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98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民间饮食文化(1)

民间节日食俗

我国饮食品种繁多,节日食俗亦见丰采。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它的前夜除夕就开始热闹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很丰盛的年夜饭。一般,饭前都要祭祖,将食物分出少许,献给祖先,以表纪念。然后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北方,除夕都要包饺子。半夜零点一过,便下锅煮起来。蒸饺、煮饺、水饺,不一而足。有的家庭主妇还在水饺中按入铜钱,谁吃上就算交上好运。在南方,初一的清晨都要吃年糕和汤圆。“年糕”颇寓深意,一是祝祷来年谷物丰收(“年”有谷物成熟之意),二是寓意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好(“糕”、“高”同音)。“汤圆”则象征合家团圆。为了预示新年节庆有余,有些民族初一有吃鱼的习俗。在侗族人的家乡,每年初一,都要从鱼塘抓来又大又鲜的鲤鱼,或炸,或蒸,或炖,或烧,希望吉庆有鱼(余)、五谷丰登,余钱余粮。元宵节,是我国又一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期间,民间都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俗称“汤圆”,以其圆形圆音,寓意合家团圆,吉利平安,和和美美。当然,元宵的吃法,各地也不完全一样。在浙江宁波,元宵的馅,以黑芝麻、白糖、猪油调制而成,煮熟后皮簿透馅,油润香甜,汤里洒上几片桂花,美不可言。安徽安庆韦家巷的汤圆,声名遐迩,汤汁特别鲜美,回味无穷。在陕西,还有喝元宵茶的习俗。当地元宵茶中,放入很多菜蔬和水果,颇有特色。中国历代文人对元宵颇多赞誉。有诗称汤圆:“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清水,清甘且香。”如此厚誉,难怪世世代代的人们要以汤圆为元宵节的必食佳品了。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又一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传统的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五月为午。而“端”即初之意,所以五月初五叫端午。由于端午是暑天之始,各类病毒开始活跃,所以民谚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从这一天开始防病解毒。端午那天,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白艾、菖蒲,这是借助它们的特殊气味,驱除邪气,消去病毒。喝雄黄酒是端午节期间防毒、解毒的又一重要措施。雄黄,又名鸡冠石,一种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雄黄酒即在酒中浸泡雄黄和菖蒲根而成,端午节喝此酒,一示节庆,二为健身,合家团聚时都喝它。大人喝后,还在小孩额上画个“壬”字,寄寓驱除百病的愿望。

与此相关,端午节的又一个重要食俗,就是吃粽子了。此风俗流传了1000多年。粽子越做越好,品种也越做越多。粽子有南北之别,馅有荤素之分。

在南方,苏州、绍兴、宁波的粽子最负盛名,其馅心多是豆沙、枣泥、成肉、火腿等。北方则以北京的江米粽子为典型,其馅心多是小枣、果脯。粽子的形状也越做越多,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宝塔粽,不一而足。在中国,吃月饼是中秋节最有典型意义的食俗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特别的圆。人们都喜欢在这一天合家团聚,边饮酒赏月,边吃月饼。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有相当多年了。早在明代,已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沈榜《苑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注云:“士庶家俱以是月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可见当时吃月饼之风已相当盛行。关于赏月和吃月饼的详情,明代不少野史笔记都有记载。《明宫史》就记云:在京师,初一起,就有人在卖月饼。加上西瓜、藕,即是相互馈送的礼物。至十五,家家供月饼瓜果,月上即焚香,开怀畅饮,“多竟夜始散席者”。如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少数民族食俗种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关系,各地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很不一样。

我们先看满族人的饮食文化。满族以定居耕作为主业,狩猎为副业。主食高粱、糜子、小米、玉米、麦粉、大豆等,野猪、狍、鹿、熊、虎、獐、兔等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但忌食狗肉。猪肉是他们最喜爱吃的食品,每年年节、祭祀都要杀猪。其中,特别喜欢吃的是白煮猪肉、白血肠、小肉饭等。他们常吃的是秫米面、椴叶饽饽、苏叶饽饽、炸饺子、柿肺等。除夕之夜,台家团聚辞岁,吃饺子。过年时,还要吃“年饽饽”等。

藏族大部分居住于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宗教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日常的主要食物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奶子。糌粑是用以青稞炒熟磨制成的面粉,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捏成小团而食。食用时一般不用筷子,以手在碗中边捏边吃。吃肉时,将大块肉煮熟,以刀割食之。藏族人很重视藏历新年。年前,要赶制酥油茶,酿青稞酒,炸各式酥油果子。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与茶水、盐打制成的酥油茶,既可提供热量,又可御寒、生津、止渴,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

