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知道这件事之后,派人去向那个人道谢,他还送了一匹布给那个人。这就让大家都不明白了。于是就有人去问王烈,这是什么原因。
王烈告诉大家说:“这个人害怕让我知道他的过失,这表明他还有羞耻之心。既然他还知道羞耻,就一定能够生出善心。我送布给他,是为了鼓励他做善事呀!”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在路上丢失了佩剑,结果被一位行人捡到了,这个行人就一直守在路边等失主来领取。到了傍晚的时候,丢失了佩剑的老人终于回来了,并找到了自己的佩剑。老人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烈。王烈就马上派人去调查,结果那个捡到佩剑的行人,就是当年的那个偷牛贼。
在当时,老百姓之间发生了争执,一般都会去找王烈裁决。有的人走到半路,有的人刚刚看到他的房子,就都退回去了,并自愿表示让步,而不愿意让王烈知道他们曾经与人发生过纠纷。
公孙度也非常欣赏王烈的才能,还一度想要任命他为长史,但王烈淡泊明志,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他为了让公孙度死心,竟然故意做起了买卖来降低自己的身份。看到他的态度这么坚决,公孙度也就没有再强人所难了。
评点
不管是管宁的低调,还是王烈的才能,如果他们没有那种看透世事的心态,在那种乱世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这个定律不光适合于乱世,也适合当今的社会。
退一步,还要让三分
让,是一种绵延的古风。尧舜禅让,退避三舍,孔融让梨,无不透着谦谦君子之风。而这一德行借着故事为载体,朝代迭更,却行而愈远,这至少表明了大多数社会成员欣赏、并愿意将其付诸集体性实践的决心。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人人皆知,可现实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相持不下的争执面前,常听人说:这事如果我不对,我让;可错不在我,为什么要让?其实,必要的退让并不意味着承认错误、放弃原则,相反,有时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在位时,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重臣,这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当时,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这两个人的存在。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使者到赵国,转达了秦王想与赵王作一次友好会见的意愿,地点定在当时秦国的渑池,赵王担心秦国对自己不利,就不打算去。
但蔺相如和廉颇却不这么想,他们对赵王说:“如果您不去,秦国就会小看我们,还会讥笑您胆小软弱。”赵王听他们这么说了,还能怎么样?只好硬着头皮走一趟啦!
这次会见,蔺相如作为赵王的随从,紧跟在赵王身边。
廉颇把赵王送到了边境上,并和他约定:“您这次去渑池,我估计差不多三天时间就能回来了,如果到时候您没有安全地回来,那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防止秦国来要挟我们。”赵王同意了廉颇的意见,于是就去和秦王相见。
赵王一行到了渑池以后,秦王设宴招待赵王,酒至半酣。秦王兴致勃勃的对赵王说:“我听说赵王喜好音乐,瑟弹得不错,今天给大家弹弹瑟助兴怎么样?”
赵王不好意思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候,秦王就让秦国的史官把这件事记载在史册上,他这样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见饮酒,席间,赵王给秦王弹瑟。”
看到秦王如此欺负人,蔺相如也走了上来,他对秦王说:“我们大王也听说您秦腔唱得不错,我愿献上一个瓦盆子给您做节拍,请你也给大家唱上一曲吧!这样大家互有表演,那气氛才会更好呀!”
秦王听了这话,二话没说就拒绝了。
这时,蔺相如捧着瓦盆向前走了一步,并且跪下请亲王敲盆歌唱。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这时把瓦盆举过头顶说:“我们现在也就五步远,那就请您允许我把血溅在您的身上吧!”
