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5200000009

第9章 凄凉晚年痴情帝

马嵬驿事变以后,究竟向何处去?唐玄宗与高力士等,坚持按原计划奔赴蜀郡;而太子李亨等则拉了一支队伍另外走了。

六月十四日,兵变闹到傍晚才止息,当天就只能在马嵬驿过夜。次日,大队人马准备出发时,发生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蜀郡将吏与杨国忠有“连谋”,不能前往。有的主张到太原,有的提议到朔方,有的主张到西凉,有的说返回京师。各持已见。唐玄宗心里想入蜀,但是鉴于昨天的事变,深知众怒难犯,便请高力士出来讲话。高力士说:“太原虽固,地与贼邻,本属禄山,人心难测。朔方近塞,半是蕃戎,不达朝章,卒难教驭。西凉悬远,沙漠萧条,大驾顺动,人马非少,先无备拟,必有阙供,贼骑起来,恐见狼狈。剑南虽窄,土富人繁,表里江山,内外险固;以臣所料,蜀道可行。 ”的确,就逃避叛窜兵锋而言,“蜀道可行”。太原跟敌占区毗邻,很不安全。僻远的朔方与西凉,自然不是好地方。蜀郡将吏虽然跟杨国忠有瓜葛,但是,杨国忠已死,不会有大的行动。何况,原先“幸蜀”之计,并不是杨国忠的私人阴谋,而是唐玄宗与高力士等共同的意向。

当然,从抗战立场来看,这是不可取的。潼关刚失守,若采纳高适的建议,动员抗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既已逃离京师,人心涣散,要想再回到长安并组织抗战,那就错过时机了。积极的对策应是北上朔方,以郭子仪与李光弼军队为主力,号召民众,平定叛乱。但是,这一着,唐玄宗是不敢贸然实施的。

高力士的意见没有遭到反对,这时,韦谔说:“还京,当有御贼之备,今兵少,未易东向,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所谓“至扶风”再慢慢商量,事实上是西幸蜀郡的主张,只是委婉的说法。唐玄宗不敢专断独行,“询于众,众以为然,乃从之。”看来,经过马嵬惊变,皇帝也谦和了。于是以韦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准备上路了。

据记载,百姓父老“遮道请留”希望皇帝不要离开宫阙陵寝所在之地。玄宗按辔久之,最后还是西行,叫太子李亨留在后面宣慰父老。过了一会,群众越聚越多,竟达数千人。太子涕泣,跋马欲西。“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太子的两个儿子以及李辅国也都劝太子留下来,来东讨逆贼。

其实,太子“不得行”只是表现。“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长期以来,太子同父皇之间有着深深的裂缝。玄宗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对他并不抱有希望。前太子瑛被废,三个皇子同日赐死,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事!杨国忠千方百计地陷害李亨,也是够可怕的。玄宗决没有让位的打算,连“太子监国”也做不成。若继续跟随父皇到蜀郡,今后太子地位能否保住,难以预料,所以,马嵬驿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这一点,凡是太子集团里的人都很明白。史载, “(李)辅国侍太子扈从至马嵬,乃献策请分兵北如朔方,以图兴复。 ”李辅国还“密启”太子妃子张良娣,张良娣“又赞其谋,遂定计北趣灵武。”太子的两个儿子,即广平王李傲与建宁王李倓,也都积极地鼓吹另立山头。可见,太子不跟随玄宗西行,是早已有所预谋的。当然,父老百姓“遮道请留”,也是事实。太子李亨恰好利用父老们的请求,装出一副“不得行”的样子,来实施他自己的计划。

唐玄宗已经走出一段路,久等太子不来,非常困惑,便派人“侦之”。谁知使者回来报告说,太子留下不来了!玄宗马上意识到太子要走自己的路了,不禁叹了一声:“天也!”自逃离京师,仅只三天,朝臣杨国忠与魏方进被杀了,内侍监袁思艺投奔安禄山去了,杨贵妃被缢死了,太子李亨又不来了,真是众叛亲离呵!玄宗被迫分出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调拨给太子;又把东宫内人包括张良娣送去太子那里。据说,“且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有些失实。后来的事态发展表明,玄宗并没有“传位”的意图,而太子则急于抢位称帝。

父子分道扬镳,失去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太子李亨虽然怀着早日称帝的政治野心,但他毕竟是举起一面平叛的旗帜,客观上符合广大百姓的愿望。马嵬父老们留住太子说:“至尊(玄宗)既不肯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如果一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要想成为百姓之主,除了率众“破贼”外,别无立法。

唐玄宗已经丧失了平叛的信心,不只保不住爱妃的生命,而且连两京宫阙同祖先陵寝都保不住,又息能充当天下百姓之重呢?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评论说:“自是以后,天下有变,则京师不守,人主先为出计,自明皇始,其可丑也夫。”轻率地逃离京师,便是他退出政治舞台的预示。而一个丢失政治生命力的老人,自然听不进马嵬父老们的劝告和挽留。

至于太子李亨,他的才华远远不如太子李隆基,但是,有一点却比年迈的唐玄宗聪明,那就是深知人心。在“禄山一呼,四海震荡”的危难时候,谁能打起平叛的旗帜,谁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只有顺应“人情”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才能永可平安。太子李亨正是利用马嵬驿事变所造成的政治形势,独立地树起“兴复”的大旗,为自己称帝创造了条件。

玄宗与太子各走各的路。唐玄宗在高力士、韦见素以及韦谔等的陪同下,向着扶风(今陕西凤翔)行进。

经过两天的奔波,六月十七日到达了扶风。“士卒潜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陈玄礼不能制”,唐玄宗为此忧患。太子李亨拉走部分队伍后,士兵对“至尊”也不那么敬重了,若无法稳定军心,很可能会闹出新的兵变。恰好这时,成都进贡春彩十余万匹,运至扶风。唐玄宗马上令将全部春彩陈列在庭院里,召集将士们,当众发表了一通演说:“朕比来衰耄,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大家都没有准备,不得别父母妻子,茇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蜀路阻长,郡县褊小,人马众多,或不能供,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和子、孙、中官前行人蜀,亦足自达。今日和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这是何等的悔恨与伤感,充分体现了他的落队!然而,正如元代史家胡三省所说:“玄宗之为是言也,出于不得已。”的确,根据韦谔的建议,先到扶风再商量,事实上玄宗急于入蜀,“远避”敌军兵锋。若真的没有将士们护送,只靠一些子、孙、宦官们,要安全地抵达成都,也是很难的。分赐春彩,与其说是提供遣返士卒的资粮,毋宁说是笼络军心,希望不要树倒猢狲散。广大的将士们面对“泣下沾襟”的皇帝,深知其心意,便纷纷表示:“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于是,流言止息,军心稳定下来了。

六月十八日,唐玄宗在扶风发布重大的任命:以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等副大使。崔圆原是杨国忠的心腹,早就在四川建置馆宇,具备物资,以供急需。唐玄宗明显对他毫无介意,令他作好迎接皇帝的准备。

六月十九日,从扶风出发,夜宿陈仓(今陕西宝鸡)。第二天,到达陈仓县西南的散关。散关是大散岭上的关隘,南下便是汉中了。唐玄宗派遣颍王李璬先到剑南,跟崔倒联系;同时分扈从将士为“六军”,由寿王李瑁等分别统领。整顿了一次队伍。离开长安,已经是第八天了。一路上,数千禁军以及其他人员大致分成三大部分:前头,负责安排;当中,玄宗所在,后面,由太子率领。马嵬驿事变后,太子李亨分去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所谓“后军”,似指由太子统率的后卫队伍,而飞龙厩马则当是由“飞龙马家”李辅国掌管的。至扶风,玄宗还说“人马众多”足见扈从将士仍有几千人。但是,经由二次事变以及部分将士的逃离,军队早忆杂乱了,很有必要整顿一下。这就是散关分置“六军”的原因。

那么,何谓“六军”?大家都知道,开元以来,禁军建置分为四种,即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次散关,分部下为六军”。这“六军”,似是天子禁军的另一种称呼。并非指六种独立编制的军队。换言之,实际上还是四军。史称,“寿王瑁等分统六军,前后左右相次。”从“前、后、左、右”来看,似还只是四军。当然,理解为六种独立编制的军队,也是可以的。如果真的可以,那么,散关分置“六军”的意义就比较重大了,它标志着唐朝禁军编置从“四”到“六”变化的开始。但是,除了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之外,其他两种又叫什么名称呢?不得而知。至“至德二载”(公元 757年),唐肃宗“置左、右神武军,取元从子弟充,制度同四军一样,总谓之北牙六军。 ”胡三省特加注解,说:“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谓之北牙六军。”据此,“六”军建置是太子李亨称帝(肃宗)以后的事,同玄宗无关。

