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是一个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报告,进一步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为国家也为宁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战略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各族人民心中扎了根。他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党和人民的智慧经验。吸收国际社会各国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勇气和胆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从理论与实践上指明我们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决人们思想长期束缚的“左”的金箍咒,使人们的思想进入新境界,这是震撼人心的理论宣言。像春雷响彻中国大地一样,解决了党和国家前进中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问题。历史也一再证明,在这样一个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及其理论,成了照耀中国前进航程的灯塔,成了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解决了党和国家的安危问题。东欧和前苏联等一些国家不正是没有这样的理论和人物而遭遇失败的吗?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里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和他的理论的巨大分量。中央和代表大会评价邓小平不愧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理论,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政策。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承认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还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认识我们的国情,人民生活还很贫穷,生产力还很落后,要突出地发展生产力,坚定地走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道路。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上大胆的稳妥的进行改革,破除不合时宜,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教条主义框框,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十三大和十三届一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最大收获。通过党的十三大从政治上、组织上、理论上保证了这条路线的贯彻执行,也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全党全国认识的统一,接着开创了中国开放、改革的新局面。初级阶段理论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使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造就了邓小平,造就了邓小平理论,中国历史发展需要这样一个杰出人物,需要这样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先进理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潮流发展的需要,正如产生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理论和思想一样,是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物出现,需要这样的理论、这样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应运而生的。
邓小平理论孕育于新中国建国后,成长于70年代在中央工作的实践,发展成熟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最光辉的标志是南方谈话。从十一届三中会前后到十五大前,是他经历国内国际最重大、最激烈、最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他接受正反两方的经验教训,尤其国内十年浩劫的沉痛教训,加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实事,思考研究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使他的思想得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正确的理论来自实践,解决中国的建设道路,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道路,因而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照抄本本,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克服僵化思想,冲破各种框框,他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是从实际出发,不是凭空想,不凭一厢情愿,不单凭主观想像,他承担起艰巨的使命,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唯心史观,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毛泽东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后来都失败了,就是只以本本为根据,只用苏联一种模式,路线、政策过左,脱离本国国情造成的。我们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也是路线政策“左”了,从僵化的教条框框出发,搞“理想的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是出现平均的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主义,到处刮“共产风”,“拔白旗,插红旗”,“大批资本主义”、“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银川市红花乡的农民群众就说:“共产风,共产风,刮得粮食减了产,刮得农民痛乱心!”全国农村“斗私批资”,天天开大批判会,农民无法去种田,这自然农民就不能富裕。我们回顾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教训时大家都知道:建国后,我们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在城市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干得很好。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1958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文化大革命”就更不用说了。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还俳徊了两年,基本上还是因循‘左’的错误,一直延续到1978年。从1958年到1978年整整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50美元。这年年底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30年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都说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多少年来我们吃了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当全国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批判了“四人帮”以极左面目在搞贫穷的假社会主义以后,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以后的各次会议上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宁夏和全国一样,农村和城市都发生深刻的新变化,生产力得到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提高和改善。仅银川郊区的小康建设,小康村设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印象。
邓小平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发展创新和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宝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要在斗争中实践中发展的,前进的。理论是常青之树,也要在实践中随时代丰富、创新、发展。这样理论才有生命力,才能指导实践。如果停止不前,仍拘泥于当年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论断水平,不解放思想,不结合当代的实际,理论就没有生命力了。邓同志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
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重大的贡献是他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我们在一个时期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由于十一届一中全会后,把经济作为中心,重视生产力发展,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这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实践证明,我们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重视起来。这里我们明白了讲改革和解放生产力,必须强调只有改革才能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性的变革。正是20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开创了市场经济的重大实践,解放生产力,才加速经济发展。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复证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地方,思想就大解放,生产力就大发展,市场经济就充满勃勃生机,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面貌一新,各项事业就有大进步、大变化、大发展。小举这个旗帜的地方,其变化小、进步小;中举这个旗帜的地方,也只能是中变化、中进步。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改革和发展生产力,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把我们的事业推向21世纪。
今天宁夏的改革开放仍在于解放思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我们应加强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奋通前进。
