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联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这本小说的地位仅次于法捷耶夫的《毁灭》。它写了一个知识分子职业革命家。他能够与工人们融洽相处,形成一种粗鲁而亲昵的关系。与《毁灭》所描写的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痛苦、犹疑、空想不同,这篇小说写了另一类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热烈、激进甚至狂热。他们虽然忠于革命事业,但是他们既不像那些淳朴的工人那样得到信任,也不像那些居心叵测的投机分子那么得到提拔,所以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本书使关注中国革命及其参与者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父母的缘故)得以窥见革命队伍内部的真实情况。
知识分子总是党里的驴子,他们总觉得自己有罪过,受压迫。
——好像由于受过教育,有过人上人的生活,从而获了原罪。
不要让感到自身不可少的思想发展起来,否则就要发现自己是世间的孤独者,整个宇宙都压在你的肩上。
——没有一个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再伟大,相对于宇宙来说,也不是不可或缺的。
在夜间这时刻,我在想念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将把我们想象做伟大的英雄,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饥饿,也将被看做崇高的力量,一切都被怀想做一个英雄伟业和鬼斧神工的时代。你同我,一个广大群众中的微尘,在他们看来,我们都是巨人了,他们将凭吊我们的坟墓,仿佛我们是不朽的导师。每想到这,我就有点惭愧,同时又为我所担负的全人类的责任觉得快乐。将来压迫我,我们的不朽是一种太重的负担。
——真情投身革命事业的理想主义者的想法,英雄主义,舍己为人,舍生取义。满怀献身的激情。
我们是行为严酷的人。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是属于所谓必然性的:历史之不可避免不可争辩的真理。我们只是太质朴,太诚实了——不过如此。这就是你们恨我们的缘故。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看法,使人相信这就是必然性,这就是真理,从而用严酷的行动去实现这个不可避免的目标。许多革命者都是怀抱着这样的信念去做的,去献身的。但是但愿不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之献身的新秩序有很多弊病,甚至走向一些始料未及的方向,成为一个他们意料之外的东西。
我们的心应该是石头做的,不要一颗流泪的心。
——为了既定的目标,使心坚硬起来,因为如果软弱,就无法到达目标。但愿这个目标是值得好人去献身的,是为广大劳苦大众造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