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濑琤琮石有声
这两副牌坊楹联,其刻画的是谐趣园以中央水池为中心,其造园装景形成的胜于天然之奇的人为景观和人的感受。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色。正像知鱼桥这两副牌坊楹联所归纳概括的内容,叫做:可欣赏水面上回翔的水鸟,心含喜悦之情;亦可吟咏岸边日新的苹蒲水草,胸怀悠闲之趣;月光下湖水潋滟金光闪烁,又能使人们听见风吹水荡岸石净琮作响。
谐趣园,其水池四周用太湖石砌成泊岸,沿岸植柳,池中种莲。夏天,莲叶田田,荷花吐艳,清香袭人。而春天风景更为可观。因此,园内又立有知春亭,并且有“知春亭”三字匾额。
说起知春亭,颐和园内以“知春”命名的亭子就有三座:一座在昆明湖的东岸,名为“知春亭”;另外两座,都在园中之园谐趣园内。
“知春”其意为得知春天来临的讯息。然而,春天来临的讯息,也有各种各样的,并且已被古代许多文人恰到好处地写入了诗里或书里。例如:王勃诗: “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李白的《惜余春赋》:“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另外还有农业七十二候立春节气一候的候应鱼上冰等。因为谐趣园为慈禧垂钓处,所以此处的“知春亭”,应理解为“鱼戏水知春”,而得名。
仁寿殿
昆明湖岸上,仍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如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等。
仁寿殿北京颐和园内的仁寿殿,乾隆时名勤政殿,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90年(光绪十六年)重建,更名为仁寿殿。殿东向,阔九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
光绪时,慈禧、光绪帝来颐和园居住期间,仁寿殿就成为他们会见王公大臣及处理朝政的场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慈禧、光绪曾在仁寿殿多次接待外国使节和进行政治活动。据《北京名园趣谈》一书中写到:
1989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发动变法维新运动时,也在这仁寿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密谈了两个多小时,命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允其专摺奏事。
这座精美建筑之所以更名为仁寿殿,追溯起来,《论语·雍也篇》里,也出现有“仁寿”之语的记载,即“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称,仁者寿。”(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后来,《汉书·董仲舒传》将“仁”和“寿”二字联系在一起,曰:“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慈禧、光绪同历代封建皇帝一样,不仅需要打出施“仁政”的旗号,以利于安定天下民心,还祈望“与天同寿”,于是各取一字,合成为“仁寿”。
仁寿殿内原共有匾额十方,其中,除了“海涵育春”匾已无,其余九方至今均尚存。匾额的内容,也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宣扬封建皇帝的“仁政”,如“德风惠露”、“海涵育春”等;另一方面则是“寿恺禖康”、“寿协仁符”等,即祝愿皇帝长寿、国家康泰升平。
这里所祈祝的“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都是与帝王的“万寿无疆”联系在一起的,充分反映了封建专制的思想。
仁寿殿内正中央是一座方方的平台,三面设有雕造精美的木栏台阶。平台称地平床,中间设置宝座、御案、掌扇。宝座后是一座饰有二百多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屏风。地平床的周围,还有凤凰、□端、鹤灯、鼎炉、龙抱柱等配套的景泰蓝制品,完全是一派金銮殿的气势。仁寿殿是帝后处理国事的地方,慈禧住在颐和园时,在这里垂帘听政。慈禧就坐在正面的宝座上,在地平床的左侧为光绪皇帝另设一宝座。一般说来,临朝的时间皆在黎明,即在天尚未完全亮时。尤其是每遇大朝时,殿内外鼎炉里都点燃起藏香或檀香,造成一派香烟燎绕的神秘气氛,显示皇权至上。
仁寿殿是处理国事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举例子说说。慈禧统治时期,暴政不胜枚举。她在仁寿殿处理国事,据《颐和园》一书中写到:
仅从1900年4月6日至6月9日的短短的两个月里,就发布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上谕20多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她外逃西安,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她得以回到北京。回京到,她又把仁寿殿作为媚外活动场所,不断地接见德、法、英、意、美、日各国驻华使臣和驻军的海军司令。并在1903年9月17日、1904年4月15日和8月19日、20日以及1905年3月24日、25日多次招待各国驻华使臣和夫人游园,在仁寿殿举行“游宴”,在南北配殿“赐果食”。甚至于把使臣夫人请到自己的寝宫乐寿堂去。实在是极尽献媚之能事。正是“筵宴摆开,献瑞百戏;暴政流传,遗臭万年”。
仁寿殿也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举行筵宴的地方。这里亦可举例子说说。据《颐和园》一书中载:
仁寿殿也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中举行筵宴的地方。据清官记载,光绪二十三年,慈禧63岁生日在这里举行筵宴的情况是这样:
慈禧事先指派恭亲王和庆亲王负责“万寿庆典”工作,庆典的日程安排是:
农历十月初七曰:太后进城回宫行礼,当日返园;
初八曰:仁寿殿筵宴,皇帝率王公百官进爵;
初九曰:仁寿殿筵宴,皇后领妃嫔公主福晋。命妇。等进爵;
初十日(生日):排云殿受贺;
十一曰:仁寿殿筵宴,皇帝率近支王公等进舞;
十四曰:仁寿殿筵宴,皇后领妃嫔公主福晋等筵宴。
从庆典日程安排上看,六天活动中,仁寿殿筵宴占其四。
仁寿殿内匾额有十幅,即:寿协仁符、寿恺禖康、无暑清凉、碧岫晴烟、景星朗耀、春晖承暄、泰符协气、德风惠露、□泽旁敷、海涵春育(此匾额现已无)。其意思分别为:长寿和君臣和协是仁君的瑞应;长寿、快乐、安福、康泰;常念创业维艰,自然热去凉来;苍翠的峰峦,晴日的烟景;德星高照;春天的阳光给人间带来温暖;安泰康平与和谐之气;德政如风之传播,皇恩如雨露均霑;皇帝恩泽广施四方;如海之量可容百川,如春天般养孕万物。
仁寿殿内楹联有3副,分别为:
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
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
念切者丰年为瑞贤臣为宝
心游乎道德之渊仁义之林
义制事体制心检身若不及
德懋官功懋赏立政惟其人
这三副楹联,其意思分别为:星光照耀着帝宫,光辉直达北斗星;太阳在轨道运行,自南檐测得春天的到来。念念不忘者丰年才是祥瑞,贤臣才是国宝;心中思念的应当是道德和仁义。用大义处理政事,用礼法管制自己的思想,经常检查自己不足之处;有德者勉之以官,有功者勉之以赏,立政重要的是选择人才。
乐寿堂
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时的清漪园建筑,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亲,下谕旨为其母60寿辰而营建的。这座建筑檐下挂“乐寿堂”三字大匾额。“乐寿堂”的“乐寿”二字,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乐寿堂》里,亦有自注,他说:“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屡有诗,后得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以名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乐寿堂原为两层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时,改成现在的样式,并成为西太后慈禧在颐和园内的寝宫。
乐寿堂按照宫廷原状陈列,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宫,东套间为更衣室。起居室内有用名贵木材紫檀雕制成的“御案宝座”,设置在室内的中间。在御案宝座后有十五折玻璃屏风,将室内照得格外宽敞。在御案宝座的两侧,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这对孔雀羽毛掌扇,不但相当精致,而且能点缀出西太后慈禧的威仪。
在御案宝座的两端,还陈列有盛果子用的一对青花大果盘。每一盘能堆放四五百只各色水果。这是专供闻香味的。
在起居室的四角,还配置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专供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的。在中间起居室内还有两张“八仙鱼桌”,制作得相当讲究,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夹层嵌制以“鸂鶒木”(水鸟名)和象牙雕造的相当精致的亭台楼阁。其下为方形鱼槽,可放养金鱼。慈禧每天坐在桌旁用茶的同时,也可以尽情观赏美丽的金鱼儿穿游在亭台楼阁之间,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乐寿堂内有楹联,堂后檐有匾额以及乐寿堂东西配殿的匾额。
乐寿堂内的楹联为:
亿载诒谋德超千古
两朝敷政泽洽九垠
这对楹联,其意为有亿年传世的谋略,德行超过古代所有的帝王;两朝执政,恩泽施及远方。
乐寿堂后檐匾额为:
渊芳馥风
其意为美好的声誉像春风一样传播。
乐寿堂乐殿西向匾额为:
舒华布实
舒华,即舒花,开花之意。唐太宗诗:“舒花光四海,卷叶映三川。”到处都是硕果。因为乐寿堂前后遍植玉兰、海棠和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象征荣华富贵。此匾明指这些花木,寓意指皇室的昌盛。
乐寿堂东殿东向匾额为:
润璧怀山
其意思为绿水环山。“润璧怀山”,出自《王融赠卫军诗》“贞筠抽箭,润璧怀山”(贞筠为竹名)。
乐寿堂西殿东向匾额为:
仁以山悦
其意为仁者乐山。
乐寿堂西殿西向匾额为:
景福来并
这四个字的意思为大福降临。
乐寿堂前殿匾额为:
水木自亲
其意思是山水树木令人赏心悦目。“水木自亲”为乾隆所命名,此外是乐寿堂正门,门前码头是慈禧水路来颐和园下船的地方。在这里极目四望,山岛葱茏,湖水潋滟,鸢飞鱼跃,一派生机,是欣赏山光湖色的较好的风景点,而“水木自亲”的匾额也确能概括这一景观的意趣。
乐寿堂后殿匾额是:
云和庆韵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琴瑟奏起祝寿之曲。
乐寿堂匾额已不存在,所以放到最后提一下,为:
慈晖懿祉
其意为承母后之光辉,托母后之洪福。所谓“懿祉”,是妇女有德谓之懿,祉为福禄之意。
青芝岫在乐寿堂前,列有铜鹿、铜鹤、铜瓶。合起来谐音成为“六合太平”。庭院内,除了种植有玉兰、海棠和牡丹等花卉外,院内还设置有一座巨大怪石,长8米、高4米、宽2米,体态秀丽,色青石润,故谓之青芝岫。在这巨大怪石上,尚有乾隆皇帝的题诗,这里将它抄录如下:
