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骏的飞扬
1962年唐骏生于江苏常州。
1980年秋唐骏因为语文成绩只考了59分没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最后上了北京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很快,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应用性更强的专业,于是挑中了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光纤通信专业。那时候的大学还很刻板,旁听生不让参加考试,自然也不会给学分,更没有“双学位”的概念。但唐骏还是选修了这个第二专业。
1984年春有意无意间,机遇降临。先是唐骏“有意”报考了光纤通信专业的研究生。非本专业的他考了这个专业的第一名,而且考分全校最高。然后,他得到一个意外:那一年,教育部在全国选送公派出国研究生,北京邮电学院推荐了当年本校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名、第二名。秋天,他去大连接受日语强化培训1年。
1985年10月唐骏东渡日本,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
在日本,唐骏又要选专业,这回挑中了计算机专业。他说在国内读书时,学校里用的还是那种躯体巨大、要一间屋子才能容身、而功能却很弱的老式计算机,输入程序要先在纸带上打孔,因为它只认识纸上的洞洞。所以出国前,他对国际上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全无认识,到了日本,就见识了正渐渐普及的台式机。当时日本在这个领域还是很领先的,唐骏留日期间参与研究的语音识别和人机对话,时至如今仍属尖端技术,可见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超前。
1990年秋去美国再深造,是唐骏在日本时为自己确定的长期目标。这一年,他转赴美国,到加州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因为唐骏更看好计算机在美国的前景。
唐骏这样点评自己的求学经历: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求学,很重视选择专业方向。我注重这些专业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当然也要符合个人的志趣和特长。我入对了行。当然其他有些行业也很好,比如生物科技,但人的选择不是完全自由的,前一次选择往往会制约甚至决定下一次选择,难就难在要走对每一步;另外,也需要机遇相助。
1993年秋他决定自己创业。启动资金是用一项专利换来的。唐骏笑嘻嘻地问:“你们用‘三星’或者‘先锋’牌的影碟机唱过卡拉OK吗?一曲唱完,机器会给你打出分数。那个小装置就是我的发明,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研究过‘语音识别’这项专利,我把这项专利卖给了韩国的三星公司,它又卖给了先锋公司。”
受日本一家娱乐公司委托,融合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唐骏还开发了一种很好玩的“街头速配机”。这种放置在街头各处的游戏机里,事先储存进了男女各500人的照片、个人情况和“征友条件”等文字,还有声音留言。投500日元硬币,谁都可以在机器里输入自己的“征友条件”,机器会帮你搜索“速配”,提供3种选择。如果选中,你就给“对象”留言、留下联系方式。过几天再去,再投500日元硬币,可以查询“对象”有没有来看过你的留言,是不是也留下了一句半句……唐骏说,现在的“网上征友”玩的也是这一套,当然简便方便多了,但在1993年底,“街头速配机”可是大阪最火的时髦游戏。
1994年秋唐骏不清楚他开发的机器为多少人成功“速配”,他自己倒是意外地被人一眼相中。
“街头速配机”在大阪火起来之后,又被搬到了东京街头。微软日本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对它一见钟情,抓住机器上标注的“版权所属”的线索,打电话要美国同事帮他找这家Intertex公司。于是微软总部的人找到唐骏,问他是否有兴趣加盟微软日本公司,负责多媒体游戏开发。唐骏谢绝了。
随后,微软又提了个建议:那你是否有兴趣来我们总部工作?当时微软正在开发WindowsNT35版本的远东版,懂中文又懂日文的唐骏被选定领导这个开发小组。这回,他欣然接受。
唐骏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尽管生意不错。上海和国内其他地方如今都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办公司、自己做老板跃跃欲试,于是便问唐骏:“你为什么放弃做老板而去做个职员?”他说:“因为我觉得我的那家小公司是做不大的。在一个人具备相当的经济基础、管理经验、对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对公司业务模式的深入理解和对市场的全面了解之前,我不认为个人创业是一种可取和可行的选择。那些东西,你只有在成功的大公司才学得到,所以我决定去微软。”
“那么学得了本事,是不是就可以出来自己做老板了呢?我想我也不会。做小老板,往往会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束缚自己的眼界和胸襟,束缚自己的成长和突破。赚钱就能带来真正的成就感吗?微软让我站到了一个行业的最前沿,让我对工作的意义产生出真正的激情。”
“当然,微软也是由小到大,从一家个人创业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但这样的公司能有几家?”
