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六章:改造文人
“纵观史书,你也算是极为幸运的主公了吧,你的先生们都在尽心尽力的,你看小瞿先生,人家就带着一群人没曰没夜的编纂楚家军队民政发条;小张先生每日处理公文道午夜;各位同姓异姓的统领们也在没日没夜的训练士兵;你如今可不过十四岁而已呀,大约是秦皇登基和唐宗起事的年级吧”。
楚娘的话语里,满是母亲对儿子的骄傲和爱护。
“就因为有他们在,反正我现在不想管事儿了!我今天就把那些乱起八糟的事情都丢下,凭什么?他们都有旬休,有沐浴期,我就得没白天没黑夜的给他们画图纸、阅折子?”
楚毅大肆的发着牢搔,听得周围的丫鬟和护卫不由得暗自咂舌,咱们这位主公,横扫四方,据地千里的大人物,居然会为了没有休息而发牢搔。
“大家为什么叫你主公、叫你家主?我在书本里看过,书里说,公,大家的意思,主,主人,主心骨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你这个主公,是大家的主心骨,主心骨,自然是要辛苦的啊!”
楚娘这个知书达理的妇人开开心心的给楚毅开解道,在母亲面前楚毅的小尾巴也翘了起来,心里颇为得意,“哼!我自然是这湖广数百万军民的主心骨,没有了我,这里势必是一盘散沙,一片狼藉之地!”
母子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一旁的婆子和丫鬟早就冷热点心流水般送了上来,在亭子里摆设上了一张小桌,桌上大大小小的碟子摆了二十多个。
“夫人,您吩咐的点心的到了。”婆子们在摆设完毕后,低头行礼。
一边下口小口的吃着点心,楚毅吩咐道:“妮儿,你到前面去一下,看看哪位先生当值,和他说,把这些点心拿去给先生们尝尝。”
“诺,奴婢这就去。”
看着楚毅此刻礼贤下士的样子,简直和楚娘在书本里看到的古之英雄一模一样,或许是母亲看儿子都是这般无道理的宠溺吧。
楚娘忽然换了一脸狡黠的神情看着楚毅。
“母亲,你这样看我干啥?”
“我儿已经十四岁了,话本李李世民相遇长孙皇后也就在这个年纪吧?不知我儿可有慕少艾之心?”
“母亲,我不是下令了吗?男女在十六岁之前不可早婚,这是禁令啊!”
“呸呸呸!谁叫你这个年纪就成婚啊,就不能先把大事儿定下来吗?为娘看你果然是起了慕少艾之心,为娘这就给你张罗去,我的儿子就算是要皇家的公主下嫁也不算屈尊了她吧!”
“见过家主,见过夫人。”
当值的张希唯,十分严谨的给楚毅行了拱手之礼,同样给楚娘行了礼。
“希唯兄,有什么比较紧急的事情吗?”
按照楚毅制定的规矩,一般的事情,涉及到哪个部门,便有哪个部门依照自己的权限处置,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则是由张希唯组织进行公议,拿出一个处理意见之后,形成文字,报到他这里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他在上面圈阅之后,也就算是完成了。
这其实就是他从明代的内阁制票拟制度和后来满清的军机处等制度剽窃来的。
“倒是没有要紧的事情,只是有些困扰想要和主公探讨一下。”
平曰行事颇为朴素方正的张希唯,如同古月的脸上也是隐约微微邹起了眉头。
“老婆子,你们扶我到那边走走,进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化化食。”
楚娘课不愿意落一个妇人干政的名声,她知道,自己在这里,张希唯这些外臣不会和楚毅说什么正事的,于是,便寻了一个颇为妥当的借口,起身离座。
能让张希唯皱眉的事情乃是教育大事,自从楚毅在常德乃至整个辖区内推广实用教学主义,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制度以来,已经有三四万孩童上学接受教育,同时,有近七万的成年人在各村镇办的夜校等处接受了村镇教谕的扫盲,至少,自己的名字会念会写,简单的书信会写,基本的账目可以记录了。
常德学府毕业的学子,有被分配到了各处屯堡村镇担任各级官员,也有成为兵工厂、枪炮所、冶金坊、染坊、船厂、织布场,玻璃场等地的管理者或是高级技工,总之楚家军到处都是需要文化人的所在。
“学府和各地小学积累的学生已经大约垄断辖区内的一切官职,民间湖广十多万读书人心有不瞒,这要是一旦闹腾起来,可是容易误了家主的大事啊!”
张希唯这么一说楚毅也有些头疼,十多万读书人可是这个时代的精华,万万不可得罪,可是楚家军如何有着许多的职位安置他们呢?
楚家军教导出来的学子一部分从了政、一部分从了军、一部分从事科技职业,楚家军当然是却人才的,可是这群只会之乎者也的家伙配得上人才二字吗?
“这群古板的读书人瞧不起农家子弟,也看不上科技学问,这样吧,咱们招来的农家子弟在原有的学堂基础上,要开设新的学堂,让学习了初级课程的大孩子们继续深造。
不过,这些农家子弟大多不再学什么圣人之言了,对冶金有兴趣,有天赋的,便去冶金坊的学堂,对枪炮有兴趣有天赋的,便去枪炮所的学堂,如此类推,直到那些对纺纱织布有兴趣的娃子,去织布场的学堂!”
张希唯又道:“此举有教无类,自然是好的,也符合是至圣先师的微言大义,楚家军不论男女,不分汉家儿郎还是苗瑶子弟,一样推行教化,可是家主,此刻提出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这分明是将我读书种子,当作学徒来看待!是否有折辱之意?”
张希唯觉得楚毅提出来的方案确实是有些将读书识字的孩子变成了工匠、商家、学徒的嫌疑,可是实际上楚毅的的做法,无非是为了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除了丰厚的农业基础之外,就是人的基础,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相关职业技能的人,大量的人才储备、供应。
那些满口子曰诗云,圣人之道,程朱理学的,平曰袖手谈心姓,临头一死报君王的旧式文人,或者连一死报君王都做不到,做到的只是一队夷齐下首阳,只要朝堂上高坐的那个人说我尊崇儒家,他们便有了一层遮羞布,大模大样毫无廉耻羞臊之心的到新朝任职。
这样的文人,楚毅见了就想吐,更不要说指望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工业体系建设做点什么事情了,可是这群数量庞大的旧式文人必须纳入楚家军的统治范围之内,所以只能尽可能的改造,把他们改造成适合新时代的新式文人,至少不能断了他们上进之路,至于农家子弟?楚毅已经开辟了一条科技之路,着实不好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