我闻莫釐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岦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搜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窃中生树拱把强。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青芝之岫含云苍,崔巍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元黄。无斧凿痕剖吴刚,雨留飞瀑月留光。锡名题什翰墨香。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知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乾隆在青芝岫上题这一长诗,其意思是:我听说莫釐山缥缈峰皆在太湖洞庭山中。天所赋予的湖山秀气,生出玲珑剔透的奇石。这些奇石既实又虚,其中奥妙难以尽言。谁说南方北方的物性有燥湿的不同?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君不见房山巨石巍峨挺拔,正当米万钟勺园初建之时。各处搜罗的奇石如森笏般挺立,取自深山幽谷何等艰难。这块山石半途而废弃置路旁,只好覆以草棚,绕以围墙。年深日久草棚、围墙均已颓废,现在孔窍中生长的树木已有一握之粗。但天地之间并无弃物,何况此石质地如此之佳,得以屏放在我的乐寿堂前,如青芝般的山岫云雾苍苍。如鬼斧神工般的雕琢直且方。此石形成应是在开天辟地之时。石如吴刚伐桂无斧凿之痕,经过飞瀑的冲刷,月光的照射。如今我赐以名,题以字,使翰墨留香。米芾的皇山之石有孔窍孔十一个,也没有听说其石穴中有此奇观。米万钟不能得到此石,而我能得到,事虽相同而力不同。此石能使智者乐使仁者寿,皇山洞庭还能有什么好的山石呢?
青芝岫这一巨大怪石,怪就怪在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它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因此被命名为“青芝岫”。
玉澜堂
颐和园内的玉澜堂在仁寿殿南。它是园内临湖而建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这座精美的古建筑,与园内其他许多古建筑一样,也有东西配殿。其东配殿,叫做霞芬室;西配殿称为藕香榭。
这座临湖建筑,为什么被称为玉澜堂呢?乾隆皇帝有一首称赞这座建筑的诗。诗里说:“澜实水所有,玉名水所无。借名以喻实,名实原不殊。溪堂俯临之,稚春冰尚铺。幻名仍幻矣,真实孰真乎?”从这首诗可知,“玉澜堂”这一名称为清漪园时的旧名。这里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玉澜堂一词,实际上早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诗里就已经出现了。诗中云:“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清代,截取“玉澜”二字,用于这座I晦湖建筑中上。玉澜堂的命名,其原因除了前面所述之外,还可作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即玉澜堂的“玉”,指玉泉山麓的玉泉。此泉为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是万寿山昆明湖水的重要水源,而玉澜堂,其“澜”字,显然又是取昆明湖水之意,玉澜堂亦确确实实西临昆明湖。这样,将临水的一座精美的建筑,给命名为玉澜堂,当然是非常贴切的了。这座建筑,在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后为光绪寝宫。
玉澜堂与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是发生在光绪年间的一件大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下诏颁发了十道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因为这年是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变法。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慈禧任命荣禄直隶总督,统率甘军、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掌握军政实权。七月中旬,守旧派密谋九月乘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八月三日,即公历1898年9月18日夜,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亲自赶到法华寺袁世凯的寓所,当面相劝袁世凯助行新政,请其营救光绪帝。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世凯在政治上耍了两面派。他当着谭嗣同的面,满口答应支持维新变法,并声言杀荣禄犹杀一条狗等。可是,袁世凯转过头来,就向荣禄告了密。荣禄连夜赶往颐和园向慈禧奏告。这一切,光绪皇帝都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因而,在9月20日的这天,光绪皇帝还按照原来早就安排好的计划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慈禧太后已经回紫禁城去了。
还没有等光绪皇帝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八月六日,即公历9月21日清晨,慈禧发布假造的“上谕”,说皇帝“有病”,她要代替“训政”。就这样,光绪皇帝被关囚在颐和园内的玉澜堂。慈禧不仅囚禁光绪,还下令杀了谭嗣同等6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废除亲政。历时仅103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慈禧发动的这次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一年四季,物换星移,平日光绪被囚关在中南海瀛台。慈禧每年进住颐和园时,都要把光绪皇帝带到园里囚禁在玉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