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关于心灵本能先天模式的观点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理解。但是全面把握荣格的理论观点就会发现,荣格并不根本否认原型与经验的一定的关系,荣格说(“人的无意识同样容纳着所有从祖先遗传下来的生活行为的模式,所以每一个婴儿一生下来就潜在地具有一整套适应环境的心理机制。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始终存在和活跃于人的意识生活中。如果允许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将它设想为集体的人,既结合了两性的特征,又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诞生与死亡,并且掌握了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因此几乎是永恒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荣格一方面反对把原型与经验联系,反对决定论,另一方面又说原型意象是人类经验的残迹,承认原型是远古祖先的精神遗存,是一种永恒的、集体的“种族记忆”,它无时无刻地在人们的头脑里,并预定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在实际并不断绝它与后天经验的关系。这说明,荣格的理论本身有着矛盾性。
假设人类有先天的精神模式,这是荣格理论的前提。为了不使这种精神现象的解释完全等同于生理的遗传,荣格作了有意义的谨慎的补充,这就是关于原型的“纯粹形式”。
二、原型是“纯粹形式”和“领悟模式”
原型理论的神秘和费解也在于,荣格把原型即集体无意识解释为一种特殊存在的“纯粹形式”,一种先验的表达的可能性。荣格认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它们在我们的精神中并不是以充满着意义的形式出现的,而首先是没有意义的形式,仅仅代表着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动的可能性。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活过来,产生一种强制性,并像一种本能驱力一样,与一切理性和意志相对抗,或者制造出一种病理性冲突,也就是说,制造出一种神经病”。“原型不是由内容而是仅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被认为先验的表达的可能性。”换一种较清楚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不能被认为是一种自在的实体,它仅仅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以特殊形式的记忆表象,从原始时代一直传递给我们。没有天赋的观念,但是却有观念的天赋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甚至限制了最大胆的幻想,它把我们的幻想活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说,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处处存在、人人具有而又个体难以认识、无法描述,它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形式,一种先验表达的可能性,其内容要在具体的情势下由个体的心理体验去“激活”并借助于原始意象才能意识到。对此,霍尔曾解释说:为了正确理解荣格的原型理论,有一点十分重要,这就是,原型不同于人生中经历过的若干往事所留下的记忆表象,不能被看作是在心中已充分形成的明晰的画面。母亲原型并不等于母亲本人的照片或某一女人的照片,它更像是一张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相底片。荣格说:“在内容方面,原始意象只有当它成为意识到的并因而被意识经验所充满的时候,它才是确定了的。”这就是说,原型作为“纯粹形式”,是与原型的集体无意识内容相辅相成的,这种“纯粹形式”是一种经过后天经验才能为个体所意识、并充实具体内容的心灵“图式”和原始模型,它因个人的具体的心灵情境而被激活,不断置换。
为了对原型的这种“纯粹形式”有更清晰的解释,荣格曾对原型与原型观点作了区分。荣格认为原型不同于原型观点。原型本身只是一种天赋的可能性,没有具体的内容,是一种心理模式,而当它被人们具体感知、被意识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带上了原型观点,带上了个人色彩。荣格在提出这个观点时特意注明原型具有假设性质,并非代表性模式而犹如生物学中的“行为图式”。这种区分就是对于“纯粹形式”的另一种说明,这就是说,原型不是一个个的具体的“行为图式”,而是一种纯粹的“形式”,是先在的、能影响后天行为的一种精神模式,一种对行为起某种引导、规范的心理图式,它的内容要因人而异去激活、充实。原型只有通过后天的途径才能为意识所知,经个体而使本来的潜在的可能性具有具体的原型观点。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出,要真正理解荣格关于“纯粹形式”的论述,需要对他的另外一个概念即“领悟模式”有所了解。荣格说,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这里的领悟模式与纯粹形式是同样的意思,但要容易理解一些。所谓领悟模式,就是说,原型对于集体无意识内容起到一种激活、领悟的作用,因为集体无意识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却不是任意能被意识到的,它在特定情境下需要特定原始意象使其再现,而具体的原始意象(如日出意象、流水意象等)就是一种具体的领悟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使人领悟到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内容,使其重现。这种模式是纯粹形式,是指它的基本的原始含义是确定的,并被形式化,具有约定性。而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借助于这种“形式”来领悟到具体的内容,使人产生激活原型而与集体无意识相通的感悟(关于“典型的领悟模式”将在后面集中论述)。
