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话全信了,那你就成为了别人的棋子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们在对待朋友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要懂得隐藏,不能将自己全身心地暴露给对方。同理,对方也会这样对你,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他在和你交流的时候,也免不了掩饰,因此你在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留心,不能完全相信对方的话,而应该适当进行保留。
“不轻易听信人言”,这是自我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几乎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当有人来家里的敲门的时候,不要被对方的话所迷惑,等等。这些告诫体现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贯的谨慎态度。
不过,在朋友之间,很多人可能会放松警惕,无论对方说些什么,自己都会照单全收,都会一字不漏地听完。却不知道如果这个朋友别有用心和企图,如果这个朋友心怀不轨,那么你的信任将会为自己招来祸患。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是穷苦人出身,他在起义军中依靠朋友们的帮助才不断壮大起来,最终在群雄逐鹿中称王称帝。登基之后,朱元璋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开始大肆诛杀那些有功之臣。而这些有功之臣原先大都是他的朋友和伙伴,都是他一路拼杀过来的兄弟,但即便是这样,朱元璋还是非常怀疑他们,也处处防备他们。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徐达。
徐达之所以没有被朱元璋杀掉,原因就在于他并不是一味相信朱元璋的,他知道朱元璋为人多疑,说话的时候总是一半真一半假,所以他在倾听的时候,也是听一半。正因为这样,他总是能够了解朱元璋的心思,而且说话的时候非常小心,并没有让朱元璋察觉到异样,或者心生怀疑。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将其列入黑名单中。而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最终都被口是心非的朱元璋找借口除掉了。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口是心非的人,他们并非总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你,并非总是想方设法在帮助你,而是想着如何利用你。他们常常会对你说假话,会对你许下各种各样的承诺,会故意亲近你,赢得你的信任,但是私底下却总是想办法来打击和伤害你。
防备之心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做人无论如何都要有所保留,不该说的话不要去说,私密的话不要说,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去相信。逢人只说三分话,逢人也只需听三分话,不能义无返顾地将别人的话奉为圭臬。轻信于人的人,往往会被别人利用,即便是朋友,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你只会被那些伪装后的友情伤得很深。
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早年曾经和朋友一起创业,当时朋友对于创业前景说的头头是道,并且极力让希尔顿加盟进去。希尔顿认为朋友自然不会对自己说谎,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积蓄投入进去。当时很多人认为希尔顿太傻,仅凭朋友的话,就毫不犹豫地进行投资,这样未免太过草率,可是重情重义的希尔顿认为自己的朋友是绝对信得过的。几个月之后,两个人的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朋友也并没有按照当初的规划来行事,两个人的创业步履维艰,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朋友为了减少损失竟然偷偷带着剩余的钱逃走了,希尔顿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于是悔恨不已。
其实,我们出于忠诚而信任朋友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即便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的话并不完全是正确的,朋友的话也不完全就是真理,你在倾听的时候没有必要完全相信,更没有必要完全去照办。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在朋友之间也是成立的,也应该去遵守。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我对于朋友的信任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我愿意朋友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愿相信对方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我愿意相信他们,可实际上他们本身也做不到那样完美,所以我们的信任必须也要适当打折,那些无条件的信任只会让我们抹黑‘朋友’这两个字。”在雨果看来,一个真正懂得交朋友的人是不会毫无顾忌地相信朋友的话的,他应该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如果连这些也做不到的话,那么反而会对自己、对友情造成伤害。
