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欧洲、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最为不平常的历史事件之一。因为它不仅涉及于奥斯曼帝国本身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政治、经济、管理和社会风俗的历史,而且还涉及于奥斯曼帝国与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邻邦之间复杂的战争、征服、外交和邻土纠纷的利益关系。因此,解释和了解奥斯曼人,为何由一个位于小亚细亚边睡,由伊斯兰信仰武士组成的突厥小公国,会在100年的时间里,演变成为一个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而异族杂居的伊斯兰封建军事帝国,就成了人们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奥斯曼人起源于中亚的呼罗珊地区一个突厥游牧部落,后迁至里海附近,波斯的北部和东部,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13世纪时,为了躲避蒙古人西征大军铁蹄的蹂踊,辗转迁徙到黑海南岸的小亚细亚定居。当时奥斯曼人的数目很少,力量也很单薄,其首领埃尔托格鲁尔掌管部落时,总共只有430个帐(帐是突厥游牧部落以氏族组成的经济单位)。后在一次关键性的战役中帮助了突厥塞尔柱人,于是突厥塞尔柱人罗姆素丹国的国王阿拉丁二世,将奥斯曼人安置在马尔马拉海峡北部,与拜占廷帝国紧邻的西北边境地区,萨卡利亚河畔,封赐给他们一块既不富饶,也不值得令人羡慕的商业要道作为领地。此后,奥斯曼人长期在这里守卫边疆,抗击拜占廷帝国,成为了突厥塞尔柱人的藩属附庸。日后奥斯曼帝国的编年史给奥斯曼人编造了一份血统高贵的宗谱,说他们的历史可以从中亚的乌古思突厥人,追溯至人类的狭口诺亚。按此推理,不用说,再向上就必然追溯到了人类始祖亚当。尽管奥斯曼人可能起源于原始部落,但此后奥斯曼人的强盛崛起,是出自于其宗教、军事和政治上的根本原因,而并非出自于部族的高贵血统。
14世纪初,日渐衰落的突厥塞尔柱人罗姆素丹国,分裂成为10个突厥小公国,奥斯曼人就是这10个突厥小公国的其中之一。他们同当时那些居住在拜占廷帝国边境地区的其他突厥人一样,在其首领埃尔托格鲁尔的率领下,经常骑着战马,挥舞着军刀,打着向异教徒圣战的宗教旗帜,进人到拜占廷帝国的疆域进行疯狂的掠夺。1288年,年迈多病的埃尔托格鲁尔去世,其子奥斯曼接管部落,继任首领。当埃尔托格鲁尔去世时,他所传给儿子奥斯曼的领地,并不比原先突厥塞尔柱人赐给他的封地大多少。奥斯曼人对周围地区的大规模征服和兼并,大约是从13世纪80年代,新的首领奥斯曼同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艾德巴里的女儿马勒哈通结婚以后开始的。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德高望重的苏菲教派长老谢赫·艾德巴里曾在奥斯曼继位时,庄严地向他的女婿奥斯曼赠送了一把“胜利之剑”,并授予他以伊斯兰教“圣战者”的光荣桂冠,从此把奥斯曼引进了加齐集团,使他具有了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精力充沛、气宇轩昂的奥斯曼,高举着“胜利之剑”,东征西掠,从而奠定了奥斯曼帝国600年的伟大基业。此后,举行隆重盛大的仪式颁发“胜利之剑”,也就成为了历代奥斯曼帝国素丹继位时的传统仪式之一。
奥斯曼是一位具有非凡体力、超人精神和独创才能的组织者。他把涣散的突厥部落成员,训练成了一支组织严密、9勇善战的武装力量。他将掠夺来的土地和大量的战利品,分封给他那些屡建奇功的将士们,鼓励他们去勇敢地战斗。他还以伊斯兰教古老的“圣战”思想武装他的那些战士,并吸收那些从小亚细亚各地纷纷赶来的圣战者、爱好冒险的勇士,以及其他突厥部落的成员,来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圣战”思想的鼓舞下,那些以半宗教性质组织起来的商人、牧民和手工业者也纷纷响应,对奥斯曼的事业给予热情的支持,帮助他传播宗教信仰,掠地劫财。因此,奥斯曼人的突厥小公国,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变成为了一个“信仰武士”之国有一块被考古发现的早期碑文称奥斯曼为“信仰武士们的素丹”。有一位15世纪左右的奥斯曼帝国的编年史学家,在撰写王朝大事记时说:“信仰武士是传播伊斯兰宗教的工具,是涤净人世间多神论污秽的上帝仆人,是真主手中的利剑。”古老的“圣战”思想成为了奥斯曼人发展、壮大、开拓基业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此外,奥斯曼统治下的突厥公国,也从小亚细亚的腹地汲取另外的各种力量:穆斯林艺人、商人、官吏、神学家、法学家、财政专家、教师,甚至是一些叛教者,都为这个新的边疆“信仰武士”国家似乎无穷无尽的机会所吸引,这些人均有助于加强奥斯曼人的社会组织。如有一位希腊叛教者科塞·米卡尔,就成为了奥斯曼的亲密战友,为他出谋划策,与他并肩作战。而他的后裔米卡洛格卢族,则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始终占有显赫的地位。