这句话太明显了,秦王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威胁呀!这时,秦王的左右侍卫已经拔出了刀剑,冲向了蔺相如,蔺相如愤怒的看着他们,大声地对他们呵斥,毫无惧色。
那些侍卫被他这种神态吓得倒退了几步,秦王也不想事态继续扩大,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勉强地在瓦盆上敲了一下。看见目的达到了,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把这件事也记在史册上,这样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敲瓦盆。”
随后,秦国的群臣挑衅地说:“请赵国把十五座城送给秦王,作为祝贺的献礼。”
蔺相如也说:“请你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祝贺的献礼。”
就这样,你来我往,秦王直到宴会结束,始终也没有从赵国方面占到一点便宜。
同时,秦国也知道,赵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在边境调集了大量军队,严密地注视着渑池的动静。所以秦国始终也没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赵王回国。因为这次蔺相如的功劳很大,赵王任命他为上卿。廉颇原来就是上卿,蔺相如被提拔以后,不但与廉颇处于同等的职位,而且朝会时的位次还排在廉颇的前面。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夺寨、保卫国家的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他只不过是凭着嘴皮子立了那么点小功,现在地位就比我高了。况且,蔺相如原来不过是太监头头手下的一个舍人。让我同一个出身这样的人平起平坐,而且现在还要我做他的下手,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他对外扬言:“我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廉颇的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听了这话,就吩咐他府里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人,躲着他们点儿。他自己坐车出门的时候,也尽量躲着廉颇,在路上只要听说廉颇过来了,他就叫马车夫把车子停到一边,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蔺相如的手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一起来找他。他们说:“我们之所以来投靠您,并为您效劳,是为了您的大义和为国为民的精神。现在您因为廉将军在外面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就害怕成这个样子。我们普通人尚且以胆小为羞耻,何况是您呢?看来我们是没有能力为您效劳了,我们还是走吧。”
蔺相如诚恳的挽留了他们,并心平气和地问他们:“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些?”
手下人说:“那自然是秦王厉害些。”
蔺相如语重心长地说:“对呀!秦王那样的威势,我却敢在秦廷之上当众呵斥他,让他在他的群臣面前丢尽了面子。难道我还怕廉将军吗?但是,你们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现在不敢发兵过来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将军两人还活着。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由于我首先考虑到国家的患难和安危,而把个人之间的仇怨摆在次要地位的缘故。”
后来,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感到很惭愧,于是,他解衣露膊,背着荆木枝条做的鞭子,去向蔺相如请罪,表示愿意接受责罚。
廉颇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一个粗人,不料你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蔺相如赶忙把荆条扔在地上,并用双手扶起了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就这样,隔阂消除了,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评点
我很喜欢读史记,每次读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总觉得蔺相如这个人真是聪明绝顶,他没费什么劲儿,就通过自己的“避让”把廉颇给感化了,结果不但让廉颇心服口服,两个人还成了生死之交。这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吃亏是福”。
多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因为借此,在与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我们可以从一般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以帮助,以助长勇气。
