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27300000004

第4章 辨城乡

我们常听见许多关于城里人与乡下人底笑话。照这些笑话所说,不但城里底人比乡下底人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即城里底狗,亦比乡下底狗,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这些虽是笑话,而却不见得不合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不但城里底狗,比乡下底狗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而且城里底狗,在有些方面,比乡下底人亦是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

城里底狗,看见一辆汽车,行所无事,坦然地躲在一边。而乡下的人,看见一辆汽车,不是惊奇地聚观,即是慌张地乱跑。城里底狗见汽车而行所无事,此即其知识高,见汽车而不慌不忙地躲,此即其才能高。至于有些城里底狗之享受,比乡下人好得多,这更是容易看出者。在中国,一百个乡下人中,至少有九十个一生没有吃过如城里底富室的狗所吃底饭食。有一个作乡村工作底机关,在乡下养洋猪给乡下人看,他们养底洋猪确实肥大,但乡下人说:他们的猪,比我们的人吃得还好,焉能不肥大?

城里人比乡下人享受好,当然是因为他们比乡下人有钱。他们比乡下人知识高、才能高,是因为他们比乡下人受教育的机会多;而他们所以能有较多底受教育的机会,亦因为他们比乡下人有钱。他们比乡下人有钱,所以吃得比乡下人好。“人是他所吃底。”城里人吃得好,所以他们的身体自然较能充分地发育。他们比乡下人有钱,所以他们穿得比乡下人好。“人是衣裳马是鞍。”城里底人穿得好,所以看着亦比较乡下人顺眼。他们比乡下人有钱,所以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多。“读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城里人多少念过两天书,所以他们的谈吐,自然亦比乡下人入耳。所以城里人到乡下,常觉得什么都是不合适底,什么都看着不顺眼、听着不入耳。而乡下人到城里,则常觉得什么都是合适底,什么都看着顺眼、听着入耳。

城里人所有之较多底钱,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乡下人身上,盘剥来底。旧日所谓盘剥,即今日所谓剥削。其名词稍有不同,但其为剥一也。我在广西的时候,看见渔人用鱼鹰打鱼。他们用一环子,带在鱼鹰的脖子上。鱼鹰入水一次,吃了许多鱼,但为环子挡住,只存入脖子里。鱼鹰上来的时候,渔人用手将鱼自鱼鹰脖子里挤出,然后再以少量底鱼让鱼鹰吃。比如自鱼鹰脖子里挤出十两鱼,渔人喂鱼鹰二两。那多余底八两鱼,就渔人说,是他的利润;就鱼鹰说,是渔人对于它底盘剥。城里人盘剥乡下人,正如渔人之盘剥鱼鹰。城里人对于乡下人盘剥方式不一,如以工商底经营得利润,如以放债收利息,如以田地收地租等。这些利润、利息、地租等,均是渔人从鱼鹰脖子里挤出来底,那多余底八两鱼。他们多得了那八两鱼,他们就可以吃好底,穿好底,念书识字,以至心广体胖,“红光满面”。然后对乡下人说:我们在人种上本来就是高你们一等底。乡下人亦有因其自己之身体矮小,面黄肌瘦,以及知识谫陋,而自惭形秽,叹城里人之“得天独厚”者,不知其自己之所以如此,乃因其物质上及精神上底营养不足,并非由于其“得天独薄”也。

乡下可以说是城里的殖民地。殖民地有普通底与特定底之分。例如城里有一财主,他住在城里,而乡下有许多“庄子”。每一个“庄子”有他的一个管事底,管住“庄子”上底佃户。佃户种此财主的地,每年向他送纳地租。这些“庄子”,是特别属于城里之某财主者,即是此城里的特定底殖民地。此外乡下还有些自耕农以及小土财主,虽不属于城里底任何人,但在经济上仍须靠城里,仍受城里人的盘剥。此等普泛底乡下,亦是城里的殖民地,不过因其并不属于城里底某个人,所以可称为普通底殖民地。