值得注意的倒不是四六之争,而是由亲王皇子们统领禁军。早在唐睿宗时,明文规定皇子亲王不准兼领羽林禁军。因为这很容易引起宫廷之变。唐玄宗时,掌管禁军的先是王毛仲和葛福顺等,后是陈玄礼。潼关失守后,玄宗逃离京师,路上是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负责禁卫的。马嵬驿事变以后,只能这样。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至扶风时,士卒“流言”不逊,“陈玄礼不能制”,显然难以肩负统领禁军的重任。再加上心灵打击,唐玄宗不象过去那样信用陈玄礼了。六月二十日,散关整顿六军,就由寿王瑁等分别统领了。

自散关南下,地属汉中,对于仓皇逃难的唐玄宗来说,这是一个安全之处。六月二十四日,抵达河池郡(今陕西凤县),追到崔圆。崔圆呈上奏疏,具陈“蜀土腴谷羡,储供易办”。玄宗看了,感动得流泪,说:“世乱识忠臣”。崔圆虽然原先是杨国忠圈子里的人,但毕竟是守文之士,忠于唐王朝。当天,玄宗很高兴,马上以崔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是玄宗逃亡期间任命的第一个宰相。玄宗对高力士说:“朕观崔圆气宇冲邃,理识弘通,比诸宰臣,无出其右。若得对见,必倍承恩。”后来的确是这样。可见,若认为因为杨国忠的关系就不可以到蜀川,那是不要担心的。

王思礼也来了。马嵬驿事变前夕,思礼匆匆来到金城,又迅速赶往西凉。后来,闻河西诸胡乱,又退回至河池郡,唐玄宗高兴的任命他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高适也来了。他从长安出发,经骆谷,西驰至河池郡,谒见玄宗,陈述潼关败亡的形势,诉说在长安跟杨国忠之争,指出:“臣与杨国忠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这很明显是安慰的话,希望玄宗不要以“避寇出奔”为耻辱,赶快振奋起来。玄宗深知高适的好意,便任他为侍御史。

总之,到了河池郡,玄宗的心情有些改变。七月初一,以侄子李踽(大哥李宪的儿子)为汉中王、梁州都督、山南西道采访防御使。玄宗还叫贾至撰写了《册汉中王瑀等文》,强调“匡复社稷,戡定寇仇,在此行也。”表明他萌发了平叛的信息。

离开河池郡,沿嘉陵江而南,是崎岖的蜀道。唐玄宗等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穿过险峻的剑门关,于七月十三日(甲子)到了普安郡(今四川剑阁)。这天,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遥隔千里的唐玄宗当然不可能知道。

玄宗在普安遇见了宪(刑)部侍郎房琯。房琯逃出长安,历经艰苦才追上皇帝。玄宗打听从前备受恩宠的张均、张珀兄弟(张说之子)的情况,房琯说他俩兄弟毫无追随皇帝的意思(后来投降了安禄山)。这件事,玄宗虽然早已预料到,但冷酷的事实让人难以面对,比照之下,房琯却是忠诚的。因此,玄宗封他为文(吏)部侍郎、同平章事。这是逃亡途中第二次任命宰相。

七月十六日(丁卯),玄宗在普安颁布一道重要的制令,文字是由贾至撰写的。制文首先回顾了唐王朝创建以来的盛业,指出“垂五十年,中原幸无师旅。 ”但是,因为皇帝陛下的“不明”,“致令贼臣内外为患。”这里,所谓“内外”贼臣,就是指杨国忠和安禄山。制文还说:“伊朕薄德,不能守厥位,贻祸海内,负兹苍生,是用罪己责躬。”可见,这是一份罪己诏。自逃离长安,已是第三十三天了。天下四方不知皇帝的去向,直至制文颁布,才明白皇帝陛下在普安,知道玄宗出奔的目的地是成都。

制文还宣布了战略部署: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收长安、洛阳”。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守右庶子。这个决定表明唐玄宗没有“传位”意图,依然以“天下之主”身份,命令“元帅”前往讨伐“逆贼”。回顾半年多前,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即“皇太子”的先锋元帅,镇守潼关。但是,因为杨国忠等的反对,李亨却没有被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到普安,才给早已分道扬镳的李亨以“元帅”头衔,让他担负起平叛的重任。

此外,制文规定:以永王李磷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盛王李琦为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以丰王李珙为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这样,对安禄山叛乱地区有很大的包围。

为什么要由太子与诸皇子分别领兵呢?制令强调:“夫定祸乱者,必仗于群才。”太子亨“好勇多谋”,永王磷,盛王琦、丰王珙等“乐善好贤”,因此要由这些“群才”共同努力,来平定安禄山叛乱。在这种部署的背后,还有一种压仰军权的考虑。但是,认为这是对太子参与马嵬驿事变而搞的报复,恐怕不是事实。须知,太子已独立而离开了,玄宗估计太子会到朔方,但具体地址,一点也不知道。即使要报复,又如何去做呢?就太子而言,分得后军仅只二千人,继续招兵买马,急剧壮大,其势力也不可能波及山南、岭南、江南、淮南、河南等广大地区。为了平定叛乱的需要,让诸皇子亲王分别统领各地区军事力量,“其署官属及本路郡县官,并各任便自简择。”显然,这种部署是针对着安禄山,而不是针对着太子。

继续走了几天,七月十九日(庚午),到达巴西郡(今四川绵阳东)。郡太守崔涣,是“五王政变”参与者崔玄的孙子。 “(崔)涣迎谒于路,抗词忠恳,都讲究理体,玄宗嘉之,以为得涣晚。”经宰臣房琯推荐,即日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涣是逃亡之旅中第三个宰相。这时,又以原宰臣韦见素做左相。

据《幸蜀记》载,玄宗在巴西郡时,宰臣们提议“蜀中气候温瘴,宜数进酒。 ”玄宗令高力士宣旨曰:“朕本嗜酒,断之已久,终不再饮,深愧卿等意也。”高力士还解释说,早在开元四年(公元 716年),因醉怒杀一人,次日记不得了,更是可见酒能误人。左右具奏,玄宗悔恨不已,从此断酒,连下药的酒也不饮。

这样的事,又见于《次柳氏旧闻》。据说,玄宗始入斜谷(在今陕西终南山),知顿使、给事中韦倜得新熟酒一壶,献给玄宗。玄宗不肯喝,说:“始吾御宇之初,尝大醉,损一人,吾悼之,因以为戒迨今四十年矣,未尝甘酒味。”从者闻之,都感到很高兴。

关于唐玄宗戒洒的故事,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按曰:“玄宗荒于声色,几丧天下,断酒小善,夫何足言!今不取。”司马光事实上,有很明显的虚构图《次柳氏旧闻》和《幸蜀记》,是因为“断酒小善”,没有记载的价值;关于戒酒的事实并不加以否定。其实,传说的虚构性是显而易见的。玄宗出奔蜀郡,根本不经过斜谷;置顿使是韦谔,而不是什么“韦倜”。至于在巴西郡侈谈戒酒,不过是取悦舆论的把戏。盛唐天子向来用声色自娱,居然四十年滴酒不沾,怎么叫人相信呢?请看事实:开元七年(公元 719年)九月甲寅,“上(玄宗)宴饮极欢。”八年(公元 720年)十月,“上(玄宗)降阶执(薛王)业手……即与之宴饮。”十三年(公元 725年)四月,“上(玄宗)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宴于集仙殿。”玄宗说;“朕今同卿曹合宴……”同年十一月,封禅泰山之后,玄宗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酒酣,上(玄宗)谓张说日……(玄宗)自举酒赐之。”十八年(公元 729年)八月初五,玄宗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楼下。二十年(公元 732年)四月,宴百官于上阳东洲。开元晚期,高力士说:“陛下频赐臣酒,往往过度。”玄宗命左右曰:“即置酒为乐,无使怀忧。”自从宠爱杨贵妃之后,更是酒色难分。“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明皇与贵妃,每至酒酣……很明白,唐玄宗本来是“嗜酒”的,直到天宝时期也还是这样。酒宴同歌舞,是唐代宫廷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唐玄宗同高力士在巴西郡侈谈戒酒,一般是为了入蜀而树立起较好的形象。

出巴西郡,往前方就是目的了。七月二十九日(庚辰),终于到达成都。从六月十三日(乙未)逃离长安,至今整整四十六天。此时,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而已。唐玄宗是唐朝第一个经历“避寇出奔”的帝王,历经艰辛,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数的悔恨与创伤。

刚至成都,略作安置,就于八月初二(癸未)颁布了《幸蜀郡大赦文》。虽说“逆胡犯阙,四海分崩”,大唐天子已经统治不了“天下”,“大赦天下”只是一纸空文,但是,它却顽强地表现着至尊无上的皇帝的存在,也表现唐玄宗在蜀川的未来设想。

赦文首先重申了皇帝陛下之“不明”。“朕以薄德,嗣守神器,每乾乾惕厉,勤念生灵,一物失所,无忘罪己。”这是官样文章。现实让人清醒嗣位以来一直是“乾乾惕厉”、“无忘罪己”,怎么会落到逃亡的窘境呢?冷酷的现实催人猛醒:“奸臣凶党,负信背恩,创剥我黎元,暴乱我区夏,皆朕不明之过,岂复尤人哉! ”是的,再也不能怨天尤人了,过错全在于“朕不明”。只有公开地承认,才会获得天下百姓的谅解和支持。