有人说:“和陌生人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三分真话,三分假话,三分空话,一分闲话。”而当你作为一个倾听者的时候,对于别人的话则要“听三分、想三分、去三分、忘一分”,这样你才不会被朋友伤害,才不会成为友情的牺牲品。做人要对朋友真诚,但是也要注意防备那些坏朋友,需要懂得自我保护,这样才是与人交往的不二法则,你要是全部相信了,就可能落入朋友的陷阱。
如果不保持沉默,你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春秋末期的儒家名师曾子,是一个很有名望和才学的人。同时,他平时做人非常谨慎,说话也从不乱说,有时候明明自己有什么想法,他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不仅如此,他为人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至于每次说话之后,都要深深自省,害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即便到了临死前,他还在担心自己曾经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甚至非常不放心地问弟子们自己的手和脚是不是还在。
做人诚惶诚恐到如此地步,曾子也算是一个奇葩,在曾子那个年代,虽然也有一定的言论自由,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言论不当而招来杀生之祸的,因此你可以体谅到为什么曾子会如此小心谨慎,为什么他总是保持沉默,即便在朋友面前,他也小心翼翼。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是由一大堆的废话和语言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抢夺话语权,喜欢用更多的语言来装饰自己的博学,来装饰自己的身份。但事实上话说得越多,也错得越多,我们很有可能会在说话的时候得罪别人,或者被人抓住把柄。所以叙利亚作家帕布利乌斯·塞勒斯自嘲道:“我经常懊悔自己多说话,却很少懊悔自己的缄默。”
很显然,少说话是减少犯错并保持交流优势的一种技巧,而适当保持沉默是确保我们落入语言陷阱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认为真正明智的人是不会多嘴多舌,借以显示自己高明和博学的,他们也不会口无遮拦地泄露自己的秘密。而那些多嘴多舌的人喜欢表现自己,往往非常愚笨,他们想方设法地通过交谈来表现自己的才智,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可结果常常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最后为自己招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向来就有“言多必失”的千古明训和金玉良言,一般来说,话不在多而在精,多说往往无益,很多人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却像机关枪一样怎么也止不住,结果常常祸从口出。俗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有时候说多了反而会贻笑大方,会被人抓住把柄,成为祸患的根源。
魏晋南北朝堪称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候诸侯割据,各股政治势力互相对抗,常常弄得民不聊生,而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很多当权者都会选择拉拢当时的名人和世族,可是这些心高气傲、有话直说的名人往往会因为“口不择言”而惹上麻烦,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而且他的遇害也和朋友有关。当时嵇康有一个好朋友叫吕巽,他弟弟吕安也是嵇康的好友,这三个人的关系非常铁。不过吕巽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看到弟弟吕安的妻子貌美如花,于是心生歹意,指使妻子用酒灌醉弟媳,然后将其奸污。吕安知道这件事情后怒火中烧,于是准备报官。当时吕巽非常害怕和弟弟的关系闹僵,更害怕自己身败名裂,于是就让嵇康从中调停,最后嵇康违心地将这件事按了下来,毕竟他也觉得吕巽可能只是酒后犯错而已。
可是事情不算完,当吕安放弃告状的时候,吕巽竟然诬告弟弟对老母亲不敬,甚至掌掴老母亲。而当时的统治者司马昭非常注重孝义,他听说这件事后就将吕安判处了死刑。而嵇康知道后非常不满,于是当场辱骂吕巽,而且还写下了一封绝交书,在书信中他认为吕巽人面兽心、猪狗不如。不仅如此,嵇康还多嘴多舌地妄论朝政,认为朝廷冤枉好人。
正因为如此,司马昭开始对嵇康怀恨在心,何况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对自己总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此这一次他准备以此为借口来向嵇康开刀,并最终杀害了嵇康。而作为嵇康的好友之一阮籍,他生性狂傲,性格乖张,所作所为比嵇康还要过分,对于礼法的轻视也还要严重一些,可司马昭对他却异常宽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阮籍喜欢保持沉默,从不胡乱议论朝政,即便是嵇康被人冤死,他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当时的“竹林七贤”中,他是唯一一位能够避开政治风波的名士。
