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手中捧着的那本书名为《基础剑法》,这是他在离开“武技坊”时张正嘱托他去灵者坊市买的。
其实于昊一直对张正的印象都不错,除了长得猥琐点,其他都很好,主要是对自己很照顾,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知道于昊没有什么用兵器的习惯,还特意叮嘱要先打好基础,甚至推荐了功法。
由此可见大明的昌盛,不止一个圣王就能撑起来的,个个文武大臣也是有着不小的功劳,一个不嫉贤妒能的首府,一个放下朝堂荣华前往北漠的内阁长老,虽说有些事情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大的方向却是没有偏差,所有的人都在为这国家献出自己该有的力量。
看完全书,于昊大概了解剑的基本招式,但若是让他变成对敌的技巧,他依旧做不到,因为只有实战才能磨砺战斗技巧。
合上书,于昊已经将剑法的基本步法与招式记在脑海里,少年也不知道他为何这么快就能掌握基本剑法的特点,最后他只能自恋的将这归结于天赋上。
其实这还真的和天赋有关,道崖觉醒的武器发自内心,于昊觉醒了墨剑说明他心中对剑的敏感度很高,加上觉醒后的增幅作用,现在的于昊可以算的上剑道小天才。
少年做不到帅气的抽剑,所以他只能缓缓的将剑拉出,单手灌注灵气,剑鸣过后,墨剑显世。
于昊其实一直很好奇,无锋的剑配上灵气变成有锋之剑后有什么厉害之处,于是他也不怕这普通的石块会磨损剑,用他刚学的基础剑法的招式,一剑劈了过去。
好家伙这剑斩石块虽没有如切豆腐那般夸张,但是也能切下一小块石头,只不过切面并不平整,很显然于昊手抖了。
于昊知道这是他没有用过剑,导致肌肉并不习惯剑法的动作造成的,就像一个人没写过字,握笔时写的字歪歪扭扭一样。
明白自己的缺陷,于昊自然是要去弥补,就地取材,用石头制定了一系列的练剑方案。
比如用脚振飞小石子,然后用剑刺,劈,至于为何不用灵气割石头,因为于昊发现那样子太费灵气了,得不偿失,还不如将灵气收了,就用制式长剑去练来的效率高。
所以于昊便开始如此苦练基础剑法中的刺,劈,撩,挂,点等基本招式,那真的可以说是废寝忘食,除了每天的站桩,少年累了就打坐,起身便是舞剑,就连吃肉干,喝口水,手里的剑依旧不停,这可比闻鸡起舞的二人还要勤奋,毕竟修士是可以不要睡觉的。
这一晃就是四五天,这天清晨,初阳的懵懂光线,还未带走杂草间的朝露,这些露水就在一声声“蹭蹭蹭”的剑出声中全沾染到一只脚上。
这只脚是属于一位舞剑少年的,他的剑法并不华丽,反倒是那种最基本的招式。
虽然剑法基本可却被他演绎出来一种流畅感,使得这并不出奇的基础剑招有一种大道至简的意境。
而那种流畅不仅限于动作,更在于对溅起乱石时每种情况游刃有余的处理方式。
此时的于昊已经由百击不中变成了剑剑点破,甚至对于剑法与配套步伐施展可以说是出自本能,只是巨大的变化背后有多少的汗水,又岂能是一两句话说的明白的。
当然于昊能够如此之快的练好剑法,与玄武拳真是密不可分,多年站桩使他下盘的根基扎实步伐稳定,拳法中剑的意境使他极快适应了剑招,可见这套拳法蕴含着多么高明的智慧。
随着最后一颗震起的石子被点破,于昊收剑,站桩,但是这次他不是因为累了开始打桩的,而是他觉得自己的基础剑法已经差不多了,打算调整状态为修炼《隐刃》以及《迷踪步》做准备。
根基扎实学什么都快,《基础剑法》作为百技之始,任何剑招里都有它的影子,《隐刃》与《迷踪步》也不例外。
在基础剑法之上《隐刃》以及《迷踪步》都加入自己的特点,其中包括速点,假动作,虚晃,借力打力,等等,招招变换,踪迹难寻,可真正的杀招往往就在这亦真亦假的剑光霍霍之中。
于昊虽没有见过真正的打斗,可是他一看剑招就明白了,若是真的对敌,这剑招配合步伐可真是防不胜防,甚至会制造对手的破绽。
少年明白,书上写的精妙,终究只是纸上之物,若不勤学苦练,那剑法依旧存于书间,而不再自己身上。
和修炼《基础剑法》一样,于昊静心观想完两套武技,将里面的动作要领记入脑海之中后,便开始又一轮的苦练。
与《基础剑法》的简单不同,这进阶的武技和身法,则是极为繁杂,所以于昊的修炼方法当然要进行改变。
这种改变不仅要能够练习剑招,更要将《隐刃》与《迷踪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毕竟两者虽然类型相同,但是却不是像《基础剑法》那样,步伐与剑招是配套存在的,当然需要修炼者的磨合。
对于新的修炼方法,在少年睁眼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眉目,因为他看到乱草间纷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块。