其次,重申了普安时已提出的战略部署。“朕用巡(按:不是巡狩出幸,而是逃亡避难)巴蜀,训励师徒,命元子(太子李亨)北略朔方,诸王分守重镇,以定中原,合其兵势。”当时,玄宗尚不知太子李亨的动向,更不知道他已称帝,所以仍用“皇帝”的名义,命令太子与皇子诸王分别领兵,协同合力,平定祸乱。可见,这种部署并不是针对太子李亨,而是针对安禄山。

第三,提出了对待叛乱胁从官员的新政策:“安禄山胁从官有能改过自新,背逆归顺,并原其罪,优与官赏。”过去,凡是安禄山亲属就没有关系,如安思顺、荣义郡主等,都没有赐死。战场上打了败仗的将帅,也都被诛。这样就促使了大批官员倒向安禄山。现在,唐玄宗也懂得了瓦解敌人力量的重要性,学安禄山的办法,把敌对营垒里的人争取过来。

最后,表示要振奋精神,号召“约法维新”。赦文宣称:“将荡涤烦苛。大革前弊,思与亿兆,约法维新。”还强调:“思与群臣重弘理道,可大赦天下。”然而,这种“维新”愿望是不切实际的。流亡蜀川以后,肩负平叛重任的已不是唐玄宗,而是儿子李亨;“复兴”唐王朝的已不是唐玄宗,而是儿子李亨。其实,玄宗已被拉下了皇帝宝座,这一纸大赦令,是唐玄宗作为皇帝而颁布的最后一道诏书。标志着唐玄宗统治时代的结束。

太子李亨在灵武休整一段时间之后,进人灵武一切安排就绪后,裴冕、杜鸿渐与崔漪等人,劝太子李亨登基称帝,以归中外之望。李亨照例推辞不允。裴冕等对他说:随从将士多为关中子弟,日夜思归,所以不辞艰辛远涉边塞,是相信殿下,假如一旦失望离散,则不可复集。并反复五次上笺,劝他“勉徇众心,为社稷计!”十三日,李亨终于在灵武城南楼称帝,是为肃宗。并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元年。

李亨以太子身份即位,必须有父皇“传位”的舆论,否则就会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以,制书宣称:“圣皇久厌大位,思传眇身,军兴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罔敢祗承。”事实上,玄宗并没有“传位”的明确表示,禄山叛乱之初,命“太子监国”与传位是不同性质的事。裴冕、杜鸿渐等也大造舆论,“请遵马嵬之命,继皇帝位”。其实,马嵬坡分手时,玄宗除了哀叹“天也”外,并没有“宣旨传位”。问题的关键在于李亨本人要当皇帝,利用当时政治与军事形势,尽早登上皇帝的宝座。所以,肃宗灵武即位,是为了争夺皇权。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裴冕、杜鸿渐等的劝进,也是一种推动力。他们迎太子至灵武,就有拥立新主的意思。刚到灵武,五次呈递奏书,恳求李亨称帝。他们都劝他:“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若逡巡退让,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臣等犹知之,况贤智乎!”可见,正是利用玄宗“南幸蜀川”的时机,使“宗社神器”归于太子李亨。杜、裴等代表的是朔方、河西将官群体,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肃宗要在灵武称帝,并不容易。但是,这些人的支持,并不是李亨长期经营西北军镇地区的结果。李亨名义上担任过朔方节度大使,事实上根本没有插手过西北军镇的事务。李亨跟裴、杜诸人过去并无深厚的交谊,只是在“四海分崩”的情势下,由于彼此利益的巧合,聚集在一起了。

李亨的灵武即位,尽管是子夺父位,难免有“不孝”之嫌,但在那样一种特殊的危难时刻,人们翘首期待的,不是一个弃战逃跑的皇上,正是一个敢于挑起抗战重任的君主,至于是谁,倒是次要的事。正是由于太子李亨顺应了民意,何况,李亨以太子继承父位,也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故灵武即位不只没有遭到任何谴责,相反地很快得到全国各方面的支持与拥护。

肃宗尊明皇做上皇天帝,重定了一些制度。任命了一些新官员:任命朔方度支副使、大理司直杜鸿渐做兵部郎中,朔方节度判官崔漪做吏部郎中,两个人都知中书舍人事。任命御史中丞裴冕做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河西兵马使周泌做河西节度使,陇右兵马使彭元晖做陇右节度使,浦关防御使吕崇贲做关内节度使。把关内采访使改成关内节度使,治所在顺化郡(今甘肃庆阳),任命吕崇贲兼顺化郡太守。让陈仓县令薛景仙做扶风郡太守,兼防御使;陇右节度使郭英义做天水郡太守,兼防御使。把灵武郡升级做大都督府,上县升级做望县,中县升级做上县。当时,塞上精兵都到中原地区去讨伐叛军,只剩下老弱残兵守边,文武官员还不到三十个人。肃宗所面临的是一个困难的局面,他支持了一个新时机。张良娣(正三品)是肃宗最心爱的女人,她聪明伶俐,深得人心。她跟着肃宗来到灵武后,当时卫兵很少,肃宗每次睡觉,张良娣都替他放哨。肃宗说;“敌兵不是妇人抵挡得了的。”张良娣娇笑着说:“仓卒的时候,我用身体挡一下,殿下便可无恙”她在灵武生了孩子,产后第三天就起床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肃宗劝阻她,她说:“现在不是我养身体的时候!”因此,肃宗越来越喜欢她。

八月十八日(己亥),命左相韦见素、宰臣房琯与崔涣等带着传国宝玉册到灵武,举行“传位”仪式。作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尤为重视,在《命群臣辅嗣皇帝诏》中说:“皇帝自幼仁孝,与诸子有异……往十三年,已有传位之意,属其岁水旱,左右劝朕,且俟丰年。尔来便属禄山构逆,方隅震扰,未遂此心。昨发马嵬,亦有处分。今皇帝受命,朕心顿如释负,劳卿等远去,勉辅佐之。”回顾自己早有“传位之意”,并不是真心话。八个月之前也对洛阳沦陷不久,玄宗对杨国忠说过“去秋已欲传位太子”,实在是随口说说而已。在杨国忠专权的年月里,“传位太子”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昨发马嵬,亦有处分”,也是含糊其词,没有明确的“传位”表态。只有肃宗灵武即位之后,玄宗才无可奈何地承认“传位”的既成事实,“顿如释负”,只是终于了却了一件烦恼的心事。灵武使者来到成都,韦见素、房琯等奉传国宝玉册赴灵武,这前后,约花两个多月,才完成了“传位”的全过程。

就在这段时期里,唐肃宗在灵武的情况也有改变。郭子仪等将兵五万,从河北至灵武,“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八月初一,以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如此,肃宗初立时“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的局面,得到了改观。

急需人才之时,肃宗想到了李泌。

李泌从小就以才思敏捷而出名,因此,明皇叫他经常与李亨来往。李亨担任太子时,李泌也已经长大了,李泌上书谈论政事,很有见地。明皇打算任命他官职,李泌不仕,明皇便让他与李亨结成布衣朋友,李亨把他叫做“先生”。杨国忠讨厌他,叫他搬到蕲春郡去住。后来他在颍阳隐居。肃宗从马嵬驿北行后,马上派人去请他。肃宗称帝不久,李泌到了灵武。他到后就给肃宗讲解古今成败的事情和道理,肃宗听了非常高兴,与他日夜在一起,出门时并马,睡觉时对床,无论大事小情都征求他的意见,甚至任免将相这样的大事也都与他商量,对他言听计从。后来,肃宗认为他没有官爵,名不正、言不顺,想要任命他做右相,李泌坚决推辞说:“陛下把我当做朋友,我觉得这比做宰相还要高贵,不要强迫!”肃宗只好让他做银青光禄大夫(散官)兼广平王(李俶)行军司马。这样,他实际的权力比宰相还要大。肃宗经常对他说:“您侍候太上皇,又担任我的老师与朋友,还担任广平王司马,我家三代人都得到了您的帮助!”

