异无比。他从小都生长在清流谷中,对于这些新鲜的事物,别说见到,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的。
就这般,一路走去,杨花当真见到不少新奇古怪的药草植物,听着碧海宇娓娓道来的讲述,当真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不知不觉之间,杨花和碧海宇已经走到了晶石温室的尽头,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道石门。自从进入到这晶石屋当中,杨花眼中所看到的均是一排晶莹透亮的世界,而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道有些沉暗的石门,整体格调似乎与周围的一切都不太搭,所以当看到石门的时候,杨花的心中才会愈发觉得神秘。
“这是?”杨花指着面前那道石门询问道。
“这里便是本门的藏经阁,里面都是一些医经药典之类的书籍。”
果然,每一个门派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藏经阁,而这里也便是这碧海家的藏经阁了,杨花心里这样想着。
说话之间,碧海宇右手手掌按压了一下石门右侧旁边的晶石墙壁,按压之处的晶石结构与其他地方并无异样,若不是事先便知晓,想来没有人能够发现其中的关窍。只见被按压之处的晶石壁突然下陷,接着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响过之后,杨花面前的那道石门便被打开了。
石门打开处,出现的杨花面前的是一架架书籍。但是并不是那种普通的纸质书籍,而是一卷卷羊皮卷,堆积在书架上。所有的书籍一共堆满了整整五个书架,大约有数百卷书籍。
“小姐好!”正当杨花聚精会神的观察藏经阁中周围的环境的时候,忽然有一个略显沧桑的声音响起,直惊得的杨花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循着声音望去,杨花看到一个白发老人,那人穿着一身仆人模样的衣服,脸上布满了皱纹,整个脸部便如一层满是皱褶的核桃皮。那老人此时正蜷缩在两架书架之间,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样子。
“老伯好!”碧海宇也对着那老人问候了一句。
杨花也朝着那个老人微微点头问好。
接着,碧海宇先指着第一个书架介绍说这些书都是本草类的,上边主要记载的都是一些药草植物的习性以及炮制方法等。
接着依次介绍了剩下的四个书架。
第二个书架上的主要是一些有关经络以及血脉运行规律方面的书籍。第三个书架上主要是一些针对常见病症症状以及针对方法等方面的书籍。第四个书架上则主要是一些记载用于治疗各种病症药方的书籍。第五个书架则主要是一些用来记载炼制丹药的书籍。
杨花先从第二个书架上随手捡起一卷书。
这是一本名为《经脉运行论》的书籍,打开手中书籍,杨花看到了一张图,在这张图上标示这一些奇奇怪怪的曲线,看旁边的文字注解才知道图上那些曲线代表的是各种经脉运行的线路。
对于经脉运行方面的书籍,杨花从小修行的过程中自然也接触过不少,并且对于已经是凡武二重境的杨花而言,对于人体的静脉运行规律自然是极为清楚的,但是对比面前的那副图时,他却感觉到一头雾水。
接着,翻到目录页,杨花才发现这卷书上记载的正是这西海境内各个族群的筋脉运行规律,而针对不同的族群,其静脉运行的规律也会存在不同。具体,在这本书上一共记载了十八个族群的经脉运行规律,而鲨族和鲛人族也在其中。
放下手中的那卷书,杨花又来到第五个书架上随手拿起一卷书,看书名,那其的那卷书名为《丹鼎经总论》。这一次杨花先翻到目录页。
原来这《丹鼎经总论》一共分为上下两卷,第一卷为《丹鼎先天论》,第二卷为《丹鼎后天论》。而杨花手中的正是《丹鼎先天论》,翻开内页,仔细看去,原来这先天论部分主要记载的是一些关于炼丹方面的理论内容。
出于内心的好奇,杨花索性从头翻看了一会。只见那书上写道:“丹鼎之道,在于集天地之材而淬炼之。自然万物皆有灵气,奈何其灵气常蕴于内,而不显于外。若经丹鼎淬炼,则可将万物内部所蕴之灵气驱于外而炼化,由此而生出后来之万千变化丹鼎之术。”
不知不觉之间,杨花的注意力已经被手中的那卷书上的文字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