1994年12月,唐骏加盟微软。他领导一个小组,把英文平台的WindowsNT35版本,移植到中文简繁体、韩文和日文的平台上。此前,这样的移植需要两年。唐骏提出改变软件的内核构造,把英文内核变成“国际化”的内核,这样,移植便大大简化,只需做界面翻译,而且可以与英文版的开发同步进行。WindowsNT40,唐骏和同事们把移植时间压缩到了8个月;而全面采用唐骏方案的Windows2000,在英文版发布3个星期之后,就推出了中文版。他颇为自豪地说:“这是我至今对微软最大的一项技术贡献。我的设计思想,也被Windows95和Windows98引用了。”
1997年夏微软决定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五个技术支持中心,为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的微软产品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总部张榜招聘总经理,本无意应聘的唐骏偏偏被选中了。
1998年1月1日,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成立。1997年的11月,唐骏来到上海,经过一番紧张筹备,他首批招收了27位员工。仅仅半年后的7月,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获微软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先后升级为亚洲区技术支持中心、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唐骏不仅担任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总裁,并兼任微软合资公司——上海微创公司总裁等职务。
2002年唐骏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
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二、如何做到微软(中国)公司的总裁
高考语文59分,失去了攻读理想大学的机会
“语文为什么要少那么一分呢?”每次谈到自己的高考史,唐骏总要嘲笑自己一番,因为语文成绩只考了59分,即使其他科目获得高分,也没有去成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他就读的学校虽然是当时著名“八大学院”之一的北京邮电学院(后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但毕竟不是唐骏的第一志愿,专业也是他兴趣有限的理论物理。不满、自暴自弃,成绩江河日下,大学的头3年,唐骏的专业成绩中等偏下,一些与学习成绩有关的奖励自然也没有他的份,例如三好学生。眼看就要到大四,唐骏是进无去路,退不甘心,他无数次地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实习的时候,唐骏第一次看到了计算机,那是一台漂亮的苹果Ⅱ型机,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把实验数据直接用曲线画出来。这个发现让22岁的唐骏惊叹不已。在发光的计算机屏幕前,他忽然意识到以往的懈怠是多么错误。也是在这个时候,唐骏认识了光纤通信专业的同学孙春蓝——后来成为他的太太,开始了甜蜜的恋爱岁月。孙春蓝发现唐骏不喜欢理论物理专业,就给唐骏出主意:“修我们的光纤通信吧,我一定帮你把课补上。”
自己的认知加上女友的启发和帮助,唐骏的学习愿望前所未有地高涨,他开始攻读第二专业——光纤通信。他仅花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4年才完成的课程,而且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光纤通信”为何物的年代,唐骏抢先一步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有线通信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一定是光纤通信高速发展的时代!
连续两天蹲守在教育部办公室门口,获得了出国的名额
几乎没有人对他考上研究生抱有信心,考试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在北邮的研究生考试中,唐骏获光纤通信专业第一名。但唐骏没能取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因为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
北邮的这个机会没有了,是不是意味着唐骏只能放弃出国的梦想呢?北京这一年一共有75个出国名额,这一次英语题非常难,成绩合格的寥寥无几,像北邮这样的学校才只有5个学生合格,那么其他的学校肯定会有很多名额用不上!
