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可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战争还是商场之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类似于智猪博弈的情景,甚至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办公室中,一些人就充当了不劳而获的“小猪”形象,另一些人则费力不讨好地当着“大猪”。
情景之一:“大猪”加班,“小猪”拿着加班费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总是一幕幕地上演着。每次做事,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管理者总会认为人多力量大,所以就召集很多人来加班,本来两个人能够做完的事情,为了加快速度,总会多叫一个人来,甚至会安排更多的人来加班。此时,“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就出现了。
因为,大家都会耗在那里不做事情,你不动工,我也不开工,结果只能是工作没有按时完成,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的职员,对彼此的行事原则都了如指掌,“小猪”知道“大猪”碍于面子或是出于责任心,不会坐以待毙;“大猪”也知道“小猪”一贯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因此,结果总是不出意料之外,“大猪”们因为过意不去,总是主动完成任务,而“小猪”们则在一旁逍遥自在——反正任务结束之后,大家拿的奖金是等额的。
对策:人力资源的浪费会使企业发展缓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因事设岗,因事用人,100%的工作只安排80%的人员去完成,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潜力和动力。
情景之二:“大猪”高能低薪,“小猪”低能高薪
也许,你为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而感到自豪,也许你正在为别人没有一技之长却比你赚得更高的薪水而郁郁寡欢。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责怪社会和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存在即是合理,即使你想不通的事情,也会存有合乎情理的科学性。
某师范大学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教授,一个职位是会计学教授,另一个职位是经济学教授。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院校,所以,面试的人很多,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王教授和孙教授人选了。
会计学教授的工资为6000元/月,经济学教授的工资是4500元/月。王教授和孙教授具有相同的学历背景——会计学硕士,两人又都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但是,王教授比孙教授的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所以简单分析之后,多数人都认为王教授理应得到会计学教授的职位。这是常人自以为聪敏的判断,其实则不然。
孙教授了解市场行情,知道目前不会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因此,在与教务主任谈话时,极力否认自己具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甚至还说,如果让他去教经济学课程,还不如辞退他,省得误人子弟;与孙教授不同的是,王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加之对博弈论研究得不透彻,所以,谈话刚开始就大谈特谈自己具有多年的经济学教学经验。
事情到此为止,明眼人都能看清楚其中的门道:第一,学校不可能重新招聘;第二,两位教授不可能轻易放弃到手的美差。最终的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孙教授如愿地获得了会计学教授的职位,而王教授只好教授自己“擅长”的经济学。
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都在阐述“智猪博弈”的道理。
对策:以上的事例并不是向人们宣扬知识贬值,而是在时刻提醒人们,在展示自己的优势条件时,隐而不露也许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情景之三:“搭便车”的小猪,永远都比“荧屏前”的大猪获利多
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其内部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运用行为学的术语来讲就是存有“各种非正式组织”,每个小团体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为了利益各个小团体必定会选出各自的代言人,通过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被推选为代言人的总是那些胸怀坦荡、积极向上的“大猪们”。而在争取加薪或是增加福利时,获利最多的永远都是那些躲在幕后的“小猪们”。
小猪的聪明在于,如果活动成功了,可以不伤皮毛地先分一杯羹;如果活动失败了,还可以发表“受害者”感言,撇清与大猪们的关系,这样一来,就能让大猪永远成为牺牲者。
博弈智慧
要想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关键在于加强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的参与能力,让每个员工都能畅所欲言,自由地阐述各自的观点,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减少“小猪”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