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出自《晋书·殷浩传》。
殷浩(公元?~356年),晋代陈郡长平人,字深源。见识广博,气度恢弘。青年时就有很大的名气,对佛、道宗教的义理很有研究,谈起来头头是道,许多人都非常崇拜他。简文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殷浩担任中军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等五州军事,并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率师北伐,结果战败,军储器械全都丧失了。这时,他的政敌桓温听到这个消息,就上疏弹劾殷浩,说殷浩屡蒙皇恩,官居高位,却不能竭尽职责,为皇上效力。北伐以来,身负重任,却没有为国雪耻的志气,争战不力,导致全军大败,军械尽失,给江山社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严厉惩处殷浩。结果,皇帝大怒,把殷浩废为庶人,流放到东阳的信安县(今浙江衢县)。
殷浩虽然被废黜流放,但心中却从无怨言,神情自若,听天由命,谈笑吟咏也不因此而中止,即使是他的家人也看不出他有流放的忧愁。只是整天在空中用手指虚写字形,别人偷偷地观察,发现他不过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殷浩有一个外甥叫韩伯,殷浩十分喜欢他,也跟着殷浩来到流放地。过完年以后,韩伯回到京城,临行时,殷浩一直把他送到水边,口中吟咏着曹颜远写的诗句:“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说完,殷浩哭了。后来,桓温想叫殷浩任尚书令,发信通知殷浩,殷浩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他打算给桓温写一封答谢的书信,封好后,又担心信中有不妥之处,开信、封信数十次,最后竟然寄出一个空信封,这件事大大触怒了桓温,从那以后,桓温就不理殷浩了。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殷浩去世了。
干啼湿哭
“干啼湿哭”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
此典出自《北齐书·尉景传》:“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叫尉景,字士真。他的妻子叫常山君,是齐高祖高欢的姐姐,也就是说,尉景是高欢的姐夫。高欢有一个儿子叫高澄(齐世宗文襄帝),所以,尉景就是高澄的姑夫。
尉景曾经有一匹果下马,即一种矮小的马,据说只有三尺高,骑着它可以在果树之下行走,所以叫做“果下马”。这种矮马,是很少见的。高澄向尉景索要这匹马,尉景不舍得给他,而且不高兴地说:“泥土互相粘合才能筑成墙,人们互相扶持才能称王。
可是,我只有一匹果下马还养不成,高澄硬向我索要!”齐高祖高欢听到这个消息后,气急败坏,当着尉景和常山君的面,杖打高澄。当姑姑的常山君着急了,在一旁哭哭啼啼,哀求不要再打了。尉景说:
“高澄这小儿,已经习惯于离开父母了,把他派到外边当心腹之用,也挺好的,你为什么哭哭啼啼不让打呢!”
故剑情深
“故剑情深”比喻结发夫妻情义深厚;也指不喜新厌旧。
此典出自《汉书·外戚传》。
汉武帝时,发生了一次因迷信而起的“巫蛊之祸”,很多人受到了牵连。皇后卫子夫、皇太子、皇太孙都因受此连累而死,只剩下一个襁褓中的皇曾孙。汉昭帝(武帝幼子)死后,大将军霍光立皇曾孙为帝,即汉宣帝,封宣帝做平民时所娶的妻子许平原为婕妤(女官名)。这时,公卿大臣们商讨要替宣帝立皇后,都认为霍光的幼女非常适合,霍光也自以为权高一切,将自己女儿立为皇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汉宣帝心里实在不情愿,一是他们夫妇感情深厚,不忍抛弃;二是他不愿娶霍家幼女,以免受霍光钳制。但是他又不敢公开反对。于是宣帝亲自下了一道命令,要寻求以前做平民时的旧剑,大臣们知道他所指的是旧时的妻子,于是便立许婕妤做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显看到女儿做不成皇后,心里充满仇恨,趁第二年许皇后生产后小病,买通女医,将许皇后毒死。于是霍光便将自己女儿立为皇后。
黄雀衔环
“黄雀衔环”表示知恩图报。
此典出自《续齐谐记》。
汉代有一个人叫杨宝。传说他九岁那年,有一次从华阴山北面经过,看见一只猫头鹰追赶一只黄雀,黄雀被猫头鹰抓伤后,掉在了树下。
杨宝赶紧过去一看,黄雀浑身伤痕累累。
不能动弹,十分痛苦。杨宝很同情黄雀,小心地用手将它捧起,带回了家中。