这个推理让唐骏兴奋不已,他立刻给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处打电话:“老师,你肯不肯把多余的名额让给我?”接电话的人觉得他莫名其妙:“你捣什么乱啊?”也有人怒气冲冲地说:“我们自己的学生名额都不够呢,哪里轮得到你呢?”可是,唐骏知道,太容易做到的事,别人也就做了。他继续马不停蹄地向北京各大高等院校拨电话,微笑着询问留学名额的事情。
终于,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老师说:“我们可以帮你把材料报上去,看教育部批不批。”这个声音令唐骏终身不忘。学校这边是搞定了,但能不能批下来呢?穷学生没有钱也没有门路,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去找教育部出国司的副司长,认准了人后,一大早,他跑到教育部出国司办公的地方,对副司长点头微笑:“啊,您好,您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他又准时待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啊?”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
两天之后,副司长终于被这个小伙子的执著感动了。就这样,唐骏获得了去日本读研究生的机会。
读博期间干起了“个体户”,经历短暂的创业
1990年赴美读博,比起1985年赴日留学,就简单多了。来到美国,唐骏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儿非常适合做事情。1990年恰好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腾飞的时期,唐骏攻读专业之外的唯一想法就是要自己创业、办公司。
一直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唐骏想到了发明卡拉OK评分系统,他把自己的构思申请专利,没钱做芯片,唐骏找到了三星公司。三星公司花8万美元买断了唐骏的专利,唐骏乐坏了,唐骏当时每月的奖学金只有800美元。8万美元对一个留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靠着这第一桶金,他在1993年成立了一家名叫“双鹰”的软件公司。
唐骏还做过跨国“穴头”。他开了一家“好莱坞影业娱乐公司”,多次策划“中国艺术家访美演出”,中国的大腕儿比如姜昆、侯耀文、宋祖英都曾去过。小公司也会遭遇大麻烦。一次,唐骏花2万美元请律师帮艺术家们办签证。可离演出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律师突然说:“Sorry,他们被拒签了。”这下把唐骏急坏了,所有的票都卖出去了,场地费也都交出去了,如果艺术家不能来,要赔20万美元!这足以让唐骏倾家荡产。
只有靠自己想办法。谁在掌握美国的命运呢?是一些政治家。唐骏就给洛杉矶的参议员、众议员写信。他击中了政治家的软肋。政治家害怕唐骏把信交给竞争对手,一时间有六七个人给唐骏回信,不同的人向国务院、白宫、移民署等职能部门施加压力。演出之前,唐骏拿到了签证,也得到一个启示:美国律师没有做成的事情,我一分钱没花、在一个礼拜的时间内做成了,我也可以办个事务所!
这些艺术家一走,唐骏就办了个事务所,名字很响亮:美国第一移民事务所。
4年时间里先后创办了3家公司,到1994年去微软之前,唐骏已经从一个穷学生变成了有几十万美元身家的小老板了。
聪明的人想做大事情
双鹰软件、好莱坞影业娱乐公司和第一移民事务所这3家公司让唐骏忙得焦头烂额。唐骏的这3家公司都是小作坊式的企业,用现实一点的话说就是“皮包公司”。唐骏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做大事,当时唐骏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企业还是不能做大,而且连持续经营似乎都有问题。
1994年的一天,唐骏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是微软,台式婚姻配对机是不是您的发明?这个产品显示了您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台式婚姻配对机是唐骏与一个日本公司合作的产品,日本的大龄青年很多,求偶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唐骏的婚姻配对机就是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发明的产品。未婚的青年打开街头速配机,就能够搜索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互联网还没有兴盛的20世纪90年代初,“街头速配机”吸引了很多日本年轻人。
那时候比尔·盖茨是唐骏生活圈之外的一个人,但微软的成功和名气让唐骏在校园时就向往不已,只是唐骏的职业目标是自己创业做老板,没有想过和微软有职业上的交集。但是,来自微软的两次电话让唐骏动了心:“为什么不去大公司学点本事呢?要去就去美国总部,技术核心和管理核心都在总部。”在周围人的诧异和羡慕的目光中,唐骏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三家公司送掉一家、转让一家、卖掉一家,决定去微软做程序员每年领几万美元的年薪。“我发现我的企业做不大,我做事情就喜欢将事情做大。”
唐骏放弃自己的生意加入微软,本意是想在微软做两年,学一点东西,学一学微软做大的秘密,为干一番更大事业作准备。他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到微软,看微软怎么做大。但这一脚踏进去,唐骏被微软深深吸引住了,就这样一去就是10年……
微软10年,身价千万
一个年薪几万美元的软件工程师,一个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被迅速提升的部门经理,凭借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是中国人的优势,获得回中国上海创办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的机会;技术支持中心三年三级跳,从大中华区到亚洲区,再到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总裁,越跳身价越高;“微软(中国)公司总裁”这一身份不仅意味着高达千万美元的身价,它更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活火山……
1994年唐骏从洛杉矶跑到西雅图,“只要让我进微软,让我干什么都行。”本来唐骏想进微软学习两年市场,然后出来自己做。唐骏没有做市场的背景,他被分到WindowsNT开发组做程序员。那个时候的唐骏,就像一粒沙子被扔进了大海。当时的微软拥有像唐骏这样的工程师不下万人,这些工程师的年薪通常在五六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