中国自周秦以来,对于四围别底民族,向来是处于城里人的地位。自周秦以来,中国向来是城里,四围别底地方向来是乡下。虽然有几次乡下人冲进城里来,占据了衙门,抓住了政权,但是这些乡下人,终究是乡下人。他们不能把城里人降为乡下人,他们至多能把他们自己亦升为城里人。他们所见底城里人,即是中国人。所以他们于变成城里人之时,不知不觉地在许多别底方面亦变为与中国人相同。此即所谓同化。有许多人说,中国人对于异族之同化力特别强。凡异族入中国者,无论其为统治者或被统治者,历时稍久,即不知不觉地为中国人所同化。此是事实。不过中国人之所以能同化异族,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是中国人,而是因为对于所同化之异族,中国人是城里人。所谓夷夏之别,有殊与共的两个方面。就殊的方面说,夷夏之别,即是中国人与别底民族之别。就共的方面说,夷夏之别,即是城里人与乡下人之别。在清末以前之历史中,我们所见之城里人即是中国人。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中国人是唯一底城里人,城里人即是中国人,所以所谓用夏变夷,是用城里人变乡下人,亦即是用中国人变别底民族。照此方面说,用夏变夷是应当底,而且亦是可能底。用夷变夏是不应当底,而且亦是不可能底。人若能坐在重楼叠阁底建筑里,有地炉暖得满室生春,他万不愿意再去坐在旷地里底蒙古包里,烤马粪火。

中国人的城里人底资格,保持了一二千年,不意到了清末,中国人遇见了一个空前底变局。中国人本来是城里人,到此时忽然成为乡下人了。这是一个空前底变局。这是中国人所遇到底,一个空前底挫折,一个空前底耻辱。

在现在底世界中,英美及西欧等处是城里,这些地方底人是城里人。其余别底地方大部分是乡下,别底地方底人大部分是乡下人。这些乡下地方,有些已成为某人的“庄子”,如印度成为英国人的“庄子”,安南成为法国人的“庄子”。在每一个“庄子”里,他们都派一个管事底,即所谓总督也者,住在那里,征收上文所说之“八两鱼”。此即上文所说之特定底殖民地。乡下之其余底地方,虽不特别为某人所管,但在经济上是附属于,至少是靠英美及西欧等城里,此即上文所说之普通底殖民地。中国底地位,好像上文所说之土财主。此土财主亦是一“财主”,虽亦可说是一大财主,但既是一个“土”财主,所以亦于无形中受城里人的支配。不过尚不特别为某人所管,所以是普通底殖民地,亦即所谓半殖民地。

有许多人去逛纽约、伦敦、巴黎,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觉得没有一样事物不新奇,没有一样事物不合适。返观他们的故园,他们只有赠以“愚”、“贫”、“弱”几个大字。这固然是不错底,不过他们仿佛不觉得,英美及西欧等国人之所以是“智”、“富”、“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英美等国人,而是因为他们是城里人;中国人之所以是“愚”、“贫”、“弱”者,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是中国人,而是因为中国人是乡下人。不弄清楚这一点,那即真是一个刘姥姥了。照刘姥姥的看法,贾母凤姐等都本来是聪明能干底,天生应该享福底,而她自己及板儿都本来是愚鲁拙笨底,天生应该受罪底。贾府的鸡蛋,天然地比刘家的鸡蛋,精致小巧。这看法完全是错误底。

英美及西欧等国所以取得现在世界中城里人的地位,是因为在经济上它们先有了一个大改革。这个大改革即所谓产业革命。这个革命使它们舍弃了以家为本位底生产方法,脱离了以家为本位底经济制度。经过这个革命以后,它们用了以社会为本位底生产方法,行了以社会为本位底经济制度。这个革命引起了政治革命,及社会革命。有一位名公说了一句最精警底话,他说:工业革命的结果使乡下靠城里,使东方靠西方。乡下本来靠城里,不过在工业革命后乡下尤靠城里。在工业革命后,西方成了城里,东方成了乡下。乡下既靠城里,所以东方亦靠西方。