肃宗和李泌到军队里去时,士卒们偷偷指着他俩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山人。”肃宗听说后对李泌说:“艰难之际,不敢委屈您当官,请您暂且穿上紫袍,免得大家说三道四。”李泌不得已接过了紫袍。当李泌穿上紫袍之后,向肃宗致谢时,肃宗大笑,说:“先生中计了,穿朝服的人哪有不做官的。 ”说着,从怀里拿出敕书,任命李泌做诗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严肃地坚决推辞。肃宗说:“我任命您当宰相。等叛贼平定以后,听任先生实现自己的高志!”李泌只好接受了。元帅府设在皇宫里,李俶进府,李泌也一并出入;李泌对肃宗说:“众将害怕您,在您面前商议军事,有的话不敢说。万一有小差错,危害就大了。请先让我和他们及李俶慢慢商量,我与李俶再请示您,行就办。不行就算了。”肃宗答应了。因为当时军务繁忙,各地的报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断送来,肃宗命令把报告全部先送元帅府,李泌看过后,马上送给肃宗,其他的等天亮以后再送。宫门钥匙,肃宗全部送交李俶和李泌掌管。当时,皇宫门、官府门旁边设置轮盘,一到晚上,大门一关,外面有紧急文书,放在盘内,很快传进去。

一天,肃宗与李泌谈起了李林甫。肃宗告诉李泌说,待攻克长安后,让人挖他的坟墓,烧他的骨头,扬他的骨灰。李泌劝道:“陛下正在平定天下,何必向死者报仇呢!枯骨有什么知觉?这样做没有什么用,只是让别人认为陛下心胸不开阔。而且现在跟随叛军的都是陛下的仇人,如果他们听说这样做,恐怕就不想自新了。”肃宗不高兴地说:“这个贼以前千方百计危害我,致使我当时朝不保夕。我之所以能够保全下来,是因有老天保佑!李林甫也讨厌您,仅仅是来不及害您死去罢了,您还可怜他干什么!”李泌说:“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是因为上皇当了近 50年的皇帝以后,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住巴蜀。南方地恶,上皇年老,听说陛下这个命令,恐怕会以为是天宝五年废韦妃的缘故,心中会不安,万一因此成病,人们会认为天下这样大竟不能安置一个父亲了!”他话还没有说完。肃宗已经泪流满面,他走下台阶,朝天跪拜说:“这些我都没有想到,这是天叫先生开导我呀!”然后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不止。

还有一次,肃宗又对李泌说:“张良娣的祖母是昭成太后(明皇母亲)的妹妹,上皇喜爱张良娣,我想立张良娣作皇后,如何?”李泌说:“陛下在灵武,是因为众臣想要立功才称帝,不是为私。至于家事,应该等待上皇的命令,过些日子也不是。”肃宗只好算了。这就是说,李泌能够引导肃宗走正道。南诏乘乱攻陷越葑会同军,占据清溪关。骠国、寻传都投降南诏。

当时灵武的军队除朔方军五万以外,加上陇右、河西等地的征兵,总数不过六、七万人马,肃宗感到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便想借助西北少数族的兵力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命豳王守礼的儿子承寀为敦煌王,派他与朔方部将仆国怀恩一起出使回纥,请他们出兵帮助唐廷收复长安。又派人征召西域拔汗那等部族的少数族军队,随安西兵同来支援。这个时候,李泌建议肃宗离开灵武,南迁彭原,俟西北少数族援兵队至,再南下扶风,其时江淮的庸调物资估计也可到达,可解决赡军的急需。因为古代运输,水路比陆路省便得多,而扶风至灵武既无直达水系,路途相隔又远。所以李泌这一南下扶风集师的建议是很明白的。

远在成都的唐玄宗所住的行宫,原是前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一座使院,竹树茂美,院宇华丽,可谓胜景之地。蜀川是天府之国,物产丰足,气候宜人,加之崔圆等忠恳款待。又无战乱的威胁,唐玄宗日渐喜欢上清闭反省,常离不开回忆。年逾古稀的唐玄宗,除了思念爱妃,更多的是回顾往昔政坛上各种人物到至德元年十月,唐肃宗在彭原,由房琯挂帅,率三军进讨长安叛军。消息传到成都,玄宗跟“颇精历代史”的给事中裴士淹互相品评人物。玄宗认为,房琯为将,“此不足以破贼也。”接着,历评诸将,都说“非灭贼材”。此后,玄宗提起姚崇的宏才远略,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可见,对姚崇怀着深深的佩服。

在玄宗看来,当年“宏才远略”的姚崇如果健在,是再好不过。是的,姚崇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卓越的军事家。姚崇对“开元之治”所作出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若使明皇不懈于开元之政,姚崇久握于阿衡(宰相),讵有柳城一胡(指安禄山),敢窥佐伯,况其下者哉! ”但是,玄宗不可能坚持“开元之治”,姚崇也不可能久居相位,其后果是“人君失政,为盗启门”,发生了安禄山叛乱。尽管这样,唐玄宗幻想姚崇再次出现,收拾败局,为时已晚了。

怀念姚崇之时,玄宗对李林甫也有所评论。也许劫难过后本质易相的。玄宗说:“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裴士淹趁机问道:“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玄宗默默无语,无言对答。看来,玄宗企图通过品评十余宰臣,要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但是,却没有和本身联系起来。

人到暮年,常常要补救自己往昔的错失,来解脱自己的心灵。除了祭九龄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追册元献皇后。事情都在至德二年春夏间,一前一后,都不是偶然。元献皇后,是唐肃宗的生母。她姓杨,弘农华阴人,曾祖父是隋朝名臣杨士达。唐睿宗景云初年,选入太子宫。杨妃怀孕肃宗时,正是太子隆基与太平公主产生矛盾之时。玄宗即位后,皇后王氏无子,亲自抚养幼小的肃宗。可见正皇后和杨妃关系较好。但是,玄宗宠爱武惠妃,王皇后失宠被废而死。过了几年,杨妃病逝。杨妃生前境遇冷落,玄宗对她不是很好。

及至肃宗即位称帝,玄宗为自己过去对肃宗生母的冷淡而心生悦快。至德二年五月,依照“母以子贵,德以谥尊”的原则,追册杨妃为“元献皇后”,赞令“故妃弘农杨氏特禀坤灵,久厘阴教……诞发异图,载光帝业。”这样做固然是悼念已故的杨妃,但更重要的是调节玄宗与肃宗之间的父子关系,表明支持肃宗。

从潼关失守,李光弼、郭子仪军退入井陉后,不数月,河北诸郡常山、河间、饶阳、乐安、景城、平原、博平、清河、信都等等。都被史思明攻占。信都太守乌承恩降敌。河间李奂、饶阳李系和裨将张兴等,或投水投火自尽,或被残杀。平原颜真卿亦被迫弃郡渡河南走,绕道来奔肃宗朝廷。史思明从三千人马,发展到数万之多,每郡置三千士卒镇守,巩固了河北后方。在南路,安禄山占领了两京,对政治产生了影响。中原粮储尽为其有。而军队消耗又不大,所以叛军可说是兵精粮足,发展顺利。尽管安禄山叛军在河南东路(攻雍丘)及南路(攻南阳)进展不顺利,但唐军只能固守,无力出击,因此难以掌握大局。

而在唐军方面,则处于明显的劣势。肃宗所拥有的兵力,较为芷规的仅有李光弼、郭子仪所部朔方劲兵等五万。河西、陇右的士众大多在潼关一战中溃散,能用的兵所剩无几。军事上的失利,战场上的全面撤退;以及长安的陷落,玄宗的西逃,士气大挫。彭原、灵武一线后方虽还稳固,但毕竟地处远处,大军的粮饷还需从江淮地区,远途绕道运来。这一切,决定了唐军暂时只能处于守势。

基于此,他反对急于收复长安与洛阳,而主张应以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为主,逐步促成双方实力对比的转化。必要时,先取敌军后路范阳,覆其巢穴,让叛军前线发生动摇,最后达到克复两京的目的。否则的话,即使收复了两京,敌军退回河北,仍有可能卷土重来。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肃宗却要收复两京,这个想法始终占据着首要地位。他这样做,也有其政治上的客观原因。因为长安是唐王朝的京师是全国政治“心脏”之所在,其得失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何况,肃宗虽在灵武即位称帝,没有经过正当礼仪,换言之,没有按照封建的礼仪得到列祖列宗的承认,这对新皇帝来说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当然,更为重要的现实原因,是当时玄宗在蜀还掌握有相当一部分力量,在全国的政治活动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特别是发出了“诸王分镇节制”的诏令,万一哪个宗室王捷足先登,领兵攻入长安,肃宗岂不只能当一个“流亡天子”了么?当时正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永王磷,很有野心,接到玄宗的诏书后,便公开招兵买马,召募勇士数万人,口费巨万。江陵乃江南财富集聚地之一,非常富庶。永王磷的儿子埸“有勇力,好兵”,他与谋士薛缪等人。皆认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完富”,力劝永王磷盘踞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保有江表,以仿效东晋司马睿(元帝)割据江南。肃宗灵武即位后,曾下诏劝永王磷归蜀中成都,但他拒不从命,这就表明他已蓄有同肃宗分庭抗礼的打算了。于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肃宗专门设立了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高适为使,又增设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填为之。并令他们同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监视、防备永王磷。如此一来,矛盾更为激化。

