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儿,途径法门寺,将马车停下。”
身后传来清儿姐姐的声音。
“好的。”
马车没走多久,就看见了一座,极为普通的四层楼宫殿。
停车后,梦澜和清儿下车,携手步入宫殿游玩。
淳于现独自一人,站在宫殿外抬头仰望。
暗暗叹息这个,早已面目全非的法门寺。
据传,该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期,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层,塔下设有地宫。
地宫中存放着,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内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
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宝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于蓝毗尼花园,现位于尼泊尔境内,是释迦族的王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
二十九岁时,悉达多王子看清了,世俗生活背后,隐藏的各种痛苦,以及人在生老病死中的苦苦挣扎,决心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于是抛弃王室的生活出家了。
经历了万般艰辛,释迦牟尼佛,在三十五岁时证悟了。
从此,他的足迹踏遍恒河流域,为世人宣说佛法,创立了佛教和最初的僧团。
八十岁时,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
遗体火化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质地坚硬的圆形珠状物,这就是舍利。
佛教经典《金光明经》卷四中记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因此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被尊为至高无上的圣物。
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的200来年,古印度历史上的超级帝国,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出现了一个无比强势的王——第三代国王,阿育王。
阿育王早年为了争夺王位,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好战好杀。他有100个兄弟姐妹,他竟然杀了99个手足至亲。
这样一个人,在战争结束、王位巩固、统一印度后,竟然放下屠刀推崇佛法,开始反思人生。
他广修寺院,召集四方僧人,编撰、完善和整理了许多佛经,并派僧人外出传教,使印度佛教迎来黄金时代。
为弘扬佛法,阿育王到处收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然后重新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其中,传说有十九颗,在东汉时期传入了中国,在汉桓帝的资助下,共建造了十九座,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法门寺为第五处。
法门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战火纷繁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屡遭破坏。
尤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了崔浩的建议,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致使该寺舍利塔,在劫难逃成为废墟。
但当时仍有信徒,不断前来烧香敬佛,这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圣冢”。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复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
并于西魏恭帝元魏二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该寺由此名声大振,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
隋文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曾经将其改名为“成实道场”,舍利塔被称作“成实道场合利塔“。
仁寿二年,即公元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隋义宁二年,即公元618年,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
是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焚,一片冲天火光后,仅剩塔基残垣。
唐太宗贞观五年,岐州刺史张德亮,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殿代塔,殿楼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