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受命于君
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
知用兵矣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①无舍,衢地②合交,绝地③无留,围地④则谋,死地⑤则战。涂有所不由⑥,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⑦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⑧,不能得人之用矣。注释
①圮(pǐ匹)地:山岭、森林、险要、阻塞、水滩、湖沼等难行的地方。
②衢(qú渠):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这里指几国交界,交通方便,先到达的军队可以结交各诸侯,取得某种援助的地方。
③绝地:没有水源,无法供应军需的地方。
④围地:道路狭隘,容易前进不容易撤退,敌人以少数兵力就可以打败我军的地区。
⑤死地:指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拖延战机不敢果断向前冲锋陷阵就只有死亡的地区。
⑥涂有所不由:由,经过、经由,“涂”通“途”。成语有必由之路,这里指有的路可以走但不去走。
⑦九变:指各种机变。九,泛指多,虚数。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随机应变,不拘常法,不故步自封,怎样行动最合理就怎样行动。
⑧五利:一说是指“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五项权宜之计。另一说是指“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等五项基本军事。两说的实质,都是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临机应变,不可死搬硬套。译文
孙子说:一般用兵的方法是,将帅要服从国君的命令,动员征集组织民众,然后编成军队。军队出征时,途经山路、森林、险要、水泽等难行的地方时,不要安营扎寨住宿。处在几国交界、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时,应广泛结交联合诸侯(建立友好外交军事联盟)。军队在军需很难供应的绝地上,不可停留。行军遇到能容易设包围伏兵的地方时,就要巧施妙计(迅速突围)。陷入不奋勇作战就死亡的地区时,就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奋战到底。有的道路虽可以行走但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虽可以打败他,但不要打败他;有的城堡虽可以攻取,但不要攻取它;有的地方虽可以争夺到,但先不要去争。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接受,有的是不该执行的。将帅能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灵活运用,就懂得如何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具体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从有利的地形中占到便宜。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浅地了解以上五种权宜之计,五种临机应变的一般方法,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战场上是千变万化的,胜败除了要看双方兵力的大小,还要看指挥员应变的能力。孙子用“九变”来形容这种变化,可见变化之多。没有变化而墨守成规,那自然要被灵活多变的对手打败。这其中所说的要有所“不为”、“君命有所不受”都是很重要的军事原则,从古至今许多有作为的军事家,正是靠多变来取胜的。“范例解析:隆美尔不受君命”
说到“君命有所不受”,是不能不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正是因为他敢于违背希特勒的命令,又屡建战功,他才成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昔兰尼加几乎是个草木不生的地方,因此看不到月光照映下的风景。荒芜的断裂的山峦,几条山谷把它劈开,白色和红黄的沙粒常常席卷在这些山谷之中,没有任何植物能生长。到处看不到一个居民的影子,甚至连矮小的松树也很稀少,多刺的灌木赤裸裸地挣扎着,在地上慢慢地枯死。
1941年4月里,整整一个星期,隆美尔的小股部队艰难地跋涉在这片沙漠之中。中午的太阳使干燥的空气上升到华氏120多度,到了晚上冷空气竟能在一个小时之内使气温降到零度。这里还有沙漠里特有的毒蛇、蝎子和令人讨厌的苍蝇大军。而赛过一切最危险的敌人则是那令人痛苦的干渴之后,突然沙漠里刮起了红色的风暴。风暴开始只是一小点古怪的旋风,在灌木丛之间旋转,瞬间就会变成一阵狂飙,搅起无数滚烫的细小沙粒,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这种风暴会一连持续几天,汽车的过滤器和帐篷,士兵的眼睛、鼻子里都塞满了沙子。
4月4日,隆美尔准备继续冒险,他命令第5装甲师继续向东运动。这时,有一位意大利将军急急忙忙地赶来拦住了隆美尔。他说:“隆美尔将军,那条路是不能走的,那是一条死路。”
“为什么不能走?”
“两个月前,我们撤退的时候曾在那里布下了热水瓶式的地雷。”
隆美尔听了这位意大利将军的话不以为然。
隆美尔命令施特莱彻继续前进。当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德军第5装甲师的坦克在沙漠上已经分散开了,而且失去战斗的能力。于是,施特莱彻命令所有的坦克都打开车灯,把卡车也串联起来,并且尽量使车辆互相连结在一起。不久,沙漠的道路就在他们眼前消失了。
事实证明,意大利人提供的地图是毫无用处的。在指南针和星斗的指引下,有些部队设法走在前面,其余的则被绳索连在一起拖着走。面对干渴和饥饿,隆美尔仍在不停地下达前进的命令。
突然,地面上传来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当第一枚热水瓶式地雷爆炸的时候,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一辆装弹药的卡车在火球中爆炸了,把周围几公里的沙漠都照得通明透亮。
施特莱彻将军叫苦不迭:“我的天呀,这他妈的叫什么路,停止行军!”