此时,安禄山方面却突发事故。

安禄山本患眼疾,自起兵后视力日退,进入洛阳后渐至双目失明,又患“疽病”,性格日益增多。左右侍候,有一点不顺心,即加篝挞,甚至随意残杀。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大臣罕见其面,所有军国之事皆由严庄处理。严庄虽如此贵宠,也难免被其簦挞。又安禄山的嬖妾段氏,特受宠爱,安禄山欲以段氏所生子安庆恩代长子安庆绪为皇嗣,安庆绪也非常困惑,父子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居心叵测的严庄见安禄山既已眼瞎病废,没有任何作用,便找安庆绪密谋,劝他乘此良机,杀父夺位。他们找到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劝他说:“汝前后受挞,宁有数乎!不行大事,死无日矣。”李猪儿原是契丹人,十几岁起即侍候安禄山,很受人喜欢。安禄山腹大,每次穿衣,总是由李猪儿用头顶其大腹,帮其系衣带。然而,正是最为亲近贴身的李猪儿,遭安禄山簦挞的次数最多,所以严庄、安庆绪利用他去做杀手。

晚上,严庄与安庆绪带兵站在房间外面,李猪儿拿刀直入房间,用刀砍安禄山的肚子。左右都很害怕,不敢动手。安禄山枕头旁边经常放一把刀,作为防身武器。这时他忍着巨痛,用手摸刀,摸来摸去,还是摸不着,他非常气愤的大叫:“一定是家贼!”没多久,他就死了!严庄等人见安禄山已死,便叫人在床下挖一个几尺深的坑,就地埋了,并且警告宫里所有的人不准泄露消息。第二天一早,严庄对外宣称,安禄山病重,立安庆绪为太子。不久,安庆绪即位,尊安禄山做太上皇。然后发丧。安庆绪只会骑射,没有文化。严庄怕大家不服,不让他出去见人。他天天吃喝玩乐,把严庄当做兄,任命严庄做御史大夫、冯翊王,不论大事小情,都由严庄决定。

同年二月,唐肃宗进驻凤翔,军队人员同供养都得到了加强。这时,关于战略反攻问题有两种意见:有人主张先取范阳、除贼巢穴,以李泌为代表;有人主张先收复两京,以唐肃宗为代表。前者有合理的因素,若能切实达到,那就会使祸乱的“根本永绝”。半年多前,郭子仪和李光弼就曾提出过“覆其巢”的战略方针。但是,从实力对比来看,是很难实现的。河北地区是安禄山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影响深远;史思明大军驻扎,战斗力相当强大。李泌预料“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似乎“覆其巢穴……必成擒矣。”这一看法,没有说服性,对安史之乱深刻的社会根源及其长期性缺乏认识。

至于唐肃宗坚持先光复两京是由于直接的政治原因。堂堂天子,连两京都保不住,这像话吗?半年多前,唐玄宗急于出潼关、收东京,就是受到这种情绪支配的。唐肃宗既然做上了皇帝,就决不会采纳李泌的战略方针,务必先要收复两京。表面上叫“朕切于晨昏之恋”,急于收复两京,以迎太上皇。只是应付的托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时“上皇在蜀,人心犹戴故君”,皇子诸王分别在各地掌握兵权,永王李磷擅兵割据东南。此时,“肃宗若无疾复西京之大勋,孤处西隅……高才捷足,先收平贼之功,区区适长之名未足以弹压天下也。”

接着进行了好几个月的准备,唐肃宗劳飨诸将,遣攻长安。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先期抵扶风。九月,支援唐王朝的回纥精兵四千余人,由怀仁可汗的儿子叶护率领,来到了凤翔。元帅广平王李傲与叶护约为兄弟,便率大军十五万,“号二十万”,至扶风,与郭子仪会合。紧接着,进驻长安西郊,列阵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唐军利用地势而展开,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叛军约有十万,于北边列阵,叛军大败,被斩首六万级。当天夜里,叛军将领与官吏逃离长安。第二天,唐军入城,光复长安,百姓老幼夹道欢呼雀跃。捷报传到凤翔,唐肃宗涕泗交颐。

唐军在长安停留三天后,又立即向东进发。郭子仪率军攻克潼关,收复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今河南灵宝)二郡。十月,在陕城西新店进行了一场大决战。安庆绪尽发洛阳兵,加上长安败退下来的,尤有步骑十五万,以严庄为帅。敌军依山而阵,郭子仪初战失利。多亏回纥精骑袭击敌阵背后,叛军溃乱。郭子仪率唐军和回纥骑兵前后夹击,叛军大败。严庄等弃城东逃,广平王李傲和郭子仪等遂入陕城。第二天,安庆绪及其党羽见势不妙,夜间逃跑,退走至河北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步军不满一千,马军才三百,可谓狼狈不堪。过了两天,广平王和郭子仪率军进入东京洛阳。自封常清丢失洛阳,到此一年十个多月。

可以讲,在香积寺与新店两大战役中,回纥骑兵作用很大。精骑突击,尤善于阵后反击术,往往令叛军闻风丧胆。“回纥至矣!”叛军惊呼一声,便自溃败。然而,无需否认,借兵回纥,也有消极的一面。唐肃宗用郭子仅军队讨贼,怕难胜利,便乞援于回纥。这是情势所迫。借兵条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长安收复时,回纥兵就想“如约”劫掠,广平王恳求叶护,才算罢了。到克复洛阳,回纥兵就在城内劫掠三天。很多士女逃到圣善寺与白马寺里避难,而回纥兵竟纵火烧寺阁,死伤的人有很多。后来。父老请送一万匹“罗锦”给回纥,才停止了劫掠。可见,洛阳群众承受了多少艰难。赶跑了安庆绪。却又遭到了另一场的灾难。王夫之感叹道:唐肃宗“清援回纥。因胁西域城郭诸国,征兵入助,而原野为之蹂践。读杜甫拟绝天骄花门萧瑟之诗,其乱大防而虐生民,祸亦棘矣!”

此时唐玄宗,终有了想返长安的一天,因为自己毕竟是大唐天子。为此,他曾专门派人去灵武,赐予媳妇张良娣以七宝鞍;又派人去追册肃宗的生母杨妃为元献皇后等等。这些都只是为了缓和他与肃宗之间的关系,弥补自己以往的过失,求得儿子的谅解,为自己返京铺路了。

光复长安后,肃宗派人来到报告京师长安光复的消息,请玄宗择日启驾还京。玄宗先是喜出望外,及至看了奏文之后,很怕,当即气鼓鼓地起草诰文回复肃宗道:“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来矣”。一连好几天,长吁短叹,寝食不安,不提及许多内情。后来,凤翔又有使者来到,玄宗见了表文,这才转忧为喜。命进食作乐,选定启驾返京的行期。

原来,肃宗在啖庭瑶所呈的表文中说,请上皇东归京师,自己准备退位仍还东宫当太子。当啖庭瑶起程赴成都时,肃宗又将随军在长安的李泌召回凤翔,将此事告诉他,肃宗说:“朕已表请上皇东归,朕当还东宫复修臣子之职。”李泌听后顿感坏事,他认为肃宗如此表态,不太妥当,忙问:“表可追乎?”肃宗曰:“已远矣。”从长安到凤翔,足有五、六天的路程,当李泌从长安回到凤翔时,奉使的宦官去已多日。李泌摇头叹气,断定上皇见到表文,必不敢回长安了。

这是因为李亨既在马嵬驿先以武力相逼,继又在灵武擅自即位,现在以振军光复京师之功,反而要退位还权,怎么可能呢?这分明是与好为难,玄宗为避嫌只好不回京师。

肃宗听了李泌的话,急忙问道:“为之奈何?”李泌便请再以群臣名义,上一贺表给上皇玄宗,“言白马嵬清留,灵武劝进,如今成功,圣亡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之意”。肃宗使命李泌当即起草,读后泣日:“朕始以至减愿归万机。今闻先生之言,乃寤其失”,遂再令宦官火速奉表人蜀。

果然。玄宗接到表文后,才破涕为笑。而肃宗在长安,见啖庭瑶带回上皇不肯回京的诰书,忧惧不安。不知所措。及奉群臣贺表的宦官回到长安,奏明情况,肃宗才放下心来,并对李泌说,此事得以解决,“皆卿力也!”