在工业革命前,一个乡下底自耕农或土财主,在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方面一部分可以只靠他自己家里底出产。他们自己的田地里有自己种底粮食,自己种底菜,自己种底棉花。他们自己能把自己的麦稻,弄成米、面;把自己的棉花,弄成线、布。所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天功,安知帝力”。所谓“帝力”,可以说是社会之力。这些自耕农在一切生活必需品方面,一部分是他们自己的田地出产。在这一方面说,他们似乎可以“遗世独立”,不靠别人,除家之外,不知有社会,或虽知其有,而不知其必须有。此即所谓“不知帝力”。在此方面说,乡下可以不靠城里。

不过在另一方面说,若乡下完全不靠城里,则亦即无所谓城里。在最原始底经济状况下,大概即无所谓城里。今既有城里,则此城里必有其所以存在之原因。我们于上文说,乡下底自耕农,在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方面,一部分是靠他们自己的田地的出产。还有一部分不是他们自己的田地的出产。这一部分即使其不能不依靠城里。有一部分生活必需品,是生活所必需,但不是乡下农人自己所能生产者。在这些方面,他们即必须靠别人。孟子说:“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荀子说:“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例如一个农人,要吃盐,他必须靠制盐底人、运盐底人,以及卖盐底人。他必须用铁底农具,以及刀、锅等,他即必须靠开铁矿底人、炼铁底人,以及制农具、制刀与锅底人。他必须用桌、椅、床等,他即必须靠种树底人,制桌、椅、床等底人。如此类推下去,有许多许多底东西,一个人皆不能“自为而后用之”。他必靠许多许多底人。总括一句话说,他必须靠社会。城里是社会的中心,一个城里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反过来亦可说:一个社会的中心,即是一个社会的城里,此即是乡下所以必须靠城里,而城里所以对于乡下占优势的缘故。

不过在以家为本位底经济制度里,乡下人至少有一部分生活必需品不必靠城里。但在以社会为本位底经济制度里,乡下即完全要靠城里了。在经过产业革命底地方,农人有麦,但他还要上城里买面粉。因为城里已经有专制面粉底工厂,工厂所制底面粉,又好又便宜。在此情形之下,即没有人在自己家里,用自家的磨,磨面粉了。农人有棉花,但他还要上城里买布。因为城里已经有专制布底工厂,工厂所织底布,又好又便宜。在此情形之下,即没有人在自己家里,用自家的机子,织布了。在现在整个底世界上,西方成了城里,东方成了乡下,所以我们中国虽有的是原料,而制成品却须往外国买。我们有麦子,而所谓洋面渐渐压倒本地面。我们有棉花,而所谓洋布渐渐压倒土布。所谓洋面、洋布,以及一切所谓洋货者,正确地说,实即是城里底面、城里底布、城里底货而已。所谓中国人用西洋人的制成品者,实即是乡下人进城里办货而已。所谓中国人往西洋留学者,实即是乡下人进城里学乖而已。所谓中国人往西洋游历者,实即是乡下人往城里看热闹而已。

从上面所说,我们可以明白:于产业革命后,乡下何以尤靠城里,东方何以必靠西方。

在这种情形下,如专提倡所谓“东方底精神文明”,以抵制西方势力的侵入,那是绝对不能成功底。如印度的甘地打算以印度的“精神”抵制英国。他叫印度人都不用英国布,都用旧式机子,自己织布。这好像一个乡下人,吃了城里人的亏,生了气,立下了一个决心,发了宏誓大愿,要与城里人断绝来往。但经济底铁律,要叫他的这种宏誓大愿,只能于五分钟内有效。中国以前亦有屡次底抵制日货运动,以为靠人的决心,即可抵制住日货。但其成效,若不是没有,亦是微乎其微底。于是人皆说中国人只有五分钟底热心。其实任何国底人,于此都只有五分钟底热心。这种情形,不是由于人的热心的力量小,而是由于经济的力量大。甘地以一种宗教的力量所领导底运动,十年前虽亦轰动一时,而现在亦无闻了。这亦不是因为宗教的力量小,而是因为经济的力量大。甘地亦是于没办法中想办法。但从没办法中想出底办法,还是不是办法。其志可哀,但其办法则不可。