第二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们继续前进。可是,无线电通讯联络已经失灵。隆美尔无法与他的指挥所取得联系,别人也得不到他的任何消息。就这样,部队在一片混乱中前进了20多英里。究竟还有多少坦克能够到达那边的海岸,隆美尔心中也没有数。
隆美尔自己则乘坐一架飞机,在沙漠的上空飞来飞去,来回地巡视。他曾经有两次闯进了英国人的行军队列,英国士兵不停地向他的飞机开枪,他一边骂着,一边命令飞行员把飞机拉起来,总算没有成为英国人的俘虏。
当他往回飞的时候,落到了德国装甲队伍的中间。因此,他就指责部队的行动太慢。
“敌人已经向东逃窜了,还不快追!一个劲地磨蹭!”
有一次,德军第5装甲军已经实在走不动了,他们正在路上休息,隆美尔的飞机飞了过来,他的飞机飞得很低,德国军官一看就知道那肯定是隆美尔。
果然,飞机在从坦克部队头上飞过的时候,掉下来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如果你们再不立即行动,我就下来,隆美尔。”
4月6日3点半钟,隆美尔离港口只有15英里了。实际上他是迫使这支部队孤军深入,他的非洲军仍然困在沙漠里。
过了一小会儿,他的助手通贝兰德尉带着几辆卡车赶来了。
这是施维林的先头部队,隆美尔派他向梅契尼迂回,切断敌军向东的退路。
另一名参谋人员7点半钟才找到了施特莱彻,他正在几英里外一个干枯的盐湖边休息。隆美尔气呼呼地把施特莱彻和施维林叫来,召开一个会议。在这次会上隆美尔一直是大喊大叫:
“这里不是德国阿登的风景区,也没有美女和登山索道。我们不是来度假的,如果是度假,我们可以换一个更好的地方!”
两名德军指挥官都穿着土黄色的短衣裤,却全身大汗淋漓,而隆美尔却全身披挂,穿着他的中将服装,穿着马靴、马裤和坚实的灰色短上衣,身上还扎着武装带。
隆美尔命令说:“你们下午3点钟,必须进攻要塞。”
施特莱彻说:“我不能执行你的命令,因为我们的坦克和运输车全都损坏了。发动机温度过高,而且缺乏汽油。”
隆美尔大骂起来:“你,你是一个懦夫,你是一个懒汉。”
施特莱彻也被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不想打仗,我的坦克还在后边100英里的地方。”
隆美尔说:“我不管你什么地方,你必须给我进攻!”
施特莱彻气呼呼地把自己军服上的铁十字勋章摘下来,怒气冲冲地说:“从来没有谁敢对我这样说话,你必须把你的话收回去。否则,我就把这枚勋章扔在你的脚下!”
隆美尔愣在那里,没有说话。
施特莱彻把勋章扔在地下。
隆美尔看着地下的铁十字勋章,不置可否。可是,他的脸上已经有一点动摇和妥协的表情。
到当天晚上隆美尔返回来的时候,又变得暴跳如雷了。他掏出怀表朝施特莱彻嚷着说:“现在是5点钟,6点钟的时候你的部队必须进攻梅契尼,并且,要占领它。我已经命令意大利人用炮火支援你们。”
施特莱彻无可奈何地说:“你让我用什么去进攻?我只有两辆装备有轻型高射炮的卡车,别的什么武器都没有,就是到了七点钟之前,我们的坦克也赶不到这里。”
4月8日,德军第5装甲师在施特莱彻将军的指挥下,终于攻克了梅契尼。他们俘获了1700多名敌军,其中包括70名军官和一名将军,缴获了大批的武器、汽车和粮食。
隆美尔这一出乎意料的跨过半岛的进攻,无疑是钻了英国军队的一个空子。在这中间又出现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其中包括隆美尔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原因。
他与德国最高统帅部秘密通讯、联系一直是用一种被称为“艾米格马”密码传递出去的。这是一种像个小木盒子的电动打印机,纳粹密码专家宣称这种机器对敌人的密码侦破机是绝对安全的。他们的电文都是通过这种密码拍往罗马,然后再通过电线传送到希特勒的大本营。
然而德国人并不知道,英国制造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他们能够把“艾米格马”的秘密信号译成电报,无数个电台监听站把德国的信号送给这种机器,然后把它翻译出来,再把这种电报直接送给英军最高指挥官,或者把它转送给与隆美尔对峙的英军指挥部,这就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秘密。同时,也是出现戏剧性结果的原因。
英国人不断地破获德国人的电报,但他们始终搞不清楚隆美尔为什么接二连三地违背希特勒的指示。
1941年4月,英国人截获了德国人的电报,他们知道希特勒下达给隆美尔的命令是固守在班加西,因此他们就可以从容地撤退。
可是,隆美尔没有执行这一命令,他们向东发动了突然的进攻。驻守在昔兰尼加的英国军队也得到了德军在原地固守的命令,就在他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德军的坦克冲了过来。
英军的许多指挥官都不明白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始的时候连丘吉尔首相也搞不明白。
难道是密码出了问题?当年为了使德军无法觉察密码已被破译,在德国空袭英国的考文垂的时候,丘吉尔首相宁可搭上十几万人的生命,也不肯泄露出一丝风声。可这一回反倒不灵了。
很久之后英国人才明白,是隆美尔自作主张,才一次又一次地打得英军措手不及。“智谋小结”
与其说是隆美尔自作主张,不如说是隆美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高超指挥技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希特勒在几千公里之外,对昔兰尼加的战况一定没有隆美尔身临其地所了解得透彻。因而希特勒的命令是不合时宜的,于是隆美尔灵活处理,变化战术,才一次又一次地把英国人轻易击溃,其变化无常,诡计多端不愧为“沙漠之狐”。
“兵法妙用”明送国宝实取江山
公元前659年夏天,晋国兴兵攻伐虢国。伐虢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不让晋国的军队过境,晋国就束手无策。大臣苟息对晋献公说:“虞国的国君虞公是个鼠目寸光的小人,见钱眼开,大王只要把我们的国宝送给虞公,他一定肯答应借我们一条路,让我们通过虞国。”
苟息说的“国宝”是指晋国马厩中原产于展地的千里马和壁库中原产于垂棘的璧。晋献公最珍爱这两件奇物,对苟息说:“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宝物啊!再说,虞国有宫之奇这样的贤臣在,他们怎么会蠢到‘借路’给我们这种地步呢?”
