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曹植(公元192~232年),是曹操的儿子,三国时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文才出众,十多岁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等数十万言,还特别善于写文章。
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有点儿不相信,问他是否请人代作,曹植回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正好邺城新建的铜雀台落成,曹操命儿子们以此为题,立就一篇赋。曹植援笔立成,使曹操对他的才学刮目相看。
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其志向与才情都不同凡响,因而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
曹操认为他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多次想立曹植为嗣。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励,饮酒不节”,有一次坐着车子打开宫中大门外出,违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十分生气,“植宠日衰”。更为严重的是,赤壁之战后,驻守襄阳的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中郎将,带兵前去救援,可是曹植正好饮酒大醉,不能执行任务。曹操大怒,从此对曹植大失所望,曹植也就失去为嗣的机会。《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有人以为,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中国封建社会,曹植可立为嗣,应是曹操嫡妻所生的长子。但事实上不是。曹操并不很拘泥于封建礼教,向来主张唯才是举,因此选立太子没有严格按照排行,曹植之外,还曾想立五六岁便能巧妙称象的曹冲为太子,而曹冲只是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既非“嫡”也非“长”。
曹植不是嫡长子,那么他在曹操25个儿子中究竟排行第几?
众所周知,曹植与魏文帝曹丕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华,处处猜忌提防他,即位之后,对曹植倍加迫害。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七步诗”的故事。曹丕要曹植在行七步的短促时间中做诗一首,做不成就要“行大法”。曹植脱口成章:“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其豆相煎,比喻骨肉相残,其激愤之情,一览无遗。这使曹丕更加忌恨他,只是顾及母亲卞太后,才放他一条生路。
这则故事使人知道,曹植有同母兄曹丕,因而有人便想当然地认为曹植排行第二。如在《曹集铨评》一书的《出版说明》中即明言:“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第二个儿子。”
但是,翻开《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就能看到卞太后生四子,曹植之上除曹丕外还有任城威王曹彰。这曹彰自幼不爱读书,却善射御,力大过人,立志当一个披坚执锐、临难不顾的将军。他曾孤军远征,大破代郡乌桓,又降服鲜卑,平定北方,曹操不由地称赞说:“黄须儿竟大奇也。”曹彰须黄,故称之。
既然曹彰是曹植的哥哥,那么曹植的排行至少是第三。此说最为流行,一些大型工具书中也说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
然而,卞后之前,曹操还有丁夫人与刘夫人,刘夫人生了曹昂与曹铄,因刘夫人早卒,曹昂等由丁夫人养育长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降而复反,曹操与之交战,大败,曹操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三国志·武帝纪》的这一记载,明畜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丕在《典论·自叙》中也说:“建安初……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子修,曹昂的字,既然曹丕称他为兄,且是曹操长子,那么曹植之前,至少已有曹昂、曹丕、曹彰三人,因此,郭沫若在《论曹植》中说:“曹植,曹操的第四个儿子。”
《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昂是“弱冠举孝廉”,那么他遇害那年至少是21岁,而当时曹植是6岁,两人相差15岁之多。与曹昂一母所生的曹铄,既然母亲刘夫人早卒,他的年龄就不会与曹昂相差太多,也有可能比曹植年长。这样,曹植的排行应退居第五。
曹操的嫔妃有夫人、昭仪、妤婕、容华、美人五等,仅儿子就有25人之多。这25人中,是否还有长于曹植的异母兄?所以,曹植是否排行第五还很难说。
事实上,如果没有新的史料问世,曹植的排行将一直是难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