回到家后,杨宝将黄雀放在一只小箱子里,每天都精心地照料它,用洁净的清水和新鲜的黄花喂养它。慢慢的,黄雀身上的伤口好了,吃的东西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大约一百天以后,黄雀的伤痊愈了,羽毛也重新长得丰满光滑,它终于又能在天上高高地飞翔了。但黄雀不舍得离开杨宝,它每天白天飞到外面玩耍觅食,晚上又飞回杨宝身边。几天之后,黄雀终于飞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一天夜里,杨宝读书到了三更时分。
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个穿黄衣服的童子,向他跪拜行礼。杨宝异常诧异地地问他是谁,来干什么。童子再次下拜,毕恭毕敬地对他说:“我就是你救出的那只黄雀,本是西王母的使者。那天我奉王母之命出使蓬莱,途中不慎被猫头鹰伤害。若不是你以仁爱之心救治我,我早已死于非命。纵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说完,他取出四个白色的玉环赠给杨宝,并对他说:“祝你的子孙如这玉环般洁白,位居三公。”说完他就立即消失了。果不其然,后来杨宝的后代都做了大官。
屐齿之折
“屐齿之折”形容沉着镇定,有大将风度;也可用以形容高兴到情不自禁的程度。
此典出自《晋书·谢安传》:“即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谢安自幼就聪敏过人,文才秀逸,青年时代就名扬天下。官府屡次征召谢安做官,谢安都拒绝了,意在山水之间,吟咏游历,他不想做官。四十多岁时,才答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请求,出任司马。不久被拜为侍中,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病死,桓温阴谋篡夺东晋政权,打算除掉谢安和另一个大臣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就向谢安请教脱险的计策?谢安神色不变,镇定地说:“晋朝的存亡,在此一举。”他连忙和王坦之一起去见桓温,王坦之被吓得汗流浃背,笏板都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就座,质问桓温说:“您为什么在壁后埋伏刀斧手,是想杀害我们吧?”桓温笑了,说:“我必须要这样做啊。”谈笑了一会儿,桓温没有杀害他们,篡权的阴谋未能得逞。
孝武帝即位后,谢安和王坦之尽心尽力地辅佐,朝廷转危为安。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西晋十六国之一)皇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下令出兵攻打东晋。平民每十丁出一兵,富家二十岁以下的从军子弟,都给羽林郎官号,富家子弟来从军的有三万余骑。苻坚命令苻融率慕容垂等带领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令姚苌率蜀兵顺流而下。
谢安派弟弟谢石(公元327~388年,字石奴)和侄子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率兵抵抗。
后来,苻坚自己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军队首尾长一千里,号称百万大军,驻扎在淮河、淝水一带,东晋京都上下全都震动恐慌。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进见谢安,询问退敌的方法,谢安神色自若,毫无惧意,回答说:“已经另有旨意。”然后就一言不发了。谢玄不敢再问,就叫张玄再去请示。谢安却叫仆人驾车去山间别墅,让亲戚朋友都到此集会。谢安要和谢玄下围棋,以别墅为赌注,比赛输赢。其实,谢安平时下棋不如谢玄,这一天谢玄心里恐慌不安,棋下得不妙,与谢安势均力敌,不能取胜。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把别墅给你吧。”于是,谢安去登山游玩,直到深夜才回来。对将帅发号施令,面授机密,给他们都分派了职务和责任。谢玄等人击败苻坚之后,驿站飞马送来了文书。当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完文书后,就顺手放到床上,脸上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喜悦的表情,还和原来一样下棋。客人问他前方战况如何,谢安漫不经心地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