乡下人如果想不吃亏,惟一底办法,即是把自己亦变为城里人。我们于上文说,英美及西欧等国,所以取得现在世界中城里人的地位,是因为在经济上他们先有了一个大改革。这个大改革即所谓产业革命。因为有了这个改革,所以才使“乡下靠城里,东方靠西方”。东方底乡下,如果想不靠西方底城里,如果想不受西方底城里的盘剥,如果想得到解放,惟一底办法,即是亦有这种底产业革命。这种产业革命的要素,即是以机器生产,代替人工生产。这种事情,初看似乎不过只是经济方面底事情,但是影响却是异常重大。关于这些,我们以后详论。现只说:如果东方底乡下人,想不当乡下人,他必须有这种产业革命。英国先有这种产业革命,最先取得现在世界上城里人的资格。其次德国,其次日本,都以有这种产业革命,而陆续取得现在世界上城里人的资格。最近苏联亦以有这种革命,而取得现在世界上城里人的资格。这是我们所亲眼看见者。苏联之几个五年计划,即是这种产业革命之见诸实际者。苏联现在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站得住,能在世界上有发言权者,并不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底国家,而是因为它是曾经有产业革命底国家。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对于清末人表示敬意。清末人对于当时底西洋,虽不十分地了解,亦可以说是,虽十分地不了解,但有一点却被他们猜着了。他们以为西洋人之所以到处占便宜,我们之所以到处吃亏,是因为西洋人有一特长,为我们所不及者,此即是其有实用科学、有机器、有实业(即现在所谓工业),所以清末人士对于这些方面,提倡甚力。我们说他们猜着了,因为对于用机器兴实业在各方面底意义,以及其所将引起之影响,他们完全不知。他们以为用机器,兴实业,不过用机器,兴实业而已。至于在别方面,我们可以“依然故我”,不变亦不必变。此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见解,自然是错误底。不过他们的办法,即用机器、兴实业等,是不错底。照着他们的办法,一直办下去,他们的错误底见解,自然会改变。因为如果有了机器,有了当时所谓实业,整个底社会,在许多方面,自然会有根本底变化,到那时候,“水到渠成”,人的见解,自然会改变。

民初人对于所谓西洋,所知较多,知道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是讲不通底。他们以为这种说法,是所谓“体用两橛”。他们以为,我们如果要有“西学”之用,如实用科学、机器、工业等,先必须有“西学”之体,即西洋底纯粹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他们以为,清末人只知所谓西洋的“物质文明”,而不知其“精神文明”。民初人于是大谈其所谓西洋的“精神文明”,对于实用科学、机器、工业等,不知不觉地起了一种鄙视,至少亦可说是一种轻视。清末人所要推行底产业革命,不知不觉地迟延下来。直至近几年来,大家始又接着清末人的工作。粤汉铁路,动工于清末,至近来方始勉强完成,使我们对日战争,得了大济。这即是这个整个事情的一例。这中间固然有许多别底原因,但民初人所造成之思想上底空气,不能说不是其原因之一。清末人以为,我们只要有机器、实业等,其余可以“依然故我”。这种见解,固然是不对底。而民初人不知只要有了机器、实业等,其余方面自然会跟着来,跟着变。这亦是他们底无知。如果清末人的见解,是“体用两橛”;民初人的见解,可以说是“体用倒置”。从学术底观点说,纯粹科学等是体,实用科学、技艺等是用。但自社会改革之观点说,则用机器、兴实业等是体,社会之别方面底改革是用。这两部分人的见解,都是错误底,不过清末人若照着他们的办法,办下去,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所意想不到底结果;民初人若照着他们的想法,想下去,或照着他们的说法,说下去,他们所希望底结果,却很难得到。民初以来,大多数底留学生回来,都是“用非所学”,他们因之丧气,他们因之堕落,他们因之又替“中国人”招了许多骂。其实在大多数底情形中,并不是他们不争气,而是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了工业,自然需要实用科学,有了实用科学,自然需要纯粹科学。但若无工业,学实用科学底人即落了空。不讲实用科学,纯粹科学即落了空。此即所谓“无用武之地”也。照清末人的办法,有了“用武之地”,再请英雄来。照民初人的办法,先请了英雄,而不为设“用武之地”。“无用武之地”底英雄,难乎其为英雄。