这种看法不仅对于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而且也为集体无意识的探索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思维空间。因为“纯粹形式”这一概念,给人以深层的整体感和超越时空把握历时性背后的逻辑原则的视角。沿着这一思路展开,有可能触及对人类精神的普遍性、人性的共通性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对于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的发现与区分,是对人类深层心理的重要发现,同时也是对人类意识存在方式的一种“结构性”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人的心灵世界和内部结构,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意识与无意识!个体与集体,同时暗含意识表层与深层问题。原型不仅从纵向深入到原始先民的精神遗存,而且在横向上覆盖着“集体”无意识领域。集体是指普遍的(超个性的。人类心灵无意识的“集体”性、先天性的观点,本身就包含着“本能”的意味,它和人在生理上生来就有对于周围的环境做出反映的能力一样。
原型因为是集体性无意识的载体,所以它不能被具体的个体意识到,也难以描绘)要对原型有具体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原始意象)原始意象既是原型的一个层次,也是原型具体的呈现,换句话说,原始意象在一定意义上是用来说明原型的载体。原始模型是无意识的,因而只能是假设的,然而,我们能通过某些返回到心理当中来的典型意象意识到它。在结构上集体无意识处于心灵的深层,它只有为具体人所领悟的可能性,所以它是一个纯粹形式、一个框架)原型的本质是感性的积淀,它的最终的含义实际上类似于理念、心灵图式和“道”。原始意象是从感性到理念的中间环节和具体呈现。原型由原始意象、理念、无意识等不同层次构成,原始意象向上通向理念、集体无意识,向下联系经验(感觉)。另外,情结(个人无意识)经由原始意象与原型(集体无意识)相通。
荣格说,原始意象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并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些意象时,我们发现,它们为我们祖先的无数类型的经验提供形式。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
在这里他把原始意象与原型混用!似乎是等同的但从荣格的其他论文及着作中!却又对原型进行结构分析!原型与原始意象不同如果对原型的内部结构进行剖析的话!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原始意象向上,它联系着抽象的、纯粹形式的原型;向下,它联结着人的具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原始意象是具体可“见”的、伴随着“象”的精神现象,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它是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原型要真正被现实中的人所感知,只有在特定的情势下,以现实的具体的情感和体验激活某种原始意象,形成特殊的古今沟通的关系,使现实人的深沉的、原先未被觉察的心理情感和体验得到意识和体验。而这种激活是在某种“先天的”的模式范围中进行的,与理念、思维图式相通。所以,每一次原型被激活的过程,实际都是伴随着使抽象的集体无意识变得具体、有实在内容的过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现实的特定情势下原始意象被激活,原型将永远不会被感知,集体无意识永远不会有具体内容并得到显现,它们都只能是一种虚像,是一种可以负载特殊情感的潜在的可能,而不是实在的可以解释的精神的载体。集体无意识在这里,既是原始意象的抽象的概括,也是它的本体、实质和“归宿”。按照荣格的解释,原始意象能具有特定的意义而不是混沌一片,就在于集体无意识原本就是远古人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精神遗留物。对于集体无意识的重新激活和创化,也就是对于原型意象的“复原”的过程。它的复原因此循着特定的“路径”。
荣格原型理论中的论点,并非每一个都解释得完善,但每一个都可能给人以启发,都能生发出新的理论意义。自荣格以来,许多运用了原型概念或者触及原型理论而不用“原型”概念的人,实际上都已充分注意到荣格理论所涉及的问题。荣格及其后继者对原型理论的不断阐述的过程,就是人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特别是无意识领域的探讨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闪光的思想。从这个角度说,荣格的贡献首先在于他提出的论题本身的重要性,其次在于他寻求答案过程中给人的启示,而荣格的许多结论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第三节荣格原型理论与西方现代思潮)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原型理论奠定了他在20世纪人文科学中的杰出地位,其理论概念和观点已被广泛应用,且影响极大。然而,尽管荣格毕生进行着艰苦认真的理论探索,直到晚年仍发展和完善着他的观点,却仍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疑问。一方面,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和“原型”术语被广泛接受,用于心理学、文学批评、宗教理论等等领域;另一方面,人们对何谓“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仍存在许多不明了之处和理解上的差异。虽然这种含糊的理解或术语的借用仍具有不小的启示作用,但它限制了研究向更深广的层次的发掘和拓展。这种现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应用者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在于荣格原型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迷雾。比如,关于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的关系,原型心理与本能的关系,集体无意识的来源及其传承等等,这些概念一旦用于实际的操作中,就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荣格原型理论的本义,使之类乎于一般心理学的解释。
荣格在提出原型概念之后,特别注意不使它的理论变为一种流俗观点,再三强调“集体无意识”的不可意识性、原型的“先天”模式和心灵的“自主原则”。而原型理论研究的关键也在于对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和建立在其上的理论体系如何确认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