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和东北的一些地方。这个民族食俗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肉和奶为主食。他们称肉为“红食”,奶为“白食”。红食,以牛肉和绵羊肉为主,也吃骆驼肉和山羊肉。烤羊肉、炖羊肉、手扒羊肉是常吃的菜肴。白食分两类,一类是食品,一类是饮料。食品类主要有奶豆腐、酸奶、奶酪、奶酥、奶皮、奶油、黄油等。最有特色的是被誉为“塞北三珍”的“醍醐”、“酥酪”、“马奶酒”。这些都是奶中珍品,蒙古族人很是喜爱。奶饮料主要指牛奶,或指骆驼奶、羊奶。蒙古族还以炒米、馅饼等米面食品为主食。蒙古族最高档次的食肴,便是全羊席,全席有菜肴112品,点心16种,8人一桌,别有情趣。

在中国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他们饮食上的最大特点是不吃猪肉。他们有自己的饮食系列,可谓主副食品齐备。

他们最喜欢吃牛肉、羊肉,对鸡、鸭、鱼也是相当感兴趣的。他们的烧全羊、炒烤肉、甜酱烤羊腿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菜肴。

再看朝鲜族的食俗。朝鲜族食品讲究鲜香脆嫩,辛辣爽口。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生拌、明烤、腌渍、汤煮。生拌鲜鱼片、生拌牛肚丝、生拌牛肉丝等,爽口生香、余味不散,是最受欢迎的菜肴,堪称食中佳品。朝鲜族的狗肉火锅也是蜚声中外的,他们以狗肉为原料,做了很多名菜佳肴。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食俗。约略地撮述几例,也大体可窥见一斑。

“一杯羹”

在中国古代食品中,羹占有重要的地位。妇女嫁到夫家,脱去新嫁衣就要为公婆做一次羹汤,中唐诗人王建写的《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史书上,着名的羹不乏记载。如三国时曹植享用的七宝羹,是用驼蹄做的,一瓯价值千金。唐朝李德裕每食一杯羹,须花钱三万,因为在他的羹里拌杂有宝贝、珠玉、雄黄、朱砂等。宋代蔡京喜好吃鹌鹁,一碗羹须杀掉几百只鹌鹑。明人冒襄在水绘园大宴天下名士,中席的羊羹用羊三百只,上席的羊羹竞用羊五百只。清时河道总督府里,吃一碗鱼羹也非十数条鱼不可。

上述羹类,固然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也可见古人吃羹的讲究。

为了一杯羹,历史上曾留下一幕又一幕的闹剧。商纣王喜好吃熊掌羹,有一次他发现熊掌没有煮烂,就残暴地把厨子抓来杀了。汉高祖未发迹时,曾带领一班宾客去他长嫂家,要长嫂做羹给他们吃,长嫂讨厌刘邦与客来,把他们气走了。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却一直忘不了这件事,就把长嫂之子封为羹颉侯(“颉”即克扣之意)作为报复。更有甚者,由于分羹不匀,居然还酿成过亡国惨祸。《说苑》中记载春秋时代宋国与郑国作战之前,宋将华元烹羊羹享士,而为华元驾车的羊斟没有分到。于是在作战的时候,羊斟说:“昔之羊羹子为政(作主),今日之事我为政。”结果,他把战车驰入郑阵,造成华元被俘,宋军大败。《战国策》亦记载说,战国时代中山国君宴请大夫,上菜时,因羊羹太少,不能人人遍食。大夫司马子期因为没有分到羹,一怒之下,叛离中山,投奔楚国,并说动楚国征伐中山,导致中山君竟以一杯羹而亡国。

食蟹古史

由于螃蟹“身穿铁甲衣,十指如箭支,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蟹谜),因此古人把它视为“镇邪”、“压妖”的怪物,无人敢食。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鲁迅语)。

传说汉朝时候,有一年一个县闹蟹灾,螃蟹多得遍地皆是,田里的庄稼都让螃蟹给糟塌完了。如何消除蟹灾,解饥救荒呢?这使县官伤透了脑筋。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冒险吃蟹的办法。于是,县官召集百姓,捉蟹蒸煮,并带头剥食。岂知非但没有送命,反而尝到了美味。随之,百姓纷纷仿效,以蟹代粮,居然安度饥荒。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是值得大打折扣的。因为翻开《周礼》可以看出,早在周代,古人就做螃蟹酱了,名叫“蟹胥”,以青州产的最为着名,是贡品。

我国塘蟹在南北朝时已很出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收有“藏蟹法”,详细介绍了用稀糖水、盐、蓼汤、姜末等腌制螃蟹的方法。隋唐时,糟蟹、蜜蟹均是贡品。至迟在唐代已出现了蟹粉制品的记载。宋时已有蟹黄包子(即陆游所谓“蟹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酉仓蟹、蟹羹,同时还有“炒蟹”、“酒蟹”等。再往后,元代着名画家倪瓒着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中提到有梭子蟹的食法。

