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联合国总部,一场关于建立新的火星科研基地的会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此时的联合国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传统地球强国,他们建议仿照月球科研基地的建设模式,先使用传统核动力发动机发射搭载智慧机器人和生命保障所需的各种物资的飞行器到达火星,由强AI和智能系统来控制机器人建立起基础的科研基地,之后,人类在使用曲率引擎技术搭载科学载荷进入基地进行相关建设。一派是地球的小国,虽然其实力不强,但是数量众多并且十分团结。他们主张延后十年再来建设火星基地,先将建立火星基地的资金用于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和帮助弱小国家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另一派是进入太空,依托小行星带和地球空间城为生存领域的“新人类”,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却掌握着先进的宇航技术和拥有着较多的科研人员,他们主张建造大型远航飞船,使用曲率引擎技术,直接将人类送上火星,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基地建设时间,但是花费成本会很高。
三派在会议上互不相让。最后众人不得已决定结束此次会议,商议三天后各派三名代表重新再议。三天后,传统地球强国派出三名代表,他们分别是前美国国防部长简斯·洛佩兹、现任中国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张楷林、以及时任俄罗斯军事委员会会长的埃罗尔·哈吉耶夫;地球的小国联盟派出的是三名国家副总统,“新人类”派出的是邵政宇和另外两名宇航驾驶员。第二次会议正式开始。三方就上次的关于建立火星基地的提案再一次进行了讨论,最终三方达成一致——即要建立火星基地,同时采用“新人类”提出的建设方案,建立大型飞船、使用新一代曲率引擎;但是地球强国和“新人类”会帮助小国联盟发展技术,提供物资,解决国内矛盾问题。三方还就火星基地的常驻人员比例进行讨论,最终决定火星基地常驻人员为30人,其中“新人类”占13人,地球强国每个国家派出4人,小国联盟仅仅占5人。
地球上空的太空城内,一个科研中心正在建设大型飞船的主体框架结构。就上次会议达成的协议,该计划40%由“新人类”完成,其中包括许多核心部件,如飞船控制中心系统,飞船通信系统,飞船操作系统,飞船的动力系统等等;计划的50%有地球强国来完成,大部分是飞船外壳,飞船船体结构,以及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飞船的安全逃生装置等等;最后的技术含量较低,但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运输,拼接的工作交给小国联盟。
三年后,火星基地建设计划正式开始。在地球外太空“新人类”的宇宙飞行器基地,新造好的飞船已经在准备起飞了,这艘飞船被叫做“火星建设号”。随着太空城上的飞控中心发动命令传来,地球上的人类通过伽利略望远镜的观察可以看到曲率引擎发动机留下的离子束,同时从控制中心传来的技术报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飞船的体型较大,但是凭借着新一代曲率引擎技术提供的强大动力,“火星建设号”依旧在不到一分钟内从速度为0,加速到了光速的85%;依靠着新材料建设飞船主体外壳,保障了飞船没有被加速时强大的“撕力”撕碎。“火星建设号”上搭载了大量建设基地用的材料,供应基地运转的高纯度能源以及建设基地的主力军——智慧机器人,同时还搭载有5名“新人类”的准备派到未来基地上的科研人员。
又三年后,火星基地的建设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基地分为四大部分:住宅区,科研区,能源区,核心区。住宅区是为30名常驻人员提供生存保障的区域,有水源,可以种植农作物,还可以慢慢改善火星土壤;科研区是使用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的区域,用以研究火星地表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等;能源区是提供动力的区域,由一个小型纯能源发电厂,火星上小型矿场,以及能源供应设备等组成;核心区是火星基地的“大脑”,平时有自主控制系统和强AI智能大脑控制运转,是整个基地的重中之重。
未来,火星基地会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外的一个跳板;人类文明将会借此冲出太阳系,迈向广袤无垠的宇宙。
解释说明:
“新人类”是指进入太空且思维意识发生较大改变与原来地球上的人类在意识上已经大不相同的人类;其具有完全独特的全新思维意识体系,不再受到原地球的思维意识束缚。
目前人类势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美中俄三大强国组成的地球传统强国,一部分是为了不被三大强国吞并而自愿抱团组成的小国联盟,一部分是离开地球进入22世纪中段建设的地球外太空城中居住的具有不同于地面人类思维、性格、认知的“新人类”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