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的一天,文物管理所接到中宁赛马水泥集团公司报告,称在该厂的水泥原料煤矸石中发现了很多不明化石,大的如鸡蛋,小的如黄豆,砸破后还有蛋黄,请所里前去鉴别。文物管理所专业人员立即赶到了石料场。果如其言,在堆如山丘的煤矸石中,掺杂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化石,有圆的、也有扁的和椭圆型的。询问原料场的管理员这些煤矸石是从什么地方拉来的,回答说他不是本地人,不知道煤矸石拉自何方。后来找到了拉运原料的货车司机,才知道这些原料来自平塘湖。
平塘湖,位于中宁北山,东距新寺山约8公里,西距双龙山约8公里,南距石空镇约4公里,北距碱沟山约6公里,石碱公路从附近穿过。
平塘湖是一个古老的地名,顾名思义,在千百年前应是一个湖泊,但随着西部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湖泊之中的水源日渐干涸,湖泊也就消失了。目前的平塘湖,只在一个较开阔的山间盆地里有数眼清泉在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泉水,当地村民修建起了一个蓄水池,可以浇灌10余亩土地。在泉的周围,顽强地生长着为数不多的几种树木,昭示着平塘湖昔日的辉煌。
我们来到距平塘湖山泉不远的煤矸石采挖地,只见一座很大的山头,已被挖掘机挖去了一小半,该山头表面的泥土覆盖层很薄,几乎全为煤矸石,经考察辨认,在煤矸石中蕴藏着大量的树干、树枝以及各种蛋形化石,有人认为是鸟蛋化石,有人说可能是恐龙蛋化石,当后来发现了一枚化石的“蛋黄”中有清晰明显的果核后,争论便不禁而止了,原来这些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化石蛋”,其实是远古时期的一个个植物果实的化石。
在随后的调查走访中,山中牧羊人告诉调查人员,这种化石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现。后来在考察老牛湾石砌长城时,果然在该处山头、山沟里也发现了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是什么植物化石?生长在什么年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那遥远的距今约5亿年~4亿4000万年之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人类生活的陆地上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任何植物,更没有任何生物,只在茫茫的大海中,生存海藻类植物和三叶虫、腕足类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到了距今约4亿4000万年~4亿年前的志留纪,地球陆地上才开始出现了原始陆生植物,海洋中开始有鱼类出现;距今约4亿年~3亿5000万年前的泥盆纪,海洋生物逐步向陆地进化,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距今约3亿5000万年~2亿8千500万年之前的石炭纪,陆地植物和两栖类动物进入了繁盛期。
中宁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走廊过渡带的东端,靠近中朝准地台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是一个相对凹陷的活动地区。奥陶纪时期,东部华北海域的贺兰海槽与西部祁连海槽在境内相汇,海水茫茫,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宁及香山地区,当时处于由深海向浅海过渡的大陆斜坡地带。泥盆纪时期,西面的祁连山海槽已褶皱隆起成山,东面的牛首山、烟墩山和菊花台一带地势低洼,构成了四面环山的盆地。石炭纪时期,在长达70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本地区气候温暧湿润,各种植物十分繁茂。
生长在中宁一带的植物,目前从化石中发现的有很多木本植物,如:高大的鳞木、拟鳞木、奇异亚鳞木、斜方薄皮木、封印木、芦木、科达树等,还有众多丛生的草本攀缘植物,如:楔叶、楔羊齿、须羊齿等。据此可知,早在3亿多年前,中宁地区尤其是中宁北山的平塘湖一带,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漫山遍野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一片郁郁葱葱,由于当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食草类动物,天空中也还没有出现飞鸟,因此植物的生长不受其它生物的干扰破坏,造就了特有的植物生长环境,所以才形成了百花齐放、万木葱茏、果实满枝的自然景观。
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山崩地裂,原来的大海隆起变成了高山,高山或陆地下沉变成了海洋,大片的森林被深深地埋入了地下,天长日久,经过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树木变成了煤炭,埋藏较浅的树木由于炭化条件不够,便成了煤矸石。后来地壳运动又使部分地面隆起,形成了如今的一个个山丘,才使得这些埋藏在煤矸石中的植物化石暴露于地面。
如今,这些植物虽然大都已经灭绝了,但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化石,这些化石为研究我国植物群的起源,提供了充足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