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欲望能够激发你前所未有的力量。你的欲望越强烈,也就越能使你迸发出能力。“涡轮增压”就是能够看得见的科学例证。
在《思考致富》一书里面,希尔博士首次揭示了六个“化欲望为黄金”的切实的步骤:
(1)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只是散漫地说:“我需要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这就是说,数目一定要明确。
(2)确实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3)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计划,并且不论你是否已有准备,要立即开始将计划付诸行动。
(5)将你要得到的财富的数量目标、达到目标的期限以及为达到目标所愿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取得这些财富的行动计划等,都明白简要地写下来。
(6)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在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了。
他还特别强调第六点的重要性。他说,你必须遵照这六个步骤所说明的指示去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个步骤中的指示。你也许会抱怨,在你未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你不可能看见你自己的成就和财富,但这正是“强烈的欲望”能帮助你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进而使你的欲望变成了充满你大脑的意念,这将会毫无困难地使你自己相信你会得到它。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确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然拥有它。
推动着香港巨富李嘉诚越过一个又一个事业高峰的巨大“原动力”就是他的强烈的赚钱欲望和超人的“创富意识”。
李嘉诚是中国潮州人。当地浓厚的家族观念和对长上权威的遵从对他影响很大。他父亲的早逝更使他过早地担当起维持家计的重任,作为长子,他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财富意识。
李嘉诚父亲临终前将家人的一切,托付给李嘉诚,期望这个长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有人形容得很好:李父的临终遗言,就像一首振奋人心的歌一样,不断地在李嘉诚的脑海里播完又播,刺激起这个“商业竞技场”上的新秀无限的斗志与冲劲,推动了他的赢取财富的欲望,下定决心,不取得这商场奥林匹克金牌以报父恩,誓不罢休。
而另外一位巨富李兆基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则源自童年。
李兆基的父亲精于做生意,在中国广东顺德开了间铺子。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亲的铺子玩,似乎自幼对做生意就不陌生了。
李兆基小学毕业时,父亲开了间银庄,他便到父亲的银庄学做生意。一开始,他就被银庄的钞票迷住了。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赚上几打钞票呢?渐渐地,他在业务上也入行了,他的包包里也装进了一些钱。可不知为什么,吃饭买东西没有钱不行,但包包里的钞票今天可以买到一斤米,过两天就连一两米也买不到了。就在他开始懂得怎样赚钱的时候,他又似乎觉得只是钞票没用。
在大陆解放前一年,他随父亲来到香港。
银庄的经历使他最熟悉兑换业务,于是他便开始买卖外汇和黄金。当时澳门有黄金专营权,李兆基便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展手脚,终于赚得了第一笔财富。
“从小没钱,一心想发财,走路都在想如何捡到钱。”这是霍英东的心里话。
霍英东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养活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柔弱的母亲的肩上。
日军侵华,读至初三的霍英东只好辍学,从此加入苦力行列,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后来,他回忆说:“我第一件差事是在一艘渡轮上做加煤工,但因我工作不称职,他们把我辞退了。
其后日本人开始扩展机场,我在那儿当苦力,每天有七角半工资和半磅米配给。”而如果他乘电车、过海、再乘巴士到机场,往返的车船费就得八角,等于一天白干,于是,他只有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步行到码头,花一角钱过渡,再骑自行车到机场去,这样一天就能省下五角半。
一个人,如果被生活逼到绝处,从此要么彻底委靡不振,要么更加倔强,更加顽强。霍英东显然属于后者。饥饿没有使他屈服,更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饥饿也增强了他的金钱意识、强烈的赚钱欲望,因为他要生存,要活得更好。
达克尔·德尔的童年没有霍英东那样的困窘,他出生在美国休斯敦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但德尔天生对医学就没有一点兴趣。而商业却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他。12岁时,他通过邮购目录销售邮票,赚了2000美元。高中时,他从各种渠道寻找最可能的潜在客户,向他们推销《休斯敦邮报》,使平淡无奇的卖报工作成了赚钱的好差事。他利用自己努力赚来的钱买了一部宝马车。看着这个用自己挣来的现金购买车子的少年,车行老板不禁目瞪口呆。
顺从父母的意愿,1983年德尔高中毕业后,进了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学习生物。但他仍醉心于计算机。当时,他感到市场对个人电脑的大量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而零售商店的个人电脑售价过高,且销售人员对电脑不是一窃不通,就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状况,德尔想出了一条赚钱的好路子:通过电话订购向客户直接出售按客户要求组装的电脑。于是,德尔说服一些零售商将剩余的电脑存货以成本价卖给他。接着,德尔在电脑杂志上刊登广告,以低于零售价15%的价格出售个人电脑。此后,订单如潮。德尔在他的大学宿舍里组装电脑。
当愤怒的室友将他的零件堆在门口不让他进门时,德尔知道他不应该再在学校呆下去了。1984年春,德尔离开校园,用自己的积蓄办了一间电脑公司。他向父母保证说,如果生意没有立即成功,他将在秋天重返校园。
第一年,公司销售收益600万美元,此后,他的公司一直是全美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迈克尔·德尔也成了家喻户晓的“神奇小子”。1993年,德尔公司的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公司股票成了华尔街投资者最喜欢的高科技股之一。
这就是欲望的力量!