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来的。我们或者和他们住得很近,因而相识;或者是以未曾预料的方式和他们相识了。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宜经过郑重地考虑之后再决定。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伟大的人物才有伟大的友人。
孟尝君,姓田,名文,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战国后期,以好客而闻名于天下。
孟尝君的封地在薛(今山东滕县南)。在那里,他招揽四方宾客,一些逃亡有罪的人也都来归附他。孟尝君不惜自己的家业而招待这些宾客。因此,他把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搜罗到他这里来了。当时,他家的食客有好几千人。孟尝君不管这些人的身份是贵是贱,都一视同仁,和自己一样看待。又是他在和宾客说话的时候,还专门派人坐在屏风的后面,来记录他和人谈话的内容。他每次接见一个宾客都要问他们家里的地址,客人走了之后,孟尝君便派人拿着礼品去看望他的家人。
孟尝君有一次在晚上款待他的宾客。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遮住了灯光,这使那位客人产生了误会,他以为自己吃的饭菜和孟尝君的不一样,于是就气呼呼的要走。这时孟尝君立刻就站了起来,并端着自己的饭菜摆在他的面前比一下,这让那客人非常惭愧,立即自刎而死。
因为孟尝君能够以诚待人,所以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而他也从不挑剔,一概收容,并且还招待周到。这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孟尝君最重要的宾客。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很受人们的称赞和仰慕,就很想见见他。于是,他就让他的弟弟泾阳君去齐国作抵押,然后让孟尝君到秦国来谈谈。
孟尝君看见秦国这样诚恳,实在不好意思推脱,就决定答应秦国的请求。但是,他的宾客没有一个赞成的,都劝他不要去。
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过来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木偶人在和一个泥菩萨说话。木偶人说‘今天就要下雨了,你就要完蛋了。’这时就听见泥菩萨说‘我是从泥土中来的,就是失败的话,我仍旧是回到泥土里去,而你却只能在水中漂流了,还不知道要飘到哪里为止呢。’这就像现在一样,秦国就像虎狼一样狠毒,而你却还要到那里去,如果你不能回来,那你不是要被泥菩萨笑话了吗?”孟尝君听苏代说得有理,就打消了要去秦国的念头。
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又一次派人来请孟尝君。这一次没办法了,只好答应了。
孟尝君到了秦国之后,秦昭王立刻就任命他为相国。这时候,就有人劝秦昭王说:“虽然孟尝君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毕竟是齐国的贵族公子,现在您让他当秦国的相国,他做事情的时候必定会处处为齐国着想。这样,秦国就危险了。”
秦昭王这时候也想明白了,于是就免掉了孟尝君的职位。后来他又怕孟尝君跑回齐国去,就把他抓了起来,还打算杀掉他,以除后患。
孟尝君这时候身处险境,为了能够脱身,他就派人去请求秦昭王最宠爱的幸姬帮忙。谁知幸姬说:“如果孟尝君能够把他那件名贵的白色狐皮大衣送给我,我就会想办法救他。”
孟尝君确实有一件完全用狐腋的毛做成的大衣,价值千金,天下没有能比得上的。可是,在刚到秦国的时候就已经把它献给秦昭王了。那怎么办呢?这时候的孟尝君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和宾客们商量,没有一个能想出办法的。这时候,有个地位极卑贱的门客说:“我能够替您找回那件大衣。”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孟尝君马上就把这件宝贝送给了幸姬。幸姬得到了这件向往已久的名贵宝衣,非常高兴,在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了几句好话,劝秦昭王放了孟尝君。昭王宠爱幸姬,果然就把孟尝君给放了。
孟尝君获得自由之后,立刻就驾车飞也似的向齐国逃去。在路上,他改换了通行的照会,变更了姓名,混出了关口。半夜,他们来到了秦国的边关函谷关。谁知道,秦昭王在释放了孟尝君之后,马上就后悔了,就赶紧派人到客馆去找他,但他已经逃走了。于是,秦王就派人骑着千里马去追他。等到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之后,城门紧闭,根本就出不去。原来,秦国的边关制度,要鸡叫之后才会开关放行。这又把孟尝君急坏了,他知道秦王肯定会派人来追他的,可现在又出不去,你说他能不急吗?
又是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宾客中有个能模仿鸡叫的人救了他的命。他一叫出声来,周围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将士还以为到时候了,就按照制度打开了关门,这样孟尝君就逃出了秦国。他们出关后大约只有一顿饭的工夫,追兵就到了。但孟尝君已经出关了,关外已经不是秦国的地界了,所以他们也就无可奈何了。这样,孟尝君终于化险为夷,平安地回到了齐国。
在这件事之前,当孟尝君把这两个地位卑贱的人安排在宾客里面的时候,别的人都看不起他们两个,而且感到与这样的人同列是羞耻。等到孟尝君在秦国遇难的时候,却是靠着这两个人才得以脱险,从此以后,宾客们没有不佩服他们的了。
评点
孟尝君是个礼贤下士之人,他不拘一格帮助人,以使自己在危难时有朋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