我们常常说沉默是金,就是因为沉默在多数时候比开口说话更加显得难能可贵,要做到沉默往往更加不容易,而且沉默的力量和效果有时候要比多说多做来得更好一些。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懂得及时禁言,即便是在朋友面前,我们也要懂得保持沉默,一旦说得太多,一旦说了不该说的话,泄露了不该泄露的东西,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坏朋友的伤害。
卷入朋友的纷争,你将成为那个最受伤的人
在动物世界中,当动物群体内部发生争斗时,其他成员往往不会插手,比如说狼,当狼群中的两匹狼发生斗争时,其他的狼都会选择在一旁围观,从来不会去干涉,也不会刻意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它们来说,这种内部斗争并不适合参与进去,因为一旦有狼想要参与进去,那么很可能会受到双方的攻击。可以说,无论是出于公平,还是内部的团结,狼群的其他成员都会恪守这样的规则,不会轻易卷入这些纷争的。
在人类社会,我们也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有人说最棘手的事情不是朋友和自己发生了矛盾冲突,而是你的朋友和另外的朋友产生矛盾,你却不知所措。因为当自己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也许可以适当退让一步,以此来确保对方的利益不受影响,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冲突。可是如果是朋友之间发生冲突,而作为局外人的你往往不能轻易插手。
因为首先你可能会无处下手,毕竟作为局外人,你对于内情可能并不知道,而且你也不知道该从哪一方打开缺口,无论你先和哪一方说话,另一个朋友都可能会认为你偏向别人。即便你觉得自己按照原则办事,即便你认为自己是本着良心说话的,可是别人未必会相信,他一定会觉得你联合另一方来针对自己,到时候你只会变得里外不是人。
英国心理学家玛利亚曾经说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因为喜欢上了同一个男人而导致关系变得很紧张,她们甚至开始相互攻击对方,看着以前同为朋友的两个人如今变成了仇敌,玛利亚的心里面也很不好受。
当时其中的一个好朋友特地找到玛利亚,向她倾诉这件事,而且还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情敌”如何罔顾姐妹情谊,做出有损感情的事情。看着好朋友哭哭啼啼,玛利亚一下子心软了,所以答应做一个调解员,帮助这对情敌好好调解,让她们尽量消除矛盾。为了安慰她,她还表示自己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她解决问题的。
结果第二天,这个哭诉的好友找到自己的情敌谈判,结果两人再次争吵起来,这个时候,这个人对自己的情敌说玛利亚一直都站在她这一边,她还亲口听玛利亚说会支持她的。当然,此外她还添油加醋地说玛利亚如何讨厌对方,早就想和这种破坏别人感情的坏女人一刀两断之类的话。
这个朋友听了对方的话后自然很生气,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得罪了玛利亚,以至于要遭受这样的谩骂,于是她立即决定和玛利亚绝交。当玛利亚赶到现场进对二人行调解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被人利用了,自己不仅成为了朋友攻击别人的武器,而那个被攻击的对象竟然也是自己的好朋友。意识到自己无辜地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玛利亚悲伤不已,她非常后悔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而使自己同时失去了两个好朋友。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替朋友出头往往是我们的习惯,当我们看到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着要去施以援手,可是帮助别人也要分清场合,也要看清楚情况。有些时候,并不方便出手,那么就不要强出头,不要卷入其中。一旦我们过分掺合进朋友的矛盾之中,很有可能被卷入纷争,最后可能让自己脱不了身。
事实上,朋友之间的孰是孰非,往往说不清楚,就像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样,你掺合进朋友的纷争之中并没有任何好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朋友,你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去端平这一碗水,那么你的介入只会将事态弄得更加严重,只会将水搅浑,然后引火上身。所以还是应该尽量保持中立,不偏袒谁,也不要对肇事双方有什么责备,毕竟弄不好可能会将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正因为如此,一般都不愿意去管别人的事情,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好心好意不被人讨好,最后落得个好心当成驴肝肺的下场。所以,你最好还是当一个旁观者,让矛盾双方自己去解决分歧和纷争,让朋友自己去面对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个疙瘩是他们自己系起来的,那么就要他们自己去解开这个结,你要是伸手去解,只会困住自己的手脚,或者让这个结越来越大。
卡耐基曾经说过:“当一个朋友和另一个朋友出现争执的时候,你不要强行介入,也不要过多地评价谁对谁错,因为这个时候错的只能是你,而且你需要一个人去承担这个错。”因此,我们在处理朋友纷争的时候,应该懂得让自己置身事外,一旦卷入其中,你可能会成为最受伤的那个人,而且朋友的矛盾也并不是你一个人可以调解得了的。
不懂得说“不”的人,往往会被人推入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