正是肃宗入长安的同一天,上皇玄宗也告别居住了十五个月的成都,在高力士、陈玄礼等的护卫下,启程东还了。这个时候,奉肃宗之命入蜀奉迎的韦见素一行,还没至蜀。十一月丙申,玄宗一行来到凤翔,随从禁卫有六百余人,玄宗命他们全部解甲去兵去避嫌疑。肃宗则派了三千精骑前来凤翔奉迎保驾。

十二月丙午,玄宗行至咸阳,进入望贤宫。肃宗备法驾亲往恭迎。肃宗进门见父皇已在望贤宫南楼上,便脱下自己所穿的黄袍,下马趋进,换上紫袍,在楼下给上皇跪拜。玄宗下得楼来,弯腰抚摸着儿子,肃宗则跪捧着父亲的足,两人相与呜咽,不胜感伤。玄宗拿过黄袍,亲手给肃宗穿上,并感叹地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这时,禁卫的军士及军仗之外的父老百姓,皆欢呼万岁。肃宗便令放千余人进来谒拜上皇。进殿,礼毕。玄宗不肯入正殿,曰:“此天子之位也。”肃宗固请,还亲自扶上皇登殿。进餐之时,肃宗品尝过后再进献上皇。当夜在咸阳住下。

因为安禄山叛乱的破坏,兴庆宫遭受劫难,不仅梨园子弟流散了,而且“乐器多亡失”。玄宗重返旧宫,惟独一架“玉磐”仍然存在。原来,杨贵妃“最善于击磬拊搏之音,冷冷然新声。虽太常梨园之毹人,莫能加也。”唐玄宗特地下令为杨贵妃造一架玉磬。传闻这架玉磬是用蓝田绿玉琢成的,上面装饰着金钿珠翠珍奇之物,非常夺目。还造了一对金狮子。各自重二百余斤,像拿攫腾奋之状,做脚座。其他彩绘缛丽,制作神妙,独一无二。当年杨贵妃击磬的情景历历在目,而如今,人亡器在,玄宗“顾之凄然,顾不了眼前,促令送太常,现在藏于太常正乐库。”

乾元元年冬十月甲寅,唐玄宗一度离开兴庆宫,于临潼华清宫避寒。当地父老纷纷出来迎接,壶浆塞路,都想看看阔别多年的他。过去,每次来华清宫,都是骑马的,这回改乘“步辇”了。父老问为何不像从前那样骑马打猎呢?玄宗说:“吾老矣,岂复堪此?”父老士女们听了,无不悲泣。的确,上皇玄宗年届七十四岁,但已苍老不其了。

到了华清宫,玄宗召见了著名的女伶谢阿蛮。谢阿蛮,新丰市人,善舞《凌波曲》,过去常入宫中,杨贵妃对她很不错。后来,玄宗与贵妃等逃离长安,谢阿蛮也回到新丰去了。玄宗重返华清宫,重见谢阿蛮献舞,心中很复杂。舞罢,谢阿蛮拿出“金粟装臂环”给玄宗看,说这是杨贵妃赐赠的。玄宗“持之出涕,左右莫不呜咽。”看到旧时的东西,引起了对杨贵妃的无限的思念。

为了寄托哀思,玄宗还叫著名乐师张野狐演奏《雨霖铃》曲。这首曲,是玄宗为悼念杨贵妃而作的。空荡的华青宫中这首曲子是如此凄凉。奏曲未半,玄宗不觉流泪,左右感动,与之献欷!唐玄宗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华清宫里住了二十多天,便回长安兴庆宫。从此以后,直至逝世,再也没有机会到华清宫了。华清宫在唐玄宗最后的记忆里,跟往昔比,倍感凄凉。

玄宗返回兴庆宫后,因为“追思贵妃不已”,便向肃宗提出派中使到马嵬坡祭奠。肃宗最初是同意的,下“诏”改葬杨贵妃。但是,礼部侍郎李揆很不赞成,“葬礼”也就作罢了。杨贵妃之死跟杨国忠“负国兆乱”联系在一起,所以认为“葬礼未可行”。举行葬礼,等于否定了唐肃宗积极参与的马嵬驿事变,等于否定了龙武将士诛杀杨氏兄妹的可能性。

既然无位公开地举行葬礼,唐玄宗只得秘密地派宦官来到马嵬驿,改葬杨贵妃。据说,刚挖开坟堆,只见紫褥包裹的尸体已经腐坏,而香囊仍在。用棺椁盛好尸体,埋葬于另一处墓地。宦官将香囊带回兴庆宫,献给了玄宗。玄宗虽了了心事,但目睹香囊,凄惋流涕,仿佛杨贵妃又在眼前。于是,就叫画师王文郁画了一张贵妃像,朝夕相对。

十二月甲子,玄宗御宣政殿,把传国宝玺正式授给肃宗。一月后,即第二年至德三年的正月戊寅,又御宣政殿,授册,加肃宗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则尊上皇玄宗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唐玄宗作为太上皇,重新回到兴庆宫,生活犹为平静和凄凉,往昔的热闹荡然无存。他声称“无为于冲漠”,不管天下庶务了,其实也不容他。在“无为”之中,自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忆旧情绪。

有个乐工名叫贺怀智,向玄宗讲述昔日宫中的事,说:很久以前,玄宗叫怀智独弹琵琶,贵妃也立在旁边。忽然,一阵风来。把贵妃的领巾吹落在怀智的头巾上,良久,回身方落。因为贵妃的领巾有“瑞龙脑”香气,所以,怀智回去后觉得全身香气非凡,就把头巾拿下来,贮藏于锦囊中,作为留念品。及至玄宗重返旧宫,怀智献上头巾。玄宗一打开锦囊,香气迎面而来,泣曰:“此瑞龙脑香也。”原来,瑞龙脑形状如同蝉、蚕,天宝末交趾进贡上来的。玄宗只赐给杨贵妃,共十颗。香气扑鼻。十步之内都能闻见。事隔多年,从瑞龙脑香想起了杨贵妃,人亡香在,不禁泣下沾襟。

有一天,深夜无人时,玄宗登上兴庆宫勤政楼,烟云满目,凭栏南望,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夫久未还。 ”这歌词是诗人卢思道所作,原是对塞外征夫的思念。玄宗留恋的则是兴庆宫的旧人旧事,包括宠爱的杨贵妃。死不能复还,而梨园子弟总有些人在吧。于是吩咐高力士到街坊里查找,果然寻到一个梨园旧人。夜晚,玄宗、力士以及从前的贵妃侍者“红桃”等,又乘月夜登上勤政楼,叫梨园旧人唱一首《凉州词》,玄宗亲自吹玉笛伴奏。曲罢相睹,无不掩泣。据说,玄宗“因广其曲,今《凉州》传于人间者,益加怨切。 ”

关于《凉州》曲,《明皇杂录》说“贵妃所制”,它原是西凉州的乐曲,开元中献上来。当时,玄宗召兄弟诸王一同欣赏。据载,曲终,诸王贺,舞蹈称善,惟独大哥宁王不拜,说:“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果然,“及安史作乱,华夏鼎沸,所以见宁王审音之妙也。”这里的记述,不一定有史可循;把安史之乱跟《凉州》曲扯在一起,更难以让人相信。但是,唐玄宗确实是迷恋于《凉州》新曲,是深受贵妃喜爱。自至经历“播越之祸”以后,依旧忘不了《凉州》曲。

玄宗虽然平安回到长安,但安史叛乱的战争远未结束。正如李泌当初所预料的那样,唐廷克复两京之后,叛军逃归河北,有生力量尚未被消灭。故不久又卷土重来,战争进入了非常艰难困苦的时期。

史思明重新叛乱与洛阳再度沦陷,唐肃宗处在当年唐玄宗所面临的局势,为了防范别人借机争夺皇位,把太上皇拘制起来。

史思明也是突厥杂种胡人,同安禄山同乡,早出生一天。此人姿瘦,鸢肩伛背,少须发,斜目侧鼻,与安禄山肥胖的模样,形成强烈的对比。小时候,两人相当要好,皆以骁勇闻名。范阳起兵后,史思明作为安禄山叛军的主将,转战于河北地区一直到安庆绪称帝,史思明根本不听从他的命令。当唐军收复两京,安庆绪败退,史思明投降了唐朝。唐肃宗封他为归义王、范阳河北节度使。其实,史氏之降只不过是一种花招而已,他的势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有识之士指出,史思明凶险谋乱,难以德怀,不要他威权。果然,过了半年,即乾元元年六月,史思明在范阳杀了唐朝使者,再次叛乱。

同年九月,唐肃宗命令李光弼、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讨伐盘踞于邺城的安庆绪。十月,唐朝大军包围了邺城。安庆绪只得求救于史思明,以让皇位为条件。史思明想扩大个人势力,立即发范阳兵十三万,南下中原,很快就攻占了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肃宗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自称“大圣燕王”。此时,李光弼建议:分兵两路,一路由郭、李率军围攻史思明,另一路任由其他七位节度使围攻安庆绪,待邺城攻下后,再攻打史思明。这个正确的建议,却被不懂指挥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宦官鱼朝恩否定了。节节败退,史思明于二月乘势引兵向邺城,唐军则节节败退,九节度使退出了河北地区。

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解邺城之围后,杀害了安庆绪。为了巩固范阳根据地,留下儿子史朝义守邺城,自己则引兵北还。四月,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以范阳为“燕京”。史思明称帝事件,是安史之乱的后期。

历经半年,史思明于乾元二年九月发动了新的军事攻势。除了留儿子史朝清守范阳外,调集河北诸郡叛军,分四路向河南汴州进攻。汴州守将开城投降。接着,史思明率军乘胜西进,夺取了郑州。

镇守洛阳的李光弼,估计到叛军“乘胜而来”,难能阻挡,决定疏散洛阳吏民,“空其城”。李光弼本人率军士二万人,移守河阳,等待有利时机。第二天,史思明入洛阳。只见空城一座。害怕李光弼有计谋,不敢进入,退驻白马寺南一带。

