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洛神国东边的一个大房间里,居住着美若天仙的一个女人。她笑时犹如开花时的花朵,她发怒时也颇显可爱。长着一双映出可爱表情的大眼睛,弯弯的睫毛。眨眼睛时好像河水里的涟漪碧波荡漾,嘴唇微动让人目不暇接。
她的名字叫做上官宛眉,世人形容她像刚出水的芙蓉一般,美丽动人。“尊贵的公主殿下,你的父王不允许你出去。”一个侍女大声地说道。
公主好声好气的说:“我有我的自由,我不想被别人束缚,我不想当笼中的鸟儿。”侍女没办法,只好不出声。午时的洛神国皆显宏伟霸气,特别是在公主的府邸里,府邸名字写着“茗香阁”三个大字。
在那里,横在房子中间的壁画上,两条雕刻出来的青龙栩栩如生,仿佛腾云驾雾一般。整齐的桌子上镶着一条条珍珠,还摆着吃饭用的筷子。
左右两旁摆着雕刻着朱雀的壁柜,壁柜上面写着公主专用四个字,墙上摆满了各种书法和字画。公主此时要出去,她穿着镶满玉器的连衣裙,手上戴着母亲代代相传的玉手镯,看起来似天上的八仙女一般。
公主用着她的技能“脚踏霓裳步”一直奔跑着,为了参加这次的武学大典。说起她参加这次武学大典,她的父王也就是当国的皇上十分不允许。但是,还是被她自己跑了出来。几十分钟后,她来到了武学大典门前,众人还没看到她的身影。看到时,都起了哄。
有的人说道:“这不是当今皇上的公主吗?我的女神。”有的人说道:“武学大典有这个公主相伴,好看多了。”公主这时面不改色,悠然地来到了武学大典的一个没人的地方坐着。
众人想去和公主在一起坐着,但是,他们不想侵犯公主她天仙般的美丽。他们十分怜香惜玉。他们不想打扰公主的自处时间。他们没有说太多的话,他们还是观看着这武学大典的精彩比赛。
武学大典一直持续着,良久,说到了公主的名字。裁判员说道:“第一百轮,邵珠对上官宛眉。”
说起这个邵珠,同样出生十分的不平凡,她长着标致的小脸,一头乌黑的长发。看着,让人想再看多几眼。她从小便接受着武功训练,而且训练的十分刻苦,学武一直到现在。但是,模样和公主比起来稍稍逊色。
邵珠先进入比武场,公主随后进人。邵珠向着公主一鞠躬,然后说道:“久违了,公主,听你鼎鼎大名,我们比武点到为止吧。”公主听了这句话后,颇感欣慰,也向她鞠了一个躬。
皇上此时来到了茗香阁,对着里面的侍女大发脾气,说道:“公主去哪里了?”那些侍女大惊,跪下哀求道:“我们拦了公主,但是,拦不住。陛下,你也十分清楚我们的能力,公主武功盖世,岂是我们能拦得住的。”
皇上听后,觉得在理。顿时,怒气消减了几分。此时洛神国的黄昏,山连着山,山中有河流,映入眼帘的真是一副令人回想往事一副美丽的画卷。
回到比赛,邵珠用尽力气发起了攻击,她用她的海龙青天剑对公主发起了攻击。公主不慌不忙,使出她的“脚踏霓裳步”连续走位,躲掉了邵珠全部的攻击。
但是,邵珠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立刻用起了她的身法技能“追风法”,这时的速度与公主相差无几。她挥起了剑用出了第二个技能,“剑气显现”。
随后,剑芒所到之地充满了整个比武台。公主轻松地用起了她的格挡技能“金光罩”,金光像一个半圆球一般覆盖了整个比武场,邵珠的剑芒消失无几。
打到这里,众人欣赏比赛入了神。齐声说道:“公主威武,公主无敌。”她们两个的打斗仿佛是两个翩翩飞舞的蝴蝶,美不胜收,又像两个巨大的白虎为了争夺地盘在不断地嘶咬着。
也有一些人支持邵珠的,说道:“邵珠别慌,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只要打的合理,总有机会的。”邵珠听后,内气大发。内心一震,继续向公主劈砍着。公主一个不小心,衣袖被劈掉了一些。
公主终于专注了起来,随手召唤她的佩剑,冰寒剑。此剑一出,寒气皆冒。四周空气结起了雾气,邵珠的行动变得十分缓慢。终于,被公主抓住了机会,公主的剑指向了邵珠的胸口。邵珠此时发现自己已经输了,说道:“我弃权,公主胜的理所应当。”
比武继续进行,公主已经坐在了观众席。观众十分有礼貌,礼让了这个优雅的公主。
武学大典创办时间非常久远,那是一个两军搏命求生存的时候。洛神国军队的将军叫慕容觅事,此人武功十分高强。从小追随着他的父亲的脚步,跟着父亲练武。他的父亲对武功十分有悟性,大到每一个技能,小到每一个动作。但是,年事已久,力气少了太多。已经是九十多岁了,只能教教自己的儿子。
另一个军队没有武功天赋和能力,更没有经验。那时,只是国家将亡,慌忙调兵遣将。那时,血流成河。这个军队的将军名叫公孙佳祝,此人从小便懒惰,更无心练习武功。
但是,后来他的亲人对他栽培不少,导致他后天拥有神力。能举起五十万斤的物体,他的武器叫火神剑。此剑重达二十五万斤,一剑扫过,所有兵类全部倒下。公孙佳祝比对手的将军首先进入了战场,他骑着黑马不断乱闯,杀出了几条血路。
但是,这个人的灵活性不高,而且,没有护体武功。慕容觅事没有出场,只是叫了些弓箭手在城里埋伏着。弓箭手一起出箭,第一轮,公孙佳祝中了两箭。但是,他非常顽强。继续向敌方乱砍,在他面前的敌方的士兵都倒了下来。
弓箭手连续几轮的出箭后,公孙佳祝连中了几十箭,血吐不止。终于,倒在了战场,军队也溃败了。
从此之后,有人感怀这个爱国勇士,感叹着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后,洛神国有了前车之鉴,武学大典就开始举行,为的是那些有护体技能和灵活性的武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