或者可说,我们于以上所说,只注意到城里与乡下的对立,而未说到,即在城里,亦有资本家与“穷光蛋”的对立。在经过产业革命底地方,在所谓工厂制度下面,所谓劳工者,除了他们的劳力可以卖钱外,他们是一无所有。此种人即是所谓无产阶级底人,亦正是我们所谓“穷光蛋”。所谓无产者,即穷而至于光蛋也。我们于上文只说到城里人盘剥乡下人,而没有说到城里底资本家盘剥“穷光蛋”。我们若知城里亦有“穷光蛋”,则知城里人不尽是盘剥者,而被盘剥者亦不止乡下人。

若离开乡下人,专说城里人,则城里底资本家与“穷光蛋”之对立,我们固然要说到。但我们现在是站在乡下人的观点,以说城里与乡下的对立。站在乡下人的观点,我们以为即城里底“穷光蛋”,其享受亦比乡下人好得多。不要说有事作底“穷光蛋”,即没有事作底“穷光蛋”,亦有人赈济他们,而他们从赈济所得之享受,比乡下底小财主或又过之。我们并不是故意夸大其词,这是实情。就中国底乡下人说,有许多人终年吃不起盐,他们吃一回有盐底菜,好像我们吃一回燕窝鱼翅。但这些情形,若向英美等国底“穷光蛋”说,他们一定不相信。他们无论有事作或无事作,不但向来即吃盐,而且向来常吃肉。有些人说中国人是素食者。中国人固多吃素,但中国人之所以多吃素,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吃素合乎卫生之道,如有一班人所讲者,他们实在是没有力量吃荤。

城里底“穷光蛋”何以比乡下底小财主还享受得好?这即是因为他们亦是城里人底缘故。整个底城里,盘剥乡下,得了很多底钱,其大多数固然都归了城里底资本家,然亦有一部分,作为城里底公共事业之用,一部分由资本家发给城里底“穷光蛋”。这些“穷光蛋”的所得,固然不多,然自乡下人的眼光看,亦足够瞧了。我们若告诉中国底乡下人说,美国工人一个月能得中国钱二三百元,他们一定不相信。贾府丫环的吃喝穿戴,固然比姑娘们差得很远,但自刘姥姥的眼光看起来,已经是见所未见了。逛纽约、伦敦、巴黎底刘姥姥,但见宫室的壮丽,街道的整洁,人民的吃好底、穿好底,她即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不知那些排场里面,都有她自己的血汗。

有些人以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相提并论,以为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底。事实已证明其不尽然了。日本压迫中国,日本的无产阶级、劳动大众,并不见有积极底反对。英国统治印度,英国的无产阶级、劳动大众,亦不见有积极底反对。每一国的无产阶级,看见别一国压迫别一被压迫底民族,都可以说几句同情话。但见本国压迫它自己的殖民地的民族的时候,他们即不说话了。这中间或有几个人的例外,但那是没有关系底。其所以如此者,即因一个国家从它的殖民地所得底利益,其大部分固然为其资本家所享受,但其国之每一人,皆可得有一小部分底余沥。贾府从“庄子”收来底地租,固然大部分是用在太太姑娘们身上,但丫环老婆子也并非完全无份。

所以站在乡下人的观点,城里与乡下的对立,至少对于乡下人是更重要底。

或又可问:在第一篇《别共殊》中,我们说:一般人所谓中西之分,大部分是古今之异。在此篇中,我们说及城里与乡下,似以为所谓中西之分,又是城里与乡下之异。此二说岂非不合?我们于第一篇说:文化有许多类,本篇又说及城里乡下,岂以中国所有之文化为乡下文化,或现在有一部分人所谓乡村文化,西洋所有之文化为城里文化,或现在有一部分人所谓都市文化乎?