河阳与洛阳仅一河之隔。李光弼据河阳,对洛阳来说无疑是严重的威胁。乾元二年十月以后,史思明多次引兵攻河阳,结果都被李光弼击退。暂时难以取胜,史思明也就于上元元年闰三月从白马寺南,移军入洛阳城内,以此作为叛乱势力的统治中心。当时,连年饥荒,物价昂贵。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危机,叛军曾向江淮地区抢掠,让江淮地区受到破坏。

玄宗在兴庆宫住了近两年半。除了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侍奉外,陪伴服侍他的还有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旧宫女如仙媛以及内侍王承恩和魏悦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旧时的梨园弟子。玄宗对于音乐的爱好,似乎尚能使他的晚年生活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只是这些他亲自教授过的梨园弟子,如今皆已两鬓白发,许多宫女、侍监也多是满面皱纹。看到他们,玄宗不免又生不免“将逝”的感慨。

在玄宗回京的开始两年半里,肃宗对他的态度还行。乾元元年的八月五日,为太上皇做了一次生日,玄宗在金明门楼宴请百官。同年的十月,玄宗重游华清宫,肃宗亲自送至长安城东的坝上,回来时又到坝上接迎。玄宗住在兴庆宫,肃宗常从夹城行至兴庆宫,寻问,玄宗有时也去大明宫走走。但是,时光流逝,肃宗对父亲的关心日趋冷淡。他疑心玄宗住在兴庆宫,与外人交往,对自己不利。宦官李辅国是当年马嵬驿事变的主谋,也对肃宗提出:“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还建议将上皇从“与阎闾相参”的兴庆宫,迁至禁卫森严的西内太极宫、这根本违背肃宗的想法,只是他不愿意开口,因为肃宗正以孝养太上皇标榜自己,这件事怎么能由他下令去做呢?李辅国在肃宗的默示下,就自己去做。第一步,他先下手削减兴庆宫的御马。兴庆宫本有马三百匹,李辅国假传肃宗诏旨,调走二百九十匹,只留下十匹。玄宗特别敏感,便对高力士说:“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

接着,李辅国又令一批禁卫军士到肃宗面前,“号哭叩头,请迎上皇居西内”,肃宗未置可否。同年七月,肃宗患病,李辅国假传圣旨,迎上皇去游西内。玄宗行至睿武门,李辅国忽然带领五百甲士,拔刀很快道,说:“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玄宗大吃一惊,差点从马上跌落下来。高力上急得大声喝道:“李辅国何得无礼”,叱令其下马。李辅国在上皇面前只好下马。高力士再以上皇的名义宣诺曰:“诸将士各安在!”大家都插好刀来拜见玄宗。随后,高力士又叱令李辅国与己共执上皇的马缰。护送太上皇前往西内。到了西内,李辅国只让玄宗一人住下,陈玄礼、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左右,留下侍奉的只有数十名老弱之兵。一向相信宦官,并以宦官制人的人,想不到自己年迈、并以太上皇之尊,也被宦官所制,现实是怎样的残酷。

玄宗被劫持到西内甘露殿居住,口头上虽说:“兴庆宫,吾之王地,吾数以让皇帝,皇帝不受。今日之徙,亦吾志也。”但是,事实上他的内心深处,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想不到标榜孝治的儿子对自已这样一位行将入土的老人,还如此无情,他彻底失望。他在西内冷宫常常凄凉地吟咏着一首题为《傀儡吟》的诗:“刻木牵练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他从此“日以不怿”,非常不开心,学着道教“辟谷”的修炼方法,不茹荤,不食五谷,所谓静居养气。实际上是慢慢地饿死。玄宗的身体本来很健康,他活到古稀之年,很少患过大病,安史之乱以来尽管历经颠波,身体尚好。然而这样一来,便难以支持。

唐明皇仍然想念杨贵妃。后来,有一位蜀中临邛的道士来长安做客,知道玄宗苦思苦念着杨贵妃,便自称能用法力找到杨贵妃的魂魄。玄宗遂命他四处寻觅。传闻,这位道士排云驭气,上天入地,找到了杨贵妃。那座虚无缥缈的山中,有着玲珑的楼阁,住着许多绰约仙子,内有一人名曰“太真”,容貌艳丽如贵妃。太真闻道汉家天子的使者来,忽从睡梦中惊醒,推枕起身,顾不得梳妆整冠,披着秀发,走下堂来。看她轻盈的脚步与随风飘起的衣袂,犹似当年的霓裳羽衣舞;可她的脸上,却只有寂寞茫然的神色,两眼布满了伤心的泪痕。太真询问玄宗安否,又问世间沧桑的变化;她倾说着自己在蓬莱仙宫中孤苦无依。说着,太真回头眺望人间,可惜所见到的只有茫茫的云雾,并没有往日熟悉的长安景色。太真拿出当年同玄宗的定情之物:一枚金钗,一方镶金花的梳妆盒。她将金钗分作两股,又用金钗将钿合盖上的金钿一擘为二,要道士将此信物的一半带回给玄宗,并请转告玄宗,只要心似金钗、金钿一样坚定,定有重逢之日,再结后缘。临别时,太真又铺纸寄词,重提当年山誓海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玄宗听了道士的“回报”,非常开心,他知道了贵妃的“下落”,还觉得她似乎已经原谅了自己。然而欣喜之余,尤感孤独。海外的蓬莱仙山,毕竟是虚无缥缈之境,今生今世与贵妃既不可相见,来世再强求为夫妻?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完全葬送在他自己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想到此,玄宗反而悔恨交加、无法控制。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肃宗起初还不时去西内问安,后来自己得了病,改为派人去问安。可是后来病好了以后,他再也没有亲自去探望自己的父亲太上皇。第二年的五月端午节,肃宗正抱着心爱的女儿怡然自乐,山人李唐来见,刚好碰上。李唐诚恳地对肃宗说:“太上皇思见陛下,计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肃宗虽然被感动得“泫然泣下”,然而,事后他并没有去探望太上皇。旧史载迁玄宗于西内,是由李辅国同张皇后谋划,所以肃宗很怕张后,“不敢诣西内。”其实,尽管李辅国与张皇后在朝廷中的权势很大,但这一事件的前后过程说明,迁玄宗于西内是由肃宗亲自操纵的。这是玄宗父子两人长期矛盾的结果。直至这年的十一月冬至,肃宗才去西内拜见了很久不见的太上皇。

可怜年迈的玄宗,在西内冷宫孤独凄惨地住了一年零八个月,终于于宝应元年的四月初五日,在西内神龙殿去逝,享年七十八岁。

第二天,玄宗的灵柩移于西内的前殿太极殿,文武群臣前往吊唁,蕃官赘面割耳者四百余人。肃宗当时重病在身,只好在自己的寝殿大明宫表示哀掉。群臣上谧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

唐玄宗的死,最难过的是高力士。上元元年高力士流于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随身手力不过十人,所余衣粮只够数月。据说有一次,看见园中有很多荠菜,当地人不知道怎么吃,力士便赋诗云:“两京称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应不改。”这里说的是野菜,抒发对自己身边的凄凉发出感叹。高力士作为宦官,自然有浓厚的奴性;但他另具一种忠诚耿直的品质,那“气味”一直都未改变。

玄宗死后第十一天,肃宗下制改元“宝应”,天下大赦。同年七月,遇赦归回的高力士,行至朗州(今湖南常德),获悉太上皇与皇帝的噩耗,悲痛成疾。八月,病渐危急,呕血,死于朗州开元寺之西院,终年七十九岁。

玄宗生前往谒祖先五陵时,行至睿宗桥陵,见金粟山岗有“龙盘凤翥之势,复近先茔”,遂将此地选为自己百年后的陵园。只是生前未及构筑。他死后,后人便在此赶建陵寝,名曰“泰陵”。宝应二年三月,玄宗即葬于此。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于公元 712年到 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逐渐走向了衰落。纵观唐玄宗一生,他造成了唐朝的衰落,可他毕竟创下开元盛世的局面。并且在这一时期政治的开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此唐玄宗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英明有为;后期沉迷酒色,昏庸出奇。因此历代史学家对唐玄宗的评价也纵说纷纭,真可谓盖棺尚不能定论。

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之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李隆基出生之时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

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颇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他五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周。他九岁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处死。公元 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宗。

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促使李隆基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

他七岁那年,有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掌管京城守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恼羞成怒,大声呵斥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孩儿是又惊又喜。武则天得知后,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志高的孙子愈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唐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在武则天死后,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权渐渐落到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公元 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这时他更是广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公元 710年,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接着,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她立时年 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这时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他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太平公主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所以她逐渐掌握了朝政权,当时的 7位宰相,有 4位是她的心腹同党。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因此当时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然于胸。

太平公主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李隆基了。而这时又有人禀报,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臣商议此事时,臣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在 711年 2月 2日,命太子监国,从此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公元 712年,天空出现了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报告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马上决定把皇位传给李隆基。