雄武有略,野心勃勃,年轻气盛的奥斯曼继位以后,随即向外扩张势力。他首先攻掠的目标,一部分是与他同族的其他突厥公国。那些与之竟争的突厥公国在短期繁荣之后,便在内部长期不和,以及奥斯曼人不断攻击的巨大压力下分崩离析。另一部分攻掠的目标,是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当时的拜占廷帝国也是由于内忧外患,而极度的虚弱,已经变成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帝国,丧失了昔日的强盛。于是奥斯曼人乘胜而起。
奥斯曼人首先攻打邻近的一些突厥小公国,然后攻占了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角,由拜占廷帝国统治的美朗诺尔城,并把该城改名为卡加希沙尔,作为其首府。1300年,奥斯曼在上下一片的交口称誉中自封为素丹,并宣布其领地为独立的公国。此时的奥斯曼突厥公国名声大振,在与拜占廷帝国长期的争夺中,从其同类的突厥诸国中脱颖而出,逐渐地取代了突厥塞尔柱人在小亚细亚的历史地位。此时,许多突厥游牧部落在他们首领的率领下慕名而来,投靠效忠奥斯曼,愿意在他的魔下去同基督教世界的拜占廷帝国交战。奥斯曼的这些突厥游牧部落追随者们一律取用他的名字,通称为奥斯曼人。对于奥斯曼人来说,侵袭和掠夺拜占廷帝国,所能获得的不仅是殉教英名和人世光荣,而且还有巨大的财富,因为奥斯曼突厥公国占有的领土,横跨科尼亚和君士坦丁堡之间商队贸易的重要路线。
在1301年的巴法翁战役中,奥斯曼亲自率领他的“信仰武士”们击败了拜占廷帝国的军队,侵占了小亚细亚最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1317年,奥斯曼又率领“信仰武士”们进攻布鲁沙城。布鲁沙城是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西北部重要的战略军事重镇,因此城垣坚固,防守森严,驻扎着大量的拜占廷帝国军队。双方对此城的争夺,前后持续了9年之久,各自都遭受到重大的伤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326年,当布鲁沙城因弹尽粮绝,开城投降时,奥斯曼已经因患重病生命垂危了。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该城的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以后被改建为清真寺。布鲁沙城的陷落,标志着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统治的彻底崩溃。此后定都布鲁沙城的奥斯曼人,完全控制了通往欧洲的咽喉要道达达尼尔海峡。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这个新兴突厥公国的立国基础,而且为这个突厥公国跨海向欧洲的巴尔干地区扩张,铺平了胜利的前进道路。
奥斯曼不愧是一代开国君主。他雄才大略,敢想敢干,具有一种坚韧、顽强、正直、勇敢的天性。他深爱其属下的臣民,容许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而深得他的臣民们尊敬和拥护,受到后人的赞叹和怀念。据说,当奥斯曼本人即将临终时,还以他那微弱的声音告诫他的儿子奥尔汉:不要悲伤,振作起来,我的孩子。要时刻牢记,不要残忍,因为对一个国王最有害的莫过于残暴。要主持正义,因为正义是国王治国的根本。要珍爱学者,身边要有懂法律的学者,因为真主的法律是我们惟一的武器。我的孩子,要公正无私,要仁爱,要时刻保护好你的臣民,这样你就能得到真主的佑助。用一4列美好的胜利来告慰我的灵魂吧!奥斯曼去世后,这个不断发展壮大的突厥公国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为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