现在有一部分人所谓乡村或都市文化者,似乎是以乡村或都市为中心底文化。这种分别,我们不以为然,因为照我们的看法,文化都是以我们所谓城市为中心。不过城里乡下是相对底。对于此为城里者,对于彼或为乡下。一个县城,对于其四乡为城里;但对于省城说,则此整个底县,连带其县城在内,都是乡下。对于中国说,上海南京是城里;但对于英美等国说,整个底中国,连带上海南京在内,都是乡下;整个底英美等国,连带其中底村落,都是城里。所以我们讲城里乡下,乃就为城里或为乡下者之相对底地位说,并不是就其所有之某类文化说。英美等国之所以能于现在世界中取得城里之地位者,乃因其先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其先有某种文化。中国之所以于现在世界中流为乡下的地位者,乃因中国未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中国未有某种文化。所以本篇所说,与第一篇并无不合。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热门推荐
  • 仙有道来魔有踪

    仙有道来魔有踪

    《情殇驻》自古风流人无处,但笑花间生死度。谁言芳草丛深处,化蝶成对齐相顾。却不知,造化弄人情殇驻。伤心时,又有何人能倾述。
  • tfboys之浪漫初恋

    tfboys之浪漫初恋

    当红明星组合tfboys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偶也不知道!!!单凭想象吧!!!!
  • 一见倾心:首神大人好妖娆

    一见倾心:首神大人好妖娆

    【相遇】她是有幸得到天地点化的雪山灵狐花若水,他是仙界首神沧溟。第一次相遇,她五岁人童模样懵懂可爱,他一见倾心便收做义女。虽小水儿从未叫过沧溟父亲,但也是心中将沧溟当做父亲看待。【极宠】沧溟疼她护她,她便养成了刁蛮的性子。“首神!若水殿下又不小心烧了整个藏书阁怎么办?”“再修便是!”【变故】花若水十七岁生辰之时,整个仙界都来祝贺。但九天玄女自小爱慕沧溟大闹一场突生变故。“怎么可以?您是水儿内心最最最敬爱的如同父亲一般的人物啊~”“花若水~”【再遇】五年后,她带着一个面容极其像她的儿子回来!沧溟“我没有想到我们再次见面会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花若水拿剑指着沧溟“你好!首神大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常镜

    寻常镜

    全真有三宝,无坚不摧昆吾剑、入人梦境游仙枕、时空穿梭寻常镜。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挥兵六万,与熊廷弼和王化贞十五万大军决战广宁前夜,一个无知少年误入全真高人梦境,梦中夺得怖畏金刚手中的道家至宝“练赤刃”,跌跌撞撞,踏上了一条斩妖除魔、练剑修仙的争霸之路。
  • 刑侦探案

    刑侦探案

    夜风在北京市东城区的街道上呼呼吹过,在市中心,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别墅,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座警局,虽说警局很大,但人很少,每个都是精英,破案无数,任何一名罪犯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里面有一名男子冷笑了一声,说道:“开始行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宋朝好男人

    宋朝好男人

    青楼名妓,豪门千金,可爱丫鬟,来者不拒。身为一个穿越者,李青有一个很低俗的梦想,他说他是要成为宋朝首富的男人————成功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或香艳,甜蜜,伤感,或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 秀女泪,传奇事

    秀女泪,传奇事

    无奈去选秀,竟然落选!宫女生涯展开,逆天,去摘梅花还能碰到皇上?晕!真爱无边,竟然一步步逆天的升级,成了皇后,天哪!太惊悚了。读者群:479236965
  • 霸总江炼

    霸总江炼

    消失了五年后的她竟带着三岁的女儿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