邓小平同志1990年12月24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9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的事业推向21世纪,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实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民族地区建设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多,55个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但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却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环境原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程度的显著差别,也同时造成了国家东西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历史上造成的差距,不可能使各民族和各地区同一个起点同步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更不可能使用“一平二调”平均主义的办法。只能用经济规律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最终达到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我们民族地区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研究自己的实际,自己的优势,把小平理论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我们要看到全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现在还比较低,同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大的国家的地位还很不相称,我们现在的有利条件是改变了过去一些“左”的政策。我们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我们取得的成就可超过过去的水平。问题是我们要“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再不能犹豫,认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过去我们满脑子就装的这个东西。现在要有新观点,这就是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搞市场经济,才可以获取世界上的信息,改变我们经济落后的状况。我们宁夏地区,环境比较封闭,思想观念难免不陈旧,加上多少年批资批修、思想确实不够解放,怕承担风险,固步自封,很值得深思。前两年有的人去一趟南方,回来惊奇的反而说“那里是资本主义,看本区才是社会主义”。其实是老观念在作怪,今天仍需洗这个脑筋,要大胆解放思想。因此,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为什么这次治理通货膨胀能够见效这么快,而且市场没有受多大影响,货币也没有受多大影响?原因就是有2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考察本地区是不是改革开放慢了。邓小平同志心系内地,心系民族地区,他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我们就要突出的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会议上已提出,要抓住机遇,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在中央的关怀下,宁夏已同福建等省开展了结对子,平等互惠的改革、开放,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前进,这就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同志的博大胸怀和邓小平理论的宏大博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说明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说明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友爱的新型关系,这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巨大的凝聚力。同时,也应看到,自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外引内联正快步前进,同时由东向西的开放战略也展现了新的形势,加快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又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后盾,东西部的差距会越来越缩小,且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这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因此,我们民族地区要乘党的十五大的东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抛弃“等、靠、要”的依赖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自己的优势。国家在对待西部地区政策上给予更大的优惠,资金给予更大的投入,可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我们还要发展知识经济。把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高新技术应用结合起来,这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关系更为重要。这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问题。
首先是发展中西部的交通运输事业,继之投资为经济开发提供基础设施和内部投资。我们宁夏经济发展能有今天的新局面,一是五六十年代国家加大了投入,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大型骨干工矿企业,奠定了宁夏今天的经济基础。这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巨大财富。谁看轻这一点,谁就错了。二是得益于三中全会的路线,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应该利用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占领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先造就自己最强的企业。为经济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大力开发资源。我们应该充分挖崛自己的资源优势,使经济发展有广阔的腹地,以奠定自己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包括宁夏的经济,我们也可看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前苏联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天下无敌”的德国法西斯,与美国进行长达30多年的冷战,得益自己的工业化和科技、教育,得益于自己成长起来的内需增长实力,美国尤其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苏美都开发了自己的大矿山、大煤田、大水坝、大河流、大森林、大农业。建设了一批航空港、铁路。营造了自己的综合国力。而后来前苏联为什么失败呢?由于到70年代,他们走向了封闭,国家经济政策上失误,没适应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也没有在经济、政治上搞改革,导致苏联经济衰退并最终解体。目前俄罗期仍有大潜力,它有一定的实力,经济基础还是有的,正在想方设法重新崛起,因此,对美、苏为何崛起的国际经验也应研究。
第三,重视自己优势的发挥,对相应的重点基础设施国家要重点予以投入。造就产业基地,面向国内外市场。像宁夏就可把自己造就成有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基地,抓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业的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工业方面,建立清真食品、医药、化工、冶金、机械、能源、建材、煤炭、轻纺等支柱产业基地。搞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尤其经济中心区域建设,吸引国内外专家指导生产,面向外部世界。
第四,宁夏银川平原,地方小,环境好,气候冬暖夏凉,生活方便,科研安静,适宜国家在这里建设科技城。这比俄罗斯把科学城建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要好得多。科学家们主要求得安静的环境去研究。银的环境对科学家们生活比较适宜,不冷不热,有益思索,自然条件也优美得多。提请国家在宁夏建设科学城,搞科研基地。许多地方科研事业基地都是国家投资的。中国有色冶金在宁夏的研究所不是很成功的范例吗?
第五,统筹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把第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城乡交通、通信、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作为重点,作为经济增长点来抓。
第六,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中国的经济腹地,在宁夏建设内陆经济特区可以重提此议,国家把宁夏作为一个试验区,坚持改革开放,造就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内需投入上作为重点,做出战略性的经济规划。宁夏应多请国家给予投入,像大柳树工程、·热气工程、农村电网工程、煤电工程以及丝绸通道建设,开发宁夏新灌区,使宁夏有1000万亩灌区,以增强综合经济发展实力。
第七,借鉴港澳发展经济的经验,中西部资源丰富,应同时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前来开发。尤其要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自己。扩大红、黄、蓝、白、黑“五宝”规模,造就名牌,打入国际市场,包括轻纺工业。港澳经济起步,首先是轻纺工业。
第八,宁夏应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尽早不失时机的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条例》,这是一个单行法规,在条例中应拿出含金量大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比经济特区的政策还要优越,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杀出一条血路,创造性的把经济发展推向新辉煌。
第九,经济发展要快,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吸纳国内外的人才,只有人才才是发展之宝,这也是改革开放。中外的经验证明,依靠人才是地区、国家腾飞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宁夏兴旺发达之路。
第十,请中央政府加大对宁夏的投入。宁夏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要赶上全国发展的水平,我们要依靠宁夏各族人民积极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懈奋斗,建设家乡,改变后进面貌;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要争取中央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加大对宁夏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放后50年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真理,以此来促进宁夏的民族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