9在困境中想像成功
生活的美丽离不开想象,需要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地狱中想像天堂,在失望中向往成功。
我们大家可能都看过西部电影中的牛仔和油子哥,现在我们也来想像另外一部电影,一部关于你自己的电影。一部关于在未来五年之后你的美丽生活的电影。
你看见了什么?希望你看到的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住着新房子,驾驶着新汽车,干着新的工作,生活在爱你的人们中间的人。
往下,你还可以为自己想像一些细节。比如你所喜欢的住宅式样,你所希望的新车牌子,你所向往的工作种类等等。只要你能想出这些,你就能够得到它们!我想,美丽的生活正是从你所想像的这幅图画开始的。
你也许觉得这很可笑,这简直是毫无意义的空想。但我想它却是真的,只有首先去想像,你才可能树起成功的愿望;也只有首先去想像,你才可能订下美丽生活的目标。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曾设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遨游天宇;能潜入大海,探寻奥秘;能呼风唤雨,左右天庭……这些想法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后来却逐一实现了,这些东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赋予了人们更为广泛的自由,也使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变得丰富而美丽。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国家就是通过数百万人民的想像而建立的——他们想像并且创造了它。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创建者之一大卫·本·格里恩曾经说过,他一直在脑海中清晰地保留着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幅图画。
他曾这样告诫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格尔达梅说:“你必须有一个理想,伟大的人将他的生命奉献给这样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在别人看来疯狂无理,但却能够成为现实。”
其实,格尔达梅也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她之所以能为这个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她能够想像这个新的国家和它的潜能。
格尔达梅出生于俄国一个贫穷的犹太木匠家庭,她的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由于贫困和营养不良而死于病魔之手。格尔达梅还记得小时候一天到晚饿着肚子,有时她妹妹饿得昏过去。
十七岁时,格尔达梅产生了这样一个梦想:建立一个千百万犹太人所梦想的他们自己的国家——在那里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受到伤害。
格尔达梅和她的丈夫婚后不久就移居巴勒斯坦。在那里,他们再一次发现他们需要想像。他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片荒漠。他们居住的地方气候炎热、苍蝇横飞、虐疾蔓延情况令人生畏。但他们仍坚持着梦想,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色列成为一个国家,格尔达梅作为第一位大使出使苏联。后来,她成为总理,为她的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她的整个艰苦生活和政治生涯中,她从没有忘记去梦想——保持想像的活力。她的生活哲学是: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她承认,“是个相信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理想主义者”。
这也正是你所能做的——一个想像未来并主宰自己命运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道理极其浅显:思想先于行动,你现在要去做的,必然首先是你所想过的。
瑟多·格赛尔是当今最富想像力的人之一。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他在为孩子们所写的书中所用的笔名:苏斯博士。
苏斯博士书中那些敢于冒险和富于创造的主人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可是,当瑟多·格赛尔刚开始想像他奇异的创造物时,他不得不在很长的时间里竭力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他写出第一本书并画好插图,把它送给出版商,出版商说不行。
苏斯博士并不灰心,他想像他的书一定能取得成功。他把一本书又送给另一位出版商,一位接着一位,人家都说不行。他一共遭到二十七位出版商的拒绝。但是他的第二十八次成功了。他由此而书写了儿童读物历史上的新篇章。
鲍勃·布恩是《夏威夷指南》和《澳大利亚指南》这两本畅销书的作者,这两本书被旅游家们公认为他们的最好读物。可是,在书问世之前,鲍勃·布恩曾将《夏威夷指南》的手稿送给125家出版商,结果都被人拒之门外。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遭到125次拒绝之前早就打退堂鼓了。但是鲍勃·布恩却坚持着他的梦想——并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在他的书每年都被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争相阅读。
从苏斯博士和鲍勃·布恩两人的境遇中可以看出,梦想——发挥你的想像力去建构自己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它有时甚至可能是你摆脱困境的好办法。
你要相信,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一切,或生活中将要出现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想像才得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