明清以来,比较讲究食蒸蟹。李笠翁说:“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旋剥旋食则有味。”明代宋诩所着《宋代养生部》中还有“玛瑙蟹”的制法。除此之外,明代、清代还有许多着名的蟹馔,如“蟹黄兜子”、“螃蟹饺子”等等,真可谓不胜枚举。

我国古人对食蟹早有研究,唐陆龟蒙有《蟹志》,宋傅肱撰有《蟹谱》。

宋高似孙着的《蟹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螃蟹的科学着作,共四卷:第一卷日蟹原,蟹象;卷二日蟹乡、蟹县、蟹品、蟹占;卷三日蟹贡、蟹馔、蟹牒;卷四日蟹雅、蟹志,赋、咏,收罗相当广博,至今仍有相当价值。

食蛇趣话

刘安《淮南子》记载:“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人得而弃之无用。”

唐代的韩愈被贬至潮州时写了一首诗,对潮州人食蛇、蛙等几十种异物感到“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马卒”很不是滋味。宋代的苏东坡好一点,他被贬到岭南后,“平生嗜羊炙,况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对食蛇的习惯也渐渐适应了。但是他的如夫人朝云却因吃了一次蛇羹致惊而死。

解放前,广州英美烟草公司有一位华人经理江孔殷,有一次专门搞了一次蛇宴,请一位美籍的总经理尝试,这位外国人一听,悚然惊叫,并要退席,江孔殷百般解释,他都不放心。后来,江孔殷向他签署了一份“吃蛇安全保证书”,保证不出意外,他才就座下筷。初尝两口,心里还有点不安,但吃下去以后,就感到十分可口了,更使他奇怪的是,事后还感到对他的风湿病有疗效。

广东人食蛇虽有悠久的历史,但蛇的菜式多样化还是近几十年的事。解放前蛇菜一般只是蛇羹和炒蛇丝。现在厨师们运用煨、炒、炖、泡等多种烹调方法,可以制出几十种名菜。除人们熟识的“龙虎凤大会”外,还有近年刨新的“双龙争明珠”、“烧凤肝拼蛇片”、“松江鲜蛇夹”、“五彩炒蛇丝”、“过山峰炖鹧鸪”等,这些各具特色的蛇馔佳肴,以蛇肉为主料,配以飞禽走兽、家禽、海鲜、植物、瓜果等烹制而成,使人耳目一新。

冬日吃狗肉

天寒,人们都喜欢吃点狗肉,吃狗肉可以使身体发暖。人说:“狗肉不上正席”,大的宴席上都没有这一道菜。实际上,2500多年前,狗肉还是天子的食品之一。《礼记‘月令》中说:“孟秋之月,天子食麻与犬”,又说:

“秋季三月,天子仍以犬尝麻,先荐寝庙。”狗肉不仅上席,并且还是一种很珍贵的祀品。《国语·越语》上载:越王勾践为了奖励人们繁殖人口,凡是生男孩的,赐二壶酒一犬。生姑娘的赐两壶酒一猪。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功臣樊哙,过去就干过屠狗这个行业,可见当时人们吃狗肉是很普遍的。

古时有名的“八珍”菜蔬中,有一道菜叫做“肝”就是狗肝和肠间脂肪烧烤而成。由于秦汉人经常吃狗肉,因此烹制狗肉的技术很精湛,如做狗肉脯,先要撒上花椒,生姜粉,再加上各种调味品。

历史上爱吃狗肉的名人不少,如清代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李鸿章也喜爱吃狗肉,他出使英国时,有人为了表示尊敬,把一条心爱的狗赠送给他。据说这条狗在英国各项竞犬会上,获得过极高的荣誉。有一天李鸿章觉得外国菜不好吃,叫人把这狗杀了,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狗肉。过了些日子,人家问他:狗呢?他说已经朵颐了,味道好极了。谢谢!弄得人家哭笑不得,成了一个笑柄。

远古的食鼠风俗

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用火灰烬层中,就曾发现成堆被烧焦的鼠骨,这显然是我们祖先的果腹之物。当时一旦外出采集或捕猎大型动物无望,面临断炊之机,“北京人”便靠尖木棒在洞穴内就地扒掘鼠窝,随后将捕得的老鼠架在火堆上熏烤,这就是他们充饥最实惠、最味美的肉食品了。

“北京人”洞穴遗址的中上部灰烬层最厚达6米,而其中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烧骨最为丰富,足见当时“北京人”食鼠胃口之大。除了“北京人”遗址有食鼠痕迹外,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古人类遗址和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商代城址的地层中都分别发现有大量中华鼢鼠、东北鼢鼠、布氏田鼠、达呼尔鼠兔、家鼠、竹鼠、黑鼠、田鼠等啮齿类动物化石,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哺乳动物化石,与人类遗骨和石器工具共存的现象,这说明鼠类同其他动物一样为人类所食用。

