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报道,据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科技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7%。其中微软的研发费用位居科技公司之首,达到了65.8亿美元。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企业将大部分研发费用用于完善当前产品,而不是开发新产品。以Adobe为例,该公司将90%的研发预算用于强化当前产品,如Acrobat等。而个别公司的产品的版本号已经达到了“12”。
此外,Google去年的研发费用为12.3亿美元,位居第九;雅虎的研发费用为8.33亿美元,排名第十三;Ebay的研发费用为4.95亿美元,排名第二十一。
赛门铁克研发费用为9.5亿美元,排名第十二;CA7.15亿美元,排名第十四;戴尔4.63亿美元,排名第二十二;BEA1.82亿美元,位居第三十一;Palm1.36亿美元,排名第三十七。以下为2008年美国科技公司研发费用10强排名:
1.微软,65.84亿美元
2.IBM,61.07亿美元
3.英特尔,58.73亿美元
4.惠普,35.91亿美元
5.德仪,21.95亿美元
6.SUN,20.46亿美元
7.甲骨文,18.72亿美元
8.SAP,17.81亿美元(企业管理软件、应用于服务供应商)
9.Google,12.28亿美元
10.AMD,12.05亿美元
在计算机界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即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它的大意为: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花同样多的钱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IT行业一方面更新速度非常快,每过18个月,产品可能就要完全更新一次;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更新,费用投入却是天文数字,比如上面微软一年的研发经费就达到65.84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小公司如果想要生存,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小公司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有大量的财力作为支撑。所以,小公司想要生存就只能选择搭便车,由大公司研发新的技术,小公司从这些技术中获益。
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每年都把很多的经费用于太空探索。太空探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增加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国内其他技术的发展。太空探索的好处有很多,但是其投入也是大得惊人的。比如,中国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参与这次设计制造、科技攻关工作的共有100个单位,10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战士。
博弈智慧
由于整个太空探索的失败率非常高,即使是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成就也不能直接应用到商业领域获得利润,所以往往各国采用的策略就是:国家充当“大猪”,而国内的民众则通过充当“小猪”,来获取从研发中得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