之后的练剑于昊是在这些石块间进行,只不过他不在是脚板落地,而是踩在那石块上舞剑,来回于石块之间的步子,用的是《迷踪步》。
可剑法与步伐双管齐下的难度着实不小,所以于昊总是会重心控制不好落到地面上,甚至好几次转身挥剑时,还与砾石散乱的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昊充分发挥着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爬起来,能支撑他如此的或许不是手中的剑,而是心中的执念吧。
又是两三天的时间过去,于昊勉强终于剑招与步法结合,虽然动作有些时候会很僵硬,但他终究能在石块间稳住身形。
在练剑的过程中,于昊发现一个惊人的事情,那就是无论是剑法,还是步伐,都能在玄武拳中找到承接的招式,也就是说玄武拳可以融入到这剑法之中,只不过以前用的是手,而现在用的则是剑。
想到这,于昊手中的剑忽然从剑点如雨中,转为绵绵之意,这正是玄武拳的阴阳之道。
随后于昊脚底下一阵迷乱步伐在碎石间闪动,又是玄武拳中的一记踏步,接着回身一个刺剑,带着崩劲与“嗡”的一声剑鸣,断崖长剑骤然之间黑的渗人,一股气劲从剑内飞出,直冲那以前用于开采石块的岩壁。
“咻~~”剑气没入岩壁。
“嘣~~”的又一声闷响,崖壁从内而外直接崩碎成大小不一的石块,那碎石纷飞烟尘四起,就像是采石工匠炸开山体时的闷雷一般,声势惊人。
于昊看着刚刚炸出来的与周围青苔岩壁存在鲜明对比的新鲜岩洞,眼里也是漏出震惊之色。
这气劲是他想着剑和《道藏》的独特导气法门,若是再配上玄武拳的灵气射出方式会如何,而故意放出的。
原本以为就是炸毁一小块岩壁,没想到竟然那气劲竟然切入岩壁内部,并在里面爆炸。
于昊上前仔细打量了这岩洞,当看到这个坑口将近有一臂深的时候,却是异常的吃惊。
要知道于昊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换算成他前世的身高标准,他现在也有个178左右的身高,所以手臂的长度自然不会短,可见这气劲威力是多么吓人。
造成这气劲如此威力的主要还是《道藏》,因为于昊在这之后试了一下灵气的另外用法——内劲。
他用《道藏》的特殊法门灌入一块较大的碎石,竟然也炸开了那石块,虽然没有刚才威力那么恐怖,但是这种自内而出的爆破力量,无疑能在对敌时有着巨大的作用。
自从发现这个事后,于昊的剑就变不同起来,不再是全按照《隐刃》与《迷踪步》的路子来,他将玄武拳法的阴阳之道也贯穿其中,柔时缠缠绵绵诡异莫测,杀机浮现时则是气势涛涛鬼神难挡。
五月五号清晨,于昊手持一黑剑,时而乱石之间腾挪跳跃,时而施展步伐轻功飞上石崖,时而又轻落独立在某块乱石之上,若是细看他的脚,甚至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残影,让人眼花缭乱。
但无论少年步伐如何鬼魅,无论他脚下是什么,于昊的墨剑都是迎风而舞,如剑躺清风般,有种别样的美感,只是这诡异的华丽剑招,在日后会导致多少人成为少年的剑下亡魂,可能只有时间老人才知晓吧。
若张正此时在这里,看到这场景一定会惊讶异常,因为现在于昊的招式已经不能算的上是《隐刃》,却又可以看到《隐刃》的影子,而这种情况就是传说中的“通化”。
所谓“通化”,说的是通晓武意,化于己身,不在拘泥套路格式,用于昊前世经典武侠的桥段来说就是:“你忘了吗?”“我忘了”。
但是要到这种境界,若是没有刘韵那般的天生剑心,就只能靠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
如于昊这般的寻常天才,十几天时间就能将武技练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这些于昊不会知晓,他只知道老道的玄武拳是真的不简单,本来不习惯的步伐与剑招,有了玄武拳的融入变的得心印手,剑更是随心念流转,意到而剑到。
日过树梢,于昊停步收剑,立于一巨石之上,看着长安城的方向,他根据这几天的默算得出今日是回去之时。
为何现在回去,那是因为手册上说每月的五号,是三大势力的执事为新弟子讲课的日子,这对于昊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当然不会错过。
随后于昊脚下步伐一展,很快就到了南城门,断崖佩剑亮出,在守卫恭送与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少年没有排队便入了长安城,直奔东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