周代食鼠风俗之盛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当时不仅一般百姓喜食鼠肉,就连周统治者也视鼠肉为珍味。他们把鼠肉喻作璞肉(玉),且对于食鼠还有一定的规矩,《国策·秦策三》载:“周人谓鼠未腊为朴。”《尹文子·大道下》又载:“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这证明在当时新鲜鼠肉已成为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了。周统治者尤爱吃腊制鼠肉于,为此曾专设“腊人”整治干储,将暂时用不完的禽兽腌制。据《仪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在周代,唯有三鼎以上之士、卿大夫、周天子才能在鼐中盛鲜腊。

周以后,由于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人类的肉食量增大,“躯无四两肉”的老鼠渐为人们所不齿,因而宁啃鸡肋,也不愿尝鼠脯。加之鼠类繁殖惊人,又同人类争夺粮食,故终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但尽管如此,食鼠遗风代代相传,仍有不少地方继续食用鼠肉。晋人张华《博物志》载:“西北之人食陆畜……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民族学材料叉证实:迄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川藏部分地区仍有食鼠习俗。西藏人结婚仪式上还有将鼠肉作为珍味佳肴款待宾客朋友之习呢。

食蝉小话

《庄子·达生》记载了“佝偻承蜩”的故事。蜩即蝉,就是俗语的知了。

“佝偻者”练就的“承蜩”绝技,有什么用途呢?原来,“佝偻者”是以承蜩为业,维持生计,因为古人是把“蜩”作为一种食物的。

同类推荐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 佛寺道观对联(上)

    佛寺道观对联(上)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人生的磨难,社会的感染,家庭的熏陶,个人的领悟,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重归书斋

    重归书斋

    本书收有《乡村学校的记忆》、《在自由和锁链之间》、《我的春节在童年》、《囚禁自己》、《怀疑手中的钞票、《回归书斋》、《大碗吃饭》等散文随笔作品。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重启游戏时代

    重启游戏时代

    穿越智械危机爆发、文娱产业全面衰退的世界,从最底层开始重建一个庞大的游戏帝国。V群:157856787,作者任何一本书的全订均可加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染色的青春

    被染色的青春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便是肮脏..........
  • 异度空间生存记

    异度空间生存记

    这部作品讲的是少年小K在雷雨天玩手机被雷劈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异度空间。在这里,小K将完成各种任务(真人我的世界,真人荒野求生等)。赚足金币会到现实。第一步作品,万望大家喜欢。
  • 我在女尊世界修真

    我在女尊世界修真

    现代男子穿越到了异界,成为了一个婴儿,被母亲欧阳羽起名为欧阳幂。后来,长大之后才知道这是女尊世界。之后,突破到了感应境界,得到了冰肌玉骨系统。且看欧阳幂如何在这个世界一步步的成为万界最强。
  • 第三种前提

    第三种前提

    她死的时候18岁。作为沐氏集团的长女,死因却从未曝光。重新睁开眼的时候,她成了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他们人人都赞美她,他们人人都爱着她......本文一对一甜宠无虐。案情刺激,男主清凉如月。开启宠物文无限循环状......
  • 我有一个霸道女友

    我有一个霸道女友

    “老大,嫂子被绑架了”路衍“抄家伙,走去救你嫂子”“总裁,夫人想演戏了”路衍“那就开个公司捧她”“儿子,我们想抱孙子了”路衍“那就领养一个”“路狗,我饿了”路衍“老婆想吃啥我去做”“路狗我想去旅游”路衍“老婆你想去哪儿我们现在就去”“路狗有人欺负我”路衍“是谁敢欺负我老婆,我去灭了他”“路狗……”“路狗……”“路狗,我要和你一生一世在一起”路衍“遵命,我的老婆大人”
  • 想要守护的只是你

    想要守护的只是你

    宋欣刚开始和别人一样以为席宸就是一个坏学生,不过长的倒是挺帅。后来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坏学生好像和别人口中的不一样。席宸刚看到宋欣就觉得她与别人与众不同。……那么与众不同的她和别人口中的坏学生会发生什么呢?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吸血鬼男神:丫头,别想逃!

    吸血鬼男神:丫头,别想逃!

    第一次遇见他时,见他和一个女孩在争吵,她好心上前去劝,可谁知他一看见她就开口叫她老婆,第二次遇见他时,她被他强吻,而后又被迫无奈与他同居,并且他还拿出一张婚约纸,靠!这什么节奏啊这,一来这学校,先是被人叫老婆,而后又是跟人同居,再来居然还多了一张婚约???〖1V1的绝宠文〗