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此时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她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唐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唐玄宗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 12月 1日,唐玄宗下令赦天下,改元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

由于当时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

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他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公元 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 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这一时期的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

唐玄宗初年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收复回来。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唐朝时期,唐政府对外贸易十分频繁。当时与七十多个国家发生来往。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因此,批外商都十分向往来唐经商,唐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至如今外国人仍称华人为唐人,可见这影响的深远。当时四方来朝,不可一世。同时,唐玄宗还十分开明,他让不少外国人来国经商、定居,学习外国优秀之处。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公元 714年,为了向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唐玄宗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公元 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 1万多人。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平原的灌溉系统,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老百姓获其利。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兴屯田,垦田面积达 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

公元 712到公元 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这样便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由于玄宗能够任用贤才,鼓励生产,改革弊政,使得唐王朝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富庶,而且唐玄宗还非常重视文化、科技,所以在他统治期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政治的清明,导致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至天下富庶,在开元年间出现了空前的盛世景观。这与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是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在取得了这些成就以后,唐玄宗自以为天下太平,进取心也逐渐消失,变得骄傲怠惰,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他对臣的忠谏听不进去了,反觉得讨厌,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奸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在他任宰相的 19年间,极力排斥正直能干的臣,重用了一群奸佞人,又对玄宗封锁消息,使朝政转向昏暗。而玄宗始终不悟。

公元 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这时,宦官高力士进奏说,现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姿质天成,玄宗闻言喜,也不管她是自己的儿媳妇,当即吩咐入暗招来观看。这一看就看在眼拔不出来了。原来,杨玉环长得美艳无比,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总而言之是丰艳照人,风情万种。可她毕竟不是后妃,而是自己的儿媳妇,起码先得改变这种身份。于是玄宗吩咐,让杨玉环先人籍女道士,赐号太真,尔后再迎后宫。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不久,杨玉环专宠后宫,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杨玉环令玄宗神魂颠倒,玄宗对她恩宠备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杨玉环吃新鲜荔枝,而生在南方的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所以玄宗特地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命令岭南(广东、广西一带)的官员差人用加急快马一站站地接送,将荔枝送到长安。这样杨贵妃吃时,荔枝还又红又香,很新鲜。

而杨贵妃之所以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爱绝不仅仅是容貌美丽,关键是有效地揣摩了玄宗的心理,而这也是后宫许多姿色艳丽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一天唐玄宗与亲王下棋,并令贺怀智独奏琵琶,杨贵妃站在棋局前观看。唐玄宗眼看就要输棋了,杨贵妃将怀里的猫扔在棋盘上,扰乱了棋局以乱其输赢,唐玄宗因此十分高兴。

华清宫除了供奉专门的温泉用以供玄宗和贵妃沐浴以外,还有温泉十六处供其它嫔妃沐浴。玄宗与贵妃沐浴的那个浴池铺着文瑶密石,池央有玉莲温泉涌出来。杨贵妃用锦绣缝成鸳鸯浮在水面。玄宗与贵妃驾着舟戏玩于其间。宫沐浴完毕以后退水顺金沟流出宫外,其漂浮的珠缨宝络流出街渠,守候在那里的贫民每天都有所收获。

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与杨贵妃临液池,凭栏望月而不尽意,玄宗敕令左右说:在池的西岸另筑一座百尺高台,朕与妃子来年再来望月。后来经过安禄山反叛,这座百尺高台也不再建造了,只剩下基址而已。

史载杨玉环有三美:姿质丰腴,符合唐代尚肥嫌瘦的风习,为一美,善歌舞,通音,律,具有古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为二美;白白一张女儿脸,伸手笑雪黑,为三美。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后,杨贵妃稍加浏览,便依韵而舞,歌声婉若凤鸣莺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现了一种飘渺神奇的意境,她对乐曲的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亲自为其伴奏。

在对《霓裳羽衣曲》的配舞,杨玉环注意吸收传统舞蹈的表现手法,又融合了西域舞艺的回旋动作,因而整个舞蹈飘忽轻柔,绰约多姿,并与乐曲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步,成为唐代乐舞的精品。

唐玄宗爱屋及乌,因为宠幸杨贵妃,又封她的两个哥哥为官,三个姐姐分别封为韩国、虢国和秦国夫人,她的远房堂兄杨国忠也靠裙带关系扶摇直上。当时长安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宰相。他也是个奸佞人人,只以个人恩怨用人、办事。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个饱满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可是这时的唐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从此由盛转衰。

同类推荐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井冈英豪

    井冈英豪

    为了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优良革命传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中记写的英烈,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代表,他们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的事迹生动而又壮烈。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充实井冈山斗争历史读物的内容,而且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学生的一份精神食粮。
  • 段祺瑞

    段祺瑞

    近现代之交的中国社会风起云涌,政局变化纷繁复杂。自北洋军阀总首领袁世凯阴谋攘夺民国中央政权以后,近十七年里,各路军阀、政客们争权夺利,政坛纷争不断,仅“内阁”就更换了四十多届,最短命的“总理”只在位两天,正所谓席不暇暖。加上其间无数事变纵横曲折,令这段历史充满跌宕起伏的波澜。这是个黑暗与光明较量,困惑与希望交织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以其资历、声望和在中华民国前期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了这段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彼得大帝”、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热门推荐
  • 宇文无双

    宇文无双

    远古之时,四帝亡,而后七王立,在中古之时,七王因难纷纷死亡,天下陷入长久的纷争,纷争之后,中域出现新的格局。而远古四帝的族人宇文家族因为这场战争而根基让毁,又为了躲避世仇,离开中域,去了遥远了极南之地,一直到中古之乱后才渐渐地显示出来。数万年,极南之地,有一个修武世家,名为宇文世家,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凤火焚天

    凤火焚天

    修仙的世界,拥有上古凤凰登仙时留下的古玉,异火融入灵魂。一部古龙的火系功法,焚天功。叶秋说,谁不服,我烧谁。有敌人,烧。有美女,烧…呃,不不不,烧了身体可惜,烧了她的心就好,哇咔咔……什么?这里只是空间?烧了…什么?老天不给我渡劫?烧了…什么?不给我回家?烧了…这是叶秋燃烧的修仙路途。
  • 高门锦绣

    高门锦绣

    再睁眼安攸宁立誓,要把当初的债一笔一笔收回来,决定要彻底做一个狠人,却没想到遇到了一个死缠烂打的王爷。萧景恒没想到数年不见,当初那个巧笑嫣然的少女,竟变成冷热不进之人,令他很是头疼。不过头疼归头疼,既是自己看中的媳妇,再难也得娶回来不是。于是萧王爷使出浑身解数,只想把某人带回家。
  • 心火点的光芒

    心火点的光芒

    在云夕大陆上,外族的入侵迫使云夕大陆催生出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国度—天丘和北宁。宁朝一直视自己为云夕正统,追求专权制霸。而天丘却崇尚自由安康,同样有这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傲骨。两国为了各自的追求,一直冲突不断,明争暗斗,互不想让。在云夕大陆上尽情地书写各自的故事。?????但是当有外族想入侵云夕时,两国的命运却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本来矛盾重重,性格完全不同的两国,却慢慢的越走越近……谱写了云夕大陆上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史诗。本书将以天丘为主要视角,讲述云夕大陆的故事。
  • 集灵旧世:药师千年殿

    集灵旧世:药师千年殿

    他不爱你,你却爱上一个空气。有人说被凝望过的空气里住着一个生灵。“那世界”——那是一个保存着上古“灼光”却困滞着一群被诅咒的神邸的地界。居住在凌驾于三次元世界之上的高阶次元里却是无尽孤寂黑暗的“那将连”是作为“无名小卒”保护着的种子之神。他也许可以救赎“那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只是一个人的空想出来的执念,惊鸿一瞥看到他的微笑,便再也忘不掉。黑暗里看到他绚烂的面容驰骋天地,他的目光追逐着人间唯一入眼的星芒,他来到人间,却忘了追寻的执念过了千年,直到把自己的名字都化作了千年殿。两个互不顺眼的对手、呆萌的师侄和一个伎俩多多的滑头灵鬼,一行四人去西天捕食灵魂?以捉灵为主线,凄美诡谲的绝恋贯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殿的绝世宠爱

    魔殿的绝世宠爱

    她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女战神,青梅竹马的皇帝心仪她多年,凤朝的妖孽太子爷对她穷追不舍。数不清的皇公贵子对她竞相折腰,可她却道:“我的男人,要不是完完整整属于我一个人的,我绝不会多看一眼。”这话一出,某个病娇醋王顿时脱颖而出。“正好,本殿下心仪的女子,她的一切,无论身心,都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哪怕是一颗尘埃,本殿也不允许出现在她眼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骄傲一生败于你

    骄傲一生败于你

    你那么张扬。你那么矜贵。你那么骄傲。原以为,见到你,就是最大的幸福。却不想,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 盛炎之空

    盛炎之空

    剑与魔法的故事,从搬运工尤嘉第一次以活人为货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