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
因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险峻,又被称为天水关,是丝绸之路上的繁华重镇。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长达1600多公里,天水则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
在辉煌而漫长的,古丝绸之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门户和驿站作用。
“过陇坂”、“发秦州”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
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交汇处,有着三千年的文字记载史和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
天水古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是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的出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其境内古迹众多。
附近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山上庙内有伏羲塑像,彰显伏羲文化博大精深。
这里还是大地湾遗址,中华文明发掘地,是距今8300-4800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
已出土八千多件,各类文物及中国最早的原始地画,有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和宫殿等,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实属罕见。
它较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两千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仰韶文化,是华夏族先民所创造。
考古认为“华夏”一词中,“华”的概念应该出自仰韶文化。
秦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甘肃天水一带,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
秦人先祖嬴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
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一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秦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天水的清水、甘谷两地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我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县。
在天水,最能体现丝绸之路功绩的,就是麦积山石窟,见证了佛教自西向东的传播痕迹,也能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因其山形奇特,远观似农家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开凿,后经历代扩建和重修,成为丝绸之路上著名石窟。
以精美绝伦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中亚、西亚、北非人特色的面容,都能在麦积山的塑像中找到,有的还有欧洲人的痕迹。
麦积山石窟佛像,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早期佛像高鼻宽肩,身躯健壮,具有明显的印度风格余韵。
西魏时期,佛像清俊秀美,面容和蔼,宽衣薄带,服饰风格上已显汉化。
至隋唐时期,佛像丰满富丽,圆润庄严,已明显趋于中原文化。
当人们漫步在天水,迎面而来的是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不禁会遥想起丝路的繁盛和商旅之人对佛国的虔诚。
在众多伏羲、秦汉、麦积山等文化脉系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麦积山石窟遗迹,共同铸就了古时天水的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