苟息道:“我们把千里马和璧送给虞公,不过是把千里马从这个马厩牵到那个马厩中,把璧从这个仓库放到那个仓库中,这些马厩和仓库早晚都是您的啊!宫之奇这个人足智多谋,但他不敢犯上强谏,虞公绝不会听从他的劝告。”
晋献公接受了苟息的建议,派人把千里马和壁送给虞公,虞公果然不听从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晋国。晋军经虞国到达虢国,攻占了虢国的都城,虢国迁都到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拼力死战,晋军知难而退,回到晋国。
公元前655年,晋国聚集精兵良将,再次向虞国借路攻伐虢国。宫之奇劝说虞公道:“虢虞两国相互依存,虢国灭亡了,虞国也就日薄西山了。正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啊1
虞公道:“晋国和我是同宗(同为姬姓),决不会害我!”再次拒绝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了晋国。
宫之奇回到家中,对众人说:“晋国此次出兵,势在灭虢,回国途中,一定不会放过我们虞国,大家逃命去吧。”于是,带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一年8月,晋军大兵经虞国进入虢国,迅速攻克虢国的都城上阳,灭亡了虢国。凯旋途中,晋军趁虞公毫无防备之机,一举灭亡了虞国,虞公成了晋军的俘虏,千里马和美璧也都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处变不惊张学良智挫日寇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有气度。
1937年,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作战失败,由北京乘火车退往东北沈阳。由于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极为不满,决心除掉他。4日清晨,张作霖乘专列经过京奉路和南满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
6月4日,恰巧是张学良的生日。这天,他正和杨宇霆、孙传芳及军团部高级幕僚们在北京的寓所万宇廊聚会。接到奉天密电,得知父亲被炸的消息后,张学良悲痛欲绝。他知道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慌乱,故表现得十分镇定。此后十几天,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充分表现了张学良处变不惊的个性。
首先,张学良同杨宇霆等人进行商议,将所辖部队的撤退细节一一作了妥善安排,并把自己的军团都安全撤退到滦县。然后,他把军团的指挥权交给杨宇霆,自己则秘密地从滦县乘车,启程返回奉天。为了遮人耳目,防止日本人再搞阴谋加害自己,他特地剃了发,换上灰色的士兵服装,化装成伙夫模样,乘坐普通的闷罐军车,安全回到奉天帅府。
张学良回奉天后,见到父亲被炸的惨状,伤心至极,号啕大哭。但由于他刚到东北,一切事情均未安排妥当,如果消息外露,可能会引起动荡和混乱,日本人则会乘机浑水摸鱼。张学良忍住悲痛,决定密不发丧,对外只是谎称张作霖虽然被炸受伤,但并无生命危险。他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张作霖卧室,每天仍令厨房给张作霖“开饭”,令医生给张作霖“换药”等等,不露一点破绽。日本人虽然多次派人设法打听,但都被巧妙应付过去。张学良将各方面的事情都作了精密安排之后,才于6月21日正式给父亲发丧。7月4日张学良子继父业,任东北保安司令。
日本人本想通过制造皇姑屯事件,除掉对其已无大用处的张作霖,乘张作霖死后引起的混乱,攫取更大更多的权益。他们估计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可能会急于为父报仇,而使东北陷入混乱,日本就可趁火打劫,出兵东北,用武力彻底解决问题。哪知张学良竟能如此处变不惊,平静地处理了这一突发事变,稳定了东北局势。张学良以自己的智慧挫败了日军的阴谋,摆脱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